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的兄弟分家了,为什么要叫舅舅来做见证人?现在还有这个规矩吗?

农夫也疯狂



个人觉得答案就是:舅舅是和外甥唯一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男性亲属!!!没有直接利益关系!!!

无论是叔叔伯伯还是兄弟,和外甥本人,都是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的。这一点在分家和继承中特别明显。


传统的中国家族因为死亡率很高,经常会有过继的情况,过继谁不过继谁,就是严重的问题。分家的时候也是,财产怎么分配,都是大问题。



父系家族中所有男性,都是潜在的家产争夺者,这是关键。

而舅舅呢?舅舅是一个有血缘联系但是没有财产权利的外人

。他是超脱于父系家族之外的。


所以对于外甥来说,舅舅是最能被信任的天然的代理人和保护人,是外甥最可以依靠的外援。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结婚的婚宴上,舅舅是要坐在首席的。在一些地方,女子出家的时候,是要舅舅抱出家门的。当然,舅舅还有一个作用,一旦自己的姐妹可能在男方家受欺负了,舅舅要负责“讨说法”,“兴师问罪”,甚至是“打上门来”。



有一个词叫:舅权。舅权,指”舅父对外甥的特殊权力,是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中介环节。”许多民族都留下了敬畏舅舅的谚语和习俗。通常,一个文明离母系氏族社会越近,舅舅的地位就越高。”


舅权是指在某些社会中母亲的兄弟具有的特殊权利和义务。母系社会中,舅舅是外甥、外甥女最亲的男性亲属,他会与姐妹一起抚养下一代,年老后则由外甥(女)孝养,其财产也由外甥(女)继承。


直到20世纪早期,纳西族、彝族、苗族等中国少数民族仍有舅权制残余,现代摩梭人仍保留舅权制。日耳曼人在公元前后也盛行舅权制。在非洲的一些土著民族,舅权制一直保留了下来。



此外,在世界很多文明中,都盛行过“姑舅表婚”。“姑舅表婚"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农村里还有一句话,叫“姑舅亲,辈辈亲”,这句话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


为什么在几乎是全世界的传统社会中,舅舅的地位都很高?因为全世界的所有文明,都是从

母系氏族社会走过来的。


悦读越乐


现在这个规矩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分家”的传统由于九十年代生育结构的转变,现在对于“分家”的这个概念几乎是没有了,这种“分家”的事情也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了。

1、 在我甘肃农村老家里面对于“分家”叫做“各四”(甘肃农村方言)。

这个前提就是一家人最少有两个兄弟,然后住在一个四合院里面,然后两个里面最少有一个已经是娶了媳妇结了婚的。

我家我爸和我二叔也是分过家的,那是在1999年,当时分家的时候听我老爸说来的就是舅舅家的人来主持这件不大不小,但是很有传统的事情。

2、 分家这个事情一般是发生在60和70后身上是最多的,因为在上个世纪这个时间段没有特殊的生育计划,所以每一个家庭生出来的男孩子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在农村是更多的,因此到了80和90年代,甚至是新世界初期,也就盛行起来了这个分家的传统。

这也可以说是咱们国家人口增长的一个缩影,影响可以说是很深刻。那么舅舅作为分家的一个“主持公道”的第三方对象,也是很重要的,其实舅舅算是那个时候最亲的亲戚了。尤其是父辈的60/70后感受是很强烈的。

3、 现在分家其实基本上是不存在了,因为很多的80/90后是独身子女,那么他们在长大结婚后,就是一个人,所以也就没有了“分家”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可能是没有听过这个词语的。

“天有雷公,地有舅公”,这是一个在农村里面影响深远的传统与说法,不管是在分家还是结婚、丧事、喜事上面,在现在这个时期,舅舅也是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具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角色。

虽然现在这个“分家”的事情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基本上是不会再发生了,但是其他事情还是很有规矩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和经历过呢?


宁宁说的话


以前农村兄弟间分家时的确会请大伯、亲叔或舅舅主持分家事宜,一般都是父母辈的至亲并有一定威望者担当中间人,力求公平公正!由于过去农村家庭儿女众多,往往到了子女成家立业后就会面临分家过日子,为此老话常说“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其实就是那个年代不可避免的家庭大事,一旦划分不公平,很容易造成“亲兄弟反目成仇”,并且父母养老也会成为大问题,毕竟几个儿子都追求“亲兄弟明算账”,往往也会将赡养父母方式划分特别细致,如果一户家庭为兄弟两人,可能还会令分母分开生活,使得晚年“痛不欲生”!



