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屠戶,為何張飛成為了劉備的兄弟,樊噲卻更像是劉邦的跟班?

歷史有時很有趣,看起來像是巧合,又好像是在輪迴。

漢高祖劉邦當年起兵之時,身邊有一”屠狗之輩“——樊噲;他的後人劉備身邊便也出現了一位“屠戶”張飛?可為什麼,樊噲終其一生,即便爵高舞陽侯、位列大將軍、國相,在人們的口中卻依然還是劉邦身邊的那個跟班,而張飛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劉備的”天使投資人“呢?不乏有人言之鑿鑿地說:正因為有張飛出資,劉備才能招募第一批義勇軍。

歷史果真如此?還是我們有些誤解呢?

一、劉備的”啟動資金“靠張飛?

劉備的“啟動資金”靠張飛這一說法主要源自於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羅貫中《三國演義》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自然也取材於小說,造成了劉備”開局靠織蓆,裝備張飛幫“的假像,如果不是看皇榜時碰到了”豹頭環眼“的猛張飛,還不知道劉備什麼時候才能成為劉皇叔。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演義》中的張飛雖然家境殷實,但卻並不僅僅是個屠戶。作為世居涿郡的老住戶,張飛家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很明顯,在遇到劉備之前,張飛已經在涿郡頗有名氣了,不說是當地的“黑社會”頭目,至少也是一方豪傑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些類似於劉邦“以兄事之”的王陵。

所以,很多讀者讀到這裡時,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擁有如此地位的張飛卻偏偏甘居劉備之下,而不自己“立山頭當老大”呢?為什麼既要做“資方”,又要做“勞方”呢?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他跟劉備只是初次見面,難道真的只是看重劉備的皇族血統?可問題是,劉備口中常唸叨的漢景帝已經是三百多年前的皇帝了,從現在往前數三百年,可還是康熙在位的時候。如果說現在有個普通人跟我們說,他們家祖上是康熙,就希望我們拿錢出來投資,我們會怎麼想?

二、劉備的啟動資金哪裡來?

說到這,就不得不聊聊歷史上的真實的劉備與張飛了。

正史中的劉備,雖然名義上確實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他的身上早已經褪去了皇族光環。劉備的祖父劉雄倒還曾是個致仕之人,最高官職也不過東郡範縣縣令。劉備之所以早年家貧,最主要原因是他的父親劉弘死得早,家中失去了頂樑柱。而且,劉母還是個很要強的女子,她並沒有去求助叔伯兄弟,而是帶著少年劉備一起撐起這個家。這也是劉備經歷那段納席販履的階段的根本原因,只不過,這段時間並不是很長。

劉備剛到十五歲年紀的時候,劉母便已經拿出錢來讓他外出求學了,織蓆販履看起來更像是劉備年少時的一段“社會實踐”,懂得謀生不易,更加珍惜生活、熱愛生活。劉備求學的起點很高,他的老師是涿郡著名的大儒盧植,他的同學是公孫瓚和同宗的劉德然。

看過《三國演義》,應該對盧植和公孫瓚有一定了解,盧植出自名門望族范陽盧氏,黃巾起義時位居北中郎將,也算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臣。公孫瓚,人稱“白馬將軍”,《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當時三兄弟的“老大”便是公孫瓚,歷史上的他也曾是一方諸侯。劉德然雖然名氣不大,但卻對劉備的一生影響很大,主要原因是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是劉備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作為同宗,劉元起非常看重劉備,認為此子將來必定不凡,即便妻子反對,他仍舊心甘情願地為劉備“投資”。


不過,作為盧植的學生,劉備卻並不能算作“成績優異”。拿著母子倆織蓆販履的錢和劉元起的“投資”,劉備卻並沒有好好學習,反而更偏愛“狗馬、音樂、美衣服”這一類事物。就好像現代人明明沒那麼闊,卻花血本弄輛豪車、穿套華麗的衣服,再聽點高雅音樂,看起來更像是上流人士一般。但是,劉備的這一套卻真真正正地打動了很多人。

