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如何控制万病之源?

段勇宾


一、什么是“万病之源”?

“万病之源”是人类医学里的说法,有人说人体的万病之源是“生气”、“寒湿”“自由基”等等,往往夸大了某一因素对人类疾病的影响。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事物都是复杂的,万物都是多因多果!

二、养鸡,如何控制“万病之源”?

养殖土鸡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涉及到很多环节,比如场地选择、场地规划与建设、育雏期管理、育成期管理、成鸡管理、出栏后管理等等,而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如何做好养殖管理,如何进行进行疾病防治等问题。往往一个环节上出现的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一个“大跟头”,任何一个环节没走稳,都可能后患无穷。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鸡生病。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养殖业风险大的原因。

想养好鸡要懂行业、懂技术和懂经营,缺一不可。养鸡想要控制“万病之源”,需要系统的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

一、场地选址、规划

首先,选址的时候符合要求,远离畜禽交易市场、交通主干线、化工厂、屠宰厂、肉联厂、医院、居民区等,选择在较偏远而交通相对便利,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更有利于防疫;其次,鸡场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鸡舍建设科学,做好日常场地管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二、鸡舍建设

鸡舍是不是要坐北朝南?小鸡舍和大鸡舍应该如何布局?鸡舍之间间隔多少米合适?育雏室、中鸡室和成鸡室在场地中的位置是否合适?鸡舍的朝向和开窗、跨度等是否合理?这些问题你考虑过吗?

根据多年经验,有八成以上的疾病都来源于圈舍环境问题,比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养殖密度等没有控制好。而很多新手小白修建鸡舍,多是找老养户“照猫画虎”相互模仿或者凭感觉自己摸索修建圈舍,这样的圈舍在圈舍间距和舍内的光照、保温、通风等方面可能存在“硬伤”,如果后期不懂因地制宜,精心细致,不知道如何根据当地天气变化,每天不同的时段适当的调整保温和通风措施等,养殖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到了冬季,很难养好鸡。

三、鸡舍内的设施摆放是否合理

不管是集约化笼养鸡舍、平养鸡舍还是土鸡散养鸡舍,鸡舍内的料筒、水桶等设施的数量和摆放位置、高度是否合适,鸡舍内的通风措施是否科学,这些都会影响鸡的生长。如果环境因素不适宜,轻者增加料肉比或者料蛋比,重则导致鸡生病,甚至大批死亡。

四,选择健康的鸡苗

种源品质会很大程度的影响鸡苗出壳后的体质,比如种鸡垂直传播疾病的筛查没有做到位或者饲养管理水平偏低,鸡苗后期接种产生的抗体水平能高到哪儿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苗品质出了问题,鸡就很难养。

五、育雏

育雏管理在整个养鸡流程中至关重要,对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但这个环节往往被新手忽略。育雏期要按照日龄科学合理的调控温湿度,1-3天,4-7天,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这些时间段最佳的育雏温湿度都是不同的,如果不知道这些参数,不知道如何科学的控制温湿度,温湿度不适宜轻则影响料肉比,让你的成本增高,重则由于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引起鸡的生长发育受阻,导致疾病,甚至引起大批死亡。即使存活下来,后期均匀度差,品相、生长速度和出栏体重等都会受到影响,死淘率也会比较高。

六、做好日常管理,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选择优质雏鸡,适宜的温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日粮搭配要营养均衡,重视日粮原料品质,饮水要充足、卫生,适时扩群,确保鸡群的健康生长。做好环境卫生,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做好环境、圈舍、人员和器具等的消毒。

养殖环境和日常管理,也直接影响了鸡的体质。鸡苗的体质偏弱,鸡群的生长环境差,日常管理不到位,饲料和饮水不卫生等,都会直接影响疫苗接种效果。认为仅仅依靠疫苗接种就可以防病,只是图心理安慰罢了,或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大群的抗体水平偏低,发病自然也是难以避免。

符合条件的养殖环境,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系统的掌握养殖技术,再加上精心的养殖管理,散养鸡是不容易生病的,所以对于系统掌握了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的养殖户来讲,养生态土鸡其实很省事。

七、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较大,管理不善、饲料营养缺乏、禽舍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以及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都可能引起疾病或爆发。养殖户应保持科学的温湿度,合理的饲养密度,通风良好,减少冷空气、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有害因素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损伤。在应激前后可补充营养液进行预防。

八,做好防疫。

土鸡一旦发病就意味着损失已经产生,因此养殖土鸡过程中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防”可以通过精心的养殖管理和科学防疫来实现。

免疫接种是预防土鸡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一定的养殖风险。防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重因素。做防疫的时候选择的毒株得当,厂家产品质量过硬,疫苗运输和储存做好,疫苗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技巧都做到位,鸡的防疫效果才会更理想。缺乏基本的防疫知识和管理技术,盲听盲从,完全靠感觉和凭运气搞养殖,一场疫病就可能让你一无所有!

