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里德国兵为什么随身带个罐子,宁死也不丢呢?

猫眼观史


二战时,装备精良的德国士兵往往需要携带许多东西,比如闻名遐迩的98k步枪,M35头盔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随身携带一个圆形大铁罐子,上面还有瓦楞条纹,往往放在德军的胸前或者身后。那么这个罐子里是什么东西,在德军众多装备即先占有一席之地。

罐子里面的东西并不神秘,就是防毒面具。德国士兵装备繁多,留下一个这么大空间装备一个金属罐子自然是有道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预防将来在战场上可能遭遇到的毒气战,以不至于束手无策。

做出主要决定的其实是德国元首希特勒。当年希特勒自己曾经参加一战,当年眼睛差一点被毒气弹熏瞎。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也让希特勒在二战时就非常注意防毒,特意让自己的士兵携带一个防毒面具。

毒气弹最早大规模的使用发生在一战时的凡尔登战役。由于一战之初,毒气弹还并没有出战,因此协约国并没有防御化学武器的有效设备。等到毒气弹大规模使用以后,防毒面具的作用就显得必不可少,因此在防毒面具研制成功之后,其就成为了战场上必不可少的防御性工具。

我是头条号作者围知历史,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和看法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也希望大家为这篇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你的举手之劳,我的莫大荣幸,谢谢各位


是阿维啊


宁死不丢不至于,因为这罐子装的是一种装备,就是用来保命的。

这个罐子是圆柱形的,很大,大概有25cm左右,金属材质,一般被士兵们挂在背后,因为挺大的,看起来很显眼,因此德军会喷上迷彩色油漆用来伪装。

德国士兵装备繁多,要带各式各样的东西,留下了一个较大空间背这个金属罐子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这个罐子德军把它叫做防毒面具罐,里面装的是防毒面具,为了预防在战场上突然遇到毒气战不至于束手无策。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德国自身最早在一战就大规模使用榴弹炮发射毒气炮弹,在凡尔登战役中也大量使用了催泪毒气弹,这一战争方式后为英法所效仿。

虽然后来所有国家签署了一项不使用化学武器的条约,即《日内瓦议定书》,但这种纸面协议在战争时期没多大作用。到了二战时期,大多数国家都有发动毒气战的能力,装备这防毒面具是很有必要的。

德军就是毒气战的鼻祖,当然也吃过毒气的苦头,知道毒气的威力,希特勒就在一战中因为毒气而受伤过。希特勒有了前车之鉴,自然也会让士兵们做好防毒准备。

不过德军自身有毒气,但除了在屠杀犹太集中营使用过毒气,在二战战场好像并没有使用毒气。作为德国的强大对手,美、苏、英都有不比德国弱的毒气储备,德国也不敢先用,带这个只是单纯为了预防吧,毕竟当时把人家苏联曾逼入绝境了,而苏联为了报复使用毒气,也不是没可能。

其实带这个防毒面具罐,我个人感觉防弹的作用比防毒作用更实在,因为德国在交战中并没有毒气战出现,它没有起到防毒的用处,反而金属材质有时运气好刚好打到罐子位置可以减少子弹的伤害。


夏目历史君


看过战争历史剧的人们都会注意到,在二战时,德国士兵的腰上都背着一个铁罐子,铁罐像大一点的奶粉桶,有着军绿色迷彩涂装,圆形的盖子将罐子封死。士兵对这个罐子的宝贝程度不亚于沙漠中的人保管水源,哪怕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也要牢牢抱紧这个铁罐,保护它不被弄坏。

罐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会觉得可能会是粮食,但又会感到疑惑,毕竟当时军队打仗,士兵吃的都是军粮,而军粮由部队统一派发,士兵没有私带干粮的必要。再者说在二战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军队被成为横行欧亚大陆的“铁蹄”,兵力强劲,军备精良,每个士兵都“武装到牙齿”,这种高强度的军队自然不会缺少补给,再怎么说德军士兵都没有必要这么宝贝一罐子军粮。

