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智多星吴用怎样消除宋江对自己的猜疑?挤进宋江的核心团队?

大马哈鱼12


说到梁山的三把手吴用,大家的意见立马就会分成两派,一方面说他聪慧过人,另一当面则说他心狠手辣,可不管怎么说,吴用对宋江绝对是忠心无二。

帮着宋江架空了晁盖

晁盖在活着的时候,乃至临死,都不想把老大的位置传给宋江。因为宋江一直就想着招安,招安并不是这些起义军的最好的归宿,它等于是把自己打下的一片江山,哪怕很小,拱手让给了朝廷。

而恰巧,吴用也同意招安这条路,为了实现最终目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当时极有人气,黑白两道通吃的宋江登上第一把交椅,使得宋江相信吴用。

三打祝家庄

杨雄、石秀和时迁去投梁山,路过祝家庄的客店(祝家店)。时迁偷鸡吃被发现。店主喊人来抓,一番厮打后石秀火烧了祝家店,但寡不敌众,时迁被抓。

为了掌控梁山,架空晁盖,即使自己这边无理在先,甚至于可以说和自己这边并没有关系,可是宋江还是强行地将这一事件上升到了“祝家庄挑战梁山”这一高度。

吴用巧妙安排新投梁山的孙立一伙作为内应打入祝家庄内部,孙立是祝家庄教师栾廷玉的师弟。孙立和梁山大军里应外合打破祝家庄。是为“三打祝家庄”的最后一战。

他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提升自己在梁山上众人心目中的影响力,而眼前就有了这样一个契机,所以他一定要把握住。

除此之外,吴用还帮助了宋江许多。宋江知道吴用与自己的意见一致,又觉得他缺少当领头羊的霸气,所以非常信任他。


黑色的盐


最近忽然满脑子都是全员恶人,阴谋论什么的,正好可以写一写这个问题。

论吴用是如何投向宋江的怀抱!

一开始,吴用跟晁盖是一伙的,他俩是自幼结交,东溪村七人组里,吴用是妥妥的晁天王副手,这种情况直到宋江上山,突然就变了,吴用悄无声息地弃晁天王而去,投入了宋江的怀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且听我从头到来:

一、那一瞥的风情

智取生辰纲一案爆发后,宋江曾到晁盖处报信,就在晁盖的后园中,吴用第一次见到了宋江。这个会面很短暂,因为时间紧急,宋江略讲一礼,回身便走。这惊鸿一瞥,给吴用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开始,吴用只知道这是来报信的,吴用将宋江定性为“大恩人”。但当得知此人是宋江时,吴用说出这么一句话:

“只闻宋押司大名,小生却不曾得会。虽是住居咫尺,无缘难得见面。”

吴用对宋江早已心向往之,他非常渴望与这位传说中的及时雨见一面。水浒里常爱说这么一句话: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吴用一个乡村教师,平时为什么会对宋江这种人物心向往之?他在渴望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论仗义疏财,论义薄云天,晁天王哪点比不上宋江?自幼就见识了晁天王这样的人物,吴用还会被相似类型的人物震撼吗?

而且宋江这样的人物,那是来者不拒,吴用要是真心想去见他一面,那肯定也不是难事,但为什么他偏偏说“无缘”?

怎么没缘?一个押司,一个乡村教师,他们怎么才能凑到一起?这里面有一条可能的线,那就是仕途。如果吴用走向仕途,他可以进入官府工作,那他自然可以和押司打交道。但吴用明显没有走上这条道路,他和官场无缘,也和宋江无缘。

那么他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江湖。只要吴用不再当什么狗屁山村老师,摇身一变成为好汉,他是不是就可以和宋江勾肩搭背了?他能够和押司勾肩搭背,总有一天也能有足够的地位和官府直接对话。

宋江吴用这惊鸿一面,宋江也许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吴用的心事已在此处惊鸿一现。

