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易筋经》帮游坦之保命,给令狐冲疗伤,为何让鸠摩智受了内伤?

wenzi容谦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易筋经》帮游坦之保命,却让鸠摩智受内伤,这是三联版《天龙八部》的剧情。而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金庸先生已经修改了相关剧情:

游坦之练的是天竺一门极神异的瑜伽术,传自摩伽陀国,叫做《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经》。这部经原本以隐形墨水写成,后人不知其中奥秘,以为那是空白书本,于是在上面又抄录了达摩所创《易筋经》:

以隐形草液所书绘的瑜伽《神足经》,则为天竺古修士所书,后来天竺高僧见到该书,图字既隐,便以为是白纸书本,辗转带到中土,在其上以梵文抄录达摩祖师所创的《易筋经》,却无人知道为一书两经。(《天龙八部》新修版第二十九回)

鸠摩智从未得到过《易筋经》,他走火入魔是因为他练了小无相功后,欲将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中若干功法相近者合并,结果次序颠倒,引来大难:

那老僧又道:“明王若只修习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的使用之法,其伤隐伏,虽有疾害,一时之间还不致危及本元。可是明王此刻‘承泣穴’上色现朱红,‘闻香穴’上隐隐有紫气透出,‘颊车穴’筋脉震动,种种迹象,显示明王在练了少林七十二项绝技之后,又欲融会贯通,将数项绝技并而为一……”(《天龙八部》新修版第四十三回)

在三联版《天龙八部》中,游坦之、鸠摩智、方证与令狐冲练的都是《易筋经》,为何几人的下场却大不相同呢?原来一切的原因全在于易筋经本身的特性。

根据《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丈方证大师所说,《易筋经》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所传,其中既有深奥的佛学道理,又有至高无上的武学法门。所以《易筋经》与一般的武学秘笈不同,需要修习者具有极高的佛学造诣:

《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天龙八部》三联版第二十九章)

然而少林寺的僧人们修习《易筋经》时,无不想快速练成经中的无上武学,所以个个勇猛精进,结果反而一无所得。结果他们个个以为此经并无实效,所以对《易筋经》并不在意。

那么游坦之为何能练成《易筋经》上的武功呢?原来他拾到《易筋经》后,并不认得那上面的梵文,也不知道这是一部无上的武功秘籍。只是他在中毒之后,无意间弄湿了经书,显出了上面的图形,游坦之模仿图形,竟然解了身上剧毒,得以活命。其后他继续模仿书上图形练功,无心习武,只是呼召体内的冰蚕来去出没,而求好玩嬉戏,没想到正符合《易筋经》“无我相、无人相”的要求,所以游坦之不仅解了冰蚕剧毒,还将剧毒化为了阴寒内力,在不知不觉间功力日进。

令狐冲修练《易筋经》,也是在无意之中练成的。原来他修习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以致有异种真气反噬之害,只有少林寺的《易筋经》才能化解。少林方丈方证大师担心令狐冲不肯练习,于是假称那是华山派风清扬所传内功口诀,授予令狐冲:

风前辈在朝阳峰上,见到今狐掌门头晕眼花的情景,特命桃谷六仙带来一篇内功口诀,要老衲代传令狐掌门。桃谷六仙说话夹缠不清,口授内功秘诀,倒是条理分明,十分难得,想必是风前辈硬逼他们六兄弟背熟了的。便请令狐掌门带路,赴内堂传授口诀。(《笑傲江湖》三联版第四十章)

令狐冲只当那是化除异种真气的心法,自然也没有修习武功之念,所以能够练成。

其实少林寺僧人历来修习《易筋经》总是一无所得,却并没有走火入魔的,而鸠摩智却因为修习《易筋经》走火入魔,又是何故?

原来鸠摩智的病根在于七十二绝技,而不是《易筋经》。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威力极大,皆是杀人之技,违背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带着戾气。所以修习者必须具有足够的佛学修为,方能以佛法化去戾气,如若强自多学上乘武功的,但练将下去,不是走火入魔,便是内伤难愈。

鸠摩智偷学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以小无相功为根基,强行运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倒也像模像样,只是在精微之处有些似是而非。鸠摩智强自修习,时间长了便有了隐疾,但还不至于危及本元。然而鸠摩智之后又得到了《易筋经》,他见猎心喜,又强加修炼,次序颠倒,以至于大有危害,最终走火入魔。所以扫地僧见到鸠摩智后叹道:

