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说无法生活呢?

叁贰贰


【大大的人儿说】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是很多人会面临的情况。一个月不上班,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既要维持正常的生活,还要交房租,还房贷、车贷,对于一些人而言,压力还是很大的。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

湖北的一位小伙在新疆某餐厅当配菜师,疫情期间,餐厅一直没有营业,他不仅没有任何收入,也不能回家。住在员工宿舍又不能做饭,也没钱点外卖,只能吃泡面,一个月下来,生活费早就花完了。眼看着信用卡的还款日期就要到了,出于无奈,他决定卖掉自己年前刚买的一套48平的房子,用来还贷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家里除了“柴米油盐”、水电等各种开销,还要还车贷、房贷,即便没有房贷,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工作,人也会越来越焦虑。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不上班没什么,但如果一直没有任何收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一、长时间不上班,让很多人非常焦虑

以前,很多人都向往着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不用上班,什么都不做,每天待在家里追剧、睡觉、打游戏,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多数人却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尤其对于传统行业、旅游业、餐饮业、服务行业的人来说,一个月不上班,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那么全家人的日常生活,房租、房贷、车贷等,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如果没有一定的存款,长期这样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保证。 我家楼下的所有商铺都关门了一个多月,很多老板都抱怨快撑不下去了,本来想着春节客流量大,销量会很不错,结果因为疫情,无法正常开门营业,但是高额的租金还要正常支付。尤其是食品批发部,所有的商品都堆积在了库房,眼看生产日期就要到了,没办法卖出去,与其坏掉赔钱,不如自己吃掉。有一家店铺的主人已经连续吃了半个月八宝粥,很多食品都赔钱以地价卖给了周围的邻居。

何止是店铺,普通的上班族也同样面临很多问题,一些企业会发给员工基本工资,但也有一些企业以没有工作为由,不发工资,

这次的疫情也为很多人敲响了警钟,没有存款,没有工作,或者仅凭一份工作,是无法应对一些突发情况的。如果自己没有足够强的能力,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额外的副业收入,所谓的自由生活,都是空想。

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面对这些突发情况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应对自如,不让其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呢?那就需要事先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了。

多修炼几项硬本领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很多职场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意识到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于是会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多修炼几项硬本领,或者开启自己的副业计划。一些人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坚持下班后学习,或者做其他工作,那是因为他们深知多一项选择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职场人而言,多拥有一项硬本领,多一项副业,就多了很多选择的机会。

拥有了硬本领,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竞争力,无论是求职,还是创业,这些能力都会成为我们的加分项,能够让我们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养成定期存款的好习惯

很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挣多少花多少,有些人还会刷信用卡或者向父母要,这都是不好的消费习惯,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洛克菲勒家族有一个传统,从小就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他们每个月都会给孩子零花钱,但是要求他们将其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日常消费,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用来做慈善。这一习惯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所有人影响非常大,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理财、如何合理消费,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家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每个月的薪水,无论多少,最好拿出一部分攒起来,因为我们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定期存款会让我们更有底气。

在复利的作用下,定期的存款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我们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它们就会派上用场,成为我们的启动资金,不用因为没有足够的储蓄而停止追梦的脚步。

学会理财

很多人都觉得理财不重要,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理财对于所有人都非常重要,因为学会理财,不仅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收入,同时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消费行为,把钱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助理我们成为理财高手。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很多职场人每月都是“入不敷出”,前半个月就花完了一个月的薪水,后半个月过着非常拮据的生活。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没有一个明确的消费计划,到头来很多钱都花得不值当。

如何避免冲动消费?当你想买一件东西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能用3-5个很重要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可以买,如果说服不了自己,那就坚决不买。比如如生活必须品就得买,如果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买,尤其是一些奢侈品,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要慎重选择了。

总结

一个月没上班,很多人就抱怨无法生活,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也是事实。因为这一段时间,让很多人深刻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仅靠一份工作是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的,没有存款生活会缺乏底气等等。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出除了自身要有一定的硬本领以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学会理财、养成定期存款的好习惯。只有事先做好了准备,才能在危机到来的时候,灵活应对,不会因此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大大的人儿D


说一句实话,钱人民币在我们现在的人手里就像是流水一样。因为我们现在的消费观念就是紧着挣紧着花。往往工资在我们的手里还没焐热的时候就得交房贷,交车贷,交保险,交父母的抚养费等等。所以说每笔资金的去向几乎都等到开支以后马上就分发过去,这也就是资金运转的概率特别的高,所以说一下子出现了新型肺炎,让我们资金流一下枯竭,这就像是顺畅的水被堵截以后,很难流通,一下子我们的小河流就干枯了,所以说在这新型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宅在家里面心里在滴血,在焦急,因为没有工作的机会,可能就面对着没有钱的应对生活。所以说在这危机重重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真的就感觉到,生活举步维艰了,所以说这就是现实。

