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否真的存在韦小宝这一人物?

国椦


韦小宝是小说人物,当然是虚构的,但金庸先生又是一个历史控,写小说多少有点原型。比如韦小宝,就有人分析,可能是有原型的。

亲们肯定看过《鹿鼎记》吧,金庸在这本书里塑造了一个反武侠式的人物:韦小宝。出身于妓院,却凭着机灵劲娶了七个老婆,玩转大清朝。

比如学者阎崇年介绍,有一个人跟韦小宝的经历很像。谁呢?清朝重臣隆科多。

这个来头就大得吓死人啦,这可是清朝“朕之功臣,国家良臣”。不但不是妓女之后,而且是名臣之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可是清朝一等公。

哪为什么说,隆科多是韦小宝呢?主要观点就是隆科多年轻的时候是康熙训练的摔跤手,帮着弄死了鳌拜。这跟韦小宝的情节是吻合的。

好吧,那就顺便介绍一下这位隆大爷吧。

话说隆科多弄倒鳌拜,也是立下汗马功劳,早就应该得到重用了。可是,隆科多下一次闪亮登场却得等到康熙二十七年了,那一年,他被提拔为一等侍卫。一等侍卫是正三品官,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为啥到今天才提拔呢?据康熙讲,是要磨磨隆科多的性子,免得他少年得志,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这就开玩笑了,隆科多跟着康熙杀鳌拜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你磨我二十年啊?我就是铁棒也被你磨成金针茹了!

但总算想起当年摔跤的革命友情了。隆科多就接着干吧,干了七年没提拔,反而被撤了职。因为手下犯了点事,康熙把隆科多叫过去臭骂一顿,然后留岗查看。

这一下,隆科多知道厉害了。努力工作,报效皇帝。

事后看来,这又是康熙在磨隆科多呢。过了六年,本来是留岗查看的隆科多被提拔为步军统领,就是传说中的九门提督。这个职位太关键了,京城总司令。

可以说,隆科多终于磨得有点韦小宝的样子了。他也知道老被磨的味道不好受。所以想着以后自己得磨别人。

于是,他投向了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隆科多为什么选择雍正,而不是太子、八阿哥之类的呢?这就是他跟韦小宝一样具有相当高明的投机眼光。

一来,他跟雍正关系不错。雍正的母亲是个普通宫女。而且清朝规定亲妈不能自己带孩子。所以雍正从小就送给了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抚养,而孝懿仁皇后恰好又是隆科多的妹妹。

所以,雍正提起隆哥就是,我舅隆科多。

除了这个关系,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隆科多发现雍正很值得投资。当时其他阿哥身边都是一大班人。尤其是八王爷。满朝一半是八王的粉丝。所以隆科多果断决定粉四爷,只有这样,隆科多才能成为四爷粉丝团的团长。

这个宝当然是押对了。当时康熙挂掉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这个九门提督陪康熙走了最后一段路。

康熙一死,隆科多宣布,四爷已经被先帝选为接班人了。

这里面的事情就不好说,也没详细说了。路边社报道了很多。

拉下来,隆科多真的是发达了。雍正一当皇帝,马上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总理事务。反正就是国家这摊子事都交给他了。雍正亲切的称他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

这也就意味着,隆科多要完蛋了。正如另一位帮雍正上位的年羹尧就被评为“能宣朕言”。

这两兄弟都是中了雍正的独家秘技:捧杀术。

对这些帮助过他,但实在知道得太多了,需要弄倒的。雍正的策略是先捧起来,大大地捧,捧到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啥。

比如隆科多就开始隆起来。听到皇帝封他为希有大臣,相当喘。

我都稀有动物了,我不横着走路,合适吗?

