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炮声当掩护,志愿军重型坦克夜间搞突袭,一炮炸死英军营长

马良山位于朝鲜涟川西北,地势险要而且海拔高度高,控制了马良山,就等于控制了附近一大批地区的主动权。在1951年的夏秋攻势中,"联合国军"以惨重的代价攻下了马良山,随后就将阵地转给英联邦第1师28旅皇家苏格兰边防团第1营防守。


英军中的苏格兰军团在北非战役中列队向的黎波里开进,前面有吹苏格兰风笛的士兵开路


英军擅长防御,苏格兰人又是英军里的防御大师,这支有300年历史的老牌部队在历史上曾经和无数的敌人打过仗,法国、俄国、日本、德国……数不胜数,以此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苏格兰人构筑了多层火力网以控制表面阵地;阵地前还设置了10米宽的屋脊形铁丝网,以及由各种地雷和爆炸物构成的雷场,可谓是"固若金汤"。


在1951年的夏秋防御作战中,我军坚守马良山阵地,击退敌军多次猛攻,最后因为后勤不力,弹尽援绝才被迫放弃阵地


但是对面的志愿军64军对拿下马良山却胸有成竹,因为此次志愿军总部特地给攻击部队191师加强了2个坦克连,而且有1个连装备了令人生畏的"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但是这些坦克如何抵近前沿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是大问题,我军最终决定将坦克的发射阵地安排在马良山脚下2个小山头上,坦克部队利用夜暗进入阵地,避免遭到敌军优势空炮火力的打击。但由于敌军经常对这2处山头实施猛烈炮击和轰炸,因此上山的道路很难走,坑坑洼洼,夜间行车风险很大。11月3日夜,为了掩护坦克部队行动,我炮兵对敌军阵地实施破坏性射击,用炮声掩盖坦克发动机的噪音,在坦克部队、步兵、工兵和炮兵的密切协同下,10辆坦克在没惊动对方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入了阵地。


由于敌军掌握制空权,炮兵火力也远胜我军,因此我坦克部队只能在夜间行军


11月4日下午3点,我军对马良山的总攻正式打响。首先发难的是我军炮兵,包括苏制BM-13"喀秋莎"火箭炮在内的数十门各型火炮向英军阵地猛烈射击,随后我军坦克夜开始对英军表面阵地的火力点实施精确射击。主攻部队573团的许宪章大赞坦克兵打得好。事后统计我坦克对敌军工事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


在我军的猛烈炮击下英军乱作一团


15分钟后,我军坦克停止射击,同时炮兵开始延伸射击,前沿步兵轻重机枪齐射,英军误认为是我军将展开冲锋,纷纷离开防炮洞进入工事准备阻击我军,见敌军上钩,我军坦克随后开始第二轮火力急袭,将英军暴乱的火力点一一摧毁,在第二轮火力急袭15分钟后,英军才恍然大悟,随后呼叫了空军和炮兵,以4个炮兵营和13架飞机对我军进行压制,在敌机的轰炸下,我军先后有5辆T34坦克和1辆斯大林-2重型坦克中弹起火,但坦克手没有停止射击,他们以部分人员灭火,其余人员坚持在岗位上战斗,并使用高射机枪向敌机射击,迫使其不敢低飞攻击。


在马良山战斗中立功的我402号重型坦克


坦克上的火势很快被扑灭了,英军阵地在我军炮火攻击下已经满目疮痍,工事大部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整个防御体系摇摇欲坠,我步兵573团按时发起了冲击,在经过3小时激战后于晚7时许攻占了马良山主峰。苏格兰军团第1营几乎全军覆没,在被我军坦克摧毁的一处工事里,发现了英军营长的尸体,有46名英军官兵被俘。朝鲜战争期间,英国死、伤、被俘、失踪4435名官兵,而马良山一战的损失就占了总数的近四成。


被我军俘虏的英军官兵


从11月5日至7日,英军豁出4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马良山阵地发起反击,企图重新夺回阵地,但是在我军严密的防御面前,完全无机可乘,只能收兵。


苏格兰军团第1营被全歼的消息,震惊了美英政坛,而英军在此战之后,斗志更为消沉,基本不敢再主动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朝鲜战争结束后,被我军歼灭的皇家苏格兰团第1营得以重建,配属英军第78师第38(爱尔兰)旅,驻扎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