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是为了你好”,这些话别再对孩子说了,别让爱变成伤害

每个爸妈都很爱孩子,愿意为了孩子付出很多,可是,如果一直保持一种付出感就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在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有很多爸妈为了孩子付出了钱财、精力,事事以孩子为先。然而一旦孩子的成绩达不到自己所期待的,便会觉得他们不值得自己的付出。殊不知,这种自以为的付出,早已对孩子进行精神施压,成为了孩子的精神枷锁。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正在背负着这种负罪感。

有一个孩子可能并不喜欢弹钢琴,但由于爸妈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给自己买了钢琴,还报了钢琴班,只能继续学着,因为他不想成为那个辜负了爸妈的“罪人”。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承受了太多来自爸妈付出感的压力,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还有的感到厌烦,产生了叛逆心理。


付出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已经毋庸置疑,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伤害呢?

“我那么努力挣钱,还不是为你……”

这样类似的话是父母常常对孩子说的,虽然你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已经是在对他们施压了。每个父母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不断地付出着,但其实这些话不用跟孩子们说。孩子其实知道家长在为他们做什么,但当这些话说出口,它就变成为一种“情感勒索”。


如果不想孩子受到这样的精神折磨,父母们应该这样做:

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

有多少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为了你好”,当父母们希望孩子做一些孩子不想做的事情时,经常会用这句话来阻止他们的嘴,强迫他们服从。可曾想过这句“我为了你好”是最伤人的话。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他们以道德的名义戴着面具,来约束孩子们对生活本身的渴望。”父母们常常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却没有想过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作为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询问孩子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了解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一味地为他们做决定。


反思是否对孩子抱有过高期待

父母们应该再三思考,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过高,让孩子难以满足自己的期望。作为家长,应该学会理智分析孩子的状况,接受孩子,以及谅解孩子不好的地方。

譬如孩子目前处于中下游水平,就不应该给孩子制定的第一名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不会盲目的带孩子抱有过高期待,才能更加理智地看待孩子。

当然,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好,不等同于放任孩子,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和期待,引导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奋力拼搏。


不要用爱来做筹码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表示善意时,会以爱作为交换的筹码,譬如当孩子想要某些东西时,父母会跟孩子说:这次考试考进多少名,就给你买……这样的话。这些话看似是在激励孩子,为了取到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实际上,这就是在用爱来做筹码。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应该为爱加上这种附加条件,这只会让爱变得不纯洁,变得像一场交易。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因为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纯洁的,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优秀或平庸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