二、词中有誓两心知

宋江吴用的第二次会面,其实奠定了两人永结同心的基础。宋江被刺配江州,那晚从梁山泊附近路过,然后刘唐带着一群人窜出来,要将宋江劫回山寨。

这个时候花荣和吴用一起出现在宋江面前。花荣和宋江很熟,所以花荣冲上来就要给宋江开枷。但宋江马上说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话:

“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

宋江用国家法度四个字,表明了自己的心志:我不愿意当土匪,我还想继续当公民,继续在官场混。

这句话花荣没懂,包括后来梁山上一群人吵着要给宋江开枷的都没懂,只有吴用懂了。吴用听到国家法度四个字,马上就告诉宋江,“我知兄长的意了。”

于是宋江上梁山落草的事件,被吴用顺利地安排成宋江到梁山赴宴喝酒事件。

宋江在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吴用当初在晁天王家后园里惊鸿一现的心事,所以他回了吴用一句:“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两人我知你,你知我一番,已经换我心为你心了,也就是一开始我说的永结同心,这两人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当土匪不是目的,能不当土匪,自然就别当土匪。

最后宋江离开梁山的时候,吴用为他们永结同心做了一个巩固事件,就是把戴宗推荐给了宋江。吴用形容戴宗用了四个字:至爱相识。我把我的至爱相识都介绍给你,我对你好不好?而且戴宗有个很类似手机的功能,就是跑得快,消息传送也快。有了戴宗,就相当于宋江吴用加了私信,能快速地得知对方的消息。

从这个地方开始,宋江和吴用就开始穿一条裤子了。正所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江州事了,宋江上了梁山,吴用就顺理成章地投入了宋江的怀抱。晁盖原有势力明显衰弱,宋江带来的新势力则在梁山蓬勃发展。甚至这个时候晁盖说话都不再具有影响力。

突出事件就是打祝家庄。我们知道挑事的是石秀杨雄时迁,主要还是因为时迁偷吃人家的鸡。晁盖就很郁闷,什么偷鸡摸狗的玩意,也配当我们梁山好汉?所以他决定杀了石秀杨雄,然后去洗劫祝家庄。但宋江立马跳出来反驳,然后吴用跟着赞扬宋江,紧接着戴宗出来帮宋江说话。于是石秀杨雄这些人,自然而然就成了宋江的势力。

从打祝家庄开始,宋江吴用就开始长期架空晁盖,一般总是晁盖镇守山寨,宋江带着人马去团建。

宋江上山之后,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公孙胜跑路。宋江一上山,公孙胜马上就撤了,理由是回家看看。我们知道公孙胜是晁盖旧人,而且这道士心眼子也多,是个敢满世界找人去抢劫的道士。公孙胜当然看得出吴用投入了宋江的怀抱,不仅如此,他也看得出晁盖式微,更看得出宋江吴用的心思。所以这个时候身为晁盖旧人就非常尴尬,公孙胜并不想公开站队,所以他逃避了。后来是宋江让李逵戴宗去找的公孙胜,当然,李逵戴宗本来就是宋江的人。公孙胜用一种委婉的方式站队宋江,还在宋江麾下立了功(破高廉),从此公孙胜摆脱了晁盖旧人的身份。

这些事情在梁山不断发生,晁盖有所察觉的时候,迎来了曾头市的五虎兄弟。

后面的事与题无关,也就不再多说。

综上所述,吴用能投向宋江的怀抱,只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也就是说,他们两并不是为了要当土匪,当土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以吴用宋江一直在扩大梁山规模,收归大量人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招安,能够闯进官场建功立业。

-----------丸-----------


祁门小谢


《水浒传》主要是关于108个英雄。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中第三位是399000 吴用。小编读完《水浒传》,我觉得吴用之所以叫智多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正是因为吴用的足智多谋,他们的许多计划才得以完成和成功。

