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市场花园行动让盟军遗恨不已吗?为什么?

leyingfei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伞兵作战活动是哪一次市场花园行动,人类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伞兵作战活动是哪一次市场花园行动。

关于蒙哥马利为什么会实行这样的任务,其实很简单,当时美军有一个著名将领叫做巴顿,他的集团军不仅红占的面积最广,而且伤亡最小,战果最大,所以蒙哥马利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英国人,比不上美国人很丢脸,被逼无奈之下,蒙哥马利是策划了一场名字叫做市场花园行动。

市场花园行动最终的目标是彻底拿下以荷兰,比利时等一系列低地国家,将欧洲西北方向的所有土地尽收囊中,与此同时,针对当时德国在此研发的v一和v2导弹,英国人也感觉这两种导弹对于自己国家的军队和国民的安全意识存在危险,所以要求军方将其拿下。蒙哥马利这套作战行动也得到了当时指挥部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在这之前,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伞兵的大量应用,也让整场战役的整个结果看起来十分喜人。

可是这个事情如果让希特勒来决定,他是打死都不会用这个作战计划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将伞兵的作战能力发挥到最大的是德国人,德国人的伞兵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如同开了挂一样,拿下了整个欧洲,在进攻挪威的时候,在海军陆军都失败的前提基础上,德国的伞兵部队自己拿下了挪威的港口,并且拥护自己的军队进入了挪威,可以说立下过汗马功劳。

但是在这个时候,由于德国人进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伞兵部队虽然完成了作战任务,但是损失惨重。自此以后,德国人再也不想用伞兵了,为什么?他们知道伞兵部队是靠飞机运输过去的,飞机的投诉能力有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伞兵能够拥有的武器装备也有线,跟正常的常规部队相比,他有自己的缺点,如果德国人的伞兵部队没有遇到敌方的正规部队,那当然是呈现一种碾压的局面,但是一旦伞兵部队遇到敌人的正规部队,那德国人的伞兵部队将会被遭到屠杀。

什么前提之下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就是当敌人知道你的作战目的,知道你的作战目标,提前展开军队部署,那你的这些伞兵部队不是送上去的狼狗,而是送上去的肥肉让别人等着去吃的。

市场花园行动一开始就被德国人给知道了,德国人针对盟军的市场花园行动做了相应的军队部署以后,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来就成为了高射机枪的活靶子,接着就面对了敌人正规部队的围剿,伞兵部队损失惨重,在这之前。德国军队针对盟军的陆军的配合作战行动,还进行了层层阻击,导致增援力量一拖再拖,不仅既定的战术目标没有办法达到,而且伞兵部队损失极其惨重。

这种低效率的作战行动,也让在这之后的盟军作战行动之中,没有再把伞兵作战提上日程。


漩涡鸣人yy


让盟军悔恨不已的不是部队遭受了多少伤亡,而是失去了一个可以更快打败德国从而结束战争的机会,使得战争的时间多延续了至少几个月,盟军的伤亡了多增加了几十万。



当时西线的战略态势是这样的,盟军突破了德军在诺曼底的封锁线并对德军主力形成了合围之势,即著名的法莱斯口袋,尽管德军西线总司令(兼B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拼命阻止盟军的合围企图救出很多的步兵单位,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德军在西线的两个主力野战集团军都遭到重创,全面向东撤退中。德军已经没有多余的战略预备队了,无法短期内向西线投入大量部队以恢复崩溃的防线,只能是待前线各残部撤回来后,加以重新整顿和补充。这就给了盟军一个极好的机会,那就是利用德军当前的混乱局面,全力追击甚至越过撤退中的德军一举突入德国纵深,尤其是要突破德军关键的“西方壁垒”和莱茵河这两个军事障碍,不给德军重建防线和重组部队的时间。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下,蒙哥马利提出了发起“市场花园”行动,基本思想就是利用空降部队绝对的速度优势迅速降落在荷兰东部的从埃斯科运河到阿纳姆之间的关键桥梁和交通枢纽,从而切断在荷兰境内30万德军的后路。与此同时盟军地面部队全力向空降地点推进,和沿途的空降部队汇合并保持这条通道的畅通。阿纳姆位于莱茵河的北端,如果盟军成功的推进到这里,就意味着盟军已经绕过了德军的两大防线,直接进去了德国的北部平原地带,介时已经全部机械化的盟军可以直接上柏林推进,而西线的德军还远在法国境内,他们的机械化程度不如盟军,无法及时回防,防御薄弱柏林极有可能被盟军攻下从而迅速的结束战争。即便无法攻克柏林,盟军到达阿纳姆已经对法国境内的德军形成了严重的侧翼威胁,全面的撤退也是不可避免了,德军将失去大部分的西线缓冲区,包括鲁尔工业区。


