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葬的是什麼?

一本好書,有很多評判的標準,我覺得好書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文章結構好,人物描寫好,這本穆斯林的葬禮完全符合這個特點。

這本書的手法很新奇,全文有兩條主線,在章節上是間隔開的,一段寫“玉”,一段寫“月”。

玉寫的是韓子奇的發跡史,他的一生剛好在動亂的年代,他的這一條線以玉為主線,首先就是學習如何做玉,之後就是如何做做玉器生意,他的一生隨著當時的時代發展而跌宕起伏,他首先繼承了師父的手藝,後來師父出意外之後,他與師父大女兒璧兒的婚姻成了理所應當,然而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直到動亂年代他和小姨子玉兒去了英國回不來,兩個漂泊不定的人與靈魂在異國他鄉的患難中產生了感情,並有了他們的女兒——新月,後來回國之後,他又回到了璧兒身邊,因為他與玉兒的愛情終歸是不應該有的,他隱瞞了新月的身世,守著他的玉,也守著他的沒有靈魂的婚姻。

另一段寫的就是月了,月的部分就是以新月為核心的,因為新月並不是璧兒的親生女兒,她是後來認璧兒為母的,所以韓子奇因此在璧兒面前軟弱無力。十八年之後,新月考上了北京大學,與老師楚雁潮相識,不久新月的先天性心臟病發作了,讓她一蹶不振,一個花季少女倒下了,他的老師楚雁潮就像一道光給新月的生命裡帶來了光,在楚雁潮的鼓勵下,她變得積極的面對病魔,樂觀的想著還可以回到學校讀書,還和楚雁潮一起翻譯魯迅的文章,直到一天,璧兒惡狠狠的說:“他是個漢人,你是一個卡什兒,你們永遠都不可能!你這個賤種,簡直就和你媽媽一模一樣!”愛情的毀滅與身世的真相瞬間擊垮了她,她絕望了,死心了,在一個下著雪的凌晨,帶著對楚雁潮的愛,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離開了,徹底的離開了。最後楚雁潮連她的最後一面都沒有看見……

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有種說不出的情感,心中特別的遺憾與悲痛。這本書為什麼叫穆斯林的葬禮呢?穆斯林的葬禮,要埋葬的到底是什麼,是美好而不幸的新月?還是玉兒與韓子奇的愛情?或是璧兒與韓子奇的婚姻?更或者是穆斯林的奇怪婚姻制度觀念?

這本書我看過幾遍,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看法,起先我認為是寫那個時代,是那個扭曲的時代,悲慘的時代塑造了韓子奇,玉兒,璧兒,三個人的扭曲的愛情故事。後來又覺得是寫新月的,寫出了新月稚嫩短暫的生命與孜孜追求知識與美好的愛情的心靈。或許一個人一個看法,但是這本書確實真正的不朽經典,兩條主線,一月一玉,用這個穆斯林家庭的悲慘故事,寫出了一個時代,一個從民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的歷史畫卷,或許不只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民族史。全文結構緊密而連貫,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