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成名一役

1944年1月5日,苏军集结60万大军在乌克兰科松地区发动了钳形攻势,决定消灭在这一地区的15万德军。

在苏军行动之前,德军就已得到情报,不过希特勒固执己见,不准在此地区的德军撤退,结果导致在1月28日之时,包括维京师在内的6万德军被围困在科松地区。

希特勒见此,还痴心妄想的命令曼施坦因在外围建立大包围圈,企图消灭这里所有苏军,曼施坦因无奈之下,命令三个党卫军的精锐装甲师去解围,并且集结后备力量准备贯穿苏军的防线。

希特勒

在2月初左右,解围部队终于打通了苏军防线,直达科尔松南面十几公里的列斯扬卡,但是苏军的增援也迅速朝这边开来,德军整个指挥部知道反包围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了,曼施坦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电令被围困在科松地区的6万德军突围。

曼斯坦因

维京师1.4万人与1700人的比利时突击大队,承担了此次突围和掩护任务,2月17日凌晨四点,在夜色的掩护下,维京师潜进了苏军的防线。

而苏军很快就反应过来,调集两侧的部队前来堵截,不过还是被维京师突破了三道防线,但是,此时维京师还不能离开此地,他们必须坚守至所有德军撤离后才能离开。

很快,数倍于他们的苏联士兵配合着坦克冲了过来,维京师没有任何惧意,迅速给以颜色。在双方都付出惨痛代价后,苏军率先败下阵来,暂缓了进攻。

维京师士兵准备炸毁坦克炮管

趁着短暂的机会,4万德国国防军的士兵穿过包围圈,脱离了危险。不过留在这的一万多维京师官兵却被苏军紧紧地咬在身后,站至最后,维京师只剩下三辆坦克,但靠着精准的射击,默契的配合,三辆坦克击毁了超过100辆的苏军坦克,而三辆坦克的成员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至死亡。

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维京师丢弃了所有的重型装备,终于甩掉了苏军,在于追上撤退的大部队后,他们在路上朝天鸣枪庆祝,但却不知已经有一只苏联军队绕到了他们前方。

正在作战的维京师士兵

埋伏着的苏军很快便朝他们开火,坦克和骑兵快速冲进了德军阵地,而德国国防军此时乱作一团,只有维京师的师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还保持着冷静,他迅速让维京师朝提基什河方向突围。

最后在维京师的全力攻击下,苏军防线逐渐崩溃,剩余的德军才侥幸冲出了重围。

此役最终结果,在损失了大约3万人左右后,德军有3万4千人,其中包括维京师官兵4千5百人成功突围,而苏军则损失了8万人左右,这是既1942年火星计划失利后,朱可夫元帅的第二次失利。

维京师师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左一)

经过此战后,维京师又在华沙重创了苏军,最后在1945年维京师最后一任师长乌尔里希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允许他们自谋生路。绝大多数官兵结伴西行,向美军投降,在巴伐利亚的战俘营里得到礼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亚战俘营解散,维京师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乡

而原师长施坦因纳因违抗希姆莱的种族命令,在1945年2月23日,被调离出该职位去担任隶属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部下的收容征集指挥部指挥官。在1945年5月3日,施坦因纳率领残部在吕内堡向英国军队投降,他本人被关押,于1948年4月27日被释放。1966年5月17日 ,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在慕尼黑的家中安详地去世,享年70岁。

菲利克斯·施坦因纳

维京师是纳粹帝国三大王牌师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军在得知对面是维京师都会先呼叫增援。

而维京师大部分由不同国家的人组成,虽然他们是虔诚的纳粹信徒,但受施坦因纳的影响,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所以在战后盟军并没有对他们做出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