这个计划非常大胆,但是可行性也非常高,它需要盟军将全部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一行动中,可惜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没有这么做,他将资源同时分给北面的英军和南面的美军进行一场全面的进攻,这导致蒙哥马利的地面部队无法按照计划中那样迅速和空降部队汇合,坚守在阿纳姆的空降部队遭到德军装甲部队的重创,被迫撤退,盟军没能突破这条天险。如果将南面美军的装甲部队也投入到市场花园行动,加强地面部队的突击能力,这场进攻极有可能以盟军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将成为西线最具决定性的胜利。


战略论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二战电视剧《战火兄弟连》,详细介绍了美空降第101师的二战征程。讲述他们登陆法国后,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这可是二战迷们的典藏作品,我也经常的回顾再看一遍。

看过多少遍?我也不知道,就是喜欢看。

其中的“市场花园”行动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路追击的盟军,突然遭到了对手的反扑,而屡立战功的空降部队在这次行动中吃了大亏,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而且,有必要进行这次行动吗?

就让我们追本溯源的从巴黎解放说起。

1944年9月,盟军成功开辟第二战场以后,百万部队一路向欧洲纵深挺进。当然,彼此不服气的蒙哥马利和巴顿却在暗暗较劲,进行着一场向德国本土推进的比赛。

一贯谨小慎微的蒙哥马利自然拼不过勇往直前的巴顿,而有了巴顿的美军在同盟军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高,这让英国人越来越没有面子。好在他是地面部队总司令,必须制定一个伟大的计划,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

于是,针对荷兰的进攻,他制定“市场花园”行动。他计划用整整一个伞兵集团军,连同车辆和装备,在夜晚突袭降落在德军战线后方。这个大胆且极具想象力的作战行动,居然出自一贯保守的蒙哥马利之手,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除了有与巴顿争功和提高自己权威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制定这样的计划呢?

首先,诺曼底登陆中大规模的使用空降作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它扰乱了德军的部署,迟滞他们的行动,有利的支援了主力部队上岸;二是集中一定数量的伞兵,确实能达成战役级的胜利,不再是战役的配角。更让他坚持的是,自英美多次使用伞兵作战以来,效果一直不错,成为向前推进必须有的战术。

其次,盟军进展的太快,他参与拟定的18个作战计划在6个星期内都因为目标被己方装甲部队占领而取消。作为地面部队司令总是跟不上部队前进的步伐,只能招致同行的嘲笑,更让巴顿看他的笑话。

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可以集中第1伞兵军团共计3.5万人,采用大纵深蛙跳空降战术,攻占荷兰境内莱茵河流域上的桥梁。而后,英军第2军团沿着69号公路向着德国本土推进。争取在当年圣诞节之前结束欧洲的战斗。而他和英军也将因此战,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虽然他的计划危险性极高,其他高级将领纷纷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不赞同他的计划,但是他得到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支持。因为他和蒙哥马利一样,也想尽快地结束这场无休止的战争。

事情往往这样,越想得到,反而越得不到。

顺利的开始,不一定顺利的结束。

这天上午10点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降战役开始了。共有运输机、滑翔机、轰炸机等近7500架各类飞机趁着夜晚降落到德军的大后方;同时英军第2集团军的坦克纵队在炮火掩护下沿着69号公路冲入荷兰腹地。

