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 這就是新時代雷鋒的樣子

“居民朋友們,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少出門、不聚集,就是對國家的貢獻!”在延安市寶塔區棗園社區,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穿紅馬甲的老人,疫情防控期間,他成為轄區流動的“喇叭員”,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老李”。




棗園社區志願者 李建科
注意啦,少出門,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也是對祖國的貢獻。現在咱們寶塔區掃一碼通,一碼通掃了以後,娃娃上學,坐公交,走景點都方便。



65歲的老李名叫李建科,是一名老黨員,也是棗園社區的一名志願者,從正月初一開始,老李就義務加入到了社區疫情防控的宣傳隊伍中。每天老李都拿著一個小喇叭,徒步穿梭在轄區的各個角落宣傳防控知識,傳達最新政策。老李說,現在大家的疫情防控意識都很強,配合度也很高,偶爾遇到聚眾的居民,老李也有自己的辦法。



棗園社區志願者 李建科
咱們老朋友,老同志們,又忘了,給國家,給兒女少(添)麻煩,把口罩戴上,分散一點。


疫情期間,熱心的老李用手中的小喇叭不僅為大家宣傳防疫知識,還幫居民解決了不少急事。


棗園社區志願者 李建科
在2月19號,我正在棗園5號進行宣傳,來了一位女士,說她九點半手機丟了,我就用這個喇叭在這個地方說了幾句,把手機丟了這位女士的心情非常激動,我想撿到手機的這位好心人現在他的心情也非常急躁,就這樣的話喊了兩遍,窗口上就出來一位男士說哪位女士的手機丟了,一共花了不到二十分鐘,手機就歸還原主。

棗園社區網格員 霍延霞
每天早上八點,和我們同步走遍棗園的13個小區,作為64歲的老年人,真的不容易,我覺得我們年輕幹部應該向他學習。



從正月初一起,老李的腳步沒有停過一天。

轄區13個小區,都留下了老李洪亮的聲音,他不是力挽狂瀾的大英雄,只是樂於助人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