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出现?

阳光成长与学习


胡红梅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让学生家长对优秀教师评审及实力称谓提出了疑问,也抹黑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对于这件事情,小编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教师要注意师德修养。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实事求是的严谨对待学术问题。绝对不能因为自身的荣誉与地位去抄袭论文和发表作品。没有真正的实力,靠弄虚作假来提升自己的名誉,以此来达到评级和升迁的垫脚石,是在作茧自缚,也很容易翻车。

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教师是国家未来的灵魂摆渡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成长。胡红梅事件给学生树立了不好的影响,地位与荣誉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诱惑,这种诱惑一旦成瘾,会严重刺激作假,这对老师来说会是一种灾难。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对教师考核要注意老师德才兼备,对于学术问题要溯源,加大对学术造假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完善考核机制,不能出现害群之马,给神圣的教师队伍抹黑。

所以,老师自身方面要加强学习,德才兼备,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多渠道考核,这样的问题就会避免。





王哥说公考


晓行答题,抛砖引玉,欢迎讨论,感谢关注。

在深圳名师胡红梅因为抄袭出书一事刚刚爆出来的时候,我就连着转了两条微头条,表达了心中的愤怒,当时觉得胡的吃相真的太难看了。后来一直关注这件事的走向,最终胡红梅被撤销了职务,收回了荣誉,调离了工作岗位。正所谓20年风光无限,到头来一切皆空,徒弄得身败名裂。

其实,我相信胡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一定是有纯真理想的,也一定有很棒的能力,否则也不会获得令我等同行望其项背而不得的荣誉。只不过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名利加身,渐渐偏离了自己的初心,最终被名利绑架,陷入泥潭,恍惚中已经不能明辨是非,才导致利令智昏,做出一字不改的抄书行为。

人,生于尘世,都无法摆脱名利的困扰,但最终能否冲出重围,关键就在于两点。

第一是初心。

这几乎就是一种基因般的东西,决定着一个人最终的走向。如果胡老师的初心是为教育奉献终身,那名和利在眼里就很低级了,也就不会被名利所困扰和绑架。我们看到那么多的名师大家,如陶行知、于漪等前辈,他们真正的是为教育而忙,这样一颗纯粹的初心在,尘俗的名利就会退避三舍。

很多老师为什么晋上高级就退居二线,是因为他的初心就是晋高级,至于为教育奉献,与他无关。

这次疫情之中,有的专家身居高位,掌握着第一手数据,却发一篇论文了事,而人民的生死却置之度外;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却冲到第一线,为国操劳,他的初心与某些人高下立判!如此,我们也就很明白为什么钟老家里都能把奖杯当果盘使了——初心不在名利也!

所有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里龌龌龊龊的人,都是因为初心不良,比如我的初心如果是做名师,那很多即使是肮脏的机会也会受之不愧的。初心就像筛子,如果初心纯洁,那所有不洁之物都会被过滤掉,也就不会受其所害。

胡老师的初心我们不知道是啥,就她出的书、讲的课和发表的演讲来看,倒是非常的正能量。至于后来是否忘了自己的初心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是坚持。

有很多人初心倒也纯粹,但是最终为什么却偏离了航向,那是因为他没有坚持初心。为什么没有坚持?是因为他心中欲望太多,这欲望包括了嫉妒、攀比、畏难等,在尘世名利的诱惑之下,渐渐忘记了自己所要坚持的东西,越跑越偏。所以,初心纯粹,还得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和艰险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一直向前。

不忘初心,是不忘记我们心中的目标。

砥砺前行,是要求我们坚持初心,在和名利与艰难的斗争中砥砺意志,保持航向。

中国有1600多万老师,大部分都默默无闻,大部分都为教育奉献着或大或小的力量。可能他们在水平、名望上都不如胡老师一类名师,但是他们内心里很多纯粹的东西却高于某些追名逐利之人。

