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被单位开除、摆地摊、住酒店带脸盆被褥,还你一个真实的陈景润

与知识相比,智慧显得更加重要,智慧可以无穷无尽的产生出无量的知识,但无量的知识并不是智慧。

知识是知识,智慧是智慧,智慧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作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一直以来在国际的目光与评价之中,都是集智慧与知识于一身的,然而就是数学家这样一个严谨的身份,也有不为人所知的真实一面。

数学天才

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省的一个小县城里。家中家境一般,仅仅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父母在外工作,对于陈景润的培养教育也并没有过多的操劳辛苦,反倒是陈景润,虽然没有父母的监督与帮助,但是他十分自立自强,年纪小小就能一个人生活。

除了优秀的自理能力之外,陈景润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他虽然只是在教育力量与基础一般的学校中读书,但是他的能力却远远超乎了各位老师们的想象。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甚至是许多大人都自愧不如的,他能够很轻松的记住各种公式,加之自己的脑子业绩领,很快就能转过弯来,所以小学期间,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1948年陈景润进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福州英华高中上高一,在这里,他的数学才华得到了更大的认可,在老师的带领教学下,他居然能够很快的学懂高年级的复杂知识并且成功的将他们运用到解题中,所有的老师都认为陈景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数学天才。

而陈景润本人也非常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在旁人看起来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数学到了陈景润眼中鲜活无比,让他非常着迷,从这时起,他就立志决定以后要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1950年,陈景润提前参加了高考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厦门大学的数学系,从此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最初的陈景润,其实在学校中并不起眼,但好在他向来勤勉,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并且脚踏实地的履行,上课时,陈景润总是最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那个,课余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陈景润几乎是没有其他活动的,整日研习着公式,一遍遍的尝试着解题。1953年,陈景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第四中学做教员。

显然,教书育人并不是这位数学家的强项,任教一段时间后,陈景润因为讲课“口齿不清”被停职,没有办法,陈景润只好回到了母校厦门大学做资料员,即使是在资料员期间,陈景润也从来不肯放弃时间学习数学,他几乎日日俯首案前,一遍遍研习着枯燥无味的数字。很快,在厦门大学校长王亚楠的推荐下,他开始在母校厦大任教。

1957年对于陈景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千里马终于遇见了属于他自己的伯乐——

华罗庚。其实华罗庚对于陈景润早有耳闻,此前在1956年,陈景润以个人名义发表了《塔内问题》,这篇文章通篇,对于华罗庚早前提出的《对垒素数论》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进行了非常完美的查漏补缺,因此也引起了华罗庚的注意。

而华罗庚在当时的国际内外都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得到华罗庚的青睐后,陈景润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为研究员,在这期间,他更是非常努力的去完成研究工作,废寝忘食,不眠不休。1965年,他证明了(1+2)理论,获得了国际重视,并且在此后完成了论文发表,优越成为中国顶尖的数学家之一,自此在数学界声名大噪。

是“天才”也是“怪才”

不同于其他学术巨匠的能言善道,从小的陈景润就是一个沉默得有些木讷的人。这种沉默寡言似乎已经是他的习惯,1953年,他来到北京第四中学教书,甚至因为性格腼腆站在讲台上连课文都讲不清楚,没有办法,校方只好将他辞退,就是被辞退的陈景润,也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收拾着东西离开了校园。

失去了经济来源,陈景润连饭都吃不饱,为了维持生计,他想到一个办法:每天早晨,他把自己的藏书全部放在小推车上来到街市上,将那块自己写的“租书”的牌子摆上,然后等待那些孩子前来租书,他则负责收钱,然后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看自己的数学。租一次书是两分钱,陈景润一天大概能够赚几毛钱,虽然不多,但是勉强不会饿死。

后来他终于得到华罗庚的赏识,成功进入数学研究所工作,然而此时华罗庚先生却不幸逝世,这个从来不轻易流露感情的木讷数学家第一次表现出了惊人的悲痛,当时已经缠绵病榻的他坚持要去参加华罗庚的葬礼,并且在三个人的搀扶下站立完成了所有吊唁。

他也节俭的有些可怕,1975年1月3日,陈景润受邀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他早早起床将自己的被子、脸盆、洗漱用具都拿上了,大包小包的出现在接待人员面前,逗得大家不禁莞尔,可是他却固执的要给国家“省钱”。

而他这一生也确实节俭,他多有的心思全部一门子扑在自己热爱了一生的数学研究上,其他的物质需求对于他来说似乎都是空气。1996年他在北京医院去世,科学家完成了他最后的贡献:捐赠了遗体供医院解剖。

马里奥普佐在《教父》中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中显示其伟大的。陈景润正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人。也许当大家提起他时,第一反应是他在数学方面的丰功伟绩,是他里程碑一般的探索意义。

但是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就能发现这位伟大的数学家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天赋、才能、眼光、魄力,这些都还不能称之为伟大,必须加上真实,才是真正的伟大,而这,就是真实的陈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