记得小时候父母和二叔就是通过分家各自过日子的,一般分家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生活用品和生产农具等财物,记得小时父母分家时,分给我们家为一头驴和驴车、推平车和一半农田,而二叔家则占据了其他生活用品和部分农具,并占据了已进城生活三叔家的宅基地,而爷爷奶奶则是搬回父母从小长大的老宅居住,那时候分家还算比较和谐,并在农业生产和过节过年时会一起到爷爷奶奶家过!

对于分家过程,一般是由兄弟母亲娘家的舅舅主持,然后还会请父亲家族里有威望的大伯、亲叔作为中间人,在力求公平合理上进行分家事宜!而至于题主提到“为何要叫舅舅来做见证人”,我感觉还是与过去家族观念和利益纠纷有关系,具体表现为:

由于兄弟的大伯和叔辈都是家族中带有血缘关系的至亲,可能会对侄子有所偏向,并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庄内,可能有一些共同利益并会有一定继承权利,很容易侵占侄子的部分家产,因而会让一些侄子不太信任!而舅舅则不同,虽然也是重要亲戚关系,但因为是家族中的外人,往往会更在乎父母,而对外甥不会太偏心,因而兄弟分家时比较信任!不过,为了力求公平合理,往往分家时舅舅和叔伯都会请过来主持参与,这样相互间也可以防止偏心情况,尽量分家顺利完成!



另一方面,舅舅要比叔伯更在意维护父母的权益,毕竟舅舅是母亲的亲兄弟,往往与父母关系更近,每年走亲戚拜年时也是看望父母为主,尤其是看望母亲!而叔伯作为父亲的亲兄弟,也是从分家方式走过来的,往往分家后就是两家人了,并不一定会完全站在维护父母利益角度看问题!因此,过去人们经过长期生活经验,可能认为舅舅在分家时更能为父母着想,尽量保障父母晚年生活不会太艰难,故而更适宜作为分家见证人!

现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农村年轻人大多进城生活,使得分家过日子情况越来越少,很多农村家庭基本上不存在了!但舅舅作为父母和兄弟间调解矛盾的中间人身份并没有改变,仍可以发挥作用!例如我们家邻村大姨家也有两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但后来在赡养老人和子女照顾方面产生矛盾,后来也是经过中间人调解,先是姨父的兄弟出面调解,后来又让大姨的兄弟调解,由于外甥与舅舅关系每年都会经常走动,再加上舅舅又全力维护大姨家的养老问题并公平对待外甥,目前已将兄弟间矛盾最小化!(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在以前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多,等到家里的男孩子长大成人娶了媳妇,下一步就是要分家了,为了使分家变得更公正,在分家时不仅要找本家族有权威的人来作证,还要找舅舅来做见证人,那么现在在农村分家时还会叫上舅舅来作证吗?在农村结婚时是一件大事,等到兄弟之间分家时也是一件大事情,分家后男人就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不能像以前一样被父母所庇护,所以分家对男人来说也是一个长大成人的象征。对于家里有几个儿子的家庭,在儿子成婚后不久父母便会找上本家族的有权威的大辈,在叫上舅舅,准备一桌好饭好菜把分家的事情落实。在分家时叫上本家族有权威的大辈是为了让大辈做个见证,证明分家是公正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叫上舅舅来作证呢?

说到在分家时叫上舅舅就不得不说在以前人们常说的一个俗语,那就是“天上雷公,地上舅公”,意思就是舅舅的地位就像天上的雷公一样很重要,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古代是母系社会,母亲在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作为母亲的兄弟在家庭之中也有很高的权威,在分家时叫上舅舅,因为舅舅是外姓人,在分家时并不会偏袒一方,如果在分家时出现分歧时,舅舅的观点就很重要,因为舅舅在家庭中有很高的权威,所以在分家时的决定也会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舅舅在分家时除了有长辈的身份以外,还有公正,调节的身份。
现在虽然很多人家都已经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所以在儿子结婚以后并不会有分家的事情,但是舅舅在家庭之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要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以后自然也会有分家的事情发生,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分家时,在分家时仍然会有叫上舅舅的规矩。你们那里分家时会叫上舅舅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以前兄弟们多,成家立业后都是分家单过,俗话说得好树大分权,人多分家。这很正常,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后,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儿子,因此分家的现象已基本没有了。