寒假里遇到一位老师,因为晋级需要一篇论文,有人劝他找人代写一篇,他说,代写甚至买一篇的事都能做到,可是过不了心里的坎,所以,还是回家老老实实写吧,至于晋级,就再等一年。我很感动,这位老师的老实态度在很多聪明人眼里可能有点愚,但是,我欣赏。

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胡老师为什么能够走上这条“抄袭”的不归路。

在胡红梅事件里,有一种声音特别可怕,就是“倒霉论”。他们认为,抄袭的人多了去了,胡老师就是太倒霉了,赶上了,所以呢,我们该抄的还是继续抄,只是以后小心点就是了。还有很多人去安慰胡老师,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要坚强云云。

真是令人惊诧!这种论调完全是颠倒是非、不论黑白的。如果胡老师周围都是这样的人,也就难怪她出事了。如果她整个的团队或单位都享受这种“偷”来的荣誉而不以为耻,那这个集体已经是道德败坏的一棵大树了。

所以,我们的制度要避免这种“不以偷盗为耻,偷盗不被惩罚”的现象出现。

就像街上碰瓷的为什么这么多一样,因为碰瓷的成本非常低,成功了有大把的钱进账,失败了顶多道个歉就完事了。如此一来,谁不喜欢碰瓷这个伟大的事业?

在抄袭这件事上,目前也有类似的境况。大家都抄,抄就能轻松获利,被人揭发顶多道个歉就行了,而且被揭发的可能性很低,所以造成了如今状况。所以,要加大惩罚力度,让抄袭者恐惧抄袭的最坏后果,才是遏制抄袭的良策。

所幸正能量永不缺席,前有翟天临,后有胡红梅,都因为“假”而得到应有的惩罚,也算是天理昭昭,给我们一个明亮的希望!

希望所有为人师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学生为教育而努力,示范他人!


晓行致良知


深圳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最近可谓是热搜上的常客了,之所以如此被公众关注,是源于她将“学术不端”现象一下子从高校拉到小学。可以说,如果以前人们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小学教师也会涉及到“学术不端”,现在终于让人见识了名师是怎样一步步包装出来了。

“胡红梅事件”内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想这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原因一:各种评选活动,助推个别教师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去获得荣誉,反过来利用这些荣誉精心包装自己,然后成为名师。

请看胡红梅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几乎很难让人相信,她是怎样一步步从普通教师群体中突围而出。但是胡红梅却做到了,不能不说她特别擅长“公关”,或者确切点说,更像职业公关人。请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名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在一线教学的话,她会有时间去频繁参与各种评选活动吗?

显然她的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正常的工作上,而是醉心去钻研如何让自己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或奖项上面。从胡红梅所获得的这些荣誉中,我们很难想像她是怎样一项项拿到的,到底谁在力推她?或者说到底有哪些单位或部门在力推她?

原因二:以抄书起家,以公益之名推广,实则是为追逐商业价值,而这条“致富”之路却没有效监管。

胡红梅这次遭遇滑铁卢,起因是抄袭他人的作品,并且是大量抄袭,并以自己工作室名义出丛书。请看下面这张图片,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胡红梅把自己包装成名师后,再以公益阅读之名去大肆推广,而其背后隐性的商业赢利却极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可以说,对于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却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包括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对胡红梅做出处分时,也只字未提是否交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追究其盗用版权和非法经营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虽然胡红梅副校长当成不了,有些荣誉被剥夺了,但其非法赢利却未受任何损失。

取消民间各种花样的评选活动,增加对教育系统评选活动的公示透明度,才要能减少或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

取消民间团体或协会的评选活动,让那些虚假的荣誉失去炫耀的空间。

请看胡红梅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民间团体举办的评选活动,另一种是教育系统所组织的评选或比赛活动。对于民间团体所举办的活动,公信力本身并不强。只要参与者人脉关系广,且精于包装自己,必要时做一些营销公关,就可以轻松拿到所谓的奖项。如此说来,全面取消民间团体和协会所搞的评选活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胡红梅事件的发生。