进展出奇的顺利,盟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各部队按照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此时的蒙哥马利神采飞扬,为自己能够成功策划这项可以载入史册的大行动而沾沾自喜。

就在这时,一则不好的消息传来。荷兰地下抵抗组织发回的情报称,在空降区域附近出现了德装甲部队。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但很快,各方的顺利让美军最高指挥部立即忘记了这个坏消息带来的不安。

结果,和其他将领担心的一样。地面部队在唯一一条公路前进时,遭到德军猛烈阻击。同时,公路上的坦克纵队遭到两侧德防御部队的攻击,损失惨重。从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而孤立无援的空降部队也陷入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

其实,这场行动从一开始就预示着失败。

首先,自以为是,严重轻敌。尽管前期他们一路追着德国人打,但都是击溃战,并不是歼灭战,德军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较大损失,依然具有反击的实力,这是蒙哥马利没有盘算双方实力的结果。

其次,不应该忽视重要的情报。胜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凭空的认为德军不会再有什么大的作为,更没有对这份情报进行认真核实,意气用事,导致潜在危险越来越大。

最为关键的是,在行动后不久,一架被击落的滑翔机上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落到了德国人手里。很快,他们就决定针对盟军的作战意图实施有力的反突击,不仅对盟军的地面部队实施打击,而且还加强了对各个桥梁的防守。

如果说这场行动的失败,源于盟军最高指挥部的决策错误,一定少不了蒙哥马利的判断失误;如果说他由一贯谨慎转变为大胆冒险的背后原因,一定是他的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

遥远的桥。

美第82、第101空降师,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依然夺取了目标。而在阿纳姆的英军第1伞兵师不仅无法占领乌斯特毕克桥,而且陷入德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在绝望中又坚持战斗了4天,前后共损失7600人。终于,失望至极的蒙哥马利只好命令第1伞兵师撤退,仅有2400人安全撤回。

至此,“市场花园”行动以失败告终,位于阿纳姆的桥梁成为了盟军心里永远的痛。

一个伟人曾说过“战略是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德军大势已去,盟军战略进攻是对的,但是具体到战术,不能在正确评估对手实力的情况下,仅凭想象力和异想天开,只会留下无尽的懊悔和巴顿的嘲笑。

大家说说看,蒙哥马利的军事才能真的很强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市场花园是一个大规模的空降与地面进攻配合的非常复杂的战役,就需要精密协调,通信与情报准确。空降部队的自持力很差,理想情况下,应该是空降部队占领桥梁后,地面部队在空降部队的自持能力时限内到达桥梁与空降兵会和。

具体说协调不利,主要是地面部队推进迟缓。担任地面推进的是英国第30军,近卫装甲师为前锋。在出发不久就停下来了,因为前方桑桥被炸毁了,需要等待工兵架桥,耽误了时间。这是对未料的困难准备不足。后来,在雷马根大桥,经过奋勇战斗占领大桥后,地面部队又停了下来,因为步兵没有跟上,可见战术的死板,又耽误了时间。(此时安亨的空降兵正在浴血奋战,英国的绅士们可能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着急)

再说通信不灵,英国第一空降师在着陆后就没有可靠的通信保障,师内和对外通信联络都是如此。并且指挥官乌奎特少将被困敌方阵线内,全师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情报不通,在战役开始前,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勃朗宁中将都接到情报,在安亨地区有两个党卫军装甲师,但是却没有通报需要现场指挥的乌奎特将军。虽说是装甲师的残部,但对付伞兵也是绰绰有余的。

市场花园战役是英美在诺曼底登陆后,为了争夺补给优先权由蒙哥马利提出来的,也存在着英美将领间的勾心斗角。最远的安亨桥交给了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得英国第一空降师和波兰伞兵旅,而美国的82、101 空降师却在后方。

市场花园行动的失败体现了盟军指挥协调能力差、效率低下的弱点。他们真应该听听古德里安的那句名言“战争就象数学,计算精确将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