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时为了汤和杀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杀尽功臣也不杀他,汤和有何过人之处?

湘西木鱼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道尽了封建时代开国将领的悲凉。从汉朝开始,那些跟随皇帝平定天下的将军,能有几人得以善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封6人为公、28人为侯,但这些人无不以“乱党罪”被诛杀、被牵连,只有少数几人免遭屠戮。汤和便是其一。此人为何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得以颐养天年,安然离世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支持之恩



能力突出的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不久便立下了战功,等级升得比汤和还要快,汤和却没有丝毫嫉妒,还不断为朱元璋感到高兴。随着战争的继续,朱元璋的官越做越大。年轻的朱元璋虽然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却因为加入起义军时间短,辈分小难以服众。每次朱元璋向那些下属下达命令,总有人仗着年纪比朱元璋大、辈分比朱元璋老而不予理睬,这令朱元璋非常生气。



但是汤和每次都认真的听从朱元璋的命令,支持朱元璋的行动,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开心。

在朱元璋事业刚刚起步时,正是汤和的鼎力支持,才令朱元璋心中多了一份踏实,这份支持一直藏在朱元璋心中难以忘记。



二:退却之恩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之后,不断进行北伐和西征,直至稳定天下。可是随着天下的稳定,那些手持重兵的将军却成了朱元璋心中最后一个隐患。年岁已高的朱元璋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开口让这些开国将领主动解除兵权,却又不放心他们继续留在朝堂之中。


汤和猜出朱元璋心中所想,于公元1388年主动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非常高兴,汤和竟能如此懂得他的心思,不仅赏赐金银布帛,还在老家凤阳给汤和修建了房子。汤和临走之间还帮助朱元璋解决了沿海地区倭寇之患,修筑59座城池打造了稳固的防御体系。

汤和不恋权贵,不说朱元璋坏话,还愿意临走之前再帮朱元璋一个忙,朱元璋哪里还舍得杀他?



三:榜样之恩



汤和告老还乡之后回到老家凤阳,平日里谨言慎行不惹是非,遵守明朝的法律,不同于胡作非为的廖永忠、朱文正等人,令朱元璋非常省心。而且汤和还将朱元璋赏赐之物分发给乡邻乡亲,传播朱元璋的好民声,朱元璋更加感动。

汤和每年都会前往南京和朱元璋见上一面,叙叙旧、唠唠嗑,给了晚年朱元璋一丝慰藉。遵纪守法的汤和也成为明朝那些将军、大臣们的榜样。



总结:



汤和能得到善终,这与其为人是分不开的。他随朱元璋加入农民起义军,又支持朱元璋的决策,在明朝稳定之后也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力。汤和一直站在朱元璋这一边,从来不曾与朱元璋唱过反调。如此好友不可多得,朱元璋也并不是嗜杀之人。汤和死后,朱元璋追赠这位好友为“东瓯王”,赠谥号“襄武”。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