对于教育系统所组织的各种评优评奖活动,要增加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

而对于教育系统所搞的评优评选先进,同样也是靠人脉关系,直白点说,只要你成为系统内的熟脸,你获得的荣誉越多,资本就越大。并且是从学校到区教育局,再到市教育局,皆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只要有评选活动,像胡红梅这样的“名气”的人,基本上会成为获奖的首选。而这背后暴露的则是评选活动的透明度,如果把公示、投诉和举报也纳入评选体系里,再加上严把评选的监督流程,或许能遏制住此风。

结束语:胡红梅事件揭开了教育系统学术造假的新篇章,从高校到中小学校,终于让大众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如果说仅把胡红梅做为个体去解决所谓的学术不端,恐怕很难根除,最为根本的所在,是必须要健全一套学术管理机制,还有规范评选活动,绝不能让这些影响教师功利心的东西,再去诱惑个别意志不坚定,功利心极强的个别教师。同时还可加强打击的力度,才能遏制住这种不良的风气。


寒石冷月


很多发表论文的往往都是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相互抄袭而成。

胡红梅不过是撞枪口上了,事实上别的老师也有这种行为。

老师一面讲课,每天要关注学生,关注家长,备课、处理班级事务,哪里再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写论文。

如何去避免相应的事件?还是希望不以论文比较高低,还是靠本人的实力,在生活中踏踏实实干工作。

但愿学校评优秀老师的时候,不要每天总在论文上较劲,看看老师在实际教学的功夫,看看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只要学生赞成,家长认可,教学有成绩不就好了吗?


李治亚文史博客


我来简单说几句,胡红梅这件事情我关注很多天了,但一直没有写任何一句话,因为教师队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评论?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说的越多,总感觉在打自己的脸,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清白的,总是说别人身上污点,但我想说如果某人是一坨屎,我们为何还不停地去踩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名逐利,心浮气燥是现在每一个行业都在面临的挑战,如果非要把胡红梅这件事情抓住不放,喋喋不休,我反而认为胡红梅很冤枉,很委屈,大家都这样干为何非要抓住她不放?

我仔细想一想,估计还是因为胡红梅在这个行业太高调了,高调到让很多人自卑,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老师如果除了可以教书育人,还可以著书立作,还可以成为众人的焦点,这种飘飘然的感觉有多少人在跃跃欲试?但事实就很残酷,99%的老师做不到,于是全国的教师队伍里偶尔出现一个负面人物,总是被这99%的人抓住不放,然后将之前所有隐藏的羡慕嫉妒恨一股脑儿的发泄出来,而且还是字正腔圆,满满的正能量。

我觉得不管是教师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如果谁犯了错误,那就按规矩办事,该处罚的处罚,该退出的退出,大家也无需指指点点,太多的指责只会伤及这个行业本身。社会的正能量是靠正面的榜样带动起来的,不是靠骂负面的例子骂出来的,但愿此事就此打住,一切归于平静,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对社会该有的贡献。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美蛙英语


对于胡红梅事件我有点不太一样的看法,当然,同情是说不上的,事实上这仅仅只是教育系统内的处分,后续是否还会有被抄袭的作者以及认为自己被欺骗了的读者、听众等等会追求其责任这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我这里要说的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问题。

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呢?

因为我觉得在大家一面倒地去“破鼓万人捶”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分析一下是什么让其“走红”的。

是因为“抄袭”吗?

在曝光之前,显然绝大多数人恐怕并不清楚这些事情。

她之所以走红,除了宣传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她的的确确在一些事情上做得非常突出,我们绝对相信在她的诸多分享(包括书籍)中不但帮助一些学生,也帮助了一些学生的父母甚至是一些教师!

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吧?