那么以前兄弟们分家,为什么要请舅舅做见证人呢?除了本家族的长辈,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舅舅更是不可缺席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舅舅是母亲的兄弟,是家里尊贵的客人,看在同胞姐妹的份上,为了家庭的和睦,对家产和财物方面主持公道,对于外甥也会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没偏没后。舅舅在关键时刻都有发完权,每一句话都会置地有声。舅舅也有威慑力,既使是蛮横不讲理的外甥,在舅舅面前也会服服贴。

我们家族中的兄弟们分家,都是舅舅做的见证人。”天有雷公,地有舅公”。这是因亘古不变的真理。


落英乡间


俗说“天上雷公,地上舅公”,足以见舅舅的地之高。以舅舅为尊是古代母系氏族制社会形成的,那个时候外甥是舅舅抚养长大,因此舅舅理所当然是外甥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具权威的人。人类经过漫长的演变,到现今早已变成父系氏族社会。但是,舅舅的权威和地位在很多农村仍然是受到尊重。



“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儿子长大了,自立门户过日子,在农村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为了在分家中,子女之间能平均获得父母资产,彰显公平、公正,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有权威又有地位的人来主持公道。由可分家属于家务事,自古有“清官难断家务事”之说,一般外姓人都不愿意掺和。而作为舅舅,此时便是不二人选。儿女都是母亲生的,是舅舅的外甥,分家时,舅舅作见证,不偏不倚,儿女心悦诚服。

我们家兄弟多,老大、老二分家的时候,父亲都是找舅舅来做的见证。我那时还小,十分不解的问父亲,你的儿子分家,作为父亲,你说了算就行了,干嘛还要劳烦舅舅呢?父亲很严厉的对我说,父母不好做,手掌手心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那有那么容易。找你舅舅来做见证,你舅舅母亲的娘家人,不代表兄弟任何一方。以后兄弟之间为了一支筷子或者一个而扯皮,舅舅能说上公道话。

由此可见,舅舅在兄弟分家时,不仅能承担公证人,而且在日后还能做为调解人。

当然,现在社会的法律健全,兄弟之间都有文化,凡事都能相互包容。分家的时候,该得多少就是多少,既使谈不拢,也会完按照法定规矩走。舅舅此时只做为长辈和客人,受到外甥的尊敬。在家务事上,舅舅一般也说不上什么公话。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闹,舅舅能劝则劝,实在不听,还有村干部可以进行调解。

因此,现今舅舅已基本退出兄弟分家的中间人和调解人的身份了。一旦兄弟间遇上难以解决的事情,更会寻求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程序解决。


郧阳老五


规矩现在还在,可是已经近乎无用武之地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要从一个家庭中的儿子的数量说起。过去,虽说日子苦,可哪个家庭里面不是孩子一大堆。要不人说咱国人繁殖力强呢。

孩子大了,就要结婚娶媳妇。结了婚娶了媳妇,就要分家单过,剩下父母继续抚养小一点的弟弟妹妹。

按说,那时候家家都穷,也没啥可分得。没啥分也得分呀,牲口、草房、瓦屋、犁耙扫帚扬场锨、铁锅面盆,总之得分给结婚的孩子一套,不然他也没法干活呀、吃饭呀。要因为分家,不是没有闹得鸡犬不宁的。想分得均匀,就得找一个中间人,找谁能够真正放得心呢?有舅舅的那就找舅舅。舅舅是谁?是自己母亲的兄弟,自己兄弟几个都是舅舅的亲外甥。对于当舅舅的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无论如何一碗水是要端平的。就像下面的天平一样,值得大家信赖。

(民国时期老铜托盘天平秤)

这就是过去分家找舅舅来当中间人的缘故。

(当年的计划生育 墙体标语)

随着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实施,大家都是“只生一个好”,农村稍微放宽一些,可以生二胎,但孩子总数毕竟少了,还有些家庭的孩子是一男一女。这样的情况下,分家的也很少了。就是分家,也因为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大家对多少也都不那么在意了,

所以说,找舅舅分家的规矩仍在,但用着规矩的是越来越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变成一种习俗被写在地方志书里、念叨在老一辈人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