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帥氣唱將唱火了唐詩,王維詩中的少年俠氣穿過千古,震撼國人

央視音樂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號稱“東方四俠”的四位帥氣唱將,阿雲嘎 、鄭雲龍、鞠紅川、高天鶴傾情合唱了《少年行》。

沉醉在洋溢著浪漫理想主義的豪邁歌聲裡,多少人感覺俠氣沖天,無比震撼。

歌曲《少年行》正是出自王維的七絕組詩《少年行四首》,四位帥氣的歌手唱出了青春豪邁,也唱火了唐詩。

在我們的印象中王維似乎一直都很佛系,我們熟知他的多是山水田園詩作。

那個理想國度輞川,是“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其實,青年時期的王維也是少年俠氣,縱馬持劍奔徙在滾滾紅塵。

歌詞中少年郎那種昂揚奮進的蓬勃朝氣,引起了現代青年朋友的共鳴。

他們聽了《少年行》之後,紛紛表示:愛了,愛了,整個人都振奮起來。那種面對重重險阻,也要堅強從容,勇往直前的少年俠氣激勵著每一個人。

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原創組詩《少年行》。

少年行四首

其一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第一首小詩是寫遊俠少年的凌雲意氣。

新豐的酒美,價格也是貴的感人。可是大唐長安的遊俠少年就是愛它。

鬥十千,一方面表達出新豐美酒的珍貴,另一方面也寫出萍水相逢的少年郎的那份慷慨與率性。

意氣相投的熱血男兒豈能不共飲一杯,而且必須是不醉不歸。

酒樓上神采飛揚的遊俠們推杯換盞,且看那英武的青聰馬,正閒閒地系在高高酒樓的婆娑垂柳邊。

這首小詩畫面感極強,特別是結句用了蘊藉的景語。詩人沒有一味表現少年郎的豪俠不羈之氣,還令含蓄婉約的韻致涵在其中,更多一份靈動之感。

其二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第二首小詩是以自敘口氣寫少年郎出征塞外。

我們知道詩中的“羽林郎”“驃騎”都是大漢的官名,唐詩裡有許多借漢喻唐的名句。比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羽林郎,掌宿衛侍從,也只有六郡世家大族子弟才可以充任,地位自然可見一斑。

驃騎,是指大漢帝國的大將軍霍去病,他功勳卓著,帶領三軍數次擊敗匈奴的侵犯。

這裡都是為了烘托少年郎的一腔報國忠心,一旦外敵來犯之時,定是責無旁貸地奮勇殺敵。

遙遙的邊關,是何等的荒涼苦寒。血淋淋的沙場,更是命懸一線,少年郎卻視死如歸。

亦如金庸先生曾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縱然為國捐軀,也有俠骨遺香。

小詩的第三句驟轉,尾句又以斬釘截鐵之語收住,文風抑揚頓挫,大開大闔。

其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第三首小詩是寫少年郎勇戰沙場的無畏壯舉。

自古英雄出少年,那個可以左右開弓的矯健兒郎,面對著“虜騎千重”的壓境敵軍,勁裝健馬奮而突殺,直似入無人之境。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少年郎偏坐在金鞍之上,白羽在手,弓弦霹靂火石之間,已經紛紛射中了為首的幾個異族敵將。

可見少年郎卓爾不凡的武藝和孤勇睿智的膽略。詩人用寥寥數語,便如此傳神地把少年英雄的形象勾勒出來,可謂奇絕。

其四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第四首小詩寫浴血殺敵的少年郎並沒有贏得應有的封賞。

小詩的前三句寫了三軍凱旋歸來,朝廷舉行了隆重的盛宴。

把酒慶功之後,便是雲臺論功、天子親自封侯賜印,這是男兒無以倫比的榮耀。

可是詩人在尾句卻突然一句“將軍佩出明光宮”。

正所謂: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事實上,能夠青史留名、封侯賜爵的人,也只有那些天子寵信的將軍貴胄。

名不見經傳的少年英雄,所有的功跡都是要歸功上司,他自己不知何時才能有出頭之日。

經過前三首小詩的烘托,浪漫英勇的少年郎已是神仙人物了。可是結尾的一句卻讓人跌入冰谷,轉生出蒼涼悲愴之感。

更何需多言,七字足矣。

少年行,是中國古代的詩詞題目,許多唐代詩人都曾寫過,比如李白、王昌齡、令狐楚。不過最著名的還是要屬王維的《少年行四首》。

也許正是大唐少年郎浪漫勇武的理想與抱負,打動了現代讀者的心,也更增添了滿懷的信心和驕傲。

特別是名句“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更是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