她之所以曾经受到过如此众多的欢迎、认可甚至是新人,无疑是因为她本身也是有一定的能力,而且还是比较强的能力,而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在她哪里得到了很多他们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

而即便是如此,当下的胡红梅也依旧能够给很多人带来非常直接的利益,比如我举一个非常直接的例子——就是题主的这个题目,本身“胡红梅”就是最近的热词,而很多回答者(也包括我个人)开通了悟空问答受益之后,就会因为回答了这个问题而获得收益——事实上很多人在此之前对胡红梅是谁一点也不清楚,但是并不妨碍为了能够更好地参(获)与(得)这(收)类(益)话题而集中突击去了解一下。

站在这个“风口”上,差不多的回答都可能会“飞”起来……

而广大自媒体就更是如此了,最近关于胡红梅的自媒体文章相信很多人在查相关资料的时候也都见识过了,不得不说大家为了避免“雷同”所以尝试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一热点话题。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真的只是因为人们憎恶抄袭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虽说不上比例来,但是我认为绝大多数的文章(包括回答)不过都是在蹭热度罢了,而这一行为无疑也使得这一事件越来越热。

说到底,还是教育圈最近的各种能够吸引眼球的事件太少了,而比如网课问题、开学问题等等这些话题由于翻过来覆过去能写得也就那么多了,能吐槽的也就那些,所以多了之后无论是看的人还是写得人的多少都会有些“麻木”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想到有什么比较热点的话题呢?
当然了,我显然是在混淆视听——因为这里的“内在”原因肯定应该是往事件本身或者说胡红梅本身去引才对。

但是这类分析已经太多了,无论是从荣誉、职称、抄袭还是其他什么方面很多人已经解析的足够全面了。

这类的观点我这里就不再拾人牙慧了。

我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方是胡红梅本身的输出(这里之抄袭之前的)是有市场的,而市场就是另外一只巴掌;而事件爆发之后,又有一只“媒体(含自媒体)”巴掌伸了过来……

至于如何避免未来这种事情发生,我想经此一役,很多“胡红梅”们应该会收敛一些的吧。

但是我还是要说,市场需求是客观的,今天失去了一个“胡红梅校长”,但是人们不会失去对这方面内容的需求,那么接下来如果“胡红梅”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进入教育领域,那些真的有需求的家长们,有多少人会拒绝呢?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胡红梅!过去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可耻。

虽然我是一名老师,但是我也要说,她暴露了我们老师队伍的阴暗面,我们需要深刻反省。

说到内部原因:无非是一个“名”字和一个“利”字。

在申辩中,胡红梅坚称:我的书是自费的,我的东西是公益的,我没有用这些赚一分钱,所以我没错。

但是,忍不住要唾弃她。自费的书,内容全是抄的,还拿出来出售,钱都在自己腰包,这光明正大在哪里?

而且如果没有这么多抄来的书,哪里能堆得起她那么高的荣誉之塔?

柔美的外表之下,潜藏的是一个肮脏的、不知错的心。

那些围绕在她身边,让人最为不齿的人!

在这个事件中,最为人所不齿的,是围绕她身边的那些深圳教育界人士们,东窗事发了,还帮助她安慰、遮羞,以为这是一种礼貌。

但其实呢,作为一名老师,是非不分,这已经是一条大罪。相互包庇,则枉为老师了。

我们更加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胡红梅为了利,可以抄袭,难道原来的时候她身边的人不知道么?难道这么多人也,也就只有胡红梅一个人抄么?无非是大抄和小抄罢了。胡红梅抄得惊天动地、胆大妄为、有恃无恐一些,而他们呢?只不过抄得小心翼翼、胆小如鼠一些罢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呢?

其实答案也简单,把教育里的名与利分开。

1、让教育名家自然成名,而不是通过论文、著作、一两节公开课,由教育部门评选出来。

那些所谓的名师,到底有几斤几两,论文里看不出、著作里看不出,一两节公开课更是看不出,教育部门的评选如果仅以这些为依据,难免有失公允。只有同行才知道同行到底是什么水准。就如这个胡红梅,难道她的书是抄的,同行看不出么?当然看得出,但因为没有评判权,同行们也只能视而不见、或艳羡之,选择同流合污罢了。你说影响有多差?

