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道家十二睡功图


毛玄汉降龙伏虎图


心中元气谓之龙,身中元精谓之虎。性定龙归水,情寂虎隐山。二家和合了,名姓列仙班。

瞿上辅炼魂魄图


砂中取汞为之魂,水里淘金为之魄。天以日为魂,地以月为魄。日中寻兔髓,月内取乌血。

麻衣真人和调真炁图


调和真炁五朝元,心息相依念不偏。二物长居于戊己,虎龙盘结大丹圆。

胡东邻运化阴阳图

法天象地谓之体,负阴抱阳谓之用。天地为立基,阴阳运化机。这个捩子,料得谁人知。

杜胜真阴阳复姤图


阴极阳生为之复,阳极阴生为之姤。阴极阳来复,阳终姤又侵。学人明火候,撅地见天真。

王龙图静养火候图


静中阳动为之火,地下雷轰为之候。火本生于水,候乃阳来复。雷震摄天根,巽风观月窟。

康南岩守炉鼎图


乾宫真阳谓之鼎,坤宫真土谓之炉。鼎在乾宫铸,炉因坤土包。身心端正后,炉鼎自坚牢。

张怡堂炼成灵宝图


万神不散为之灵,一念长存为之宝。自存身中宝,施之便有灵。诚能含蓄得,放出大光明。

张玄玄牢拴猿马图


揩摩心地为之沐,洗涤尘垢为之浴。要得狂猿伏,先将劣马擒。纤毫尘不染,神气合乎心。

彭懒翁收放丹枢图


入希夷门为之收,出离迷境为之放。亘古灵童子,神功妙莫量。放之弥法界,收则黍珠藏。

谭自然廓然灵通图


悟本知源为之灵,廓然无碍为之通。识破娘生面,都无佛与仙。廓然元不碍,任尔海成田。

喻一阳出离生死图


十二睡功总诀释义

陈希夷“华山十二睡功总诀”

【原文】

夫学道修真之士,若习睡功玄诀者,于日间及夜静无事之时,或一阳来复之候,端身正坐,叩齿三十六通,逐一唤集身中诸神,然后松宽衣带而侧卧之。诀在闭兑,目垂帘,赤龙头抵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阴阳归窍,是外日月交光也。然后一手掐剑诀掩生门,一手掐剑诀曲肱而枕之,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开天门,闭地户,心目观坎离会合,是内日月交精也。功法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夫人之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行八万四千里气,是应天地造化,悉在玄关橐龠,使思虑归于元神,内药也。内为体,外为用。体则含精于内,用则法光于外,使内外打成一片,方是入道。工夫行到此际,六贼自然消灭,五行自然攒簇,火候自然升降,温就真液,浇养灵根,故曰:玄牝通一口,睡之饮春酒,朝暮谨行持,真阳永不走。凡睡之功毕,起时揩摩心地,次揩两眼,则心身舒畅。

行住坐卧,大要聚气凝神,神住则气住,气住则精住,精住则行固。若神住则无思虑,气住则无呼吸,精住则无淫欲。然后三元归一,八脉返源,七宝无漏,血化为膏,始得长生久视。修真之要,性静则神逸,心动则神疲。盖神去则气散,气散则精耗,精耗则形枯,形枯则死矣。故世人之生死皆一梦幻,如至人则不然。至人无妄,无妄则无梦,苟有梦,亦得其真,非情欲之梦也。故其心常虚明,神常澄湛,无来无去,不生不灭,安有此轮回哉?世人妄妄不息,情欲交炽,心被万缘所染,神无一刻宁静,茫茫乎昼亦梦也,夜亦梦也,寤亦梦也,寐亦梦也,临命终时,一片情欲牵扯不断,安得不趋入他途,投入异类,受此轮回,无有出期。自无始以来其性来去皆如此。故佛经云:恩爱断,生死断也。今之世人,只以爱,欲,贪,嗔,痴为乐,岂知乐是苦因,如蛾之恋灯,蝇之贪汤,蛾蝇不知自克其形,此乃人盗万物,万物盗人,一切由心之所造也。故心者,神之宅,神者,心之主。修行人修个什么?无过精气神三宝而已。神为君,气为臣,精为民。故五贼侵而精神耗乱,五贼泯而国泰民安,民安则无治可以长久。先要外伏魔精,内安真性,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是为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空,是为仙道逆行,常灵常存。如尘世间众生,日用则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化生。物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乃人道顺行,有生有死,其生死皆在心之所欲也。

