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众汽车的区别待遇,国内和国外同款汽车,为何用不同变速箱?

伪装-嘴角轻蔑的伤


因为国内从来不堵车、双离合变速箱即使用干式也不会频繁半联动磨损;海外地区哪哪都堵的热窑似的,严重堵车还是AT靠谱不是吗?

这话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当然个人也不相信,不过确实接触到一些消费者有这种心态,以在农村地区用车堵车频率低为由而接受干式双离合;这种说法不能否认是对的,双离合变速箱尤其是DQ200干式,在不拥堵时换挡的频率以及半联动时间都不会很长,最高纪录有过超过10万公里没有更换离合器总成的案例。

不过以需求不高去选择一台使用低级变速箱的高价车,这种心态还是很可怕的,偶尔有几个人会这么选择但大部分人不认同,那么车企则不敢于用这种变速箱,因供求关系决定了销量。

而如果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心态,哪怕这台变速箱问题多多车企也不在意,因为质量再差一些都会有人选择,也许这是大众汽车自身都不能理解的现象,面对这一群消费者估计做梦都能笑醒。

而催生这种心态的无非是大众在合适的节点合理的出现,大众汽车从80年代进入国内市场一度成为“神车”,这一阶段汽车的保有量微乎其微,汽车还是个稀罕物;那么在这一阶段不论是哪个品牌出现,只要其量产车符合路况需求、设计新颖、质量稳定,满足这些条件都能成为“神车”,这也是桑塔纳曾经的定位不输今天的迈巴赫的原因。

大众汽车长期在国内占据车市的统治地位,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大众汽车似乎成为了中国大众的选择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任谁都会膨胀,于是大众逐渐露出了西方资本家贪婪丑陋的真面目,以试验品级的低端机型在这块市场试验,双离合变速箱从干式到湿式、从不稳定的湿式到稳定的湿式,这些成功背后的小白鼠实际就是一批批的大众车主。

但是品牌影响力已经形成,反驳大众总会出现一大批的品牌卫道士来反驳,这种现象说明了已经不是单一的品牌影响力,而是崇洋媚外的心态作祟;很多坚持认为大众双离合如何优秀的车主,至少有一部分是连第二台车都没有开过的。如果真的如此优秀,那么在汽车文化有百年历史的北美市场为什么大众不敢用呢?

说白了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变速箱,其本质是歧视,歧视的是消费者的不懂车、是消费者的愿意捧臭脚,还有别的理由吗?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天和Auto


在国内这个连捷达都被定义为好车的市场环境下,有必要装备更好更贵的AT变速箱吗?对待不同的市场,大众汽车是区别对待最为明显的品牌,没有之一。

海外的大众探歌,搭载的是爱信6AT变速箱;途观L搭载的是爱信8AT;美版捷达搭载的是爱信6AT变速箱;等等。海外市场,大众更倾向于实用技术更加成熟稳定的AT变速箱,而不是双离合变速箱。

当然,海外的大众也会有双离合变速箱的应用,但是大都是六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至于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主要被用在了国内市场。

为什么大众汽车针对不同的市场区别对待如此明显呢?根本原因还是利润问题。大众在海外实用AT变速箱利润会低一些,但是质量更有保障。为什么大众汽车在海外更重视质量呢?因为海外消费维权意识强,并且也不信赖大众。

到了国内,国人对大众汽车相当依赖,对大众品牌深信不疑。当大众使用爱信变速箱被丰田卡脖子的时候,大众明白必须要有自己的变速箱,不然只会受制于人。大众为什么没有开发AT变速箱呢?AT变速箱专利保护太多,开发成本和难度会很高。于是大众就对双离合变速箱下手了。

双离合变速箱由于结构本身的原因,会有顿挫抖动问题,这是娘胎里的问题,通过技术很难弥补的,尤其是拥堵的路况下,行车品质不高,并且耐久性也会逊色。当然双离合变速箱并非一无是处,其结构简单造价成本很低,质量轻便换挡速度极快。

大众国内更倾向于使用双离合变速箱,这可以提高大众的利润,同时国人又对大众比较信赖,维权意识也不高,于是大众国内还是非常放肆的。而到了海外,大众收敛了很多,厚道了很多。

试问大众,为什么你要伤害信任并且深爱你的中国消费者呢?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呢?只是因为我们太懵懂和善良吗?销量开始下滑,或许这是跌落神态的开始。






小强说说车


你好我是MOTO巨人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每个国家对汽车要求不一样就好比我们所说的美规车,中东版,欧洲版等。不光是变速箱,包括防撞钢梁,转向灯,日行灯,甚至排量等,都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