我也是这种中年状态,钱在我的手里,可以说每天都是新鲜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靠工资生活把钱拿到手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有各种用途,如果没有钱确实是举步维艰,很难继续,因此说没有钱生活无法继续,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存在的,所以说大家都盼着赶紧复工生产,让钱挣回来,让日子变得平稳安静,这才是大家盼望的。


伊春美食美客


现在很多人表面上光鲜亮丽,有房有车,但是真正的现金流储备是很少的,加之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不当家,是不知财米油盐贵的!

简单算笔帐!即使宅在家中

一日三餐,保证有荤有素,一天100要的!

100*30=3000

每日水果零食,宅家里,吃必不可少,不能小看价格,我过年粗略算了下,一个月约1000。

孩子宅家里不能总玩,报了英语网课1560。上月还有舞蹈课费3800已交,现在不能上课,提前支出了。

日用品,化妆品,消费约500,本人节约不用大牌

房贷2400。水电费240。宽带网费120。手机话费200。

过年新衣服我的980。娃的280。

3000+1000+1560+500+2400+240+120+200+980+280=9280

对,差不多这就是我和娃的二月开支。没算预交的舞蹈费。

如果没有上班,除了事业单位体制内还有一些良心企业!很多人是没有工资或者工资减半的!

再加之如果没有副业,没有现金储备,一下子就崩底了!

不上班期间,估计很多人会幡然醒悟后悔之前的消费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导致很难经受失业,断岗,降薪的打击!

面对不可知的环境,我们真是要做好理财规划,现金为王,储备现金是2020年每个成年人都需要做的功课!


黛晓米


为什么一个多月没上班,就有人说没法生活呢?原因有三:一方面没有收入来源,一方面固定支出不会少,再一方面,增加了额外支出。

第一,除了上班,没有收入来源。现在社会,多数人,都是靠上班养家糊口,不上班没有收入。

第二,超前消费和负债。现在是负债的社会,房贷车贷信用卡,好像没点贷款都不好意思说出去。所以平时有工资的时候,发下来,很快就花光了,还要用花呗,借呗,信用卡支撑着。

现在没收入了,但是那些贷款,超前消费的账单是不会减少的,平时又没有什么存款,所以陷入困境。

第三,疫情期间,增加了很多消费,并且很多东西都贵,比如口罩,消毒液,不仅贵,还不容易买。

综合以上原因,生活真的很难。

那应该怎么缓解呢?

第一,增加副业收入,比如在家拍小视频啊,做自媒体啊,做社区电商啊等等,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靠这个挣了钱。

第二,减少生活开支,因为疫情不出门,可以减少衣服,生活用品的购买。

总之,困难都会过去的,有人生活没法过,有人却赚的盆满体钵。当面对困境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接下来,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


家有儿女的奶爸


这么跟你说吧,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两位朋友问我借钱了,各自借了2万元,总计4万元。

朋友A和我是同事,工作在上海,他们去年举全家之力在上海买了房,首付200万左右,其中有几十万是借其他人的,剩下的钱是双方父母和自己的存款。

朋友A一家人去年回的武汉,他是武汉人,因为疫情的缘故,到今天还没有回到上海上班,春节到现在休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全部月光,因为有孩子要养,房贷、车贷要还,还有借别人的钱要还。

当初买房子的时候,他们计算过,预计到2020年底能把借别人的钱换掉,这么一来后面就要稍微轻松点了。可是疫情这阶段,朋友A的公司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公司规模不大,在家休息的只能拿到最基础的生活保障费。

他们的资金周转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工资收入没了,朋友的钱可以晚点还,但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怎么办,双方父母已经拿出了一部分钱买房了,肯定不能再向父母开口了。

所以,只能向我开口,在我这拿了两万,希望能够坚持到武汉解禁。

朋友B在苏州,他家里有两个孩子,汽车修理工人,每个月七八千块钱的收入,老婆在工厂里打工,一个月三千出头。

年前的时候回了陕西,结果因为疫情,在陕西老丈人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回到苏州之后,修车生意惨淡,每个月只能拿到一两千的基本工资。

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差点连饭都吃不上了,我只好借了2万元给他,解决燃眉之急。

你要知道,在全国范围来讲,类似朋友A和朋友B的人其实非常多,很多人都是0存款,一部分人是因为收入确实有限,存不到钱,一部分人收入能力不错,但资金链也是一环扣一环,和企业经营一个道理,再大的公司,资金链一旦断了就歇菜。