2、让职称与论文、著作等内容分开。

教师职称一直是让人诟病的东西。你说,一个老师有没有教学能力,看得最应该是什么?其实是学生教的怎么样。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不看学生,却看这些论文、著作。导致出现在很多老师眼里,追求论文、著作,各种荣誉,比教好学生还重要,这就本末倒置了。

3、淡化教师荣誉。

对于教师来讲,普普通通才是大多数,教育好学生,靠的也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大多数,而不是那些少数名师们。既然如此,我们不能给个别善于钻营的老师等身的荣誉,借此来鞭策其他的老师。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让老师们向先进看齐嘛。但是实际效果呢?却无形中寒了大部分老师的心。

结束语;

我总的观点是,教育,哪里需要那么多名师?哪里需要那么多专家?

让教师埋头于学生教育,在学生身上做最微小的正能量引领,那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特别鄙视那些著作等身,每天只会飞来飞去,一节公开课、一个讲座走天下的教育专家们。

为民,培养不了几个人才;为国,只知道整天欺世盗名。


君山老师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值得深思。“胡红梅事件”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来龙去脉我就不再赘述了。

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老教师,我认为“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教育界的名利导向——教师职称评定、名师培养政策导致的。职称评定和名师培养工程影响着每一位老师。像胡红梅抄袭这样的行为在教育界绝不止胡老师一人。只是有的人抄得好看,盖上遮羞布;有的人抄得不好看,毫无遮掩。而胡老师就属于后者。下面是某名师收获的部分名利荣誉:

一.职称评定决定了老师们必须去追求论文、课题、荣誉、表彰。

有了高的职称,工资比同教龄要高很多,而且退休了也享受高的职称待遇,所以评上高的职称成为老师们的终生追求。

职称评定要求老师必须有获奖或者发表论文几篇,课题几个,表彰加分,优秀加分。即使上级文件要求不高,多数老师够得上,但名额有限,到了基层,你必须横扫千军,杀出重围,才能独占鳌头,怎样杀出重围么呢?那就得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优秀、表彰、论文、课题等等,那作为想评上职称的老师,你必须削尖了头往这里面钻。

于是,课也捞不着上了,得去外面赛课,班也没时间管了,得去整理材料。有的老师为了得奖,私下少不了花心思,拉关系,拜师,滋生不正之风。

你想想,中小学老师,理论水平到底有多高呢?每年都产出,哪来的那么多思想?像胡红梅老师这样的,还要出书,那只有去抄别人的了。抄多简单啊,拿过来改头换面就用,有的名师名声很大,交到上级,都混得脸熟,谁也不会去看看这位名师有没有抄袭,时间一长,连改头换面也懒得改了。

二.评职称的同时,也收获了名师培养需要的条件,注意,是培养名师。

评上名师,有名利啊!而且利很大!可以到处走穴,一场讲座多少钱,一篇论文多少钱,卖一本书多少钱,编一本教辅多少钱,都是钱啊!所以职称有了,还想走走名师的红地毯。

名师培养是教育界每年都有的政策,从上到下都有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围绕了一群等待培养的准名师。如何才能把名师培养出来呢?继续赛课、发论文、整课题、得表彰,继续抄袭,继续造假。

三.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出现?我认为要改变职称评定标准,或者改变教师激励政策,取缔所谓名师培养工程。

1.改变职称评定标准,那就需要上级多听听普通老师的意见,俗话说“沉下去”。我不知道别的地区什么样子,我所在的地区,很多评上中教高级的都不在一线上课,难道职称不该给认真在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吗?

2.名师培养工程真的没有必要存在,沉下心读书教学做学问,就不会去挖空心思抄袭。

不是我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纵观我国教育史,哪个名师是培养出来的?