今天我们将讨论吴用和宋江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社会眼里,我们的社会在面对事情时足智多谋,沉着冷静。这在当时是一种罕见的天赋。因为宋江,这是他的右手和左手,也是宋江深深信任的。在小编看来,吴用不仅是适时的军事宋江,而且还是宋江的密友。和吴用和宋江在去往江州的路上第一次相遇。在此之前,吴用本身也受到钦佩宋江。因为他们在许多地方有共同的观点,他们最终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宋江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梁山几乎每一个英雄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小编觉得吴用不是宋江的对手,但他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平衡,这样他们之间的平衡就可以维持。在宋江上山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他的每一次海外探险中宋江都是由梁山带领的。这表明宋江处于军事力量的控制之下。至于宋江和晁盖,事实上,每个人心里都做出了选择。只有跟随宋江他们才能得到功勋的奖励,才有未来,不会孤独。

梁山中的情况已经改变,吴用需要做出选择。他也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这件事。他不是不愿意选择宋江,而是因为吴用无法与宋江竞争。很容易控制,但是这个人和吴用一样狡猾。他们互相认识,而且他们心里了解事物。只有他们有自己的计划,这样他们才能达成协议。

宋江和吴用的区别在于宋江基于“忠、孝、仁、义”,而吴用基于个人得失。读完《水浒传》,每个人都知道宋江是一个绝对孝顺的儿子,也是一个忠诚的大臣。“忠诚和孝顺”是宋江的基本信条,是一种对生活的信念,不会因为你的得失而怀疑你自己。而且吴用,他自己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如果不能使官军尝到梁山利益,朝廷就不会梁山去拉拢,吴用就不会有坚定的人生信条,更别说坚持“献身报国”的理念了。

小编读完《水浒传》,我觉得宋江和吴用是完全不同的人生结果。对我们来说,宋江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忠诚的名字,但吴用对世界来说大多是陌生的,并留下了狭隘的名声。宋江可能是在宋江的心里中,因为喝了毒酒而死,这是维护人类尊严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相对完美的结局。宋江心里要知道,即使你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无法抵消你当时的反叛。这实际上表明宋江至死忠于朝廷。

吴用死于宋江墓,因为吴用知道即使他没有死,他仍然会被其他人反击。最好是死在宋江的坟墓里,他仁慈地认识并遇见了他,并用死亡来报答他。根据小编,宋江是忠诚的,因为他忠于朝廷,吴用也是忠诚的,因为他忠于宋江和梁山。宋江是梁山的悲剧,而吴用是宋江的延续。他们的死亡实际上是由于所谓的“忠诚”。对朝廷来说,宋江对朝廷的忠诚大于兄弟之间的忠诚,而吴用正好相反。

根据小编,在整部小说中,对于宋江,许多英雄都忠于他。然而,吴用确实是108个英雄中最接近宋江的一个,因此证明吴用和宋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理解的。



电影号外哥


吴用原是晁盖阵营的人,后成为宋江心腹,这绝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有深层的含义。非如雷横、朱仝,与宋江是旧相识,“后来人”吴用如何能一步步融入宋江心腹阵营,成为宋江的股肱呢?甚至可以说是,宋江第一得力干将。

吴用原是晁盖故旧,与宋江并不相识,为何去宋江阵营

吴用原是一个教书先生,与晁盖是老朋友,因为一起做了滔天大案而落草上山。


虽然同居郓城县,宋江的名声响亮,但吴用与宋江并不认识。在宋江报信时,曾得吴用之口验证。

吴用与晁盖的关系很铁。绝不是一个宋江可以拉拢或者分裂的。

俗话说,朋友铁的四种表现有两个,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吴用皆与晁盖经历过。

劫过生辰纲后,阮氏三雄、刘唐等与晁盖都是生死相依,而他们与晁盖的相识都是后来,不如吴用与晁盖的关系更深。

吴用与晁盖的关系是很深厚的。

而吴用转投宋江门下,确实令人意外,却也情理之中。

一、阶级立场不同

宋江是读书人,吴用是读书人。读过书的斯文人,与梁山百名草莽粗汉自然是有代沟的。

吴用与晁盖,就是秀才遇到兵的关系。二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一个书生与一个草莽,相处久了,没有可以讨论的话题。

