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蓟马危害大!缩叶、黑斑、裂果、畸形

葡萄蓟马发生比较普遍,个别地块儿为害十分严重。

1月18日,来自云南昆明市的陶金莲在农管家提问:葡萄有这种缩叶的情況,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起看一下农管家老师们给出的答复:

张静 (山东省潍坊市)

绿盲蝽等刺吸类害虫危害,可用烯啶吡蚜酮、啶虫脒、阿维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醚菊酯防治。

毛维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擅长葡萄、柑橘、石榴、枣树种植)

绿肓蝽危害用吡虫啉,吡蚜蚨虫胺,螺虫乙酯,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嗪,防治。

赵培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农资导报金草帽专家)

用药不当造成的副作用,使用氨基酸或海藻酸叶面肥加芸苔素内酯喷雾调理。

卢芃源(西南林业大学,擅长植保技术,果树种植)

蓟马危害,白粉虱危害,烯啶虫胺,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氯,乙基多杀菌素。 艾美乐或者艾绿士或者特福利。

刘风花(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国棉花协会会员 第四届金草帽专家)

绿盲蝽蟓危害喷施功夫,联苯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防治。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蓟马对葡萄的危害:

葡萄蓟马又称烟蓟马,属于瘿翅目,蓟马科。一、危害症状。主要是若虫和成虫以锉吸式口器锉吸幼果、嫩叶和新梢表皮细胞的汁液。幼果被害当时时不变色,第二天被害部位失水干缩,形成小黑斑,影响果粒外观,降低商品价值,严重拊引起裂果。叶片受害因叶绿纯洁被破坏,先出现退绿的黄斑,后叶片变小,卷曲畸形,干枯,有时还出现穿孔。被害的新梢生长受到抑制。

一、发生规律

一、发生世代: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山东6~10代,华南10代以上。二、越冬及初次虫源:多以成虫或若虫在未收获的葱、蒜叶梢及杂草、残株上越冬,少数以蛹在土中越冬。三、天敌:捕食性天敌有小花蜻、窄姬猎蝽、三色长蝽、草蛉、蜘蛛。

二、形态特征

一、烟蓟马学名:Thrips tabaci Lindeman,别名葱蓟马、棉蓟马,葡萄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二、形态特征。(一)成虫:成虫体长1~1.3mm,体宽为体长的1/4,淡褐色。复眼红紫色,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触角7节,黄褐色,第2节色较浓,第3~6节有锥状感觉器。前胸与头等长,背板上有短而密的鬃。翅淡黄色,细长,翅脉黑色。前翅后缘的缨毛细长色淡;后翅前缘有长的鬃毛,后缘的缨毛细长色淡。腹部圆形,末端较小。(二)卵:长约0.1~0.3mm,肾脏形,乳白色。(三)若虫:形似成虫,淡黄色,无翅;眼暗红色;触角6节;腹部细长,分为10节。(四)蛹:伪蛹,形似若虫,但不食不动,触角披在头上,有明显的翅芽。

三、防治方法

一、清理葡萄园杂草,烧毁枯枝败叶。二、在开花前1~2天喷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剂、40%硫酸烟碱、2.5%鱼藤精均为800倍液,都有较好效果。三、庭院葡萄可喷低毒高效杀虫剂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喷药后5天左右检查,如仍发现虫情较重时,立即进行第二次喷药。

防治药剂参考:

25% 噻虫嗪 悬浮剂(低毒) 使用10-20毫升/亩 喷雾

30% 多杀·噻虫嗪 悬浮剂(微毒) 使用10-20毫升/亩 喷雾

0.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乳剂(低毒) 使用36-48毫升/亩 喷雾

3% 多杀霉素 水乳剂(低毒) 使用60-83毫升/亩 喷雾

25% 氯氟·噻虫胺 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等毒) 使用25-30克/亩 喷雾

25% 噻虫嗪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5-20克/亩 喷雾

70% 吡虫啉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5-6克/亩 喷雾

45% 马拉硫磷 乳油(低毒) 使用83-111克/亩 喷雾

25% 啶虫脒 乳油(低毒) 使用30-40毫升/亩 喷雾

10% 啶虫脒 乳油(中等毒) 使用30-40毫升/亩 喷雾

10% 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20-35克/亩 喷雾

0.5% 藜芦碱 可溶液剂(低毒) 使用70-80毫升/亩 喷雾

20% 啶虫脒 可溶液剂(低毒) 使用7.5-10毫升/亩 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