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干犁湿播,到老不长",讲的是什么?

沧海一柱在农村


今天是春分,春分过后天气越来越暖和,万物开始复苏,农民也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俗话说的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庄稼付出了多少,庄稼便会回报你多少,所以谁家到了秋天收成好,那就说明这家人今年付出的多。庄稼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农民把庄稼看的很重,人们根据每年种植庄稼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个个的农谚供后人学习参考,比如农谚“干犁湿播,到老不长”,那么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干犁湿播,到老不长的意思是土壤干旱时犁地和在有积水的土壤中播种,当别人家种植的农作物都收获了你种的庄稼都不会生长。

犁地是种植农作物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尤其是在播种前,犁地很重要。犁地既可以将底肥从地表翻到地下,还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方便农作物更好的生根发芽和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此外在下过雨天气转晴后土壤会形成板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此时犁地可以将板结的土壤打碎,促进农作物发育。虽然犁地的好处很多,但是却不能在干旱的时候犁地,这是因为长期不下雨时表面土壤会干旱,但是地下土壤中会含有水分,如果此时犁地会将地下有水分的土壤翻上来,地表干旱的土壤翻到地下,农作物根系在地下因为吸收不到土壤的水分后影响正常生长,所以便有干旱不犁地的说法。

说完干犁再来看湿播,下完雨后农民会借着土壤湿润时及时播种,但是并不是在下过大雨后土壤中有积水时播种,而是雨水只是将土壤打湿并没有积水是才播种。虽然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但是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很多植物长期在涝田中生长,就会出现根系腐烂甚至枯死的情况,其实就是土壤中水分太多影响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和氧气,所以在下过大雨后不仅不可以播种农作物,对于已经播种农作物的田地里还要及时排水防止形成涝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记得有一年夏天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每家的玉米地中都有特别多的积水,在雨停以后人们都忙着将玉米地中的雨水排出来,有几乎人家的玉米地地势比较低,别人家的雨水排到田间道上以后全部跑到他们的玉米地中,没过多久这几家的玉米地中的玉米便出现了黄叶、枯萎的情况,所以那一年地势较低的玉米地中减产了很多。

干犁湿播,到老不长这句农谚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多年的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虽然现在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这些农谚依然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你知道哪些关于农业技术的农谚,欢迎大家讨论。


小马话三农


农村有句谚语“干犁湿播,到老不长”,意思是在太过干旱和湿润的条件下播种,庄稼是不会生长的,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说一下。


如果我们播种犁地的时候,犁都是干的,可想土地是有多干旱,可能底下的土会稍微有点湿,但是犁地的时候就会把湿土翻上来,上面干土和种子翻到了下面,在没有水分的情况下,种子自然就生长不出来了。

干旱的时候不宜播种,那么下了大雨可以了吧!其实下的雨大,地里太潮湿也不能播种的。因为这种情况播种了,太阳一晒土地就会都结块,种子被包在里面,也不会长不出来的。



核桃树下话三农


有老农常常念道:“干犁湿播,到老不长”意思是犁地的时候下面的土壤非常干,种上庄稼也不会发芽,发芽的话也不齐壮,甚至有的还不会发芽生长,出土的话也生长缓慢直接应响收成。

“湿播”土壤过湿也不易种子发芽,因为土壤过湿地温非常低不利于种子发育发芽。种子适宜不干不湿的土壤升快温出芽率高齐壮,出土苗壮也有抵入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丰收打好基础。


风调雨顺151446913


一种栽培技术。“干播湿出”栽培技术,就是把没有灌白地水的土地犁好耙好后,直接铺膜播种,然后再及时用滴管灌滴水补墒出苗。这种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棉花种植方面,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为农民节本增效,改变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38区


地块在干燥的时候犁地,潮湿的时候播种,这样会颗粒无收。因为潮湿播种容易出现板结现象,导致种子无法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