其实这里面装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防毒面具了。

到了二战时,基本上每个国家都会在士兵的制式装备里加上防毒面具这一条。防毒面罩特有的猪嘴结构可以保护人的面部、以及最重要的呼吸器官,直到现今这种特殊的结构都被广泛的应用。防毒面罩的发明与战争脱不开干系,在世界上第一次生化武器被广泛运用的战争里,士兵死伤无数,唯独野猪在残酷的毒气中活了下来,英法联军的专家发现猪嘴与泥土的组合能够很好地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照葫芦画瓢的防毒面罩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虽说在一战二战中,德军是生化武器最频繁的使用者,不过使用者自知武器利害,德军对毒气弹惊人的伤害心知肚明,况且如果在敌我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时,指挥部决定要往战场投放毒气弹,自己这边的士兵岂不是也要死伤无数?

虽然后来各国眼见生化武器的使用在战场上愈演愈烈,迟迟开始倡导人道主义,并在《日内瓦条约》中约定限制毒气弹的使用,不过生化武器的运用情况依旧得不到改善。德军的行径更是如此,士兵们如此宝贝防毒面罩的原因,有着“做贼心虚”的成分,每当我方决定向战场发射毒气弹时,只要防毒面罩在,就可以轻松躲过一劫,不被残忍的毒气危害。

二战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杀伤力极大的生化武器提起兴趣,争先恐后地投入到生化武器的研制中,所以防毒面罩自然也成为了士兵的制式装备之一。因为生化武器“过处寸草不生”、有目共睹的杀伤力,在防毒面罩技术刚刚兴起的当时,每个士兵都十分宝贝这一罐“救命稻草”,所以在二战中,“防毒面具比干粮还重要”的观点也可见一斑了。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不是到死没丢,而是到死都没打开过。

二战德军背的罐子是防毒面具罐,里面装的是防毒面具。用薄铁板冲压支撑,加上竖条的加强筋,增加强度,密封之后,有一个封闭空间,可以很好的阻止外界空气进入,同时还可以保护里面的物品。

前期德军用的是M30防毒面具,用帆布做的,后期用的是M38防毒面具,用橡胶做的。防毒面具罐里面装的有一个防毒面具,一个备用过滤罐,一副备用镜片,可以说还是很齐全的。

防毒面具罐的作用就是保护防毒面具,制造密封空间,防止防毒面具的活性炭受潮,加强防毒面具强度,可以避免被挤压损坏。关于防毒面具罐,德军规定的是随时带在身上。德军做的措施还是比较齐整、比较周全的、

而德军之所以这么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一战时期毒气大量使用,导致很多德军直接被毒气所伤,元首希特勒就是其中之一,眼睛被毒气所伤。一战中,德军率先使用,但是,战争结束前很长一段时间,德军都可能被毒气所攻击。

但是到了二战,坦克装甲车大量使用的战争中,毒气这种东西已经不再适用了,而且各国关于防毒措施做得都比较完善,毒气战无法发挥原有的效果了。这也就导致很多二战德军士兵在战场上压根没打开过防毒面具罐,顶多训练时使用。


军武文斋


观看一些反映二战期间的纪录片,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德国士兵身后背着一个长形圆柱体的罐子,罐子被士兵当作心肝宝贝一样看待,打死也不丢(见下图)



里面藏着什么如此金贵?

最初我以为是士兵们用来储存食物的,后来得之里面装着这个东西(见下图)

没错,里面装着防毒面具。

在我的印象中,防毒面具不是单兵必备的装备,因为在二战期间,《日内瓦国际公约》规定,开战双方不许使用生化武器,即不允许使用毒气弹。

既然如此,德国士兵为何把防毒面具视为生命呢?原来和德国元首希特勒有关。

我国有句谚语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希特勒在一战时,眼睛差一点被毒气弹薰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别急,容我从毒气弹的历史说起吧。

历史上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是英国人,是在第二次“英布战争”中使用的。



第二次英布战争是指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形成了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

当然,那时希特勒刚刚十几岁,他还不知道什么叫“毒气弹”,也不了解毒气弹的威力。英国也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毒气弹,只是在“英布战争”关键时刻使用了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1914~1918年)当时25岁的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最初是个传令兵,最后晋升为上等兵。

就在一战期间(1916年左右),希特勒受到了毒气弹的攻击。

不是不允许使用生化武器吗?