至于修仙之人,心要如不动,如龙之养珠,鸡之抱卵,蜣螂之滚球,蜥[鱼+翁]之吮子,蚌含明珠,兔子怀胎,鳖之射影,犀之望星。功到,则如禾之凝露,瓜之脱蒂,是神之运用。神者气之母,精者气之子。神气相抱,精自归源,凝结不散即婴孩,由父母之所生也。妙在存神于斯中,始得二气交感于黄庭,三华混一于元窍,圣胎成而真神蜕化,出离生死,超然成道。如此行持一百日,龟息三百日成丹,二年身轻气灵,上开八门,牝孔及眉心一门,三年飞升,以达希夷。笃志虔恪,修持不怡,自有妙验。故曰:工夫不到不方圆。有等修真之士,虽下苦功,未得真传,以致忘本逐末,盲修瞎炼,或执顽空,或泥幻象,何异于痴猫守于空窟,终不得其鼠也。以上睡功秘法,天机之妙,务在真师心授,不得私意揣度。或得遇者,谨而行之,勿视非人,恐遭天谴,慎之!慎之!

【注释】

1华山十二睡功总诀:据传,陈抟老祖于武当山修炼成“五龙睡法”之后,隐居华山继续修道,并整理出一套系统的睡功功法,传于华山。明代周履靖从民间辑得,收入《赤风髓》一书中。现根据选自马道法《中国道教养生秘诀》对其补充纠正和完善,并加以注释。原文中加着重号者,应为误录,在注释中加以纠正。

2一阳来之候:忽然阴茎勃起,有了性欲之时,也称“活子时”。

3逐一唤集身中诸神:指松静自然,收视内观,集中思想,除去一切杂念。通过“内视、内听、内嗅、内思、内感”,使所系肝神、心神、肺神、胆神等等诸神收回体内,各归其位。

4闭兑:塞兑也。就是两唇闭合,上下齿轻合。《易经》曰:“兑,说也。”《易经·说卦传》曰:“兑为口舌”。

5赤龙头:指舌尖。内丹术语称舌头为“赤龙”。

6胝:与胼合用,指老茧。故此字应为“舐”字误刻,在句中意为:以舌尖轻抵上腭。

7十指:根据上下文推断,应为十趾,原文误录。

8阴阳:结合下文,指坎离,即心神和肾气。

9日月交光:一般指双目垂帘下发出白光。但这里结合上下文意分析,日为双目,月为双足底的涌泉穴。因双目和两足底的涌泉穴,一上一下均在体外,故为外日月。

10搯剑诀:指掐子诀,即屈拇指掐于无名指根。搯为掏,叩击的意思;按《赤凤髓》所载,两手掐诀不同,是为原版误刻。

11生门:肚脐,内为下丹田。《上清黄庭内景经》曰:“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阳,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云笈七签》务成子注:“密户,肾也。”“生门,命门也。”

12搯剑诀:指掐剑诀,指并拢伸直食指、中指,然后屈无名指、小拇指,再屈拇指掐于无名指上。

13肱:指肩到肘的部分。

14匕:指鼻,有意隐晦此字。道家的内丹术和内家拳法中常有这种隐文藏意的作法。

15合齿:应为叩齿。是为原版误刻。

16开天门:指以鼻呼吸,使气冲天门;叩齿,以声振天门。天门,位于两眉头之间,道家常隐语为“十字街头”。《上清黄庭内景经》曰:“上合天门入明堂。”务成子注:“天门,在两眉之间,即天庭是也。”

17闭地户:有两处指向,一指上下门齿龈。《上清黄庭内景经》曰:“帝乡天中地户端”。务成子注:“鼻为上部之地户。”合地户,即轻轻闭合上下门齿。二指肛门,要求提起会阴,撮紧肛门扩约肌,以搭“下鹊桥”,接通任督脉。

18坎离会合:指心神和肾炁相抱合。“一阳来之候”,说明先天之肾炁出矣,现在“心目内观”,心神也下照生门,这样就容易使心神与精气相互抱合在一起。因心为南方火,故属离;肾为北方水,故属坎,所以称之为“坎离会合”,也叫“坎离交媾”。