对于疾病的预防,很多人没有防疫意识,即使有防疫意识,不知道如何科学防疫,防疫前后不懂如何养殖管理,即使做了疫苗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可能还会“引火上身”。

很多新手养鸡人到处寻找防疫程序表,防疫程序表属于每个养殖公司的技术机密,要求养殖工作人员保密,外人是拿不到的。农家营有一套适用于土鸡的防疫程序表,但是我们还会对养殖户强调——防疫程序表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品种、鸡群状态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最佳的防疫效果。

能在书上或者网络上搜集到的防疫程序表千差万别,或多或少都有漏洞,上面针对的一些流行毒株已经发生变化或者推荐的疫苗早已更新换代,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最关键的一点是那些防疫程序表很多是针对白羽肉食鸡之类的品种的,土鸡并不完全适用。

九,一些疾病的预防可以在适当的日龄或间隔一定时间进行投药预防。

对于鸡常见的一些疾病,一般会采用安全、健康的日常预防保健措施,即使偶尔生病,做高品质土鸡养殖的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中草药制剂,也会严格控制休药期,保证土鸡和土鸡蛋的品质。

1、预防球虫、蛔虫等

做好鸡舍日常的清洁卫生和保持合理的湿度,避免过度潮湿,并且合理控制鸡群密度。在生产实践中可使用中药制剂如:三味抗球颗粒、驱球止痢合剂、球虫散等进行投药预防。

2、预防蛔虫、绦虫

预防蛔虫、绦虫建议在90日龄和120日龄左右分别各驱虫一次,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阿苯达唑或伊维菌素预混剂来防治,放养的场地最好避开低洼潮湿区域。

3、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投药

(1)雏鸡开口药

在实际生产中,对2-6日龄的雏鸡进行开口药预防,能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的发生。常用的开口药有: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等,如果生产有机产品(如有机土鸡、有机土鸡蛋等),可以选用白头翁散或益生菌做开口药。

(2) 定期投药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虽然鸡群没有发病症状,但部分或大部分鸡可能带菌,一旦受到外界应激就很可能发病,可以采用定期投药预防。

在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下,养殖户多采用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进行预防,存在滥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现象。这不仅容易导致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

农家营建议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定期投药预防。常用的中药制剂有:郁金散、四黄止痢颗粒、四味穿心莲散、白头翁口服液(散)、杨树花口服液等,可任选其一。

十、减少动物传播性疾病,做好无害化处理

做好防鼠工作,控制苍蝇的繁殖,减少动物传播性疾病。病鸡及时隔离,死鸡做好无害化处理(掩埋、焚烧、化制等)。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想要防止鸡生病,养殖户应系统的掌握养殖技术,注重细节,把养殖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控好。如:选择健康的鸡苗,加强饲养管理,减轻各种应激反应,改善鸡群的生活环境,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防疫接种时操作要严谨规范,并且做好免疫前后的抗应激工作,增强鸡的抵抗力。

由此可见,停留在“把鸡养活”层次上的养殖户可能会跟着好行情赚一笔,但是不会长久的。只有懂行业、懂技术和懂经营的新农人才能最终“笑傲鸡市”!


农家营


养鸡是一条很好的创业之路,,但是鸡很容易患病,其中又以流感最为致命,一旦流感传播,那可是要血本无归的,万病不离其本,控制的办法有以下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保持鸡圈的清洁卫生,每天清理鸡粪,还要通风透气。

第二步:遇到连续下雨天,不要把鸡放出来活动,因为这会让它们感冒。

第三步:发现有不健康的鸡,要把它们隔离,以免传染,死鸡要进行填埋处理。

第四步:冬天要注意给鸡提供保暖,因为它们也怕冷,也会被冷感冒的。

第五步:不要把所有的鸡养在一个场子里,如果鸡太密集,患疾病的几率也会高很多,如果分开多个鸡圈养殖,即使某一个鸡圈发生了传染病,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第六步:给它们提供干净的水源。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鸡的万病之源就是禽流感,只要控制好这点,养它们是非常简单的。





小何实验室


养鸡,如何控制万病之源?

