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在3-6岁年龄段,这3件事家长越“有舍”,宝宝越“有得”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延伸同时,也是一个孩子品质培养的关键。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将儿童比喻为大理石,而最重要的雕刻家就是父母。

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很多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干,也不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但很多父母却发现自己用了很多精力时间,金钱去培养孩子,孩子成长的反而不如预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仅仅做这些是不够的,很多事情不放手,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是不利的。

家长不放手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做,孩子不能从实践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导致遇事胆小退缩,缺乏勇气与自信,这会为孩子在将来成长的路上造成困扰。

另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性格的培养是从点滴做起的,家长太过于爱护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将来步入社会,难以面对其挫折与挑战,性格骄纵不利于社会关系的培养,性格的养成。

家长应该怎么做?

要做好以下3件事,孩子将来才会能够成长的更加优秀。

第一,舍得花时间陪孩子去见外面的世界,提高孩子的眼界

一个人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思想的格局,做事的方法。在孩子小时,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增长孩子的见识。比起些名贵的衣服,以及营养品而言。这类方法,能够更好的,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挖掘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现在家长都会花很多的金钱去培养孩子上兴趣班,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压力非常大,因为不仅平时有课业压力,空闲时间还要去上所谓的兴趣版,没有自己的时间,容易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其实报兴趣班这种方式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选择好适合孩子的兴趣。家长应该多花精力,在孩子喜欢或擅长的领域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看一下孩子的大概想法。

诚然,即使选择了孩子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再过一段时间孩子也可能会产生逆反或反感的情绪,家长这时候一定要有对孩子有耐心,愿意拿出精力来发掘孩子的兴趣。

让孩子鼓励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孩子实在还是没有兴趣的话,这时候再培养孩子其他的方向,兴趣的挖掘与探索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但只要找对兴趣,孩子不仅有了放松自己的方式同时也有了一技之长,一举双的。

第三,舍得让孩子动手给孩子自己自主成长的空间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一些事情尽量自己做就不会让孩子做,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同时也甚至会性格比较懦弱。家长要知道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所以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做,比如说每天可以亲自动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家务,例如整理自己的小衣服收拾自己的玩具。

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让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一定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培养其自信心,这对孩子将来发展至关重要。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在孩子成长的这个关键阶段,家长要学会放手、学会舍得、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像风筝一样,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家长手里的线不要拽的太紧哦。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一套书共12册,12个成长主题,通过小浣熊一家四口的生活,帮助宝宝养成自理懂事的好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看医生不可怕》《看望爷爷奶奶》《我会洗澡了》等都可以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

↓↓↓↓↓点击图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