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却不愿意去看名著呢?

恒少Jacky


我觉得你说得很对,“毫无营养”,要说得更毫不客气、更醍醐灌顶一点,才能棒喝现代文化和风气,所以不仅毫无营养,而且无聊透顶、肤浅草包、错误价值观引导、欲望刺激。孩子看这些长大,一辈子草包,甚至自闭、抑郁、犯罪等;成人沉溺虚拟世界,日趋对现实不满,封闭,影响家庭、工作、健康等。

网络小说的层次在哪里?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名著是最好的吗?人生短短一辈子,该怎么选书读书才不白活一辈子?容我简单道来…

网络小说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新型的文化产品,既然也是文化,那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汗牛充栋、多如繁星,一辈子难窥一斑。缩小一点讲,就如一颗参天大树,枝叶繁茂,一辈子读不了几片叶子、读不了人生几个小小面向、浮在叶子表面,众说纷纭、人云亦云、尚功利,崇邪说,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自以为通文,实在是有辱斯文。

别说是中国书浩瀚无垠,就算是网络小说,也是日日新年年新,十辈子读不完,更有价值一点的名著十辈子也是读不完。所以人生一世,不会看书的人几片叶子就把你一辈子浪费了,真正有人生意义的书碰都没碰到。一根旁枝末节,上面就有万万千千的叶子,旁枝末节又有万万千千小小大大,由次到主再由次到主…最后生长于主干之上。有些书不是不能读,而是太枝叶(不说有害的),如果你往深一层读,读一本胜过读千千万万叶子。这样的经济学都没学过吗?而且纯度深度能一样吗?

所以“末”不是不要,是先要有本才有末,有“本”才能更好地生发“末”。

所以书的本在哪?在树的主干,紧抱主干,上知叶茂,下感根深。主干又是什么?根深又是什么?篇幅问题,不细说,我头条号里有很多类似文章。简单分享:

中国文化分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化,笼统说就是从五四运动废除文言文为界,近一百年的白话文和前五千年的文言文。

现代一百年的白话文可分为大众网络文学、名家名作、大师作品。大众网络文学上面已经说过了;时代名家名作也终将在历史洪流中被掩没;大师作品呢?有一句话叫做“自从民国长大的那批大师去世后,中国再无大师”,为什么?因为写不出大师级的作品,因为现代作家从小吃的粮食(白话文文章)没有营养。而民国长大的那群白话文大师可都是吃高度的文言文饲料长大的,比如鲁迅、沈从文、巴金、老舍、朱自清、茅盾、冰心等,他们小的时候只读文言文。所以,中国的文化在哪里?难道在一百年的白话文文章里?还是在中国五千年的文言文里呢?说句不客气的话,白话文不过是中国五千年文言文的洗脚水。

文言文呢,又可以分为经、史、子、集;最低的是“集”,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都只能算是“集”了,那你说民国那些大师能跟这些人比吗?所以名著不过如此。

往上是"史"部和"子"部,最高级别就是“经”了。

“经”是什么?为什么最高呢?只能简单说了,“经”是中国主流文化的理论哲学根源,中国主流文化的根不就是儒释道的本吗?不就是儒释道三家圣贤的"经"吗?不就是儒家孔子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庄、佛家的佛经吗?

在简单说几句,“经”揭示的是宇宙大道,人性本质,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经”,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人性亦不变,儒家的道德良心就不变,佛家的去贪嗔痴怨欲就不变,道家的求清静无为就不变,就是西方基督教人的七大原罪亦不变。人性的本质五千年前是这样,五千年后还是这样,东方人这样,西方人也这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是有本质的,东西方的圣贤已经探讨完了。所以“经”是跨阶级、跨制度、跨种族,跨时空的,一成永成,一定永定,所变的不过是年年新的枝叶。信不信由你,不信你去看我文章,你信不会吃亏,可能占大便宜,不信你可能吃大亏。

所以“经”就是主干,往上就是次干、支干、再次、再支、再……最后是叶。《三字经》说,“经书通,方读史”,也就是说人文教育要从主干根本读起,从难到易,这不同于理科从易到难的教育。