说起这事有点好笑,希特勒是被自己部队发射的毒气弹所伤。

前面也讲了,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是英国人,但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是德国人,是在一战关键的“凡尔登战役”中使用的。

1916年,德国向法国的凡尔登城市发起了进攻,凡尔登战役在历史上称为“战争绞肉机”。交战双方伤亡惨重。

德国为了尽快扭转失利的局面,大规模使用毒气弹。当时德国士兵不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防毒面具,希特勒当时就没有防毒面具。

毒气弹爆炸后随着风向飘向敌人的阵地,就在这时,风向突然转变,希特勒的眼睛随之受到了伤害。




希特勒的眼睛暂时失明,很快被送到后方疗养。也许是上帝垂爱这个未来的德国元首,治疗半年后恢复了视力。

后来希特勒做了德国元首,感觉毒气弹太厉害,自己吃过这方面的亏,虽然有《日内瓦国际公约》限制使用生化武器,但谁能保证杀红眼不使用毒气弹呢?

有鉴于此,希特勒把防毒面具作为必备装备配给每个士兵,元首的话就是最高指示,士兵随身携带以备不测,于是我们看到了每个士兵身后背着一个罐子的样子。


秉烛读春秋


这个罐子不神秘哈,就是个防毒面具盒而已!

二战时期,德国士兵几乎装备着全世界最为精良的作战武器。

他们的身上挂满了花样繁多的单兵作战装备,用以应对各种战场情况的需求。

其中最为神秘、惹眼的“大块头”装备,无疑是步兵背部悬挂的一个直径约300px、长度为625px的圆柱形铁罐。

这个圆柱形铁罐既不是餐盒,也不是“科学电子炮”,而是装载防毒面具的容器。

一战时期,法国军火制造商研制出了一种类似于“催泪瓦斯”的手榴弹,这种通过化学气体扰乱敌军步兵正常行动的武器在“一战”战场上大显身手,引得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德国在此背景下,研制出了一款最为“阴毒”的化学武器“氯气毒气弹”。

氯气毒气弹被德国投入“一战”之初,英、法等协约国军队并没有防御化学武器的有效性装备,于是在防毒面研制成功之后,便成为了一战战场上,交战双方必备的防御性武器。

防毒面具罐的构造看似简单,实则颇为复杂。

放毒面具罐于1930年开始投入生产,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才停止,如依照长短分类,可分为长短两型,短型高612.5px,直径长312.5px,短型仿毒面具罐多分配于空军使用。

长型高687.5px,直径长不便,长型放毒面具多分配于陆军使用。

放毒面具罐,由钢制罐体、罐盖、闭锁器、尼龙背带四部分组成,携带方式可背、可挂,重量约0.5kg。

由于防毒面具是一种“十分脆弱”的防御性用具,一旦镜片发生破损,将会影响“防毒”的整体效果,战士很可能为此送命,所以防毒面具罐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保险性和具备在突发情况下修复面具的功能。

防毒面具罐内部安装有减震效果极佳的“特质半圆环装铁丝”,这种铁丝能够减小防毒面具在罐内的振动。

防毒面具罐的盖子中配有隐蔽夹层,夹层中储存着备用的镜片,配合防毒面具的可拆卸设计,在镜片破碎时能够使用备用镜片修理防毒面具。

一战结束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化学武器”是最邪恶且不人道的武器,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日内瓦协议》上签订条约,呼吁在战场上停止使用化学武器,虽然毒气弹、毒瓦斯等化学武器被国际禁止,但一战战胜国保俱有不销毁化学武器的权力。

