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初中一年级了,现在正是叛逆期。软硬兼施都没有办法改变他,有何建议?

猜不透的小神兽


孩子上初一了,是叛逆期,不要想方设法改变他,而是顺应他。孩子到了叛逆期,想自己独立,要求个人尊严,凡事想自己做决定,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获得的承认感、控制感、成就感。



这时和孩子制定好他该努力的的方向,制定好他这学期的总的目标,半学期的目标和每个月和每一周的小目标,和孩子共同达成协议,让孩子自己想法达到这些目标。至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孩子想怎么做,就尽量按他自己的想法去做,父母亲不要过多的干预。让孩子获得充分的控制感。



平时在家或在学习过程当中,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大人一定要先问清楚,问明原因,询问孩子自己的解决办法,如果感觉孩子的做法不妥,那就给孩子说明他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孩子是否接受?如果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家长有什么方法建议给孩子及时说出,供孩子参考,而不是命似的让孩子一定执行。



每当孩子做对一些事,或者学习取得成就时,家长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赞赏孩子,承认孩子的成就。让孩子在生活过程当中得到家长的承认获得成就感。

如果大家有什么疑惑或者是想探讨的话题,可以关注私聊我。我们一起探讨孩子成长的话题。


焦老师讲教育


回答一下,因为我有一个非常不听话的弟弟,我们也无计可施。

我弟弟今年7月份18岁,现在上高三。自从他初中到现在,我真的觉得他好烦,我简直不想理他。

初中,他跟同学出去上网打游戏,打的穿越火线,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我去网吧找到他,拍了拍他的肩,他耸耸肩,头都没回继续打游戏,我叫了他的名字,他马上放下鼠标站起来就走出网吧了;第二次,我去网吧找到他,拍他肩,他没回头说:“等一下,这把打完”,我说:“要我帮你吗?”,放下鼠标又往外走,反正就是各种说都没有。后来,他从三楼宿舍翻墙出去上网(寄宿学校),被抓到,然后背了学校处分,各种说教、大骂都没用,依然我行我素,后来我就上大学去了,他更加变本加厉,周末放假拿坐车的钱去上网,然后步行2、3个小时回家(他在家很听话{我们家在农村,没有网吧},就是那种特别懒的)。后来,给他买了手机,去网吧的次数少了,又迷上了小说。

高中,给他换了个手机,天天打吃鸡。依然不学习,单招失败(他怪我给他的考纲),回学校天天不在教室,老师打电话不接,我打电话也不接,妈妈打电话不接(爸爸不管他),整天不知道去哪了。从来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我,只会在没钱的时候微信我说:“二姐,我没钱了或者二姐,我手机没话费了”,除此之外,永远不会打电话。因为他,我和妈妈吵了一架,我说我嫌我弟烦,妈妈打电话就不要说他的事了,结果我妈就生气了,到现在也不接我电话,真的觉得好委屈啊,我做错什么了?。然后第二天我弟管我要钱,我直接将他微信拉黑了,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我将他电话也拉黑了,我不想理他,因为他,我真的受了好多委屈,我妈一天不理我,我就一天不理他。

对于这样的弟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妈妈肯定也好难过。


Sorrow文字控


正确认知、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性发育、趋于完全成熟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生理行为、心理行为、生活行为等变化,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是人本能要求,及人对外部世界作出应激反应。不是“叛逆”,硬要说成“叛逆”,那只能是从不成熟转变、走向成熟过程中,许多行为、愿望、希望等与父母及家人背道而驰,故称“叛逆”。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所谓“叛逆期”是什么感受?怎样度过“叛逆期”?

作为父母及家人,要为自己儿女进入青春期、走向成熟,倍感高兴,不要采取、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和手段来对付子女们。要积极、有效地帮助子女在生理、心理、生活行为习惯养成上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据此建议如下:

一、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在生理方面更多是对异性朋友好奇心,喜欢在异性朋友面前表现,把自己最好、最优秀、最拿手的献身、展示出来、吸引对方,这是性趋于成熟本能反应,不用大惊小怪。作为父母及家人要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生理常识,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健康生理常识的引导教育,是对子女人生观、恋爱观、婚姻观培养。如直观地告诉他们,怎样谈恋爱,恋爱基础是那些,读书与恋爱那个在首位,恋爱中应该具备那些道德观,让孩子们真正找到读书学习动力,一场理想恋爱,只有读好书,理想实现了,恋爱也随着完美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如婚姻是建立在那些基础上的,现在具不具备这些条件等,明确了这些,他们精力才会转移到读书学习上来。