于是,隆科多有事也不打报告了,官员也随便选。当时有一个“佟选”。隆科多全名是:佟佳·隆科多。什么意思呢?隆科多想提拔谁,直接任命就是了,不需要请示雍正。当然还有一个年选,就是年羹尧也有这种权力。

隆科多主要选京官,年羹尧选地方官。

这样一搞,雍正很不爽啦。年选佟选都是违反组织部程序的嘛,正宗的应该是爱新觉罗选嘛。

于是,雍正给隆科多定了四十一条大罪,不多,只有年羹尧的一半。年羹尧违纪情况达九十一条。

当时,隆科多正在代表清政府跟俄罗斯谈判,隆科多也知道自己快完蛋了,所以谈判特别卖命。给清朝争取了很多权益。不过,就要签协约时,雍正一纸调命把他叫回来开批判会。接任的谈判官也就马马虎虎,吃了俄罗斯一些亏。

后来,隆科多被下令圈禁,修了三间小房子,算是进了秦城。住了一年,死去。

从这一点看,他实在比不上韦小宝。

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的说法。

比如韦小宝跑到雅克萨城,偶遇罗刹国公主苏菲亚,两人马上睡到一起,韦小宝更是帮助苏菲亚成为了罗刹国摄政女王。

那么,这个事情有没有一点原型呢?

有的,在清人赵翼的《檐曝杂记》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康熙中,圣祖尝遣侍卫托硕至彼定边界事。托硕美须眉,为女主所宠,凡三年始得归。所定十八条,皆从枕席上订盟,至今犹遵守不变。闻近日亦易男主矣。“

就是讲:康熙皇帝曾经派一个叫托硕的侍卫到边界谈事情。这个托硕长得很帅,被俄罗斯的女老大强行推倒了。托硕被用了三年,快成药渣时才放了回来。而跟俄罗斯签的十八条,都是在床上签的,床约比桌约更有效果。大家都在遵守呢。

最后来一句:俄罗斯现在变成男人话事了。

可见,还真有这么一档子事。韦小宝真的在为国泡妞啊。那真是太幸福了。如果亲们这么想,那是对苏菲亚公主太不了解了。

苏菲亚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女儿。她不是女皇,她是俄罗斯的摄政女王。真正的沙皇叫彼得,也就是历史上长得最高的皇帝彼得一世,身高二米零九。也是很牛的一位沙皇。不过彼得刚继位时,年纪很小,所以他姐苏菲亚就当仁不让,把政权抢了过来,成了摄政女王。

不过,等彼得长大后,就轻松从姐姐手里夺回了权力。而苏菲亚则被赶到修道院当修女。

这一点,彼得一世跟康熙很像。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法国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法王路易十四,他也是没成年就当了皇帝,但权力都在别人手上,直到成年时才夺回权力。

所以,东西方同时出现了三个挺牛的皇帝:路易十四、彼得一世、康熙大帝。

这么一来,好像真有点影子。说不定韦小宝真的帮助苏菲亚夺过权力呢。那真的是泡上洋妞了,还是泡得最有权力的洋妞。太让人羡慕了。

有这个想法的人思维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凡洋妞都是漂亮的。都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其实苏菲亚公主是这样的。

好吧,这下知道韦小宝不是为国泡妞,而是为国捐躯了吧。

当然啦,韦小宝毕竟是虚构的小说人物,他的身上可能有许多历史人物的影子,前面奉旨出使,陪睡三年的侍卫托硕也只是其一。


脑洞历史观


《鹿鼎记》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里面的主人公韦小宝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他不像金庸老师其他作品里的大侠,拥有高强的武功,韦小宝每次逢凶化吉靠的是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这部书也是金庸老师的封笔之作。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韦小宝这个人呢,且让我来给您慢慢分析。


在一次访谈中金庸这样说到,韦小宝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没有人物原型,但是他认为在康熙朝,出现这么一个韦小宝的人物不是不可能的。