吴用喜欢诗词歌赋,晁盖喜欢刀枪剑戟。道不同不相为谋。二人的分道扬镳,实属必然。

反而,宋江与吴用,二人立场一致,阶级相当。高谈阔论,有共同语言。

二、志愿走向不同

吴用饱读圣贤书,梦想是卖与帝王家。 晁盖整日打熬身体,梦想是除暴安良,快意江湖。

一个向往庙堂之高,一个追求江湖之远。虽不是南辕北辙,却也相去甚远。

吴用没办法劝说晁盖去当官,晁盖为没办法改变吴用升官发财的春秋大梦。


晁盖平生重义,义气为重。对待朋友、兄弟,拔刀相助,舍命相救。

反而,吴用看重结果,至于手段如何,不会计较。许多时候,都是“不义”之举。

这些行为意识,吴用与晁盖是截然相反,甚至矛盾。

所以,吴用与晁盖是不同的一类人。吴用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脱离晁盖,走近宋江。

吴用走近宋江,如何获取宋江信任?

吴用在宋江上山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接近宋江。

一、展露才能,得宋江欣赏。

宋江自上山之后,但凡梁山有事,都是自告奋勇,带兵下山。

但每次下山,吴用都是随军军师。

一场战役,几次挫折,吴用都要出谋划策。不断表现自身实力与智谋。而这些都是在梁山之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梁山有的是能征善战的硬汉,运筹帷幄的智囊绝对是稀罕货。吴用则是突出代表。

这些能力的展现,让宋江刮目相看。

随着几次战役的胜利凯旋,吴用的才能得到实践检验。吴用得到宋江欣赏。

二、施展手段,释宋江疑难。

宋江打祝家庄,久攻不下,火烧眉毛。

吴用连夜下山,赶来支援。这是雪中送炭啊。这行为,足以表明吴用对宋江的忠心,获得宋江的信任。

之后,吴用提出妙计,里应外合,扈家庄唾手可得。

这么大的功劳,若非吴用,宋江哪里能捞到。事后,吴用没有提过半句。

而李应上山,朱仝上山,卢俊义上山,这些都是宋江的想法,吴用的手段。不甚光明正大,却很有效。

想领导之所想,及领导之所及。切实解决领导的实际疑难,这是宋江看重并信任吴用的原因。

三、表明态度,让宋江感激。

晁盖死后,宋江有过一次最大的“领导人”危机。

依照晁盖遗命,卢俊义杀了史文恭,应为山寨之主。

宋江有苦说不出,只能说几句谦让的话,让卢俊义为寨主。

可是,话音刚落,吴用就站出来反对。并引导梁山众人一起叫嚣。

后来,宋江与卢俊义赌斗。吴用跟着卢俊义打东昌府,接连失利。

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吴用去了宋江东平府,帮其打下东平府后,才出策略擒下张清,收了东昌府。

这其中的意味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吴用是帮宋江,掣肘卢俊义。

没有任何话语,吴用完完全全是通过实际行动向宋江表明态度。兄弟,我挺你喔!

宋江自然也明白。从此,把吴用引为知己。

吴用归入宋江阵营,给梁山带来了什么影响?

吴用归入宋江阵营,宋江阵营如虎添翼,成为梁山实力第一。

吴用归入宋江阵营,归根到底,做了两件事。

一、巩固宋江地位。

二、实现招安大业。

吴用辅佐宋江,让宋江顺利成为梁山第一把交椅。梁山日益兴旺发达,慕名而来的好汉也越来越多。

梁山实力的壮大,梁山名声的营造,都是吴用与宋江匹配的结果。尤其在声望方面。

晁盖时期,梁山是一伙草寇。宋江时期,梁山是盗亦有道的“义士”。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也是吴用归入宋江阵营,为梁山带来的正能量的口碑运作。

吴用对于招安大业的向往,与宋江是“志同道合”。也是因为吴用的几次出谋划策,宋江才能顺利实施,让朝廷对梁山另眼看待。

梁山好汉虽然在征方腊时,死伤惨重,令人唏嘘。但他们都算是修成正果,比山贼草寇的结局要好的多。

如果不招安,梁山好汉不过步田虎、王庆的后尘而已。不仅身首异处,还要遗臭万年。

结语

吴用加入宋江阵营,除了吴用自身能力,也要宋江独具慧眼,二人是一拍即合。

二人虽然都是文弱书生,但手段有效,将众多猛人收服,可证二人的配合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吴用的宋江,屡战屡败。没有宋江的吴用,壮志难酬。二人是互相成全。