大轮明王,你错了,全然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天龙八部》三联版第四十三章)

果然,鸠摩智在西夏时便走火入魔。要不是他一身内力被段誉吸去,必将走火入魔而死。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梦露居士


01

这里需要阐明几点:新修版《天龙八部》中,游坦之修炼的是《神足经》,并不是《易筋经》。鸠摩智并没有修炼《易筋经》,他交给段誉的是他从曼陀山庄偷来的《小无相功》。

三联版的《天龙八部》中,游坦之练会的是《易筋经》,而且,97版《天龙八部》太过经典,游坦之练会的也是《易筋经》。所以,我们也一直认为游坦之学会的就是少林至宝。但新修版中游坦之捡到的确实是阿朱从少林寺偷来的《易筋经》,但无奈这本书是梵文写的,所以,当乔峰看过以后也只是把它重新包起来。意外之下,游坦之的汗滴滴在了《易筋经》上,书中的《神足经》显现出来,为了活命,他就按照书上那些怪异的图形进行练习,无形之中,竟然练就了一门高深的内功心法。


97版《天龙八部》中,李国麟老师塑造的鸠摩智形象也深入人心,他也修习了《易筋经》。但新修版中,鸠摩智从来就没有见到过《易筋经》。当年,他掳走段誉,到姑苏慕容家参合山庄交换到“还施水阁”看书的机会。但事不顺人心,他便在姑苏城绑架了一名公差,逼着他带自己去曼陀山庄。在这里,他意外遇到了丁春秋来找《小无相功》的功法,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小无相功尽数偷走,但中间少了一本,这也为他走火入魔埋下了隐患。

02

《易筋经》乃是传自天竺,新修版《天龙八部》中《易筋经》是一书两用,但是梵文写就。修炼《易筋经》需要勘破“人相,我相”,心中不存修炼武功之念。

这项要求应该是修炼《易筋经》最大的阻碍。我们可想而知,习武之人心中肯定所想的是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武功练至最高境界,如何才能胜过别人,甚至于如何才能成为武功天下第一,这就是的他不能将《易筋经》练会,更不用说贯通。

比如说鸠摩智大师,他是一个典型的武痴,他的梦想就是学会天下的一切高深武学,集百家之所长,将自己的武学境界臻于最高。这就和《易筋经》的要求背道而驰,只要你想去练,只要你想练成它,那你就练不成了。



令狐冲修炼《易筋经》,一方面是他不知道方证大师给他的是《易筋经》,另一方面,他也不是想要修炼到如何的境界,他一生随性洒脱,看淡江湖名利,也就基本上达到了勘破“人相,我相”的要求,所以,他能在不知不觉间练习《易筋经》,而没有副作用。

《易筋经》这项特殊的要求使得绝大多数的习武之人不能窥其门径。不存习武之念毕竟是太难了。


学海一扁舟


一,

按金庸先生相关武侠小说的描述,少林寺《易筋经》武功秘籍无疑是一部武学奇书。而在《天龙八部》原作小说当中,慕容博(慕容复的父亲)更是把出自于少林寺《易筋经》武功秘籍,当作是可以和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武功相媲美的一部武功秘籍!

二,按相关小说的描述,题主在题目中所说的“《易筋经》帮游坦之保命;《易筋经》给令狐冲续命疗伤……”的大致情形是这样的:

(1)《易筋经》帮游坦之保命。

按《天龙八部》原作小说的描述,游坦之因为痴恋阿紫姑娘,游坦之被阿紫姑娘制作成铁头人而毫无怨言。紧接着,阿紫姑娘又用神木王鼎引来毒虫冰蚕儿,然后又拿游坦之来当试验品让冰蚕儿咬游坦之……

游坦之在全身又麻又痒全身快要冻成冰块万分危及的情况之下,游坦之无意之中瞅见了掉在地上《易筋经》武功秘籍里面的“怪人图片”。为了保命游坦之无暇思索游坦之也就照着图片练习起来了……游坦之这一下居然误打误撞,游坦之照着图片练习,不但麻痒痛冷全消失了,而且还在无意之中练成了天下一等一厉害的武功----“冰蚕寒毒掌”……