雖然劉備為人少言寡語、喜怒不行於色,但是其察顏觀色的本領卻是一等一的,情商更是高人一等。所以,年紀不大的劉備便已經吸引到了不少豪傑的依附,後來甚至有來往的大商富賈主動為其“投資”,這也是劉備最初的“原始積累”。

後來,黃巾起義爆發,劉備便拿這筆錢出來,以他當時的社會地位,在涿郡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而前來投奔的便有張飛和關羽。以劉備的觀人本領,自然很快便發現了二人身上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了親信也是很順理成章的一件事,“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的感覺便在一點一滴中形成了。

三、張飛的出身

在《三國志》中,並沒有關於張飛出身的具體介紹,我們只能通過他後來的點點滴滴,來分析他到底是不是屠戶,還有他的出身高與低。

《三國志》中形容關羽和張飛曾經有一句話“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說關羽可以善待普通士卒,但是對那些士大夫卻非常地不友好;而張飛雖然與關羽以兄弟相待,但待人方面卻完全相反,他對地位較高的人非常敬重,反而對手下的軍士卻絲毫不懂得體恤。

造成這種差別,想必也跟他們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關羽因早年犯事,背井離鄉來到涿郡,大概也是吃了不少士大夫的苦,而張飛卻很可能因為世代家族傳承,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所以才會瞧不起底層人士。劉備也時常因張飛鞭打軍士而進行勸誡,但卻一直沒能改掉他這個壞毛病。張飛最後的死也是跟此有關的。


此外,張飛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淵的侄女,他的兩個女兒也都先後嫁給劉禪成為皇后,這也不僅僅是因為他與劉備“恩若兄弟”,社會關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層面。

可見,張飛很有可能是在劉備起兵之前,便已經依附於他的那些豪傑之一,跟劉備頗有些交情,只是不大可能是他的重要“天使投資人”罷了。

四、樊噲只是個跟班?

作為歷史上貨真價實的屠戶,樊噲的出身確實是遠遠比不得張飛的,甚至於,在正史中的評價也是天差地別的。在太史公的《史記》之中便已經有“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的字樣了。可見,張飛沒有被人看不起,並不代表屠戶本身地位高了。


眾所周知,樊噲的妻子是呂雉的妹妹呂嬃,用現在話講,樊噲和劉邦是連襟。早在劉邦起兵之時,他便已經成為了劉邦與沛縣管理階層之間溝通的紐帶,在沛令、蕭何、曹參與劉邦之間傳達消息。後來,追隨劉邦打仗期間,樊噲開始成為了劉邦的頭號打手。每次征戰之時,他都衝殺在最前排,多次成為第一個登上城樓之一,斬下首級更是不計其數。與其說樊噲靠的是關係,不如說,樊噲的每一步升官,都是靠著這些用命賺的軍功換來的。

(樊噲)從(高祖),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更不要說我們所熟知的,鴻門宴上樊噲對項羽的凝視;劉邦迷離於秦宮之時,樊噲鋌身勸諫;還有英布謀反時,樊噲隻身促成劉邦御駕親征等等“小事”了。

在西漢開國功臣中,樊噲高居第五位,卻仍舊免不了被很多人冠以“屠狗之輩”的標籤。他的成功更多源於劉邦的慧眼識人,而不是其英勇殺敵。也許人們已經忘了,劉邦曾經也不過是一介亭長而已,追隨他的也不僅僅是後來封侯的這些人。

水言水語

每當我們提起劉邦的手下,評語多是除了漢初三傑,其他人皆屬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然而,提到蜀漢昭烈帝劉備之時,卻是名將如雲、個個能征善戰,其原因何在呢?

水一白想,大抵是因為屠戶樊噲、吹喪的周勃、趕車的夏侯嬰等人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了,以至於其他豐沛豪傑反而不那麼引人注目了。所以,當我們關注這些人的時候,往往更多的關注點是他們的出身,而忽略了他們所取得的功績。

而反觀張飛、關羽等人,由於《三國志》中沒有具體描述過他們的出身,他們最先被注意到的反而是他們的功績,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形象反而愈發高大了。即便當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將他們的出身“呈現”給人們的時候,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優質形象了,反而使人物更加活靈活現、生動飽滿,這大概就是藝術作品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