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亲戚“断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亲人彼此不再走动,咋回事?

新大风歌


父母在,兄弟姐妹还是兄弟姐妹,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变成了亲戚。亲兄弟姐妹的关系因为某种因素都会变得越来越淡,更别说亲戚之间。

我奶奶的侄子、侄女与我爸是老表关系,在我奶奶在世时,她的这些侄子、侄女每到逢年过节就会来看望她,还会时不时给我爸打电话,了解情况。我奶奶去世后,她的侄子、侄女再也没有和我们家走动过,双方家庭甚至一个电话都没有打过,基本上是断交的状态了。

亲戚关系其实也农村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亲戚关系的变化也是农村社会变化的反映。农村亲戚的“断交”受社会客观因素影响,也与人的主观因素分不开。

树枝越长越长,树枝与树枝之间、树枝与树干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客观规律。人也要开枝散叶,后代之间距离越来越远不可避免。“一辈亲,二辈淡,三辈四辈不管饭”,其实也就客观反映了这种关系疏远的变化。我爸和我姑是亲兄妹,他们之间关系是比较亲关系,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成家之后还能经常来往,有事没事还会打个电话聊聊天。

我和我姑的家孩子是老表,我们从小到大只是每年逢年过节能在一起聚一聚,平时也没什么联系,现在都是各自忙各自的,连见面的可能性都不大了。可以预想,以后我的孩子和我老表的孩子可能都不会认识。而且随着我奶奶的去世,我爸和我姑之间的联系也少了,他们之间缺少一个维系他们感情的“中介”,这也就像一棵树一样,树干没有了,树枝会四分五裂,众多树枝缺少一个共同的依附。

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大,适当的距离产生美,过远的距离可能产生“冷淡”。以前,我的七大姑八大姨居住地离我家不会超过二十里,现在他们理我的距离超过200公里。以前都在家里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后来随着外出务工热潮的兴起,他们一家一家的都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常年不回来。

常年在外,基本上和老家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一开始还会时不时的电话联系,一个月一次,后来变成一年一次,再到后来变成几年一次。我记得我奶奶去世时,我三表叔当时就没有回来,其实也不是怪他,因为一开始我爸也不准备通知他,因为毕竟十几年没有回来过,后来觉得不通知也不对劲,索性就通知了他,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回来。

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缺少共性,没有交集,会使人之间变得冷漠、有警惕心。其实亲戚之间“断交”现象的出现,人是主观因素。即使没有以上两种因素,亲戚与亲戚之间断交也是很常见的。我的同事与他小孩姨夫下棋,一不小心下出了矛盾,两家人不说话有二十年,而且再过二十年也不可能再说话。

亲戚之所以能够交往,一方面是因为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正常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如果没有交集,亲戚之间见面没有话说,日常生活也不需要来往,时间一长,必然要减少交往,最后就会不来往。

总之,农村亲戚之间“断交”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客观性和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