(2)《易筋经》给令狐冲疗伤。

按《笑傲江湖》原作小说的描述,华山派气宗岳不群的大弟子令狐冲,因为和封不平(华山派剑宗的高手,是专门来争夺华山派掌门人的位置的)交手受了重伤。桃谷六仙以及不戒大师等人,强行给令狐冲的体内输入内力进行疗伤,结果非但没有治好令狐冲的伤痛,反而使强行输入令狐冲体内“异种真气”,在令狐冲的身体里面横冲直撞起来,更把令狐冲祸害得痛不欲生苦不堪言……

少林寺的方丈方证大师(笑傲江湖小说当中的三大绝顶武功高手之一)在见到令狐冲在了解了令狐冲的基本情况之后,方证大师就直言了:“只有少林寺的《易筋经》武功可以救令狐冲的性命……但是,方证大师也说了,必须是令狐冲加入少林寺,才能传授易筋经武功给令狐冲……”

后来,颇有戏剧性的是,令狐冲并没有加入少林寺成为少林寺的弟子,方证大师还是把易筋经武功传授给令狐冲了。只不过方证大师是通过桃谷六仙等人来完成这一项任务的。然后,令狐冲终于可以凭借易筋经武功,化解了体内异种真气的反噬易筋换骨髓了……

三,

至于“《易筋经》让鸠摩智”受了内伤,其罪魁祸首完全是慕容博!因为,

(1)按《天龙八部》原作小说的描述,鸠摩智原本是吐蕃国的国师,鸠摩智还是一个著名的武痴。鸠摩智聪明睿智武功高强。鸠摩智和慕容博也是至交好友。

(2)然而随着二人之间(鸠摩智和慕容博)交往的深入,慕容博深深震撼于鸠摩智的武功才学了。于是慕容博就开始包藏祸心对鸠摩智使坏起来了。慕容博一方面当面向鸠摩智吹嘘说,易筋经武功是可以和六脉神剑相媲美的功夫;另一方面,慕容博还虚情假意地和鸠摩智分享起自己在少林寺偷得的“少林寺七十二绝技”……

结果,一向号称“武痴”的鸠摩智果然上当了。鸠摩智强行把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武功混练,终于导致走火入魔了……

(3)后来在枯井里污泥处,鸠摩智意识到“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治好自己走火入魔的毛病,还得从易筋经秘籍入手。只是鸠摩智还没有来得及再研究易筋经呢,就被段誉吸干了全部内力了。如此一来,段誉不但在无意之中治好了鸠摩智走火入魔的毛病,而且还助力鸠摩智成为了一代高僧……

四,

综上所述,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吧。《易筋经》能够帮游坦之保命,主要是因为游坦之是少年心性胸无城府,而且又是误打误撞别无所求;《易筋经》能够为令狐冲疗伤,主要是因为有方证大师亲授易筋经武功,使令狐冲能够获得重生;而《易筋经》令鸠摩智走火入魔,则是因为一是慕容博的祸害误导;二是鸠摩智始终有争强好胜之心贪多务得;三是鸠摩智把易筋经和少林七十二绝技混练了。


骑蜗牛走高速


金庸武侠系列小说,都有三个版本,经过了两次的大修,金老的修订既是为了完善作品,也有加大各作品之间关联的用意。在新修版小说《天龙八部》中,将原来游坦之所练的《易筋经》改成《神足经》、改变鸠摩智走火入魔的原因,同样是有这两层目的,关联的作品,就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是因为这两部小说中,也出现了方证大师、令狐冲和澄观所修练的《易筋经》,为了前后统一。



老版小说中关于游坦之和鸠摩智所练《易筋经》的设定,其实存在漏洞,这也是金老会修改的原因。

按照老版小说中的设定,游坦之所练成之盖世神功和鸠摩智走火入魔,都是因为修练了《易筋经》的缘故。导致两人结果不一的原因有二。一是游坦之所练仅为图谱,而鸠摩智所练却是经文;二是游坦之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鸠摩智却是勇猛精进,以期有成。

这《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得,于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当日被阿朱偷盗了去,寺中众高僧虽然恚怒,却也不当一件大事。三联版《天龙八部•第二十九章》

当日游坦之捡到萧峰遗失的《易筋经》,但是此经全是梵文所写,因而一开始游坦之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受益。后来他不小心打湿了经书,经书上显示出隐藏在内的图谱,中毒的游坦之照图谱中怪僧的姿势,依式而为,竟能解毒,之后他被千年的冰蚕所咬,他再用《易筋经》的图谱功法排毒,但因所练不全,只进不出,将冰蚕寒毒吸入体内,最终寒毒得到《易筋经》功力的培育,水火交融,无意中就练成了天下一等一的内功。