二,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心理趋于半成熟阶段,喜欢交朋结友,所谓”江湖义气“重。但他们对朋友认知是很肤浅的,以为朋友就是聚集在一起的几个人,吃喝玩乐、一起进进出出某些场所,和其他人之间打打杀杀、有个江湖名号什么的等等行为,就够朋友。父母及家人可不能缺课,要虚心、耐心帮助子女快速成长,这是对子女树立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的必修课,作为父母及家人自己必须具备高尚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才有资格引导子女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如告诉子女们交什么样朋友对自己成长有帮助。交什么朋友会危害社会公德,遭人唾弃、成为人渣,触犯法律,可能坐牢等,相信子女们是听得进去,接受得了。

三、进入青春期青少年,也读了一些书,对社会也有一些肤浅认识,生活、学习方面已积累、沉淀部分知识,也希望拿出来表现表现,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正常行为,无可非议。父母及家人要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做,让他们去为。相信、放手子女做事做人,比指责,袒护、娇生惯养更胜一筹。子女在做事做人过程中,可能不是那么完美,查缺补漏,补短板,补不足,父母就是子女们修补工。可不是指责,谩骂,讽刺,打击等修补工,是积极有建设性修补工。

对青春期、性趋于成熟青少年上述三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父母及家人朋友们。




刘老师003


关于儿子初中一年级了,现在正是叛逆期,软硬兼施都没有办法,有何建议?Jenny老师觉得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初一的孩子,由小学的懵懂少年进入初一的叛逆少年,原因有:

一、身体逐渐进入青春期,是个“小大人”了,他们觉得已经长大了,什么都不用大人管了,老师或者家长说他就觉得烦,久而久之就和大人反着干,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做事冲动,不顾后果,不听从教育。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了。

二、课业负担重了。初一比起小学,由小学的语数英三科主科到初一的语数英政史地生七科,一下子增加了四个科目,有些孩子一下子不适应了,加上不合理安排时间学习,学习不自觉的话,很多孩子在初一第二学期成绩就下滑了。

三、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很多孩子不处理好娱乐和学习的关系,花太多时间玩游戏,或者浏览黄色网站,家长批评他就顶嘴甚至做出其它过激的行为。

四、交友不慎。交上了臭味相投的所谓朋友,互相受到不良的影响。

针对以上原因,Jenny老师的建议如下:

一、作为父母,平时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平时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于孩子谈心,多关心他在学校的表现,多和老师了解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课后与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一起看电影等,和孩子交朋友,为孩子排除心理压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叫他多问老师同学,而且要制定学习目标,每天都要完成学习任务,注意学习方法。


二、孩子交友一定要慎重,不要交损友,要交益友。要了解孩子的朋友的情况,是损友的坚决杜绝孩子再继续交往。

三、了解孩子是否迷恋网络游戏等,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不要给孩子无限度的玩手机。

四、假期、周末尽可能多的陪孩子,一起去旅游等。

五、多鼓励,少批评。不要动不动就责备他,而是要给他信心,看到希望。

总之,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要多关心、多鼓励、多了解,多讲道理、多沟通。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了。

希望Jenny老师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我是“Jenny英语”,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教学问题,关注“Jenny英语”,一起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Jenny老师


先给你讲个我们家的事,我亲弟弟大概13岁的时候,和街上的混混交在一起,喜欢去街上的游戏厅玩。有一回没有钱了,居然把家里用坏了的锑锅和锅盖拿去卖了废品,最重要的是把我父亲买的很重要的工具也给卖了废铁,当然钱肯定去游戏厅打了游戏。父亲知道后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直接把他的衣服裤子收起来扔到大街上,说了一句滚吧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以后是死是活与我没有关系,。母亲从中缓和,趁机教育他。父亲很久都没有理他,当他是空气从那以后我弟弟自己就学好了,后来买了电脑我弟弟每天打穿越火线,饭有时候也不吃,属于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还挑三拣四的,脾气还大的很。父亲直接把那个房间用钉子给钉住让他玩个够,没有饭吃,厕所也上不了,父亲说了房间四个角自己落选一个解决问题吧。直到给我父亲说尽了好话,又是口头保证又是书面保证才放他出来。这个度还是要自己把握好,后来虽然也叛逆,但是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了。人不能太惯着,也不能太苛刻。老话说的好,小时候儿子不守着自己父亲哭,那么长大了父亲就会守着自己儿子哭。自己的儿子自己教才行,如果社会来教,或者警察来教,那时候作为一个父亲不后悔吗?我们都有过青春,经历过叛逆。您觉得呢?


