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最新就业形势分析,应届生应该何去何从?

中公带你涨知识:

2020年开年的一切让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相信这一年也会很久出现在人们的回忆中,让人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了?

这一切让人想起了流浪地球中的那句台词:“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当前就业形势,对于2019届毕业生及5个月后的2020届毕业生,现在要做的不是手机上开黑、刷抖音、看剧。

未来4个月你们面对的是累计两年的1709万应届毕业生及164.43万的海归人才。2019年第一季度起大环境遇冷,导致许多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不乐观,岗位含金量较低,待遇较差……95后的平均跳槽周期为7个月,这种情况致使某些特定专业的毕业生离职率在众多其他专业毕业生中“出类拔萃”。其次是发现工作内容并非期望。大学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少有涉及实际就业的实践。有很多毕业生就业后,才发觉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并非自己期望,因此很多人会选择离开本专业,选择转行,从头开始。许多毕业生离职并非由于以上亮点,而是其个性化的表现。他们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工作,追求新鲜感,想尝试更多不同的内容。因此他们的跳槽频率也是非常高的。而排除个人因素,我们不难发现,低在职时间,高离职率主要来自于 毕业生自身期望与实际情况的的落差 。毕业生对于岗位了解有限,因此入职后,往往容易形成一定的落差,导致离职。如公司规模,公司风评,工作环境,职位具体内容等。在了解充分后再做出选择,以免几个月后“校招”变“社招”,白白浪费了一次机会。


疫情后:可能出现阶段性失业潮

疫情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冲击,是无法估量的。19年整体来看,全国的就业形势下滑阶段,互联网和实体企业频繁倒闭,京东、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19年频繁裁员,就业率频繁下滑,很多企业出现资金倒挂状态,欠薪、未上五险一金企业频繁出现,人心惶惶。19年,年底,国家又出台政策,专项整合p2p平台和缩紧银行贷款,工厂也出现提前停工,刚一过元旦,就出现了大量返乡大潮,19年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今年公司出现紧张,公司裁员千万别是我,公司报销几个月不发放问题,吃住上涨,赚取薪资不够花销,甚至很多身边裁员下来的,或者裸辞几个月找不到工作。19年全年全国大约裁掉多少人,京东裁员8%,腾讯裁员 10% ,苏宁裁员 10%,keep裁员15%,滴滴裁员15%,知乎裁员 20%,科大讯飞裁员30%,网易裁员35%,美团上海裁员50%,ofo裁员50%,华为年底报道裁员7000人,还有许多没有报道出来的裁员和倒闭企业没有计算。朋友圈就是你生活所处的圈子:安然享受的,大多是普通员工,坐卧不安者,却几乎都是创业的老板,惶惶度日积极上班的往往都是中高层。逆境中的生机

截止到2019年12月,针对高校生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中,需求量排名前十的热门招聘行业依次为:房地产、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院校、计算机软件、金融/投资/证券、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贸易/进出口、保险、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与2018年相比,进入前十榜单的行业并无变化,但需求排序却有了明显的调整。2019年12月十大高校生热招行业排名及与2018年同期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51job 侵删)相较于2017与2018年间的平稳变动,不难发现2019年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对部分行业招聘活力着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常年占据榜单前三位的金融/投资/证券行业下跌2位,位列第五;保险业也从2018年的第八位下降至今年的第九位。

表现相对平稳的是:教育培训、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科技产业。

个人如何应对:

1、永远保持危机意识。现在做的事情,永远是在为下一份简历做准备。在公司里,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必须要存在的岗位,同样,也没有必须要用你的理由。公司对你的依赖,甚至可能只需要一个下午的任务交接就能解决。一定要在当前岗位处于顶峰的时候,提前做好对未来的规划。

2、不要把不靠谱的兼职当成你可以依仗的第二职业。工作之余,不少人在朋友圈开起了微店等......这些兼职赚到的钱甚至比本职工作都要多。但并不靠谱。并不是说靠这些方式赚钱不好,而是说不要把这些当成生活的退路,因为这些行业门槛并不高,与那些专职干这行的,你没有丝毫竞争优势。

3、公务员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有编制,工作体面,而且对于更走向社会的新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国考预计10月中旬报名,12月份笔试;省考一般在上半年考试,不论你是选择国考还是省考,都可以开始准备了,每年公务员考试竞争都很激烈,但也有上岸的佼佼者,记住天道酬勤,想要一次上岸,现在开始备考还来得及!

4. 尽量学点东西。盘算一下,自己准备去哪里工作,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岗位要求是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岗位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尽量多学习企业需要的技能,多积累工作经验,以此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