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父子关系,聪明的妈妈都是充当润滑剂角色

万老师,您好。我家孩子6年级了,爸爸在外地工作,一两个月才回来一趟,最近我发现孩子跟他爸爸说话老是爱答不理,还对他爸爸乱发脾气。我跟孩子说不能这样,这样没礼貌,孩子不听,我该怎么办呢?

很多家庭中有了孩子以后,妈妈的重心和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忽略了与爸爸之间的情感连接与沟通,这种忽略也会传导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对爸爸产生忽略,甚至觉得爸爸对家庭付出不够而产生的对爸爸的不满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缺乏爸爸的引导,更容易产生各种青春期问题。

原因分析:1、妈妈长期自己带孩子,孩子从出生就对妈妈有很深的依恋情结,所以如果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或唠叨爸爸的不是,或者与爸爸争吵的话,孩子当着妈妈的面就会主动站在妈妈的一边排斥爸爸。如果这种关系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话,孩子内在一方面既想靠近妈妈,一方面又想靠近爸爸,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耗费精神的,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因此分散不能集中,做不好在自己的事情。2、孩子7-12岁左右的是最需要与爸爸做好链接的,这时爸爸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力量感、理性思维和指导性。这个阶段爸爸经常缺位的话,尤其是男孩子会更加缺乏自信、力量和勇气等特质。孩子遇到问题经常会显得胆小怕事,情绪压抑,也会对爸爸产生一定的愤怒情绪。

您可以这样做: 1、爸爸不在家,在孩子面前,妈妈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多征求孩子爸爸的意见建议,多夸奖爸爸为家庭的贡献,尊重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为孩子树立爸爸的男性力量。比如:孩子,你这件事做得真棒,真想你爸爸一样勇敢;这件事妈妈也不知道该怎样做了,我们一起问问爸爸吧等等。2、现在现代化设备都可以利用,妈妈要起好润滑剂的作用,为孩子和爸爸之间搭建好沟通的桥梁,每天晚上一家人一起视频一下,说说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聊一聊各自的想法感受,或者简单几句问候,都可以缩短并拉近心的距离。3、作为家庭中的关系,夫妻关系应该是第一位。夫妻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即使夫妻双方都为了孩子做了很多隐忍,但孩子依然像“天线宝宝”一样接收到不和谐的信号,从而引导自己在父母之间做平衡。所以我们作为爸爸妈妈要先处理好夫妻关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稳定、亲密的家庭环境。

你还需注意的是:孩子曾经在妈妈的体内与妈妈共生,彼此的链接毋庸置疑,爸爸缺少了这种天然的优势,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还需要后天和孩子的互动中多加培养,所以爸爸要勇敢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与妈妈一起为孩子搭建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