流浪地球•科幻、現實與未來漫談

​​


——從科幻故事談起

當年的賀歲大片《流浪地球》,還有《瘋狂外星人》上映後都很火爆,《流浪地球》更是創下了40多億元的票房記錄,可見受歡迎的程度。這兩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均屬於科幻片,都是改編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有人說,《流浪地球》大火,是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也有的稱之為新時代的。筆者作為一名科幻迷,當然也為之興奮。

有人看科幻片,感覺就像神話故事。其實科幻與神話還是有區別的。神話故事不需要解釋,比如嫦娥奔月是怎麼奔的?而科幻故事就要交代清楚,不管是奔月也好,奔火星也好,他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是如何飛行的等都要加以說明。

科幻寫作的特點,從名稱上似乎也能識別一下。科幻的全稱叫科學幻想,幻想當然是虛構了,但這個虛構前面是科學,即可以理解為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幻想。由此推論,寫作此類故事的,必定要具備相當的科學知識,然後才能夠寫作此類故事。比如《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就是一位高級工程師;再比如青島本地的科幻作家魏世傑,是一位核物理科學家。

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日本一位市長候選人呼籲用機器人替代人類政客。在他看來,該智能機器人可以高效地分析數據確定明確的政策,可以在居民之間發生爭端時制定最佳解決方案等,有許多優勢;

無獨有偶,又發現一則類似的消息,說人工智能機器人Alisa被提名為俄國總統候選人並且還受到民眾熱烈歡迎。由俄羅斯網絡公司開發的虛擬AI助手Alisa,已被全國兩萬多支持者提名為下一任總統。不過現任總統普京不必擔心,因為按照俄羅斯法律要求,候選人必須35歲以上,而Alisa才剛剛一週歲。

Alisa主要依賴邏輯運作,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做出道德判斷。更棒的是,她可以24 小時工作,智商是普通人類的7 倍,能同時收到數百萬條建議,並永遠記住你。

關於機器人從政,除了上述好處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那就是廉潔。這個優點我早就從魏世傑的科幻小說《廉潔市長之死》中就有所瞭解了。

小說的梗概是這樣的,說當地的市長突然去世了,百姓們都很悲傷,原因是這個市長廉潔無私、勤勉為民,公正執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如果失去他,將是本市最大的損失,如果往昔的市長再回來執政,將是本市最大的災難。這樣一個好市長的意外離開,大家感覺接受不了;為了表達對這位市長的愛戴和緬懷,市民們都想最後再看一眼,親自向遺體道別。但警察卻不讓,這就惹惱了市民,奮不顧身地衝進辦公室,看見市長居然安坐在椅子上,大家頓時喜形於色。

“‘市長,您沒有死啊,真是謝天謝地!’

‘太好了,您還活著!市長,我們離不開您啊!’市民們激動萬分,紛紛湧上前去,為了表示親熱和友好,有的拉手,有的拍肩,有的還要和他熊抱一下。就在這一瞬間,市長被大家的熱情“解體”了,他的頭部、胳膊、肩部、頭髮和肚皮等等,都分別被大家拉了下來,但沒有血液流出,只是露出了很多複雜的電子線路板和集成電路塊,以及連接他們的,是密密麻麻的導線和光纖!”這篇科幻小說寫於2014年,當時的AI技術,也就是人工智能水平還不夠高,所以這篇關於機器人市長的科幻故事,是有著超前預測成分的。科學家的魏老,就是根據人工智能可能的發展來“推算”的;令人驚訝的,是推測如此“準確”。這從前面兩則關於建議機器人從政的信息,也能夠得以佐證。此時連我都毫不懷疑,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人從政將不再是科幻!

魏世傑還寫了與機器人市長類似的故事,叫《媽媽之謎》。故事的女主角叫小敏,“小敏是幸運兒,不僅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更重要的是,她的媽媽的育兒知識,淵博得無以復加,並且諳熟育兒學的最新科學進展,考慮到了孩子的發育、營養、心理、性格等等各個方面。……若干年後,小敏在國外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得到了一項某科學領域的國際大獎,她想起了媽媽,她決定回家,把這項大獎獻給自己的媽媽,”然而女僕告訴她,“實際上,你從小就沒有媽媽。”

“你媽媽死於一場車禍,她當時要臨產了,遵照她的意願,醫生保住了你,犧牲了她。同樣遵照她的意願,科學家提取了她大腦中的育兒信息,製成了芯片,製造了一個和她相貌類似的機器人……”機器人母親,在有些人看來似乎有點遙遠,但人工智能的主持人卻實實在在地登錄央視了。在去年央視的網絡春晚上,曾經出現了兩位撒貝寧,一個是真的,另一個是AI,是仿真的人工智能產品。現場看假的撒貝寧主持,表現居然超越真的,感覺有些不可思議。據說打造這樣一款“撒貝寧”,僅用30分鐘時間,可見人工智能製造水平之高,讓人難以置信。

主持人的崗位,機器人恐怕一時半會還不能完全取代;但端坐不動念稿子的播音員,卻完全有可能。這不,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搜狗公司與新華社合作開發的一款“AI合成主播”正式亮相。合成原型是新華社的主播邱浩。觀眾只要輸入一句既有的新聞文本,屏幕上就會出現一位虛擬的新華社新聞主播,他不僅會用和真人一樣的聲音進行播報,連唇形、面部表情也能完全吻合。這樣的視頻效果,無論看上去還是聽起來,都與現實中的新華社主播的本人播報沒有太大差別。就在真假撒貝寧共同主持的網絡春晚上,還播放了一個青島前灣港自動化碼頭工作的視頻。觀眾們親眼目睹了大型集裝箱是如何被塔吊吊起來,然後安放在運輸車輛上運走的,後來的快進鏡頭顯示,港區運行快捷迅速,有條不紊,具體操作者就是計算機,整個碼頭只需要工程師數人而已。

