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和庄子是塑料友情吗?

昔日丶怜惜丨


庄子与惠施是相爱相杀的好朋友!


庄子与惠施是一对好朋友,而且好的很铁,这一点,谁都想不到。

因为,庄子是道家哲学家,属于方外之人,看透了人生,惠子是名家哲学家,专攻形式逻辑,是魏国的大官,是汲汲于名利的人。

他们两个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即使偶然遇上,要么擦肩而过,要么真枪实弹打一架,除此之外,两个人应该没有交集。但是,命运就是让他们两个走在一起,长期互掐相爱相杀,最后两个人成了灵魂相通的好朋友。

但庄子搞不懂惠子,为什么要沉醉于红尘,我什么那么喜欢做官,在庄子看来,做官就是戴上了黄金枷锁,虽然牛逼闪闪,但人生不自由灵魂不逍遥。惠子也看不懂庄子,穷的穿不起裤子,腰带都只能用草绳,鞋子露出五个脚趾,吃不起饭,还整天幻想着啥逍遥,还要无所待,这不是神经病吗。

所以,庄子认为惠子不正常,惠子觉得庄子是神经病。但这两个非正常人类,愣是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哲学家的无话不说,其实就是辩论。

惠子是搞逻辑学的,庄子是搞灵魂哲学的,这两个人的辩论,充满了美感。事实上,搞哲学的庄子,在辩论的技巧上,确实要差一点,但是他们之间没有失败者。

我们来看他们之间最著名的一场辩论。

庄子和惠子在濠上看鱼玩。庄子看到鱼儿在水底自由自在,大发感慨,说你看鱼儿多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那你这个问题,不正是证明我的观点正确吗。这一轮,庄子输了。但庄子说,我是在濠上感到鱼的快乐的。

其实,惠子和庄子看世界的方式不同。惠子看到的是逻辑,是现实,而庄子看到的是心灵,是天人合一的快乐。所以,他们这一场辩论没有输的人。

惠子很有学问,但是他的学问都是现实的学问,或者说是治国理政的学问,他是个看重官位的人。他自认为自己既是庄子的朋友,又是他的敌人。因为庄子太有才了,他担心庄子抢了他的官位。有一次,他听说庄子要到大梁来,抢他的官位,于是就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听说了,主动找到惠子,给他讲了个故事。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就在这时,一只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鸱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魏国(相位)来恐吓我吗?”

很显然,庄子说自己是凤凰,惠子是猫头鹰,而惠子眼中的官位,就是庄子眼中的死老鼠肉,庄子是凤凰,才不会在意那些臭老鼠肉呢。

惠子先庄子而去,庄子十分忧伤。他失去立刻一个对手,失去了一个知音。庄子路过惠子的墓地,十分悲伤,给弟子们讲了个故事。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有个楚国的人把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但白色的泥土好像苍蝇的翅膀那么薄,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石匠人挥动锛子好像疾风一样掠过,听任他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楚国人站在那里不改变脸色。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也为我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即使这样那么,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什么人可以用来做搭档了!我无法与人论辩了!”

看,庄子是把惠子当成了一生的朋友,绝对是铁哥们,怎么可能是塑料兄弟呢?


好玩的国学


来自庄子故里,很感兴趣回答这个问题。说起好朋友的典范,我们的脑海立刻涌现俞伯牙与钟子期,廉颇与蔺相如……如果此时有人提出“庄周与惠施”,你可能很纠结!他们是朋友吗!?不是吗!?