于是在二战战场上,对化学武器心有余悸的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将防毒面具作为防御性装备配发给战士们,尤其是一丝不苟的德国,几乎每一个步兵身上都背着放毒面具罐。

不过如果看到苏联军人也背着类似保温杯的罐子,不要怀疑,不要惊讶,战斗民族的罐子中装的一定是最烈的伏特加。

战斗民族:“防毒面具?不需要的。给我们人手一瓶伏特加,苏联红军定能从涅瓦河东岸直线推向德国柏林,我们是单挑全世界的苏维埃醉熊。”


白话历史君


二战时,每个德国士兵背后都会背一个罐子,这个罐子是圆柱形的,长度约为30cm,挺显眼的。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经常背着这个罐子,却几乎没怎么见他们使用过。

因此,这种现象就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好奇。难道里面装的是小体积大范围的新式武器吗?还是一种辅助撤退的装备,能让他们急速撤离?实际上都不是,这个罐子里装的是防毒设备,一般来说是防毒面具。

他们装备着这个东西,就是怕敌人使用生化武器进行攻击。好吧,可是这样的话,新问题就又来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装备是用不着的,但是带着它又有一定的麻烦。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一直将其视为军需设备并要求士兵携带呢?

首先,因为有了一战的经验,他们不敢放弃这种保命的装备 。

我们先回到1915年,这个对于历史和人类来说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年的第1次世界大战中,世界见识到了化学武器,人类创立了毒气战。很多朋友看到题目可能会认为德国是一战中毒气战的受害者,其实正相反,他们是施害者。

1915年1月,他们在欧洲战场的东线打算对作战的法军释放毒气,但是因为外部原因未能成功。不过这给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个月后的4月22日,他们在空中向法军阵地投下6000个钢瓶。之后,这些钢瓶释放了180吨氯气,借着风势向法军飘去。这次袭击造成法军1.5万人伤亡,而其他未死亡的人也感受到了氯气带来的灼烧和窒息感,溃不成军。

在突破法军阵地的同时,德军自身也被这种武器的作用震惊了。因为他们没想到效果会比预期还厉辣。也正是看到法军士兵的惨状,此后他们自己在防毒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其次,在二战时,德国的对手中都普遍配备有大量化学武器 ,这才是他们真正忌惮的地方。如果在毫无限制的情况下,同盟国和轴心国用毒气弹互怼的局面并不是不会发生。只是一战后各国在国际上签订了公约,使用化学武器违背人道主义因此被禁止。

如果在战争中他们先行使用毒气弹对付同盟国国家,那势必会招来报复,就像后来美国轰炸日本一样。

因此,对于这些手中同样有筹码的对手来说,他们没有轻举妄动。在同苏联闹掰后,因为这个大国手中巨大的毒气弹储备数目,也为了防止这个对手像一战时的自己那样,他们要求每个士兵都必须携带防毒装备,在上战场前还会有专门的宪兵检查。


再次,在二战时,他们已经研制出了新式毒气,因此他们更加明白防毒的重要性 ,1938年,德国法本公司研究出了新型化学武器,后来这种新式毒气使用它四个研发者的名字命名,起名为沙林毒气。

相比氯气,这种毒气更加致命。它的致死率和令生物死亡的速度都超过氯气,正常人暴露在沙林毒气中很快就会产生反应,流口水,呕吐,生命体征会变得不稳定。而这种毒气最终攻击的是人的神经系统,也就是说,即使有人能从这种毒气的暴露环境中生还,也会造成无法康复的神经和脑损伤。

这种毒气的可怕功效,也是它迟迟没有投入战场的原因之一,倒是在战后几十年里的恐怖袭击中出现过它。


正是因为这种毒气,德军才更重视防毒,他们怕哪一天对手也掌握这种毒气,这里头的科技含金量,门槛并非特别高。不过,话说回来,题目中说这个装防毒设备的罐子宁死不丢也有些夸大,毕竟这个东西就是用来保命的。要是它妨碍逃命,那也不得不扔。