胖帅男


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感觉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了,然后家长们就下定论:孩子叛逆了!

事实真的是简单的“叛逆”了吗?其实,是孩子长大了,而家长还在用原来的方式对待孩子,沟通方式不适合了。

怎样沟通才更好呢?我建议一下几点:

首先,多了解孩子的世界,找到共同语言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玩游戏、看动漫、读小说就反感,就会本能的唠叨,但是效果往往就是不欢而散,建议父母尝试着了解和欣赏孩子的世界,摘下有色眼镜,一起接触下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动漫和小说等,要知道存在即合理,任何东西都有其合理的意义!

其次,交流前,先学会倾听

想跟孩子交流,请先耐下心,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找到共鸣。不是简单的听,要找到共鸣。比如,孩子跟你吐槽学校的数学老师吹毛求疵,而你二话不说,为了教育孩子尊重老师,讲一堆大道理,后果就是,孩子以后不会再跟你说这个话题了。

第三,先理解孩子的想法,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学会了倾听,孩子愿意说了,是前提。认可孩子的想法,是必经之路,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才是点睛之笔。还以上面为例,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作为家长,先倾听,让孩子讲出各种不喜欢的事例,然后,再认可孩子的想法,“这个老师确实太过分了!”等孩子觉得确实得到了共鸣,再提出尝试让孩子理解老师“这个老师太年轻了,缺少经验,有些地方做的不周到,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家长在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时,请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去倾听、理解和肯定孩子。等亲子关系顺畅了,再用恰当的方式影响孩子,效果才会更好。

我是权妈,致力于3-12岁育儿亲子关系改善,喜欢可以关注我!


权妈在线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种特殊的时期,孩子非常不好管,我的建议:不要硬碰硬,多些鼓励。这个时期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开始有了一定的个性主张,还有极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叛逆。很多时候喜欢和家长、老师对着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倾听孩子的观点,不和他硬碰硬。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句孩子顶一句。那么这个时候你不要过于恼火,平心静气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再正确的引导ta。不要用强迫或者责怪的语气,而应该用征询的语气,例如:你看这样处理好不好?你能说说你这样说(做)的理由吗?

当孩子做得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立即予以鼓励和夸赞。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很多家长怕孩子骄傲,孩子取得了进步也说是应该的,孩子出现点问题就立即责备。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家长发现并表现出您的肯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和孩子的沟通。

要适当的放手,不可大包大揽。

叛逆期,标志着我们的孩子从少年时代向青年时代过渡,这是值得喜悦的事情。ta独立意识的崛起正是希望挣脱来自家长过多的监管,获得自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适时地放手一些事情,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我们偷偷注意观察和引导就可以了。切勿还像ta小时候一样事无巨细都替ta拿主意。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总结:孩子进入叛逆期,标志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要过分忧虑,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孩子的事情适当放手。这样更有助于孩子平稳地度过叛逆期。


轩老师谈教育


儿子上初中一年级了,现在正是叛逆期。软硬兼施都没办法改变他,有何建议?

先引用教育学者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话“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题主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软硬皆施都没有办法改变他。试问,想要改变他什么方面?我猜想,父母想要改变孩子的,无非是学习、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

既然改变不了他,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自己,顺着孩子,试着去理解他,为他做一些事情?

很多人会觉得,顺着孩子的话,他是不是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将来更大一点,翅膀长硬了,那还得了?

中国传统观念里,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礼貌又谦虚,乖乖听父母和老师的话,长大后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可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到了青春期,早恋,打架,抽烟,玩游戏,不好好学习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孩子的问题,弄得每天家庭氛围非常紧张。

想起我初中时期。有一段时间,跟我妈妈的关系非常不好,有时她说一句话我都很反感,做任何一件事我都觉得不对,连她吃咸菜嚼起来脆脆的声音我都觉得讨厌,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件小事争执起来。

到了高中阶段,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妈妈的辛苦。有一次她陪我去同学家,她走在前面,我看着她的背影,突然感到妈妈的好,那一刻至今难忘。孩子长大,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我觉得,作为父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陪伴孩子度过这个人生的特殊时期。

1、不批评,不指责,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孩子在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和自我独立的愿望很强烈,愿意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处理事情。