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是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庄子:大自然浪漫范儿

庄子是宋国的王室后人,他主张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因此,他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不愿意受到权势的束缚,直接拒绝了楚国的卿相之位。

庄子最喜欢的就是探讨自然界的哲理,由于极富智慧,庄子的脑回路与当时的人都不太一样,比如他在自己的妻子去世的时候,敲盆打鼓地庆祝自己的爱妻获得了新生。唯一能理解他的朋友,只有惠子一人。

惠子:实用理论范儿

惠子也是宋国人,但是他主张的是名家的“合同异”思想。他原本是在魏国做官,支持“合纵”思想,由于与张仪的主张产生了矛盾,于是就被迫辞官回了自己的老家宋国。

也正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庄子,尽管两人思想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还会因此吵架,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挚友。

有专家认为,庄子和惠子这两位哲学家能成朋友,其中关键就是,“就算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没关系,但至少你懂我在说什么。”

杠精庄子与惠子,智者之辩,是对手,更是朋友,相爱相杀的一生。

庄子,道家一代宗师;惠子(姓惠,名施),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是贵为相国,两人却是至交好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是《庄子》书中的“常客”,大概出现了十几次,每一次出现几乎都是与庄子互怼。战国中期,思想纷呈,各为其主,两人也是因观点不同才常常争论不休;而“庄惠之辩”更是开百家争鸣之良端。

“庄惠之辩”并非全是理性之辩,有心智,也有感悟;有批评,更有反批评;有相悖,也有相融。庄子喜欢举例子、讲故事;惠子则擅长抓住逻辑的漏洞。他俩一见面就辩论,但也是惺惺相惜。庄子在经过惠子的坟墓时,曾感慨:“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不知道和谁辩论了!”

庄子喜欢举例子、讲故事;惠子则擅长抓住逻辑的漏洞。庄子更富“酒神精神”,惠子更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重感性,重情感;日神精神重逻辑性,重理性。惠施就是那种注定要把“日神精神”发挥到极致的人!他走到哪,辩到哪,哪怕是到梧桐树下乘凉,他也一定要为了辩论的乐趣不惜把人们凉爽的心情搅黄。难怪惠子的后辈荀子批评他“蔽于辞而不知实”了!

1.惠子相梁

惠子是魏国的相国,日理万机;庄子在老家宋国,逍遥自在,没事钓钓鱼,编编草鞋。一日,他突然想见见这位老朋友,于是,他就来到了大梁城。

惠子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说庄子来魏是要替代他成为魏国相国,这可吓坏了惠子。他命令人全城搜捕庄子,但一无所获,连庄子的人影都没有见到。最后遭到了庄子的愤怒斥责,庄子说惠子就好比是猫头鹰得到了一只腐烂的死老鼠,却害怕“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不是梧桐树它不停歇,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喝)的凤凰来抢夺它自以为的美食。

庄子将名利比作腐鼠,弄得惠子脸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立刻消失。

2.惠子的大葫芦

庄子和惠子又抬杠了!这一次他们辩论的对象是葫芦。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我一个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了后结出了一个特别大的葫芦。但这么大的葫芦,用来盛水,我提不动,用来做瓢太大没地搁。大倒是大啊,有什么用?”

庄子听了冷冷一笑:“你真的很笨。这么大的葫芦,你干嘛不把自己系在上面,漂浮在江湖之上逍遥快活呢?”

惠子很是不服,又举了个例子:“我有一棵叫做樗的大树,树干上长满了疙疙瘩瘩的瘤子,树枝弯弯曲曲的,长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一眼。这棵树大吧?但有什么用?”

庄子微微一笑:“你干嘛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的广漠荒野上,自己在树旁自由自在地溜达,躺在树下自在地做白日梦,不是很爽吗?”

3.知鱼之乐

一天,庄子与惠子来到濠梁,庄子看到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感慨道:“鱼真快乐啊!”这或许就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吧!惠子真的不懂庄子,听了庄子的这句话,顿时,他浑身上下都涌起了想和庄子辩论的冲动:“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我不是鱼,但你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反驳道。惠子不甘示弱,说:“我确实不是你,肯定不知道你。你也确实不是鱼,那你肯定也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啊!这不是很明显。”庄子话锋一转,说:“让我们从话题的开头说起,你刚才说了‘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实际上说这话就表明你知道我的意思才问我的。而我在濠梁的时候,也当然是可以知道鱼是的快乐。”这一辩,可谓是淋漓尽致,而又平分秋色、难分伯仲。

当庄子经过惠子的墓地时,内心不免涌出一股伤感之情,他说:“郢人捏白土,鼻尖上不小心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把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去,小污点瞬间完全消失,而郢的鼻子竟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那也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便把匠石找来说:‘让我看看你的绝活。’匠石说:‘我以前是能削,但我的对手早已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不知道和谁辩论了!”