目前来看,现在只是疫情的第一波冲击,疫情结束后,很可能还有第二波冲击,大量的企业可能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开始裁员,实际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感受到,那是因为工作相对稳定,手中多少有点存款,和我们生活的圈子也很相关,如果你自己的收入很差,身边收入差的人相对也比较多,这样你的体会肯定比较深。


八鱼先森


94年的堂妹上大学那会儿,生活费总比同学高三五百块。父母唠叨她几句,她常说,等我毕业自己工作了,知道赚钱不容易了,就肯定会省点花。
毕业那年,到了一家网络私企上班做平面设计,刚进去公司时,每个月4000元,到手3000多。第一年回家,没有给父母任何表示,按照老家的习惯,一般来说,工作第一年自己赚钱多少会给点父母,哪怕买两件衣服表示下。堂妹不但没有,反而这样说,自己刚毕业半年,一个月剩不到什么钱,等工作两年以后再说……

过了一两年,堂妹回来过春节,恰好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结婚,需要随份子钱,其他同学都随八百一千的,堂妹拿不出来,找父母拿。父母好奇为啥工作两年了,为啥八百都拿不出来?堂妹也很坦诚,说自己双十一当日花了四五千,各种鞋各种衣服,另外元旦还参加了周杰伦的跨年演唱会,一场两千多,靠前排的……

父母不明白为啥一个月才赚几千块的人,要花掉近半个月的薪资去看一场演唱会,堂妹也理直气壮地说,“周杰伦是她最喜欢的明星,这个演唱会三年才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参加了……”
其实她的父母可能还没了解到真实情况,除了花光每个月的收入,堂妹还有两三张上万的信用卡。她不仅是月光族,还是超前消费族。这次疫情突然的爆发,年前因为涨薪和老板没谈好,裸辞了,如今出去又不好找工作,只能宅家,靠父母养着。没有上班,连信用卡都无法倒腾……

所以,疫情当下,如果一个没有上班,对于很多没有任何储蓄的人来说,不靠父母,基本无法生活,一点不为过。类似堂妹这样的90后,或许十个有七八个没有不欠款的(包括房贷车贷)。

针对90后消费情况,尼尔森Nielsen最新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中国的90后、95后年轻人已然成为消费主力。通过这个报告,可以看出以下三点:
1.90/00后是消费主力军。中国的“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中国年轻人普遍有着成长发展的需求,有着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2.将近一半的人实质性负债。现在有各种信贷产品,据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不过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3.收入越低,实质负债越高。调查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有着高收入、本科以上学历和海外经历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拥有实质负债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小镇青年”和低收入者。
从以上三点可以充分说明,90后作为消费主力军,有一半的人有实质性负债,而且那些收入越低的人储蓄意识越淡,欠款越多。从这一点来说,90后也越来越多成为职场主力军,如果遇到一两个月不上班,没有收入,那么对生活肯定影响很大。

通过这次疫情,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储蓄、理财是多么重要,如果暂时无法做到,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意识:

1.开源重要,节流也同样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么说,反正省钱是省不出什么,最重要是多赚钱,努力增加开源,这个确实很重要,努力节流也同样不可忽视。因为很多时候,多一份收入不容易,往往无法掌控,但是节流少花钱,是可以做到的。

2.如果抵不住诱惑,那就远离诱惑。现在各种消费刺激,比如各大节日618,双十一,周年庆,商家都是打着降价促销刺激更多人消费,很多人都经不起诱惑,看到同事或朋友买买买,自己也忍不住。如果抵不住这些诱惑,还不如远离,比如趁那几天,少看手机,少用手机。

3.学会储蓄,从小事做起,比如记账。赚钱不容易,花钱真是太爽了,如何控制花钱,也就是上面说的,如果节流,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每一个月固定存款一定的钱,或者每个月开始记账,每天任何再小的消费都记录起来,养成习惯,最后就会慢慢有意识去减少各项不必要的支出。
总之,“借钱一时爽,还款悔断肠”。如果不能合理消费,别说疫情一个两个月,计算是几天不上班,可能生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理性消费,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尽量储蓄,未雨绸缪,即使危机来临,也照样很好的渡过难关。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庄子说职场 ,专注职场&个人成长。【随手点个赞,留下你的评论,我一定会努力回答的更好】

庄子说职场


友友说的应该是以下两种人吧!

第一种是每月吃光花光的“月光族”。

第二种是有一堆房贷车贷要还的人。

这两种人都经不起生活的变故,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

要不是这场意外,很多人压根就想不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也让无数人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反思,更有网友直接发出了灵魂三连问:

当风波和意外来袭:

你能依靠谁?