黑白历史说


在啸聚山林的这帮好汉中,武将是一抓一大把的,只有军师才是稀缺人才,宋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招安)的人,所以他对吴用是要尽力的拉拢的,而不是猜忌他。

当宋江被发配江州,路过梁山上的时候,宋江与吴用就已经“惺惺相惜”了。

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江州的时候,宋江和两个公人路过梁山,当时的晁盖和众位弟兄都是想要把宋江留下来的,但是宋江遵从他父亲的嘱咐,坚决不上梁山入伙。

梁山上的好汉们,大多都是直性子,脾气比较急,先是要杀了两个公人,后来又要打开宋江的枷锁,都被宋江严词拒绝了。

吴学究笑道:“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晁头领多时不曾得与仁兄相会,今次也正要和兄长说几句心腹的话。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宋江听了道:“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且不说宋江是否是因为要遵从宋太公的意思,才决定的不上梁山,最起码关于这枷锁的事儿,就是宋江在做样子给别人看。

你看宋江等到离开梁山以后,就早早地除掉了枷锁,以至于在浔阳江上的张横,都看出了宋江的不伦不类:“他(宋江)说道,迭配江州来的,却又项上不带行枷。”

在梁山上时,宋江口口声声说的“国家法度”呢?

所以说,宋江在路过梁山的时候,就发现了吴用的过人之处,只有吴用才能够明白自己的真正意图。所以此时的宋江,应该就已经有了要拉拢吴用的想法了。

宋江在获得了天书以后,就是和吴用一起研究的,把当时的大头领晁盖都排除在外了。这就是宋江对吴用的信任与拉拢。不过宋江也知道,反正什么事儿都瞒不过吴用。

在梁山的历次征战中,宋江到哪儿打仗是都要带着吴用的,两人在战斗中结下了友谊,吴用也逐渐脱离了晁盖,转投到宋江的阵营。

晁盖要攻打曾头市,宋江一言不发,只有吴用来劝上晁盖几句,还算他有些当年七星聚义的义气,但是在晁盖点兵的时候,当年的七个人里,除了公孙胜当时不在山上以外,晁盖找了另外的四个人:刘唐和阮氏三兄弟,唯独没有吴用。

这也说明了,此时的吴用,已经是宋江的心腹之人了,被晁盖排除在外了。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这个问题得这么看,水浒传一开始就提到了,108将,包含36天罡星,72地煞星,这是他们这些人命里自带的,且不用说相处过程中,趣味相投,志同道合,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结拜关系,就是走大街上擦肩而过,互相目光接触一下,也能有所感应,稍微一接触就惺惺相惜起来。

所以纵观水浒全局,108将不管是在大口吃酒肉,大秤分金银的全盛时期,还是在折兵损将流离失所的征讨时期,108将同盟,无一将反水。 尽管后期关于归顺和不归顺有大家有分歧,也都在兄弟大义之下,共同行事,当然这里边肯定也有宋江领袖的个人魅力起作用。

再来说吴学究其人,他上梁山之前是一个教书先生,出场就是一个足智多谋,满腹经纶的书生。 所以能挤进梁山的核心管理团队,也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谋略的特长,这一类性格的人物在军师这个位置上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他与处于天罡星第一位天魁星的宋江有根本上的不同,宋江的仗义疏财是可以倾尽所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的原因之一,想必吴用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全心全意辅佐宋江是他人生的终极目标了,从吴用最后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宋江死了以后,托了一个梦给他,他就带着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追随哥哥去了。

说到这里,再回到题目上,吴用这样一个人,再加上日久见人心,宋江怎么会对他生疑呢?








