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第一次大捷在长沙,原来炮兵发了大威

1941年12月7日,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开始发起了对以英美为首的盟军的战争,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此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火燃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1942年1月1日,英美苏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即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

然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之初,盟国不但没有取得重大胜利,反而节节败退。到了1942年5月,太平洋战争已进行了半年,期间,日军总是势如破竹,相继拿下了菲律宾、马来半岛、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关岛、婆罗洲、香港,等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日军就席卷了大半个西太平洋。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日本陆军的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

中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担负起了牵制日军半数以上兵力的重任。在淞沪会战败北,南京陷落,武汉失守后,中国军队先后发起了三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这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硝烟再起。这次会战始于1941年12月24日,终于1942年1月15日。这也是以中国第9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

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统率30个大队共约6万人,向薛岳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牵制性攻击,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专行,在未得到日军最高决策层同意的情况下,即开始大举进攻长沙。

长沙城的工事从1939年就开始构筑,相对坚固。长沙近郊,湘江西岸,有一座依江面的岳麓山。该山海拔约300米,方圆30多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

在日本进攻长少时,岳麓山上的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了应付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展开了一系列国防建设。1934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准备筹建新式重榴炮部队。

这年伊始,经中德两国协商,德国拟向中国出售24门15公分重榴炮,口径为150毫米,炮管身长为口径的32倍。因之该炮简称为“32倍15榴”,最大射程是15公里,配备有榴弹和穿甲弹两种炮弹,由德国莱茵金属厂制造。

当时订购的这种德国炮,是以日本作为假想敌而设计的。一门炮重6吨多,用汽车牵引,炮手都坐在牵引车上。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械化重炮,当时在国际上也是属于第一流水平的武器,每炮配有一千发炮弹。

1936年夏秋之交,24门“32倍15榴”正式到货,机械化重炮团成立。全团总计2000余人,拥有载重汽车、观测车、弹药车等各类车480多辆,是名副其实的机械化部队。当年12月,重炮团改编为炮兵第10团。

这只炮兵部队在台儿庄战役、封锁长江、保卫武汉、衡阳、桂林等战役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在抗战时期,大批兵工厂迁渝,生产的火炮主要有60、82、120毫米迫击炮和37战防炮、75步榴炮、100榴弹炮等。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一部分火炮,加上炮兵第10团,共约两个团,大多部署于岳麓山上。这两个炮团除步兵炮之外,还有重型山野炮,包括“32倍15榴”四五十门。而日军方面由于道路限制,炮兵无法同步兵一起行动。

在这种情势下,进攻长沙的日军部队只有少量炮兵支援,长沙附近战场的炮兵优势反而在国军一边。日军可以凭借的只有空中优势。

日军进攻长沙时,这两团炮兵的各类大炮发挥了巨大威力,迎着大队日军,万炮齐鸣,纷纷在敌阵中开花,给予了日军以毁灭性打击。

这次长沙会战共消灭日军5万余人,这是自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大大提高了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

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它也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方面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1945年3月至5月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今天,作为历史的见证,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东兵器馆和辽沈战役纪念馆还收藏有屡立战功的德国莱茵150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