历来现实


这个罐子是圆柱形的,很大,大概有25cm左右,金属材质,一般被士兵们挂在背后,因为挺大的,看起来很显眼,因此德军会喷上迷彩色油漆用来伪装。

德国士兵装备繁多,要带各式各样的东西,留下了一个较大空间背这个金属罐子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这个罐子德军把它叫做防毒面具罐,里面装的是防毒面具,为了预防在战场上突然遇到毒气战不至于束手无策。


防毒面具不是单兵必备的装备,因为在二战期间,《日内瓦国际公约》规定,开战双方不许使用生化武器,即不允许使用毒气弹。既然如此,德国士兵为何把防毒面具视为生命呢?原来和德国元首希特勒有关。


我国有句谚语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希特勒在一战时,眼睛差一点被毒气弹熏瞎。说起这事有点好笑,希特勒是被自己部队发射的毒气弹所伤。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是英国人,但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的是德国人,是在一战关键的“凡尔登战役”中使用的氯气毒气弹被德国投入“一战”之初,英、法等协约国军队并没有防御化学武器的有效性装备,于是在防毒面研制成功之后,便成为了一战战场上,交战双方必备的防御性武器。防毒面具罐的构造看似简单,实则颇为复杂。放毒面具罐于1930年开始投入生产,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才停止,如依照长短分类,可分为长短两型,短型高612.5px,直径长312.5px,短型仿毒面具罐多分配于空军使用。长型高687.5px,直径长不便,长型放毒面具多分配于陆军使用。放毒面具罐,由钢制罐体、罐盖、闭锁器、尼龙背带四部分组成,携带方式可背、可挂,重量约0.5kg。





A0A号解说员


二战中,德军都喜欢带个铁盒,为什么要被这玩意呢,因为这是个保命的东西。

这盒子里面究竟有什么?

其实,这罐子里面装的是一种防毒面具,可以有效地应对多种毒气的危害。在战斗的时候,如果在阵前放了毒气,那么敌人基本很难打仗了,有的毒气甚至可以杀人,连枪炮都不用。如果发生了这事情,配备防毒面具就是很有必要的。这种罐子外面是铁皮制成,能较好地保存里面的面具,一旦对方投放了化学武器,就能立刻拿出来戴上。可以说,一旦发生毒气战争,这罐子就是士兵们保命的绝佳手段。



那这个罐子最终派上用场了吗?

并没有!虽然德国为此做出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很遗憾,战场上并没有发生过毒气战,所以德军背了很久这个没用的装备。但是,虽然其他的国家并没有投入毒气弹,但是德军一直还是戴着罐子的,不过到了后来,这罐子里面装的东西可就大变样了。虽然这罐子是标配,但是士兵们普遍是没有这种危机意识的,而且当时长官只是看有没有背这个罐子,却并不会检查里面有什么,所以后来很多人不在里面放面具,而是放其他的一些杂物。



为什么德军要装备这玩意?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来自德国的元首,他年轻时候是很不幸运的,好几年里都在给人打杂,睡觉都没地方去。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当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他表现得很勇猛,但是后来就是因为毒气弹的原因,让他的眼睛失明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二战中,他就想到了自己曾经的遭遇,因为怕其他国家再度投放毒气弹,所以给每个士兵都配发了这种罐子。

第二个原因也是来自于德国本身。在二战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战斗,造成更大的杀戮,很多国家都曾经开展过毒气弹的研究,德国自然亦不例外。他们研制的毒气弹,自己当然知道有多可怕,所以就赶紧给自己的士兵装备了防毒面具。

为什么最后这罐子没有用过?