在养鸡过程中,所有饲养管理上的疏忽都有可能成为万病之源,因为鸡群只要感染一种疾病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的传染病,导致鸡场的损失。所以养鸡要控制万病之源必须从饲养管理出发。

一、选址

1、鸡场的位置必须远离污染源,临近500米范围内,没有工业、居民区等。

2、必须有清洁且充足的水源,尤其是在夏季,用水量会增加很多。

3、养鸡场不能建立在低洼或风口处,以免遭遇连续的雨季和大风。

二、建造鸡舍

鸡舍就像我们人类的床一样,生命中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那里,所以合理建造鸡舍在养鸡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个就是要保证鸡舍内通风不漏雨,再就是保暖了。夏天雨季,空气潮湿但气温较高,通风不足会造成舍内空气浑浊,这是引发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冬季气温偏低,鸡本身的御寒能力就差,保暖工作没做好,禽流感等恶疾就有可能趁虚而入了。

三、鸡苗的来源

在实践中,笔者见过太多因为鸡苗来源问题而造成鸡场损失的案例了。发生这种情况往往会令养殖户措手不及,因为小鸡苗身体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抗病能力差,一旦出现问题,很快就会传染至全群,而且小鸡苗的用药方面非常难把握。

保证鸡苗的成活率,是养鸡成功的第一步,鸡苗来源于健康、没有传染病史的种场,这一点在养鸡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四、日粮的搭配

鸡群能不能在预期中出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本和效益,每个日龄段和公母鸡在生长过程中所需求的营养成分都不一样。所以,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必须区分开来,饲料按大小、公母鸡合理搭配,虽然工作繁杂,但是养鸡本身就是个细心的活。

五、免疫及卫生

养鸡接种疫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接种疫苗后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免疫,但是成活率起码可以提高很多。

鸡群发生疾病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环境的问题,鸡粪、垫料、食槽和其他用具等,都必须按时清理、更换,并严格消毒。

最后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进出鸡场的人员,建议杜绝一切外来人员和车辆无故进入鸡场,如有必要,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把病毒带入场内。


农村蒋小兰


控制万病之源,题目有点大,但要从最基础的开始;

一、了解鸡的发病特点与疾病的发生规律,掌握鸡的疾病防治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常见的疾病肉用仔鸡的常见非传染病有腹水综合征、猝死症、缺硒病、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等。

二、常见的传染病发病规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为20日龄以内的育雏期,易感染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烟曲霉菌病;

第2阶段为21~45日龄快速生长期,易感染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球虫病等,这一阶段感染的疾病多,而且混合感染多见,如果预防措施不当,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第3阶段为45日龄以上的较为稳定的持续生长期,一般以鸡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多发。防治方法目前养殖专业户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主要采取药物预防和疫苗相结合的方法。然后做好环境清理工作,加强饲养管理1、肉用仔鸡在垫料上生活的时间较长,垫料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鸡的生长速度和鸡只的健康。

三、因此,要经常保持垫料的柔软和干燥,对潮湿的垫料要及时更换,对板结的垫料要用耙齿将其抖松,这样才能保证鸡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四、其他应该注意的是:

1、建立良好的鸡舍环境,鸡舍在进鸡苗之前,一定要先搞好卫生消毒工作,一批鸡出栏后应对鸡舍和所有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并留出一定的空置时间。鸡舍门口和鸡场门口均应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应达到规定的浓度,并要间隔一定时间更换新的消毒药物。

2、结合实际养殖面积对养殖密度进行有效控制。养殖人员需要做好鸡舍日常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清理打扫,对鸡群粪便要做到及时处理。还需要结合外界温度,做好鸡舍取暖通风措施。在鸡的饲养过程中,还需要固定饲养人员,以免鸡在看见陌生饲养员时产生应激行为。

3、注意要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域,避免携带各类病菌进入。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在同一个鸡舍中养殖不同日龄的鸡,然后需要结合当地鸡的养殖过程中各类常见疾病以及重大疾病拟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饲料博览


养鸡如何控制万病之源?

养殖的过程当中,最担心的就是牲畜因为某些问题,出现了生病的情况。养鸡现如今应该算是养殖业当中最为常见的事情,只不过有些养殖户在养鸡时,却出现了万病之源,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应该怎么控制?

一,到底什么才是万病之源?

其实万病起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因为生气或是湿气的问题,从而对人类的疾病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万物都是互通的,所以说万物都有可能出现万病之源的问题。

二,到底应该如何控制呢?

其实养鸡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所牵扯的事情真的是相当多。选择的场地,整个地方的规划、建设都很重要。而且后期的育成期管理等问题都不能忽视。如何养殖、如何进行治疗都非常关键,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所以说想要控制万病之源,就要从每个环节开始控制。

