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18发动机已批量生产交付,轰-6、运-20都将摆脱进口发动机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在引进俄罗斯伊尔-76大型运输机的同时一起引进了D-30KP-2型发动机,由于我国大型空中平台缺乏可用的发动机,在进入新世纪后研制的轰-6K、轰-6N型轰炸机以及运-20大型运输机也都使用了该型发动机作为动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型发动机数量已达几百台,建立了大修线和完善的保障体系,还具备了对该型发动机的改进能力,可以说D-30KP-2发动机是目前我国空军大型空中平台不可或缺的动力系统。

伊尔-76运输机上使用的D-30发动机

随着轰-6改进型轰炸机批量生产和运-20大型运输机的研制成功,单纯靠引进发动机肯定不能满足大数量的装机需求,所以在引进的同时我国也启动了对D-30KP-2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国产化任务由具备D-30发动机大修和改装能力的成发420厂承担,国产化后的型号为涡扇-18(WS-18)。2014年10月29日,中航工业成发集团负责研制的WS-18发动机在伊尔-76试飞平台上首飞成功。

2014年底WS-18发动机首飞成功

WS-18发动机首飞成功至今已有5年,2020年3月6日,也就是昨天中国航发航空科技官网发布了一则成发集团(420厂)“决战六十天 决胜攻坚战”的报道,根据该则消息来看,420厂所承担的“生命工程”应当是某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从去年11月4日开始进入批产交付的重要阶段,从成发420厂的历史来分析不难看出,该型被称为“生命工程”的发动机就是D-30KP-2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WS-18,因为在WS-18项目之前,成发主要的产品都是涡喷系列发动机,而且早已停产。

成发“决战六十天 决胜攻坚战”报道

该消息表明着WS-18发动机在首飞5年后终于迎来批量生产交付,WS-18作为俄制D-30KP-2发动机的仿制型号,虽然其整体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但是对我国空军的意义仍然十分重大,这代表我国的运-20大型运输机、轰-6系列轰炸机等重要的大型空中平台以后都将装备上国产动力,摆脱对进口发动机的依赖。

在运-20方面,虽然我国正在以涡扇-10发动机核心机为基础研制涡扇-20(WS-20)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其性能要更先进,但是WS-20研制进度较慢,目前我国空军大型运输机运-20、以及从运-20发展而来的加油机等机种缺口较大,目前只能使用D-30KP-2型发动机作为过度型号,而一架运-20就要使用掉4台D-30KP-2发动机,这意味着要加大从俄罗斯进口发动机的数量,即使在未来几年只生产装备100架运-20,也至少需要进口400余台D-30KP-2型发动机,这个数量已经接近之前20余年我国进口D-30发动机数量的总和了,所以有能够自主生产的WS-18发动机对于运-20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运-20

除了运-20外,轰-6系列轰炸机未来也是WS-18发动机主要的装机对象,轰-6系列轰炸机从轰-6K型开始换装D-30KP-2型发动机,使得轰-6K在载弹量和航程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让人民空军远程航空兵的作战范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也使得轰-6这一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平台重新融入了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在轰-6K生产百余架后,轰-6家族又迎来了一个新型号轰-6N,该型号基本沿用了轰-6K的整体设计,动力系统也一样,不同的是轰-6N新增了空中受油能力,进一步提升作战半径,机腹新增挂载新型武器的能力,包括了多个型号的空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门槛。

轰-6N

轰-6系列轰炸机作为目前我国空军远程航空兵唯一的打击平台,在新一代具备隐身能力的远程轰炸机研制成功前,其最新型号轰-6N应当还会生产非常大的数量,一架轰-6N需要装备两台D-30KP-2发动机,而且由于轰-6的发动机是安装在机身两侧的短舱内,导致其未来在不改变气动布局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换装尺寸更大,性能更先进的WS-20发动机,只能装备俄制的D-30KP-2或者国产化的WS-18,这意味着即使在WS-20研制成功后,轰-6系列轰炸机仍然对WS-18发动机有很大的装备需求。

综合来看,整体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D-30KP-2发动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有非常大的装机需求,所以其国产化型号WS-18的批产交付可以解决未来很长时间内大型军用空中平台的动力问题,意义是十分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