其实,毒气弹之类的化学武器,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很严重的,各个国家虽然一度都热衷于这种武器的研究,但是却很少有哪个国家会使用,因为一旦其他国家也用这种武器报复,整个世界陷入循环后,必然是人类的灾难,到时候不管是哪个国家战胜,人都死光了,胜负没了意义了。这和现在的核弹一样,也就赏了日本两颗,没有哪个国家再敢使用。德国也是如此,虽然准备了防毒面具,可是他们不敢率先使用这种武器,其他国家因为遵守国际盟约,所以几乎都没有使用,所以德军的这罐子最后也没有用。

值得我们注意到是,德军虽然没敢把毒气弹使用在战场上,却敢用这东西来杀死犹太人;日本虽然不敢用毒气弹去攻击美军,但是在和我国作战中,使用了不下两百次!


小镇月明


战争不是旅行,不是探险,更不是去做客。一旦上了战场,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所以除了后勤保障外,士兵是身上也要尽量随身携带必要的物品。


二战中各国士兵随身携带的物品大同小异,无非是武器,子弹、食品雨具和地图或者指南针。 但德国士兵上战场除了携带上述几种物品外,他们身上无论官兵都带有一个罐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丢。

笔者曾经在一个二战博物馆见到了这种罐子, 这个罐子是圆柱形的,直径15公分左右,高大概有25公分,材质是金属的。

在二战的纪录片上我们还看到,这个罐子一般被士兵们挂在背后,也许是怕士兵行军时走路带着罐子暴露目标,这个罐子都像士兵的军服一样被喷涂成了迷彩色。


那么,这个罐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罐子里面装的是是防毒面具。

德军士兵为什么那么看重防毒面具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化学武器的发展史说起。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一个犹太年轻人发明了氯气和芥子气等化学武器,他兴奋地把这一发现向德国皇帝报告。 几个月后,在德国北部,一片谷地里的军事试验场,德军首次进行了化武试验。德军士兵用一门野战炮把装了毒气的炸弹发射出去,炮弹在两公里外羊群旁边爆炸,一团绿色的烟雾笼罩了羊群,德国将军们透过望远镜看到,烟雾过后,地上很七竖八都是羊的尸体,有的还在痛苦抽搐。


一战期间,在比利时西部的伊珀尔小城,德军对英法联军使用了毒气弹,人口仅3.5万的伊珀尔小城,曾是一战期间德国与英法联军的战场,也是人类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的地方。

一名德国士兵战后回忆说:我军的炮弹毒气弹发后几分钟,英法联军的阵地就再听不到一点动静。我们在敌军的阵地,可见到处都是尸体,空气中还残留在着刺鼻的气息,动物的尸体也到处都是,马、兔子、老鼠随处可见。 有的士兵死前用双手紧扣着自己的喉咙、表情痛苦;还有的士兵因为不堪毒气的烧灼饮弹自杀。  

这是人类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在依普尔运河河畔的草丛中、小树下,成千上万的英法联军的战士横七竖八、蜷缩成一团,惨状不忍卒视。


德军的行径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的强烈谴责,各国纷纷呼吁停止在战争中使用惨无人道的化学武器。 俗话说做贼心虚,因为德国自己最开始在一战中使用毒气,他们深知毒气有多么残酷。所以他们害怕自己的士兵遭受毒气攻击,就研制出防毒面罩,强制士兵在战场上随身携带。

虽然后来在1925年,国际社会经过协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代表都在《日内瓦议定书》上签字,承诺不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 但德国是入侵者,无缘无故入侵苏联,对苏联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再说,希特勒知道苏联领袖斯大林也不是一个什么守规则的人,谁敢保证苏军为了保卫祖国,在输急了的时候不会动用化学武器?


再说,化学武器不是德国一家独有。 到了二战时期,欧洲国家都研发出多种类型化学武器,储备了数量惊人的化学武器。 英法两国的化学武器无论种类和库存都远远高于德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英国会随时随地准备对德国军队使用化学武器,但前提是德国人先使用了化学武器。

话虽然这么说,战争会让人失去理智,谁敢保证英国不会首先对德国军队使用化学武器呢?因此,希特勒不仅顾忌斯大林也顾忌丘吉尔,所以让德军士兵携带防毒面具就更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