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国军留学日、德中将师长兵败被俘,陈诚幸灾乐祸,蒋介石气得大骂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诗中的一段,这是一首描写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诗,国民军中将师长张辉瓒有幸出现在诗中,也因被俘而送了性命。不过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最初选择的目标是鲁道源的50师,并不是张辉瓒的第18师,而张辉瓒的第18师之所以覆灭完完全是张辉瓒自己造成的。

1930年冬季,国民党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这一次的“围剿”与以往有着明显的不同:过去一省“进剿”或多省“会剿”都属于局部性的行动,而这一次的大规模“围剿”已成为南京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

蒋介石指令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这一次围剿。到了12月,蒋介石又亲自赶到南昌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并确定于12月中旬开始,各路“围剿”军以江西吉安东固地区为会攻目标,进行分进合击。同时急电催调第十九路军由武汉入赣参战,另调驻福建的第56师、第49师、暂编第2旅向闽赣边界推进,堵截红军。至此,“围剿”军总兵力增至11个个师又2旅,共10万余人。

为加强指挥,蒋介石下令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任命鲁涤平兼主任,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10万大军自北向南呈扇形排开向中央苏区推进。而此时的红一方面军大约4万人,人数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有一些是新组建的部队,而且武器装备非常简陋,难以正面与国民党军相抗衡,总前委经过仔细研究为认为:

面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应主动退却,将敌诱进苏区内部,积极利用根据地地形等优势,发现和造成敌之弱点,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选择有利于红军作战之战场,集中兵力适时反攻,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以粉碎其“围剿”。刚开始国民党各个师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虽然前进的速度有快有慢,但是还没有拉开距离,中央红军难以分割围歼,只得一步一步后退等待战机。

一周以后,国民党军的十万之众经过长时间的行军后,虽然已经进入中央苏区中心,但是各师距离已经拉大,已给中央红军提供了歼敌的时机,但是将哪一路作为首歼目标呢?

总前委经周密思考,反复研究,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左翼的张辉瓒部第18师或离红军主力最近的谭道源部第50师。因为“张、谭两师是‘围剿’主力军、‘围剿’军总司令江西主席鲁涤平的嫡系部队,张又是前线总指挥,消灭此两师,‘围剿’就基本上打破了。”


在两支部队中,总前委最初选择了孤军深入的谭道源第50师作为首歼目标。因为从地理位置和突出程度看,围歼鲁道源的第50师比围歼张辉瓒的18师更加有利,所以中央红军决定在50师进攻的路线上一个叫小布的地方设伏。

但是鲁道源性格比较沉稳,他自接到“围剿”命令后,经永丰每天以70里的速度经宜黄向宁都进犯。因为该师曾与红军交过手,深知红军组织严密、行动神速、战斗勇猛,而苏区军民早已坚壁清野,不仅找不到一粒粮食,就连向导也找不到一个,不得不等待后方补给接上后再前进。

而且就鲁道源来身来讲,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是他当官的欲望不是特别强烈,所以他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存实力是第一位的,特别是进入中央苏区中心后,谭道源见处处耳目闭塞,对红军的行动一无所知,因此越是深入苏区越是心虚胆战,正如他在后来战报中写的:

“真是漆黑一团,如同在敌国一样”。

当鲁道源率领第50师进抵源头后,如果继续前进就会到达中央红军的设伏地点小布,虽然他对小布的地形不甚熟悉,但是他知道继续前进孤军深入的话会有危险,于是率领50师走到半道又撤了回去,不敢脱离源头阵地。但是也有记载说是有人从苏区逃去报告了红军在小布设伏的消息,谭道源便将部队撤了回来,盘踞在源头迟疑不出,笔者认为这一史料的可靠性比较高。

而源头一带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敌军居高临下,硬打强攻显然于红军不利。中央红军在小布设伏的失败使广大指战员急躁起来,总前委决定将设伏部队撤回来,再等等机会。战机终于出现了。29日,张辉瓒率第18师2个旅孤军冒进龙冈。

张辉瓒,字石侯,生于1885年。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就读于湖南兵目学堂和军官讲武学堂,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14年归国,任北京军需学校总队长兼军事学教员,旋即赴德国学习军事,1916年回国,第一次围剿时他已是中将师长。

在北伐战争中,他和共产党有过合作,所以在彻底投向蒋介石前,张辉瓒对共产党的态度令蒋介石不满意,而且张辉瓒属于地方军阀,所以在他铁心跟着蒋介石后,为了表示忠心,他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特别是在任南昌卫戍司令期间更是犯下了滔天罪行。

而在这次围剿中,应该说当时张辉瓒的18师从武器装备上讲占有优势,然而喝过洋墨水的张辉瓒瞧不起土包子出身的红军,他认为自己的部队手拿精良的武器装备,岂是手拿简陋武器装备的中央红军所能比拟的。所以当手下将领建议张辉瓒不可孤军深入,以免被红军围歼时,张辉瓒不以为然,坚持孤军深入,基主要理由有四个:

一是自己是前敌总指挥,岂可畏缩不前。

二是张辉瓒知道红军内部发生“富田事变”,实力受到很大损伤,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时机。

三是中央红军不可能在龙冈设伏。

四是打一个胜仗好获得蒋介石的赏识。

所以当张辉瓒在龙冈被包围时,他错误地判断红军主力还远在黄破、小布一带,先头部队遭遇的只是红军小部队袭击,更自恃兵力、武器占优,根本没放在心上,当即命令先头部队组织反扑,在双方的激烈交战中,时间一点点过去,穿插的红军也终于到达指定位置,截断了18师的退路,18师在红军漫天的喊杀声中灰飞湮灭,张珲瓒也当了俘虏,在公审大会时被赤卫队员和激愤的群众,硬是从红军战士的手里抢走了张辉瓒,将其拖到会场不远处的田头后立即处死。

龙冈一役第18师被歼近万人,消息传开后,陈诚幸灾乐祸:18师太不行了,孙连仲嘲笑道:18师送了近万支枪,连个收条都没有得到。蒋介石气得大骂:18师一败不足为怪,一败即馁,何鼠胆乃尔?

第18师所辖的54旅旅长朱耀华,是张辉瓒的亲姑侄,他在评价张辉瓒在龙冈一战指挥上的表现时说,姑父“刚愎自用,蠢得不能再蠢了”。

《孙子兵法》云:“胜可知而不可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战场上的胜利是可以预先知道的,但战斗中一方有无可乘之隙,则不是由另一方所决定的。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从没有一成不变的战场,也从没有完美无缺的作战计划。只有不断依照新情况,改变既定的计划,使之适应新情况,才能于瞬息万变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另一方面来说,《孙子兵法》强调军事指挥员必须有勇有谋,切不可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张辉瓒的亲姑侄一句话说出张辉瓒兵败被杀的原因,所谓骄兵必败就是这个道理。相比较而言,红军总前委做到了《孙子兵法》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情况精心谋划,根据地形运用适当的战法来获得胜利。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圣典,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商战等其他方面都非常有价值,尤其是青少年熟读《孙子兵法》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给读者推荐一套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奇书中学生青少年读物,这套书浅显易懂,特别适合青少年看,这套书一共有四本,包括《孙子兵法》、《鬼谷子》、《道德经》、《易经》。

这一套书原价144元,现在只需78元,非常实惠,另外店里还有其他书籍,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选购。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