代号而已2018


在《水浒》这部书里,智多星吴用是个精彩的人物。他本是个不得意的落第秀才,做着一份乡村小学教师的卑微工作。可他胸怀谋略,不甘平庸,极其向往黑社会组织,终于踏上梁山,成长为天下皆知的一代儒匪。

  吴用的第一次亮相,是在晁盖团伙抢劫生辰纲中。在这起刑事案件中,吴用起了主谋的作用,而且谋得相当高明。吴用的第二次显山露水,是在林冲怒杀王伦的那场大戏里。林冲何许人也?曾经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大宋朝高级公务员,也不算是个没脑子的人。可在吴用的逗弄下,他愣是一步步踏上了谋杀老大的不归路。

  正是由于林冲的火并,吴用、晁盖等一伙人才得以立足梁山。从此之后,吴用就成了梁山泊盗贼集团的首脑人物。除了短暂地担任过二把手之外,在之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都牢牢地占据着三把手的位置。

  可以说,吴用的一生,就是三把手的一生。他用一生的时间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三把手是如何炼成的。

  那么,吴用究竟是如何当好三把手的呢?我觉着主要靠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吴用是个参谋型人才,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他永远当不了老大。这就是说,一把手是与他无缘的。那么,二把手呢?他依然当不好。为何?因为二把手是一把手的后备军、接班人,是未来的一把手。要想当好二把手,必须具有一把手的潜质。吴用对自己的认识很深刻,所以定位也很清晰。他不越雷池半步,把自己牢牢地定在了三把手的位子上。

  第二,选好老大,死命跟随。吴用慧眼如炬,自打宋江上山后,他就打定主意,跟定了宋江这个精明的老大。每次宋江出征,他都贴身跟随。可是晁盖唯一的一次下山攻打曾头市,跟随出征的是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邓飞、欧鹏、刘唐、阮小五、阮小二、阮小七、白胜、杜迁、宋万等二十位头领,中间并没有吴用的身影,可见吴用的坚定立场。

  第三,在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夹缝中,智慧生存。虽然选定了自己的老大,可是,二把手也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所以,既要对老大言听计从,又要不得罪二把手,这是极其需要技术的。做到这个,吴用凭借的是两点,一是不能恃宠而骄,二是低调做人,对二把手毕恭毕敬。

  当然,这一切是在一把手和二把手精诚团结、一心一意的时候,一旦一把手和二把手要闹翻,那就必须坚定地站在老大这一边,与二把手作斗争。比如,二把手如果叛逃,要敢于当机立断


两行清泪


一、临危不乱 讲义气(给晁盖通风报信) 剪纸版吴用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 愚忠(闻宋江死后自缢) 神机妙算 :

1、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5 、足智多谋,能利用别人的优点,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性格特点: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例子: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

二、人物简介:

吴用,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

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金石有道


水浒传里,描绘了梁山108条好汉,这108条梁山好汉里,武艺高强的不少,但善于出谋划策的却很少。入云龙公孙胜与吴用一样, 同是梁山的军师,但他却很少为梁山的发展出谋划策,除了斗法破高廉,降混世魔王樊瑞三人等寥寥几次出手外,几乎难得见到公孙胜出手。这是因为公孙胜与吴用不同,公孙胜是亲眼看着晁盖与宋江如何争权失败而身亡的,所以他看透宋江为人,也预料到了梁山众人的结局,所以他早早脱身了。而智多星吴用,同是智取生辰纲的元老,却能在晁盖死后,仍受宋江重用,坐次仅次于宋江卢俊义之下。其实,世人都认为吴用人如其名,很是无用。事实上,吴用是非常聪明的,能受晁盖宋江等人重用,将宋江玩弄鼓掌之间,害死晁盖还不被人发现,吴用的手段真是非同一般。那么,这个吴用是怎样做能受晁盖宋江两位梁山首领重用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

1.吴用的处世之道。有人说,吴用是梁山为数不多的智慧型人才,所以吴用才能受晁盖宋江两位梁山首领的重用。其实不然,君不见,同是智慧型人才的神机军师朱武,最后连天罡星都没能排进去,仅作为地煞星,不仅如此,在梁山的职务仅是一名军师参赞,可见朱武的位置之低。吴用难道比朱武更聪明吗?朱武懂排兵布阵,识得各种阵法,这点上吴用都比不上。但吴用却有着朱武所没有的处世之道。