这是说的主干的“上知叶茂”,那“下感根深”的“根”指什么?一言以概之,“根”就是人性、天道、本质、源泉。

所以“至乐莫若读经”,“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馈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经书不厌百回读,读它的感觉像初恋,读它的感觉像春风”。

结语:很遗憾,大家都不会读文言文了,丧失了文言文的能力。然而,你也不想想,古人为什么读得了,其实很简单,另文告知。

很多很多所谓文学,洗脚水甚至洗脚水都不如,人还甘之如饴,津津有味……


孔老学堂与现代教育


我对此有些发言权,我是从名著以及二十四史转到网络小说的。对于读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天假期我去新华书店读三国演义,有段时间我读着读着整个眼前包括脑海只有书里的景象,其余一概不知,等反应过来时翻翻后面的有几张总感觉读过(看网络小说也有过这种情况),再翻翻看就看不下去了。我有次无聊时回想这种情况,我在想是不是脑海自创宇宙,宇宙随书而演?我甚至回想过两种情况后我的表现,说出来有点可笑,看名著或历史书,看完后没类似书有点蒙,看完网络小说没类似书看时,我觉得我就是瘾君子,无精打采,哈欠连连,像极了电视剧中没鸦片吸时的样子。我接触网文快十年了,仔细想想我读网文前中后的所有表现,我觉得这是人类欲望的驱使;想开后宫而现实又不敢的,就会喜欢读这类书,读书前你会很兴奋,读书后你会很容易带入,带入后有些人会像我那样脑海自创宇宙,宇宙随书而演,读多了你就会梦到这种情景,其他的也会出现类似的,我亦觉得这是很多人选择网文的原因。有些名著或者史书需要逐字逐句读,这是很多人不选择它的原因…


无限阴暗的心理


回答这个问题得要看多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和娱乐自己,而在当下娱乐当道的时代,这种追求更是达到极致,所以有人会说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在浪费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活着了。

虽然三毛说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上班,下班,然后回家带娃,再找点娱乐的乐趣,然后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至于说什么成为英雄,可以改变历史之类的对于无数普通人来说,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如同唐吉柯德般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估计多数还是后者吧。

再来看网络小说和名著有什么区别吧,网络小说由于它的娱乐性题材,是有套路的,如学院修真流或者废柴崛起流都是套路,像《凡人修仙传》之类的,才开始主人公一无是处,最后通过不断的打怪升级,达到人生的顶峰,好嗨哟。

这类题材还有一个特别,就是每一个章节有个小高潮,数个小高潮再有一个大高潮,然后再有人生低谷,还有英雄美女加上反派层出不穷,让主人公一路坎坷不断,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会有一种代入感或是共情,感觉自己就是主人公,心情也随着起伏,按心理学上来讲,这里面有一个实时奖励的娱乐感在内,很爽。



那名著呢?我现在看名著也很少,只有在以前求学读书期间经常翻看,如《呼啸山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等,书中情节可不会高潮迭起,阅读的人更多的不是代入和共情,而是站在上帝视角一般冷静地看着发生的一切,另外有的名著虽然出名,艰涩也是出名的,如《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名气现在大的吓人,但是完全阅读的人是少之又少,于我都看了几次都没看下去,因为老实说理解困难,看不懂,所以是断断续续的看才能看下去。

所以网络小说是天天给糖吃,让你心情或是郁闷或是开心,名著多数是给你清茶一杯,虽然清香,得要而得住寂寞,不会时时奖励,你会如何选择呢?

阅读无高下,想要如何选择是自己的事,只要认为能够浪费时间在上面就成了,所以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只想扫好自己门前的雪。


丁明念响


我看了一下答案,不由的感叹。兄弟们装B遭雷劈啊!

生活已经让我们,身心都如此的疲惫不堪。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的如此的浮夸虚假?看名著你就高大上吗?看网络小说你就低人一等吗?