另有消息稱,美國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崗位已達百萬之多。其實在國內,看看商場的人流,還有銀行裡的人氣,就可以明顯感覺到變化,是變少變低了。其中的原因就是網購的普及,還有移動支付的大面積應用,其實就是計算機的發展所致。因此商場就要裁員,銀行也在裁員,信息技術導致的行業變化還有許多,這是大勢所趨,只能順應求存,阻擋和詛咒都是無用的。前日看見魏世傑寫的一首【古詩新韻】: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沾巾,入職就業者,都是機器人。可以理解為對未來求職者現狀的一種前瞻,但願別再被言中了。

聊了這麼多,既有虛構的科幻故事,又有真實的現實生活,無非是說明,科幻與現實的距離並不遠,許多科幻已經變為現實,或者即將成為現實。我們的科學發展得太快了,尤其是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和發展,既然連主持人、連市長、連總統這樣的人類精華都可以被替代,那麼還有什麼不能被取代的?

當您走進超市的時候,裡面空無一人,那是個自動化商場;即便有個人,也可能是個機器人…..

偌大個港口碼頭,運轉自如,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各個工廠車間也是如此......

既然如此,還需要再生二胎、三胎嗎?中國還需要十幾億,世界還需要幾十億人嗎? 想想是不是感覺有點可怕?

“ 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天知道……”這句話顯然對未來有點擔心,有點缺乏信心。其實關於人類的未來,在我寫的《重逢在30世紀》科幻故事裡,有過具體的展望描寫,這裡不妨簡述幾句,以慰人心吧!

......在30世紀,從空中鳥瞰青島或者華夏大地,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不見了,蜿蜒曲折的鐵路網,包括高鐵也都沒有了,至於連接公路和鐵路的橋樑自然也都沒有人蹤影。為什麼?因為人們出行不再需要它們了,而是改乘類似於外星人乘坐的“飛碟”。這個飛碟的飛行速度不在是現在的音速,而是更快的光速,它往返月球之間不過是抽根菸的功夫,至於地球之間,更是說時遲那時快,瞬間可至。

這個飛碟同時還是擁有人的居所,它裡面寬敞明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豪華程度超過現在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

人們需要的食品比如蔬菜、水果和糧食,在類似於現在的“大棚”裡即可解決。高高的“大棚”裡,立體化全天候生產,裡面有人造“小太陽”,植物可以24小時生長,無土栽培,各種營養按需配置,當然也是無公害、無農藥殘留的。整個大棚裡全部由計算機自動控制,由機器人自動採摘、加工和收儲。

在我的身邊,有一位身材曼妙,面容姣好的年輕異性伴隨,如影隨形,幾乎寸步不離。她是我的工作秘書兼生活助理。除了工作外,她還會陪我打球、下棋、唱歌和跳舞,吟誦唐詩宋詞,在我疲乏的時候為我放鬆按摩。她就是機器人“卿卿”。假如您現在看見她,一定會驚呼這不是央視一姐董卿嗎?是的,她就是按照一姐的面部身材和聲音特點合成的。既然早在21世紀就能夠合成“撒貝寧”,那麼在30世紀,合成一個董卿,或者李思思豈不是小菜一碟?

切莫以為這是俺在搞什麼特殊化?在那個時代配備機器人隨從,就像現在個人購置手機一樣,幾乎人手一個。況且,那個時候的地球早已沒有國家、民族、甚至家庭的特徵和區別,早已實現了世界大同,與老子所追求的大同不一樣的,那是建立在高度物質文明基礎上的大同,曾經是共產主義者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

那個時期人類可以做到真正的計劃生育,記得水稻專家袁隆平吧?他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發現和培育最好的那株“莊稼”,然後將其複製讓其繁衍,讓其它種子“歇菜”。30世紀人類只會讓那些精英份子貢獻“精華”,並將這些精華種子,通過體外方式,分配給母親志願者。當然這些未來的母親也是經過科學檢測的,甚至在形象氣質等“硬指標”都合格的情況下才被允許的。

屆時滿大街看到的,都是阿蘭德龍,或者費雯麗之類的俊男靚女,您可千萬別感到驚奇。早在21世紀,人類就讓豬馬牛羊等家畜實現了這一目標,即只讓最優秀的、最漂亮的承擔繁殖任務,而人類自身卻由於觀念等限制遲遲不可以,直至數個世紀之後的30世紀,才終於打破藩籬,走上了真正科學的優生繁衍之路。全世界的人口總量,還不足百萬,但地球有這些數量的精英人類,就已經足夠了。

總之,30世紀的地球是無限美好的,人類也是無限幸福的,屆時人類的壽命也是很長的,百歲只算是個年輕人吧!更換心臟乃至更新頭顱都是“小手術”。老汽車之所以修修就能開,不就是更換了新零件了嗎?人體維修也是如此,屆時器官克隆技術高度發達,那個部位出了問題就克隆一個安裝上去,不就ok了嗎?!

好了,不再描述了,但願你我在有生之年,也能夠看到一些,享受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