场地的选择和规划。

必须要选择远离交易市场和交通主干区的地方,化学工厂或者是容易产生细菌的地方,都不是特别的好。比较偏僻但运输很方便的地方,才是最适合的。第一是可以帮助养鸡的用户进行防疫,第二是场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日常照看的过程当中,可以更方便管理。鸡舍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其实鸡舍的建设非常重要,鸡舍之间的距离要把控好,而且要看看小鸡是中鸡和成鸡的选择,建设的鸡舍是否合理。有些养殖鸡的大户之所以会出现生病的问题,都是因为环境不是特别的好,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没有控制好,导致生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必须要合理建设。控制每一个鸡舍之间的距离,保证通风保暖的状态下,更好的保护每一只鸡。设备必须要杀菌消毒。建舍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存放设备,这些设备一定要消毒杀菌,而且设备的位置也要掌控好,一是要方便这些鸡群使用,二是要保证不会被其他的东西污染鸡苗必须要健康。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鸡苗的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整个养殖过程。鸡苗如果健康,那么在一开始就会自动过滤掉携带病菌的鸡苗,筛选到位自然就不容易产生传染病了。
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而且要选择优质的雏鸡,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充足的光照条件,才可以让鸡更好的生长。当然在饲养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确保营养均衡,而且要重视日常原料的品质,饮水健康卫生,基本上就可以从内而外的控制万病之源。

其实在养殖过程当中最担心的就是出现了生病的问题,有些传染病就算是发现的及时。传播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找到合适的防治方法才可以更好的保护鸡群。


村里说农事


控制好鸡的万病之源还是呼吸道疾病,一旦有了呼吸道疾病别的病也跟上来了,呼吸道疾病药费高难治疗。怎么样能避免呼吸道疾病呢?我养殖十多年的经验总结主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温度,二是密度,温度太高或者太低容易感冒,密度过大空气质量差,容易得呼吸道疾病,这两个事容易被忽视。因为鸡长的很快,养殖户在给鸡扩大面积上不及时。等看到鸡有病了在扩圈已经晚了。切记切记!


老金的昨天今天明天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万病之源到底是什么?有些朋友认为是中医学中的湿气或者其它的因素,但《万病之源》其实是一本书,作者是曾培杰。其书中所说的万病之源是指现代人错误的健康观念以及养生保健的误区。通过此书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万病之源就是错误的观点与误区,养鸡要控制万病之源就要避开错误的养殖观点与误区,竖立正确的养殖观点。

一、竖立正确的疫苗接种与选择观念

鸡的疫苗根据养殖的品种与时间长短不同,需要接种的疫苗也有变化,疫苗并非全面接种才是最好的。疫苗其实也是病源,只是其数量控制在机体内能被消灭,并让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防止疾病的发生。你养殖的品种只需要接种5种就能出栏,你就没有必要接种6种。当然你也不能只接种4种,这可能导致没有接种的疫苗而爆发相应的疾病。

二、竖立正确的育雏观点

在很多养殖的视频中我们看到育雏都是相当的简单,雨布一围,浴霸灯一拉就是一个育雏箱。这种简易的育雏箱内空气质量、温度等都很难控制。空气质量差,温度控制出现起伏,都会造成鸡苗可能产生呼吸道疾病。育雏就要建立保温性能好,能调节空气质量的房子。只有好的育雏室才能促成高的成活率,也就能控制鸡产生疾病的几率降低。

养鸡的万病之源要控制就必须改变我们以前养殖的习惯,学习正确又科学的养殖方法。不要因为想降低成本而减少必须的设施。


农村业儒


作为一个养殖行业也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个人认为现在养殖行业最大的危害就是疾病的控制在就是养殖的方法很多人养鸡都用笼舍养其实这点并不好 我个人经验有几点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1就是雏鸡的管理方式 很多在育雏期间就有很多的缺点 就是集体育雏什么是集体呢?就是大批量的鸡苗一起喂养这样问题就多了 防病控制就很难达到标准化

2集体喂养可能相对于来讲要省事点 因为你的工序没有那么多 但是传染疾病就会很普遍 如果要是育雏苗那就分开养殖 就是没一批多少只在里面那种 它就没有那么大密度 这样你消毒清理也比较方便 减少伤亡率

3中鸡的养殖 我们都知道鸡在一公斤左右就可以放开养了 但是很多还是圈养 或者是笼养 这样的鸡在养殖过程中就特别麻烦 而且稍微疏忽点疾病就特别多 因为它空间有限 养殖太密集空气流通不好 粪便清理不妥当这些都会引起传染病发生 但是要是在野外养殖就不同了活动空间大空气好 没有那么密集 吃的东西又多 草 草籽 昆虫 活动量大这样鸡的体质抗病力就强很多







小胖在新疆


万病之源是应激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一,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高低都不行,低了是冷应激,热了是热应激,要根据鸡的日常活动状态适当的控制温度和湿度。

二,空气质量,空气的气流速度(通风量)也很重要的,通风量过低,有害气体增加,对鸡群的健康不利。通风量过高,体感温度就会下降,产生冷应激,还有大部分鸡舍是负压通风,风量过大时,容易造成气压太低,鸡窒息。

三,霉菌容易造成鸡免疫力下降或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所以说是万病之源。


云游150938944


注重防疫,坚持消毒;做好通风换气保湿保暧的日常工作,定期予防投药,补充矿物质多维素、饲料全价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