为什么不看名著,看网络小说。因为我已经尝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一看懂了世态炎凉。只想简单的活着。所以简单低俗的网络小说,不消耗脑细胞,不浪费我的情绪,能给我最直接的快感。因为我就是一个简单低俗的人。

生而为人,我不敢告诉你。朋友我只能帮你点赞!


释欲止爱


网文一年能写两百万字,路遥用尽一生写了一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网文读完只会让人更加浮躁,而且读一遍不会读第二遍,读第二遍的就是闲的,而名著却不一样,第一遍读不太懂,要想领会必须多读几遍才行,越读心越静,越读越有味。网文字数故意往多了码,名著却需要尽量精简。网文快读,名著慢读。所以可以说网文和名著是完全相反的。我以前也读过一些网络玄幻小说,后来改读出版书和名著,刚开始感觉出版书看起来味同嚼蜡,看着看着就犯困,坚持两个月过后就习惯了,然后在想着再去看看网文,不过网文实在看不下去了,发现没深度,文笔也不行,就再也没看过了。


浪迹天涯2805687


我是理工科,对名著也读了一些,个人感觉不出名著好在哪里,那拿中国四大名著来说,多少读过一些,还不如镜花缘好看,虽然镜花缘也没看完。

对我来说,所谓的名著,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网络小说。

我发现很多名著,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不是禁书,就是“垃圾书”。这点很有趣。


寒松蝉网络科技


时代在变化,人们看书的选择也在变化。九几年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网络,更没有什么网络小说,所有的书都是纸质的,而且还有很多租书的。爱看书的我,基本不怎么挑食,从金古梁温的武侠小说,到中国的各种古典名著,三言二拍,东周列国志,乃至于资治通鉴,再到后来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甚至于最难懂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曾通读过一遍。等到后面有了网络,出了网络小说,jiu只看网络小说了,但是看网络小说就比较挑食了,什么三少,番茄土豆的那些小白文,一些无脑装逼的小说还是不看的,主要爱看那些有内容的小说,至今能让我有兴趣多看几次的可以推荐大家几本,比如,官居一品,雪中,鬼吹灯,橙红年代,国士无双,凡人修仙,冒牌大英雄,极品家丁等,排名不分先后,有同样读书品位的兄弟可以私信我,互相推荐书看。


君陌


我从开始有了第一部手机开始,我就开始看网络小说,上课看,下课看,白天看,晚上看,看到走火入魔啦真的。那时候网络上流行的小说看过,古代的现代的几乎都看过,半夜看到虐心的总裁小说时还心痛。不过我年龄稍微大了点后,到高中,我已经开始看书了,有名著有小说,这个转变是因为高中很少人看手机那种小说了,我觉得讲出来有点丢人[笑哭][笑哭]。于是我就开始转方向了。其实我现在看来,名著和小说,带来的心情不同的。名著是可以从中得到知识的。简单来说,名著的句子可以写进作文里面,而总裁穿越那种小说里面的句子是不可以采用的。的确,名著有时候晦涩难懂,读的有时候觉得枯燥无味,但是,你读的越多名著,你就会了解很多过去伟人的思想,这是很多小说不能比的。小说的确有趣,包括我现在看一些名著时会不由自主的跑神想起小说,因为小说有趣啊,小说容易弄明白啊。

但小说这也正是一个舒适圈,只有跳出这个舒适圈,我们才接触更好层次的文学。



524888666


我是初中爱上世界名著的,但由于当时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较低,所以大都一知半解。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名著是呼啸山庄,之后是苔丝和红与黑。我得出一个结论:名著以悲剧结局较多,读后让心情很受影响!名著里人性的丑陋和命运的悲惨引发我逐渐放弃了阅读的兴趣。我讨厌悲剧,而莎士比亚和马克吐温的喜剧作品我又不愿读。


温柔的硬骨头


我家儿子小的时候,我就引导他看网络小说,当然家里也有很多书,但网络小说更能吸引他,慢慢的他从看网络小说后觉得不过瘾,就会自动的拿起书本阅读,古代近现代的都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培养阅读习惯的过程,不管大人怎么样,对孩子有益的,不管他现在读的是什么,肉眼可见的好处是他对写作一点不发怵,作文可以说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