因而游坦之所练之功,乃是透过了经文直接修练图谱,这让他避过了少林中历代高僧修习时,钻研经文,须勘破“我相、人相”的障碍。再加上他依怪僧的姿势而为,本就不是为了修练上乘的武功,起初是想着把体内的虫毒驱除,之后是为了嬉戏自认为的被他吸人体内的冰蚕鬼魂,召之而来,随心所欲,心中全然不存修习武功之念,反而错有错着,练得神功。更何况,因有冰蚕,他之所练,也已不是单纯的“易筋经神功”。

鸠摩智则是刚好相反。他虽有高深佛法,但对武功之念,却是贪多务得,因而他一得到《易经筋》,哪能做到心无所住?更何况他本懂梵文,经书在手马上修练,以期有成,威震武林,在他看来,方是王道。可是如此一来,却加剧了他在修练少林绝技时,早已积成的内伤,不久便到了走火入魔的边缘。


可能是由于这老版小说中,把《易筋经》修练的门槛设得太高,与《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可传令狐冲修练此经、《鹿鼎记》中武痴的澄观也练成这门神功,这样的设定显得前后不一。而且假如强练《易筋经》,会加剧修练少林绝技时积成的内伤,引致走火入魔,那么少林中历代没能参破“武学障”而修练《易筋经》的高僧,就都必定会走火入魔,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为了前后统一,填补这样的漏洞,以完善作品,金老在新修版的《天龙八部》中,修改了《易筋经》相关情节的设定。

新版小说的修改完善了作品,加大了各小说的关联,更体现了金老的匠人精神。

在新修版的小说中,游坦之所练的不再是《易筋经》,而是改成了隐藏在《易筋经》里面的《神足经》,跟梵文《易筋经》是一书两经。而鸠摩智走火入魔也不再是强练《易筋经》,而是妄图想将功法相近的数项少林绝技合并而为一。


按照新版小说的设定,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才能修练的,已不再是《易筋经》,而是变成了《神足经》,这无疑是降低了修练《易筋经》的门槛。因此,后来《笑傲江湖》中的方证、令狐冲,还有《鹿鼎记》中的澄观等人,能够修习《易筋经》,并练有所成,就已不再奇怪了,澄观甚至还想让韦小宝也修习这门神功。

梵文《神足经》本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千难万难。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二十九章》


而新版中鸠摩智走火入魔的原因,则直接对应了他所修练的“小无相功”,这版小说也有解释明王的《小无相功功法》的来源。根据这版的设定,鸠摩智走火入魔,经历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更加清晰,而且前后有因。羽菱君理顺了一下,基本上是这样造成的。

当年鸠摩智得慕容博赠送了三十多册少林绝技的功决,由于没能参破“武学障”,就已在沾染这些上乘武学所携带的戾气中积成了内伤;之后他修练“小无相功”,却又少练了其中的第七册“冲脉奇经”,这让他体内出现了佛道两门、刚柔不同的内功相冲;偏偏他又想将功法相近的少林绝技并而为一,可是少林绝技刚柔不能同练,比如“摩诃指”和“拈花指”虽同是指法,就是一刚一柔的两路武功,这就更加剧了他体内刚柔不同那两股内息的冲突,积重难返,便引发了走火入魔。

那老僧又道:“明王若只修习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的使用之法,其伤隐伏,虽有疾害,一时之间还不致危及本元。可是明王此刻‘承泣穴’上色现朱红,‘闻香穴’上隐隐有紫气透出,‘颊车穴’筋脉震动,种种迹象,显示明王在练了少林七十二项绝技之后,又欲融会贯通,将数项绝技并而为一……”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


可见,新修版小说中对鸠摩智走火入魔的解释,明显理顺得多,除此之外,更还解释了同练“小无相功”的鸠摩智,缘何会不敌虚竹,便是因他所练功法不全的缘故,可谓前后统一,且前因后果分明。这一修改,也是羽菱君个人认为,新版小说中的最大亮点。而将游坦之所练改成《神足经》,不但对应图谱中怪僧的瑜伽姿势,更还关联了《笑傲江湖》和《鹿鼎记》的设定,也是一举两得的修改。

所以说金老其实比谁都更加珍惜自己的作品,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小说,更是他匠人精神的体现,单凭这份用心,即使不喜欢新版小说,也不需去诋毁他老人家。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