孔子、陶行知、李吉林,他们灿若繁星,都是自己真正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他们点燃了自己也照耀了别人,你听过他们抄袭文章吗?听过他们造假吗?

就让老师们好好努力地干工作吧!不要让名利牵着他们走,让学生说话,让时间说话,让岁月说话,大浪淘沙,是名师,自然会横空出世!

如此,没有名利诱惑,自然就没有不择手段的抄袭和造假;如此,受益的是千千万万学生!

今天借您的问题,一抒胸臆,欢迎交流!

您好!我是敏学,一线教师,喜欢评说教育教学现象,乐于分享语文学习方法,欢迎关注敏学课堂!


敏学课堂


早上起来打开头条,上边方框内,第一条内容就是对胡红梅的处理结果,不用打开我就能猜到,副校长保不住了,接下来涉及的职称、工资也会受影响,因为人们习惯于痛打落水狗。

胡红梅,何许人也,怎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胡红梅,深圳龙岗区如意小学的副校长,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学老师。但看看她的荣誉,你就会知道她不简单了:

如果不是因为学术抄袭被告跌下神坛,她的前途无可限量。给她惹事的就是后边这个编著,基本原文抄袭,换个署名,而且成书发表,获取荣誉和利益。她的行为太过大胆,达到有恃无恐的地步,但是我还要给她叫冤,原因是哪一个名师,不是这么包装出来的!

前一段有幸参加一个名师宣讲团送教下乡活动,都是做好的课件,照本宣科,有教学经验的举例说明,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大家认可,获得阵阵掌声,而有的就是甘巴理论,一看就是空谈主义者,没有过实际的教学经验,两个小时下来,有的在会场就打起了呼噜。听的课能记住多少,有多少经验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不得而知。

论文抄袭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单位年年搞课题研究,老师都拼命进课题小组,没有结题证书,不给晋级。中间的过程都是组长下达任务,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三篇心得,三篇教学设计,都是上网下载打印上交,完活。三年结题拿证,下一个课题继续。

所以,我要说的是,明明是一坨屎了,就不要去踩了,而是好好反思,需要怎么样遏制,让老师回归课堂专心教书。


元气女神


大家这两天一直都在讨论这件事情,而且绝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放在了胡红梅唯利是图,追逐名利和金钱这个方向上。

我个人对这个观点并不完全认同。

其实,说真的胡红梅事件只是一个缩影,现实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特别是学术领域,这样的现象并不少,只是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罢了。

要说这个事情内在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还在胡红梅自身方面。

资历太浅,推得太猛,以至于成了高处不胜寒。

其实,看一下胡红梅的简历,参加工作不久后就成了所谓的名师,到处讲学,到处演说,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得不说,正是这个神助推导致了胡红梅一路走红,一路轻飘,平步青云,站上了制高点后,却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就驾驭不了这个高度。

但是为了努力的维护当前的声誉,努力的为了维护当前的名利,努力的为了维护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得不想尽办法出成果,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包装。

她的名有了,利有了,光环有了,鲜亮的外包装有了,为了维护她可怜的自尊,为了维护现有的一切,为了让自己还躺在这个虚荣的光环中,她还能怎么做?

当她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自己肚子中的墨水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自己的思想体系,学术水准,个人能力,根本就驾驭不了她现在所拥有的高度,宽度,深度和广度。所以,她只能去偷窃别人的成果来不断的包装自我。

其实,说来说去这也是一个悲剧。

升的太高太快,必然会摔得更猛更重。

我们经常说,当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驾驭不了自己的野心的时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学习。但可惜的是胡红梅之类的人,她不是加强学习而是加快包装自己,所以就不断的会发生这样类似的事情。

要想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就是组织和单位在推举新人的时候,一定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才能跟进,一定要人尽其才,德才配位。

另一个方面,就是个人自身。每个人都想获得名利,每个人都想获得地位,但获得名利和地位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努力,奋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