19内日月交精:结合上下文应指心神与肾炁交泰,其乐融融。本来内丹修炼中“日月”指左右目,但这里讲明了为“内日月”,显然不是指双目;一般认为“内日月”应为“左玄肾门,右牝命门”,但这里又讲明了是“交精”,显然不是指两肾;那是不是指“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融合呢?显然也不是,因为其上句已经是“坎离会合”了,不可能再出现先后天之精相交。所以这里的“日月”应指“阴阳”,阴即肾之精气,阳乃心之意火。所以道家乐此不彼的“合阴阳”,“婴儿”“姹女”交合而结圣胎,即指此,并非低俗的“阴阳采战”之术和“男女双修身”之类也。当然真正的人元丹法中的男女双修本来是正门正法,但被一些人淫恶化、庸俗化了,所以武当山丹道修炼早已屏弃。

20鹿之运督:原文此处漏一“鹿”字,以致上下文不通。鹿为陆地长寿兽类,道家内丹修炼贯通督脉三关时,用牛车、鹿车、羊车,这里指犹如鹿车运行于督脉。其形神自若,稳步而行,喻指调形。

21鹤之养胎:鹤为空中长寿祥鸟,其孵卵镇定自若。喻指丹道修炼中的调神。

22龟之喘息:龟为水中长寿动物,其呼吸非常少,而且吐出之气,马上又吸回来,其元气不散。喻指调息。

23夫人之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行八万四千里气:出自《灵枢·五十营第十五》,宋代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曰:“一息脉行六过……,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御纂医宗金鉴》曰:“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三至,谓之迟脉。一息六至,谓之数脉。”可见《赤凤髓》在此处表述,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一息脉行六寸”,应为“一息脉行6.22寸”;二是“八万四千里气”,似与因地球的自转而导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一说有相同之处。

24玄关:亦称“玄牝”,指口鼻。元代陈虚白《规中指南》论内丹三要,首论玄关(即玄牝)。元代李道纯《中和集》:“口鼻为玄牝。

25橐龠:指肾间动气。《性命圭旨》曰:“鼓之以橐龠,吹之以巽风,锻之以猛火。”橐龠,古指皮囊、风箱,喻指肾主纳气的功能,内丹修炼之中元气的运行皆从这里生发。所以玄关在上,主呼吸及后天之气;橐龠在下,主肾间动气及先天之气。它们都是人之生存的关键部位和功能,亦是丹道修炼的机关所在。

26思虑神:指识神,可以识别世间万物,而且有无穷尽发展的倾向。老子《道德经》注曰:“行越远,离道愈远。”不利于“抱朴守一”。

27元神:指一念之初动之前的状态。元神处于无思无虑,无善无恶,一片混沌之中。所以丹道修炼时只有处于一片混混沌沌之中,才便于思虑神归于元神。

28内药:内丹修炼的基础,指先天精、气、神。《悟真篇》董德宁注:“内药者,先天之药物,乃元和内运也。”

29八道:应为“入道”,是为原文误录。

30六贼:道教指色、声、香、味、触、法,为影响修道的六种因素。此后张三丰和《心性图》中关于“六贼”的论述有较大发挥,而且更为详细。

31五行自然攒簇:水、火、木、金、土等五行都会簇拥、护卫着元神。五行,原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道教将其视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万物之源,内丹修炼家则视为人体五脏,即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未,肺为金,脾为土。

32火候:一般指内丹修炼中把握意念(心神)的法则和尺度。火,即心之所生的意念;候,意念运用的法则和尺度。但这里是说元气与元神相抱合,升降于周天的景象。

33醖:即酝,酝酿酒一样。

34真液:指真汞,实为木液,或直接理解为内丹修炼过程中受纯阳之气点化而“酝酿”出的津液。

35灵根:喻指人体之命根。心为神根,肾为精根,得元气之养则灵。《太上黄庭外景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务成子注:“灵根,命根也;玉池、清水、乃口舌下津液也。”

36玄牝:源出《老子》:“谷种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深远;牝,雌性,指衍生万物的本源。此处是指阴阳二气同出于一口,即鼻呼鼻吸,每次必通达下丹田的虚无窍,从而形成下丹田中神气相合的景象。