《说苑·说丛》记载:“惠子卒而庄深瞑不言,见世莫可与语也。”于是,庄子不到50岁便不想开口讲话了,随后的20多年,庄子再没有和一个人谈天论地,再没有对手可以辩论互怼……庄子深知,这世上唯一可以懂他的人已经不再了。

一点感慨

人生就是这样,当年轻人刚刚踏上生命旅程的时候,总以为能在千万人之中,找到和自己肝胆相照的朋友,到后来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肝胆相照。那些伟大的情谊,或是毁灭于命运的诡谲,或是幻灭于生活的琐碎。如果说孤独是思想者的宿命,那么庄子与惠子的友情,打破了这一“魔咒”。互怼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吵架,是精神世界的思辨,人们常说求同存异,他们甚至不需要“求同”,均为“异”也无妨,重要的是可以在同一思想高度交换观点。

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有可以“互相教育”又有智慧的朋友,一定要珍惜,有可能你们的情谊就像是庄子与惠子那样。

以智慧互怼,老铁们,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呢?人生若是没有钟子期、俞伯牙那样情投意合的知音,倘使能有如庄子与惠子这样惺惺相惜的“辩友”,亦足矣!

参考文献:1.央视百家,见面就是怼!哥们太爱“教育人”,还要跟他做朋友吗?

2.华商书院,庄子与惠子“互怼”,句句透彻!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惠子和庄子二人都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二人也皆是宋国人。当时庄子受老子熏陶,继承了道家思想,淡泊名利,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那七国常交战的年代,楚国看中了庄子的才华,但庄子断然拒绝了卿相之位,他不愿意受权势的束缚。

惠子当时是在魏国做官,也是个政治家,他主张的“合纵”思想与魏国统治者不合,于是被迫辞官回到宋国。就这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庄子,二人都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但有一点就是都喜欢对一件事或问题辩争与相互抬杠,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二人还同游于濠梁,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了一场小辩论,辩论的话题是:“鱼快乐不快乐?”哈!哈!哈!两个人也好玩,鱼在水里游,肯定是快乐的,离开了水那肯定不快乐。



后来,惠子又在梁国做了丞相,二人交往就没那么频繁。那时梁国正招才纳贤,也想纳庄子为丞相,但也被庄子给拒绝了。友谊这东西最怕流言蜚语,人云亦云,就在有一次庄子去梁国看望好友惠子时,惠子误以为庄子是来代替自己的丞相位置,就这样二人的友谊彻底瓦解了。其实,人与人交往,最怕就是不对等与不信任,因为大部分人都有私心和功利心。

因此,可以说,惠子和庄子的友情属于“塑料友情”,经不起风吹雨打,腐蚀了。

(好,感谢阅读!我是诗蓦1,原创回答首发头条平台,欢迎您来关注与评论!)


诗蓦诗书画


问这个问题可能是觉得庄子与惠子作为好朋友却互相讥讽互相拆台,而且庄子还形容惠子是叼着腐烂发臭死老鼠的猫头鹰,在我们看来这二位的友谊属实不怎么样。

但是各位有一点要知道,庄子与惠子很多的对话都是庄子虚构出来的,庄子想通过描绘一件事情就要设定人物角色,而所设定的角色往往是他与惠子,就像郭德纲的相声一样,总说讥讽埋汰于谦,这能说明俩人关系是塑料友情吗?只不过是需要有人来承担这个角色而已。所以不必太当真。

况且惠子死后庄子经过惠子的墓哭着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SHEIKEI


不,不是,是真朋友,君子之交。其实是更甚一层——他们是知己。


鑫淼国学


那时候,没塑料,所以不算。

但庄子见多识广,还懂得入定,还会梦蝶,做到虚室生白,灵魂出窍,并有一些特殊能力。

所以,惠子特别佩服,崇拜庄子……总是时不时去找他挑战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