你会拖累谁?

你是否有抗风险能力?

好好想想吧!



天媛姐姐


我也是失业状态,我们整个行业都失业,我身边几个朋友最近几天也无法生活非常焦虑,看了看身边人的状态,我想想应该有以下原因。

1、现在不少企业未复工,不少企业业务停滞无法开工,比如我们旅游业。整个行业的人,90%都在家待业,办公室的人拿着最低的补助,具体多少不方便说,但是不到两千在深圳是很难维持的,但就房租就全搭进去了。然而,我们导游领队的收入为零。

2、不少年轻人进入职场年份不长,还没有积累,月薪应付每月的房租吃饭等固定开销,能满足已经是很好,在没有积蓄,又想留在大城市的情况下,就只能想办法熬过这段时间。

3、青年中年进入职场有些年份的人,在生活上有长期规划,比如买了房子要还房贷,买了车子要还车贷,孩子嗷嗷待哺,学费补课费等经济压力繁重,每个月固定开销大,在收入骤减甚至零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艰难。

4、平时生活无忧,没有理财规划,没有储蓄计划的年轻人大有人在,作为80后的我,上一次SARS时候还在初中,疫情对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网络不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广泛的信息传播,所以可以说在忧患意识上,很多人并没有储备的应急钱。

5、大部分的人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中,没有考虑过突发情况,也就没有副业去支撑一旦破碎的现状,这个时间,重新找同行的工作是找不到的,因为一个行业面临同样的难题,如果跨行,那就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很多人并不具备,所以进退两难。

6、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欠考虑,在待业的时候如果想要继续做本行,可以积累学习本行业的专业知识,等待东山再起;如果想换工作换行业,那么就要抓紧时间学习另一个想要跨入行业的专业知识,为了尽快换工作做准备,只是不是坐以待毙。

最可怕最无法忍受的是自己面对困难,无从选择。


念念旅行记


我的朋友莉莉,一个90后女生。在外打拼,辛苦挣钱。她的每个月工资一到手,马上分成三份。因为每一份都是有固定用途的:自己的房租与日常开销、父母的生活费、帮老家弟弟还县城的房贷。如果不工作,她最多只能扛一个月。所以哪怕是顶着疫情,她也要复工。不仅是为自己,更为的是家人。因为少一个月的收入,就意味着亏空。自己生活陷入困境,全家人也会变得更艰难。


职场小不懂认为:现在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说无法生活。原因有两个:一、现在的生活成本高,负债压力大。二、缺乏合理的理财,手中无粮心里发慌。

一、现在的生活成本高,负债压力大。


2020年1月7日,《2019年冬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发布!大数据显示: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月薪为8829元。北京平均月工资11521、上海10967、深圳10477、广州9150。还有一些人达不到平均数,到手的收入更少。


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88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0172元。平均数之下还有达不到的,可支配的收入就更低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生活成本也在节节攀升,压力还是非常大。特别是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小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大孩子的学习、教育;这些支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每个人背负的债务都不少。

二、缺乏合理的理财,手中无粮心里发慌。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王尔德


现在花呗、白条、信用卡申请门槛低,刷的很方便。年轻人基本上都有其中之一,可以提前消费。网上商品琳琅满目,生活中多姿多彩。不知不觉间,买买买、用用用,没有控制住,欠下了账单。平常缺乏合理的理财,手中无粮,心理发慌。

综上所述,现在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说无法生活。因为负债太多,没有储蓄;所以一旦失业,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4年猎头,8年职场,4年创业,2宝职场妈妈,分享职场心得,谈创业经验,写成长感悟。欢迎关注@职场小不懂。

职场小不懂


为什么才一个月没上班就有很多人受不了了。其实就几个原因。1.有贷款,没存款,还款压力大。2.物价高生活成本高入不敷出,何况还没有了收入3.以前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现在没有东墙可拆了。总的来说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想过几个月没收入怎么办。我爸妈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从那时候困难时期过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小麦收了都要把我家的两个白铅铁粮仓装满留着可以吃到来年麦收。我妈没到秋天都会腌几缸各种咸菜和冬储千八百斤大白菜,今年储存时才一毛钱一斤,过了春节二块多钱了。色拉油成箱买,酱油醋料酒的都是买大壶的,盐买五十斤,还有粉条、木耳等各种干货也是完秋买,够吃一冬天。农村吗,冬天冷懒得出去,今年赶上疫情全派上用场了,只是少吃了点儿青菜。感觉还是老话说的在理:家有存粮,遇事不慌。当然了住城里楼房是没有办法存太多的,没地方放,但是平常可以存钱啊,买的米面粮油等至少可以吃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