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芳國畫花草作品欣賞

蕭淑芳愛花,畫得最多、造詣最高的也是花,吳作人的學生艾中信因此稱她為“百花之友”。她曾說過,“源於天籟,我天生喜歡人世間美的事物”,拿起畫筆可以說是心之所至。

經過長時間對花的描繪,蕭淑芳還成功地將水彩技巧融入中國畫的水墨丹青之中,在創作時用水彩顏色與花青混調,令紫鳶和山蘭的花瓣呈現出偏藍的紫色,那是她最喜歡的顏色。不少同行看了都說,這種紫色“只有蕭先生調得出來”。

蕭淑芳:(1911-2005),廣東省中山市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當代著名畫家。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婦聯第四屆執委。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吳作人藝術館館長、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會長。以花卉畫作,享名於世,兼擅風景、靜物、肖像等繪畫。其作高邁行雲,漸至化境。

蕭淑芳出生於辛亥年,父親蕭伯林從事鐵路事業,叔父蕭友梅是我國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也曾是孫中山的秘書。生活在新思想、新文化迸發的年代,蕭淑芳和她的四個姐妹從小接受的就是西方文化教育,被鼓勵自由地發展興趣與天賦,而她們後來的成就,確實繼承了名門之風。

同輩中,姐姐蕭淑嫻是獲得比利時皇家音樂學院金獎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妹妹蕭淑熙是美籍生物學博士;蕭淑芳則不僅擁有很高的繪畫天分,還喜歡滑冰、騎馬、游泳、打網球,凡是時髦的體育運動她都去嘗試和學習,甚至她滑冰時穿的衣服、帽子,都是自己鉤織的。在她留下的大量年輕時的照片中,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如今。

人們不斷追索的“民國範兒”,令很多現代女性也不禁感嘆,她們那時真是走在了社會變革的前沿,她們的精神世界甚至比我們現在更加精彩。

在公眾的認知裡,蕭淑芳是傑出的女畫家、繪畫大師吳作人的夫人,但在她的親人和朋友眼中,她首先是一個愛玩、愛生活的女子。她從小畫什麼像什麼,父親蕭伯林看見她的畫後,稱讚她的手是“寶手”,遂請名師指點。

1933 年,蕭淑芳畫過一幅《墨荷》圖,三年後在北京有緣拜訪齊白石先生時,她呈上這幅舊作,齊白石很是驚喜,沒想到這幅墨氣淋漓的作品出自一位 20 出頭的女子之手,特意為她題寫上款“香清”。

蕭淑芳天資聰穎,卻並不特別勤奮,而她的老師徐悲鴻讚賞刻苦向學的品質,所以直到她與吳作人結婚、受到丈夫的影響後變得越來越勤奮。

1952 年參加了炳靈寺考察團,回來後把考察期間所作的大量臨摹作品帶去請教徐悲鴻,老師才第一次表揚她“終於用功了”。對此,蕭淑芳到了晚年還經常提及。

除了繪畫,蕭淑芳還在花樣滑冰上取得過驕人的成績。小時候,她因患肺結核而不能有規律地上學,轉投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專門部西洋畫系學習油畫和素描,這使她擁有比同齡人更多的時間去發展愛玩的天性。

抱恙的身體並未妨礙她享受運動的樂趣,相反,戶外活動改善了她的身體狀況。由於蕭淑芳爺爺的第二任妻子育有2男10女,許多姑姑的年齡與她相仿,加上她們姐妹幾個,當時蕭家的年輕女孩兒特別多,經常成群地去北海滑冰,就這麼玩著玩著,蕭淑芳玩成了首屆華北女子滑冰花樣冠軍。

滑冰是蕭淑芳生命力的源泉之一,她一直保留著當年穿過的冰鞋,晚年最愛看的便是花樣滑冰比賽,常常感嘆現在的運動員技巧非凡,“我們那時其實就是幾個步子、幾個架勢而已”。吳寧告訴記者:“我媽媽說,外婆以前經常拉著她去滑冰,就因為總是被拉著,所以學不會,我也不會,因為怕摔。我們家就數外婆膽子最大。”

直到現在,蕭淑芳的朋友、學生們談起她,滑冰仍舊是最鮮活的印象,而她在上世紀30 年代留下的數幀北海滑冰照,無論是點冰還是滑行,翩翩身姿如今看來依然生動美麗,如同她精彩一生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