比如,对异性好感萌芽时期,觉得某个男生或女生非常好非常完美,学习有些不专心,成绩会有所下滑。这时,很多家长就慌了。“她看上的那小子那个熊样,不把我女儿带坏啊?学习成绩不好,将来怎么考好大学,怎么找好工作,怎么会有幸福的生活啊?”这是很多人心中的潜台词。

于是,冲突有了。家长规劝孩子,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争执就开始了。



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很多父母就怕自己孩子年轻不懂事,吃了亏。试想,有多少人的一生,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地走过来的?做父母,正确引导很重要。如果事情没有向自己预期的走向发展,在发生了不好的事,父母能无条件地给孩子托底,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爱。

不去批评孩子的价值观,不去指责孩子的不当行为。如果一直这样做的父母,我觉得是养不出“坏孩子”的。

2、多和孩子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



初三时,我喜欢每天洗头,保持头发干净。而我妈妈有一次就说我,为什么天天洗头,光爱美了,怎么能搞好学习?当时我觉得非常委屈。因为那段时间,长头屑,而且头痒,所以我想要每天都洗头,结果被我妈妈说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这件事,现在想想,要是我妈妈问清楚了情况,不是直接下结论,也许那时和她的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父母应该把初中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也应该向朋友一样对待孩子,问问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的话,父母轻松,孩子也更开心。

3、找孩子的好朋友了解情况。

可以找找孩子的好朋友,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包括心理状况。当然,可以用“高级”一点的方式,如,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或请他们一起去外面玩。不仅能联络感情,也能旁敲侧击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4、父母好好学习,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时代在变化,孩子的个性和想法也在不断变化。父母多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好好说话,好好成长。”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父母是工作上积极上进,家庭里非常有责任感的人,孩子被幸福和爱包围,沟通起来,一定更顺畅。即使逆反起来,也不会超过一个度。



做开明的父母,做善于学习的父母,做正确爱孩子的父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是每位父母的责任。

以上为个人观点,您还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探讨。


英语老师Minnie


我的建议的关键词:了解、理解、沟通、改变

首先,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是叛逆期,而是调整期。从小学升到初中,来到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科目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学科,还有不管是老师课堂教学方式,还是孩子学习的方式都有一个飞跃,有的孩子成绩会出现下降,如果是住校生,有的会出现焦虑现象……孩子需要一个适应需要一个调整的时间,此时父母关注的应该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学习成绩。这个时候的孩子不会像小学时,有问题会问你怎么处理?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有问题应该自己解决,但他没有经验,不可能像我们大人,能及时调整心态,快速融入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因为他不能,所以他会烦躁,会焦虑。如果这时候,我们去跟他说态度说学习,讲未来,谈梦想…..他能得进去吗?我们都知道沟通需要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你说什么都是有道理。心情不好,你说什么都是废话,说什么都是讨厌的,对吗?

其次我们跟孩子是不同时代的人,我们的观念,观点都不一样。我们总是想办法让孩子按照我们想的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孩子生在互联网的时代,瞬息万变的时代,他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大人想的总是想过小康生活,最好是可以吃喝玩乐,周游世界。而孩子他生在这个文化与经济繁荣昌盛的时代,他想要的东西,可以借助手机,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他可以通过网络新渠道,听到世界大师级的课程,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他可以借助新的观点,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孩子通过网络能得到的拥有的远远比我们想象丰富多彩。孩子追求的,很多父母是没办法去理解,因为孩子追求的是与大人的物质生活不同,大人是因为从小缺乏物质,所以追求物质生活,要过好日子,而孩子不缺物质生活,所以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生活,是大人缺失的精神世界。

因为追求不同,所以想法也不同。孩子追求的是一些虚幻的东西,喜欢的是一些非主流,他们喜欢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走出去,到外面去多接触人群,去认识多一些人。却不知道孩子可以通过网络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通过网络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以为自己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就可以用自己的观点来揣摩孩子的未来。却不知道,我们除了一点人生经验与人生阅历,懂得的东西并不比孩子多,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就像我们无法想象银行卡在自己包里,都能被一个路过的人刷走卡里的钱一样。所以我们的经验不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筹码,无需对孩子软硬兼施,只需理解孩子,好好说话,好好沟通。

最后,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改变自己的说话语气。你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决定了他的成长路径。文明引发文明,野蛮带来野蛮,粗糙影响粗糙,极端导致极端。所以,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讲出什么样的话,你现在就得先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我特别欣赏马云这句话: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也很难,但是改变自己才有希望 !我们教育孩子也理应如此,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




教书的姐姐


所有和题主有同样问题的家长有同样的思维方式,这句话有点绝对,但也很有道理!