金庸老师本人已经讲过韦小宝是虚构的,不过我们可以去历史中找类似的人,我们根据鹿鼎记所处的历史背景去找,发现历史上还真有一个跟韦小宝差不多的人,那就是隆科多。因为按小说推算,韦小宝应该比康熙小2岁,即出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小说故事大约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左右结结束,小宝28岁。那么隆科多是谁呢?隆科多是康熙训练的少年摔跤手,在擒拿鳌拜这场重头戏中立下汗马功劳。隆科多可没有韦小宝这么好运气,他出了大力气,立下大功劳,却没有像韦小宝一样扶摇直上,仕途亨通。他一直被人排斥打击,而且康熙对这个少年朋友竟好像完全忘到了脑后似的,对他所受的欺负完全不理不睬。康熙到了晚年,才告诉隆科多说,我做了一辈子皇帝,阅人无数,那么多的人才,你是最好的一个。刻意给你许多磨难,就是怕你少年得志心生骄傲。残酷的社会折磨人也成就人,现在你是个一等的大人才,我可以放心地把你留给下一任皇帝了。隆科多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这辈子的苦都是值得的。康熙死后,宣读继位诏书这么重要的大事,都是隆科多担任,他在雍正一朝,终于大展了一番拳脚。

这是目前主流说法之一,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韦小宝的原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因为历史上的曹寅是康熙少年时的好友,在擒拿鳌拜的政变中立头功,这从小说中韦小宝和康熙帝的关系以及擒拿鳌拜的章节中可以推断出。韦小宝念念不忘要“发了财之后回江南”,曹寅后来也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也有类似之处。

不过不管韦小宝到底存在不存在,鹿鼎记带给我们的欢乐是其他武侠剧所不能有的,各位看官你们对韦小宝这人怎么看?


我与历史有个约会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

历史上并不存在韦小宝这个人,他只是虚幻的。

康熙身边虽然没有韦小宝这个人,但是却有和韦小宝一样的人。在康熙身边有个内卫太监,就是伺候皇上的衣食起居,他一开始并没有和别人很突出,也就是普通一太监,但是天下的形式成就了这个小太监。


在康熙登基不久,天下大势不稳,各种反清复明不断,还有不少邪教趁虚而入,而记载,康熙皇帝的太监大总管就是白莲教的卧底,而就刚好让这个小太监发现了不对劲。

就跟随这个太监总管出了宫,一下子就把他的事情全部发现了,而此时太监总管也发现了他,小太监灵机一动,说是自己来投奔白莲教的,家里的人,都被清庭给杀害了,所以特别狠清朝皇帝,一顿忽悠,把白莲教的教主忽悠的五迷三道,结果还真成了,收他为教徒,让他继续潜伏宫中,可是等到小太监回宫以后,就马上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听后,张开行动,将所有人缉拿归案,此后这个小太监就深受皇帝信任,家人也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享受功名。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鹏正


金庸的许多小说都被拍成了经典作品,其中《鹿鼎记》的韦小宝算是他武侠小说中比较别具一格的作品了,因故故事的男主角竟然娶了七个老婆,还跟千古一帝康熙还是好兄弟,韦小宝出身于扬州的一个妓院,母亲是扬州妓院里面的妓女,后来因为偶然的一次几乎,入宫当了太监,结识了康熙,不仅帮助康熙智擒鳌拜,还成了天地会的韦香主,替康熙保护他那个当了和尚的顺治帝。

不仅如此,他还于吴三桂斗智斗勇,剿灭了神龙教,远赴俄罗斯偶遇了苏菲亚公主,还跟公主来了一段跨国恋,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来就跟他的七个老婆归隐山林,好不幸福,他的一生不仅丰富多彩还很传奇。

金庸在谈到韦小宝这个角色时,说历史上跟本就没有此人,只是根据创作虚构出来的人物,毕竟康熙时期,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的事,他的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他的仕途之路了,不过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韦小宝这个人物肯定是跟康熙时期某个人物有大量重合的人物,对于韦小宝的原型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托硕,他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当年他就曾经远赴莫斯科,替苏菲亚公主夺权,并且真的跟苏菲亚公主有一段感情,三年都没有回朝,他们两个人还为两国签订了盟约一十八条,为中俄建交树立了好的榜样。并且托硕要比韦小宝还厉害,因为韦小宝只呆了一年,而托硕呆了三年。

说法二:韦宝珊,清末民初香港华人,他年轻的时候不仅出国留学,回来后继承了父亲的银行,还被英国女王封为了爵士,各种名誉头衔一大堆,既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算的上是韦小宝爵爷的原型,不仅如此他与兴中会的革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人的经历都有不谋而合的重合,想必是金庸老先生在虚构情节借鉴的人物。

