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悄悄接近孩子,一沾皮肤就“中招”,你的孩子可能……

父母必看:新型毒品悄悄接近孩子,一沾皮肤就“中招”,你的孩子可能……

前两天,我刷到一个新闻惊呆了:

这种小树枝,看起来就像我儿子天天吃的巧克力棒,怎么就成毒品了?立刻上网查了查,这种外表几厘米,黑褐色的小树枝,已被警方证实是第三代毒品无疑。

不仅如此,它还有很多变身术,比如下面邮票型的“小贴纸”:

是不是很可爱,已经有妈妈中招了!

事情大概发生在19年中旬的时候,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儿子独自生活,然后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个帅气小开,小开对单亲妈妈温柔体贴,又喜欢小男孩,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买礼物什么的。

就在单亲妈妈以为幸福从天而降时,警察却来敲门,说她儿子贩毒。这怎么可能,

孩子才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毒品,更没接触过毒品,怎么会贩毒?

但警察却从孩子书包里搜出了小贴纸,正是第三代新型毒品LSD,俗称“邮票”。男孩经常带着这些“邮票”兜售给同学,而毒品的来源,正是小开。也就是说,那个温柔体贴的小开,是个彻头彻尾的毒贩。

细思极恐,新型毒品防不胜防,越查它的资料,我的后脊越凉。

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毒品离我和孩子很远,至少在孩子上高中大学前,他在我们眼皮底下,应该接触不到毒品。可在此之后,我觉得有必要普及毒品的知识了。下面我就言归正传,来说一说这种让人防不胜防的LSD。

​什么是LSD

“LSD”是D-麦角酸二乙胺的简称,俗称“邮票”,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无色、无味、味微苦,一般口服。

100微克的重量,也就是一粒沙子1/10的重量,是摇头丸3倍的毒性,几微克就能让人产生幻觉。澳大利亚一名17岁华裔少年服用LSD后,突然失控从家中3楼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LSD不仅毒性大,更恐怖的是极具隐蔽性,

很多人对它都不了解,北京警方在2016年首次破获这种毒品。LSD剂型一般都是纸型(如邮票型)或胶囊,很有迷惑性,可以通过“邮票”放在口中,也可以混入食物或饮料中服用,最可怕的是,连皮肤接触也能被吸收。

曾有个小姑娘因为好奇去酒吧玩,朋友递给她一张“邮票”,让她贴着玩。

小姑娘保持着警惕,只收下并没有贴在舌头上,可当她第二天醒来时,昨晚的事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酒吧老板说,小姑娘在酒吧大喊大叫十几个小时,精神异常,没人听到她说什么!

在固有的认知里,毒品是吸食的,但是新型毒品一碰即可中毒。而且它们还伪装得很“可爱”,混迹在校园里。

​如何让孩子认识毒品的可怕,远离它

孩子尚小,分辨能力也很弱,除了相关部门外,能保护他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曾和儿子聊过毒品,跟他讲毒瘾的厉害性,一朝沾上,终生难戒。毒瘾发时,就像蚂蚁啃食一样,不吸就浑身难受。但没想到儿子却问我:“吸毒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显然,我的教育是失败的,那到底该怎么讲,才能让孩子意识到毒品是个不能沾的魔鬼。

1.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聚众吸食,这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一大特点。相关数据显示:第一次吸毒时在场人数:62.7%为2-3人,22.0%为4-5人,5.7%为6人及以上。

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不随波逐流是避免毒品侵犯的第一步。当孩子处于困惑和徘徊时,才能不随波逐流,对毒品勇敢地说“不”。

2.远离不良习性的朋友

交友不慎、被欺骗、引诱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近品学皆优的人,远离劣迹般般的朋友,特别是经常出入酒吧等娱乐场所的人,一定要远离。教会孩子怎样交友,就像给他们加了一层保护罩,避免毒品在他所接触范围内出现。

现在,同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A和B是好朋友,B吸毒了,且鼓动A和他一起,A可能知道吸毒不好,但觉得自己不吸就不是B的好朋友了,于是在B的影响下,A也吸毒了。

所以,教会孩子如何交友很重要!

​3.不吃、不拿陌生人的东西

曾有个案件,一位生意人家里来了几个陌生人,说是谈生意,然后没多久男子就从银行取了15万交给对方。

妻子问他取钱干嘛?男子很不耐烦地回了句“你别管”!

等男子清醒后,才想起抽了对方一根烟,15万就骗走了。

所以,不能吃,不能拿别人给的东西,大人如此,小孩亦是。特别是现在的毒品都伪装成不易察觉的样子,更要提起警惕。

4.亲身体验

百闻不如亲身体验。曾有新闻谈到,组织者为了让孩子体验毒品对身体机能造成的危害,特意让参与体验的青少年戴一周成人纸尿裤,用这种方式来感受因吸毒而造成泌尿机能终生损害的痛苦生活。

这种亲身感受,可能比父母口头上说千百遍,看上万张图都有用!

谨以此文提醒家长朋友们,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就转发给朋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