吴用早期也是拥护晁盖的,但随着宋江上山后,梁山开始有了微妙变化,吴用看到晁盖只是想着过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逍遥日子,这不符合吴用的抱负,但他却无法明说。当发现宋江后,吴用就知道了他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在宋江在家江州提反诗被捕后,他故意留下了一个破绽,即伪造的公文上的印章破绽。结果,不出所料,黄文炳发现了此破绽。逼得晁盖率领梁山众人大闹江州城。断了宋江想做个安分守己的百姓之想。吴用看似无用,其实他的每一步都有着深意。这就是吴用聪明的处事之道。

2.吴用的聪明才智。也有人说,吴用其实是非常无用,蠢笨无知。其实,作为天罡36星里的天机星,吴用的聪明才智不是浪得虚名的。晁盖吴用等人上梁山后,自知王伦不是个明主。所以他们就想取而代之,但吴用知道这事不能由他们去做。所以,吴用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让林冲火并了王伦,成功推晁盖做了第二任梁山首领。在外人看来,也只是林冲不满王伦的嫉贤妒能,一怒之下杀了王伦,也不会说晁盖背信弃义,杀害收留他的王伦了。这件事后,吴用更得晁盖重用,成了梁山军师。

宋江上山后,吴用看中了宋江与自己相同的抱负,所以他暗地里帮了宋江不少忙。打祝家庄,破曾头市,攻大名府,都是吴用在宋江背后出谋划策。否则,凭宋江一人,文不成武不就,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上位。但吴用不傻,他了解宋江为人,所以在宋江做了梁山之主后,他处处以宋江的意思为先,吴用经常说: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我如何敢自作主张。可见吴用对宋江的性格把握之深。正因如此,吴用才能受宋江重用,而不受宋江猜忌打压。

世人都认为宋江是害死晁盖的真正凶手,史文恭是顶罪的。其实,害死晁盖的不仅仅是宋江一人,还有吴用。但吴用却很巧妙的让众人人也他只是一个单纯的文人而已,这就是吴用的厉害的地方了。他不自己动手,在暗地里帮助宋江,为宋江出谋划策,扶他上位。最后,宋江害死了晁盖,吴用地位丝毫没有受影响。相反,他更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可以说,吴用才是幕后黑手。但可惜的是,吴用没能带梁山众人走向好的结局,为皇帝四处征讨,梁山好汉浴血奋战,在最后征讨方腊之时,梁山好汉更是死伤惨重。但最后,宋江也被毒死。吴用才彻底明白过来,自己是有多么愚蠢,心灰意冷的吴用,就这样在宋江墓前自缢而亡,了断了人生,可悲可叹亦可恨。




回忆里的影视


要统帅梁山108好汉,需要有一个杰出的统帅。晁盖虽然先入为主作梁山的大王,但和宋江比起来却还是差不少。

晁盖为人豪爽仗义、精明能干,但他出身农民,和官场出身、能力非凡、工于心计的宋江相比,在格局、能力、魄力、统帅团队、驾驭群雄方面还是差很多。

晁盖其实更像一个真正的草莽英雄,占据一个小山寨为王尚可,但梁山发展成为对抗朝廷的大团队,这就不是光靠江湖义气能够服众的了,因此需要有宋江这样有大格局、有魄力的人来领导,需要有各种制度方面的规划,需有处理各种实际事务的能力。

因此当在选择站队的时候,虽然吴用和晁盖关系更好,但吴用早已发现宋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远超晁盖,他自己能够操纵晁盖,但无法操纵宋江。因此他对宋江的能力是信服的,对宋江是支持的。

虽然在很多次行动中,他可以打压宋江,限制其在梁山的发展,但他很早就意识到宋江的潜力。因此明里暗里都帮着他,帮他树立军功和威信,如果没有无用的支持和帮助,宋江不可能那么快去的梁山领导权的。

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