说法三:是康熙年间的隆科多,韦小宝前期的故事跟隆科多特别的相似,当年康熙继位后,鳌拜位高权重,康熙为了早点掌握实权,就暗地里跟他的亲信一起计划了铲除鳌拜,参与者之一就有隆科多,除了这些隆科多还参与主持了尼布楚条约等等,也有不少经历跟韦小宝重合。

所以说,韦小宝的原型应该是结合了很多知名的传奇人物的背景,来进行描写的,也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金庸老先生的学识,如今在现代社会能够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不多了。


吴知无


金庸先生曾经在一个访谈中说过,历史上并无韦小宝此人,但是他创作的时候借鉴了一些历史人物及事件。所谓“非武非侠,亦史亦奇”。有传言是说是受了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的启示,韦宝珊是香港银行家,商人以及政治家,曾创立保良局,是晚清首批被送到西欧的华人留学生之一,也是第三位获得爵士爵位的华人。而韦小宝的爵位是鹿鼎公,二人名字也很相近,不知是网友的附会还是确有其事,现在金老先生已然仙逝,答案也不可能揭晓了


这个冬天就要过去了吧


历史上没有韦小宝,韦小宝是个虚拟的小说人物,按照小说推算韦小宝比康熙小2岁,即出生在顺治十三年,小说故事大约在康熙二十三年左右结束。韦小宝并不识字,但爱听说书,受说书故事中英雄人物影响,个性颇有义气。韦小宝有很多不同身份:因缘际会进入皇宫认识了康熙皇帝并结为好友,曾做过假太监、御膳房总管、御前侍卫副总管、都统、抚远大将军、通吃伯、通吃侯、鹿鼎公等官。曾代康熙皇帝在少林寺出家,法号晦明,在寺中地位仅次方丈晦聪。天地会青木堂香主。神龙教白龙使。韦小宝生财有方。赌钱作弊手段高明,在皇宫生涯初期即以作弊手段赢了赌友太监温有道温有方兄弟等不少银子。在奉旨抄鳌拜家时与索额图协议私吞鳌拜部份家产而发大财。韦小宝曾拜陈近南和九难师太为师。他也曾向不少高手如海大富、洪安通、澄观等学过武功, 但因个性懒惰而只学得一鳞半爪。唯独跟九难师太学的“神行百变”却学得不错。


半橘讲历史


韦小宝是金庸先生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但韦小宝在《鹿鼎记》中的许多举动,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型。

 

有研究者认为韦小宝的原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自己17岁就当上康熙的侍卫,深得皇帝的信任和赏识。作为康熙少年时期的好友,曹寅参与了擒拿鳌拜,立下大功,这一点符合金庸先生对韦小宝的设定。

 

也有人认为韦小宝的原型是隆科多。隆科多的父亲是一等功佟国维,姑母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他的姐姐是孝懿仁皇后,出身不凡。和曹寅一样,隆科多也是智擒鳌拜的参与者。《鹿鼎记》中,韦小宝还在雅克萨大捷后,代表朝廷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而在历史上,隆科多也曾主持签订《尼布楚条约》。

 

金庸曾明确表示,“这个人物(韦小宝)的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和韦小宝经历最像的海外华人,是韦宝珊。韦宝珊是香港华人爵士,名廷俊,小名玉,字宝珊。

 

小说中韦小宝先后被康熙封为抚远大将军,骁骑营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太子太保。韦宝珊也同样身兼多职:太平绅士,团防局局绅,东华医院总理,保良局永远总理,定例局议员等。

 

一方面,韦宝珊一直与中国当局保持良好关系,多次代表香港与内地进行交涉,屡获中方加奖。另一方面,他也参与了当时的“反清”组织兴中会。他的这一经历又与韦小宝极其相似。韦宝珊一边担任朝廷公职,一边为革命积极奔走,韦小宝也是周旋在朝廷和天地会之间,一边为康熙出力,一边为陈近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