37春酒:似甘露一般的津液。

38行特:应为行持,是为原文误录。

39真阳:一阳初动之前的元阳,亦称元精。《性命圭旨》:“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漏。”

40心地:心田也。指双手旋转按摩中丹田到下丹田的位置。并非有的文章注释为“脚心”。

41揩:双手掌搓热后轻按于双目,温热双眼并轻微左右旋转。并非拍打或用力按摩,切记。

【译文】

进行丹道修炼的人,如果要做睡功练习,就必须或于日间闲暇的时候,或于夜静独处的时候,或于“活子时”出现的时候,端正身体盘坐于床上,叩齿三十六次,并通过内视、内听、内嗅、内思、内感,使所系肝神、心神、肺神、胆神、肾神等等诸神收回体内,各归其位。然后解开衣带,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不受约束,并左侧身睡卧下去。

接下来,练功的法诀在于:轻轻地闭合口齿,不要用力咬合;双目微合,上下眼睑之间只留一条缝,露进一线微光;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即搭合“上鹊桥”,使任督脉接通;两膝并拢后,收回上面的一只脚,避免不自觉中泄丹;十个足趾、足弓以及背部脊柱弯曲如钩,这样既能方便任督脉之气畅通,又能防止涌泉穴走失真气,也有利于真阴、真阳二气归入气穴。这就是能够使双目和两足底的涌泉穴交相呼应的身形要求。然后,一只手指掐子诀,即屈拇指掐于无名指根,覆盖在肚脐上,其内为下丹田;另一只手掐剑诀,即并拢伸直食指、中指,弯曲无名指、小拇指,再屈拇指掐于无名指上,然后卷曲手臂,头侧枕于剑指上。双目微闭向下照察着于鼻尖,通过鼻孔的细匀的呼吸不断地往下送达到肚脐内的下丹田,

全叩齿36次,有利于撞通天门。所以此时天门所处的眉头要放松,内外银交和会阴位都要闭合。神意和目光都要向体内下丹田照察,如此才能使处于上位的心神与处于下位的精气会合,以利于结丹。这就是能够使丹田采药凝胎、炉鼎结丹的内呼吸和神气相抱的体内要求。

整个功法的运用,调形要象陆地上的长寿益兽——鹿驾着河车运行于督脉,其形神自若,稳步而行;调神要象空中的长寿祥鸟——仙鹤孵卵一样,镇定自若,持之以恒;调息要象水中的千年寿龟一样,做到内呼吸,即呼吸非常少,而且深长细匀,吐出去的气马上又吸回来,做到元气不散。平常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个昼夜需要呼吸13000息,脉行84000里的距离,如此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延续。这是人类的先天遗传所具有本能,全靠上玄关肺窍的“肺主呼吸”功能和下玄关肾间动气的“肾主纳气”功能,就象一个皮囊进出气和藏气的功能。

要将识别、思虑、喜怒等神意,都归根于元神,这个元神由真意产生,是修炼丹道的内药。元神在体内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它与精气相抱合,成为胎体;元神在体外是一种功用性的东西,它的神光照察,往往会形成人类的大智慧。要将体外的元神功能内收,与体内的元神相抱合,使两者混为一团,这才是丹道修炼的入门工夫。练功如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些污染道心的六种因素,即被喻为“六贼”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自然不会时时来侵扰我们;水、木、金、火、土分别代表的五脏之神,自然会纷纷簇拥扶持我们的元神;元气与元神相抱合,自然会升降于周天;如此便能在丹道修炼中酝酿出津液,就象甘露蜜酒一样滋养着我们的元神。所以说,阴阳二气同出于鼻呼鼻吸,每次必通达下丹田的虚无窍,从而形成下丹田中神气相合的景象;就象睡卧之中品尝着甘露和蜜酒,这种酒是生命之酒,是增强人体生命力的纯阳之酒;早上起床之前和晚上睡觉之前,或者早早晚晚的、只要有闲暇时间就认认真真的练习一会儿睡卧功法;只要我们勤炼苦修,那么你体内的真元之气永远不会走失,而且会永保青春活力。

凡是修炼此种睡卧功法的,应当注意每次练功完毕,坐起下床之前,必须做收功,即双手旋转着按摩中丹田到下丹田的位置;然后双手手掌相互搓热,轻轻按于双目,温热双眼并轻微地上下左右旋转9—36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