我之所以敢如此说,是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类的困惑。

我们来分析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

1,题主(和题主同样的困惑的家长),给孩子贴了个标签:叛逆期。

其实所谓的叛逆期是青春期个性化成长期,叛逆只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了明确的独立思考,主动地想和父母来一次更为强烈的心理层面的分离,但是父母一般没有做好准备而导致的一种不适感。

2,“软硬兼施都没有办法改变他”,这句话的立场是家长是对的,家长的立场是绝对对的。

真的这样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同时这种说法也表明了家长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一般什么样的关系才站在对立面挣个对错呢?

敌对的双方。

家长和孩子是敌对的双方吗?

当然不是。

所以从上述两点我说家长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不利于亲子关系的,也是问题的根源。那么要改变这种亲子相处现状,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我和自己十几岁的孩子说话,有的时候他认为我是管他,就不理我,我会开玩笑地说:“你怎么不理我呀?——好,你不理我,我理你好了——”于是我有意没话找话逗他说话。当然我不会在他正好有烦心事要思考或者正好有正事要做的时候逗他说话。

说这个例子是想告诉题主(和题主同样的困惑的家长),我们改变不了孩子,那么就改变自己好了(你不和我说话,我和说话好了)。

亲子关系(包括多种关系)之中有一个潜规则:谁难受,谁改变。所以针对题主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变自己。

1,题主(和题主同样的困惑的家长)先调整一下自己的站位。

家长和孩子是同方向的战友关系,面向的是同样的目标——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他自己。

此时我们和孩子需要的是互相带动,互相鼓励,而不是扭着脖子挑队友的毛病。在军队列队之前的战对中,指挥官先定了一个位置,排头兵站定了,一队的其他士兵都要向排头兵看齐。父母和孩子也是一样的,儿子看准了目标(父母自小教育中形成的),此时父母就只需要向孩子看齐就好。

接下来的就是在通往目标过程中的相互鼓励和帮助,而不是父母强硬地命令或者控制。

2,孩子成长中非原则的内容没有对错,只有理解的不同。

昨天和一个老师聊起初三的孩子,说起很多孩子给我的感觉是无所不能,觉得自己真的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正好旁边有一个瘦瘦的女生正在扫地(也是初三),“对!对!我就是这样!”我问她是几年级,她告诉初三。后来和老师在聊天过程中说了一句“他们也不笨不傻——”,这个初三女孩抬头看我们,问了一句“你们是说我傻吗?”我赶快解释,他们太敏感,我不想无意中伤害到一个孩子的自尊。随之我又真诚地表扬了她这种难得的品质“放学后能主动留下帮助打扫教室的卫生!”

对于帮助大家打扫卫生这件事,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很好,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支持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也还有部分人反对自己的孩子这么做。如果我们的家长和孩子的原则不一致,那么孩子到底是听自己的还是听家长的呢?如果不顺从家长就会被认为是叛逆,如果不顺从自己,就是违背了孩子自己的心。

3,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把决定权交给孩子自己做辅助者。

很多家长喜欢为孩子做详细的规划,比如读什么书?上哪个学校?报什么课外班?就如一日三餐吃什么要做,同时还要规定孩子是用筷子还是刀叉或者是哪一个菜要多吃、哪一个菜要少吃一样。

诚然,孩子教育和成长需要家长有提前的思考和大的规划,比如幼儿期奠定孩子的感情基础和生活稳定基础、小学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态度、中学依据事实的择校等,这都需要家长的规划和慎重引领。但是,具体到一些细节,比如作业、比如吃饭、比如学习用具等,这些具体的内容是需要逐渐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的。家长在还需要分离的时刻不能还强拉着孩子的手不撒手,否则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孩子难受、家长难受,关系恶化;二是把孩子养成一个无法独立的废人。

家长和儿女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同路人,注定了在某一刻,父母要看着儿女独自前行。

对于家长来说,倾听、共情、对青春期的认知等等内容都是必要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我在头条号推出的专栏“青春期亲子关系”的七篇文字中,已经做了系统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仅仅这篇文字,我想也已经触及到问题的根本了,希望能对题主和与题主同样困惑的家长有所启发,进行根深一步的思考,让青春期问题不再是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