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决战700高地!日军王牌联队猪突猛攻,美军砸出4万多发炮弹

日本明治维新后即打造近代化军队,其陆军最早组建了6个镇台,之后分别改称师团,即第1至第6师团,后来又组建了近卫师团。

1894年甲午战争时,就是这几个老牌师团参战;战后,日军又扩编出了6个师团,即第7到第12师团。日俄战争时再扩编第13到第16师团,之后又扩编了第17到第20师团。

1925年日本裁军时裁撤了其中的第13、第15、第17和第18师团,故而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时,日军有16个番号师团及近卫师团,这就是日军当时17个常备师团的来历。

这17个师团成立年代较早,兵员和武器充实,其参加侵华战争时加上附属兵力,每个师团的兵力甚至高达28000人,师团编制内除了炮兵联队外,步兵联队还有联队炮中队和速射炮中队,步兵大队内还有步兵炮小队,即便是步兵中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轻机枪和掷弹筒。

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即便是20个装备最好的“调整师”也只不过在营连级武器与日军相当,但在团以上兵器的配置上则不如后者。

日军在作战中,往往以炮火开路,大量杀伤火力贫弱的中国军队后,再进行步兵冲锋,往往能得手。

因此日军认为,步兵冲击乃是最终得胜之关键。其完全没有注意到主要是对方的火力太弱才是难以挡住日军进攻的重要因素。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11个师团杀向东南亚。

当时美英等国在东南亚仅有数量庞大但战斗力较差的殖民军,而且还是突然受到袭击。因此在日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后者则更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猪突猛进”的信心。

但当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后,大批在美国本土接受过训练的部队源源不断开赴太平洋战区,情况很快便发生了变化。

据统计,1942年,美国钢产量7804万吨、造船吨位800万吨、制造了48000架飞机、23000辆坦克;日本钢产量701万吨、造船66万吨、制造了10000架飞机、1300辆坦克;

1943年,美国钢产量8059万吨、造船吨位1930万吨、制造了85000架飞机、29000辆坦克;日本钢产量765万吨、造船106万吨、制造了20000架飞机、800辆坦克。

国力的巨大差距使得美军的补充远大于消耗,而日军的消耗则远大于补充。

就地面部队而言,美军的一个步兵师常规编制就有3到4个105毫米以上的重炮营;而日军当时普遍改为三单位师团,很多部队的炮兵联队都缩水了,而且由于岛屿之间运输的困难,很多日军的火炮难以配置到位,而且炮弹也是难以供应的。

这就使得日本陆军与美军的交战很多时候是靠着步兵来完成了,尤其是日军主动进攻美军的时候。

日军连续三个波次送人头的瓜岛之战我们都知道,除了瓜岛之外,日军另一支王牌部队——第6师团也对美军搞过类似的进攻。

1943年下半年,美军在新布干维尔岛登陆,由于该岛比较大,所以美军只是占据了岛上的一部分区域建立飞机场,并没打算占据整个岛屿。

但岛上驻扎的是日军第6师团在内的王牌部队,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美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建机场。

因此这支日军用了几个月时间筹划进攻(密林中部队运动速度慢,后勤难以供应),在1944年3月8日对美军阵地发动了进攻。

美军在机场外围的守军有2个师,一个是37师,一个是亚美利加师,两个师以下属的团为单位,分别守备要点区。

美军先是用大量工程设备扫清阵地前的射界,又在周围的密林中布设了地雷和爆炸装置,在美军阵地前沿又是一层雷区和铁丝网。

之后才是美军依托高地构筑的防御工事,美军有强大的工兵部队和机械化装备,其构筑的阵地较为坚固,且大量配置了自动火器,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一线阵地之后,有美军的预备队及二线阵地和炮兵阵地,美军配属炮兵包括2个155毫米炮兵营、6个105毫米炮兵营、6个75毫米山炮连及海军陆战队的2个155毫米炮兵连、251高炮团的4个高炮连及70高炮营D连。此外附近的海军舰炮也可提供火力支援。

相对于美军的火力,日军的重火力就比较寒酸了,105毫米以上火炮只有4门,且炮弹很少,只能在第一波次袭击中发挥些作用,之后的炮战及掩护步兵冲击则几乎无用。

但此时的日军依然深信步兵冲击的作用,其中第6师团主力23联队负责进攻美军37师145团据守的700高地。

23联队的第2大队还没有正式展开进攻就遭到美军重火力袭击,该大队机枪中队的近200人被舰炮命中。侥幸活下来的官兵后来回忆:我们遭到了15分钟的舰炮射击,200人的机枪中队转眼伤亡大半,几乎全灭。

此后23联队历经苦战后,才突入700高地美军阵地的一部分。

美军一方面使用炮火封锁日军后续梯队的跟进,一方面调集兵力反击日军。日军23联队遭受重大打击后,又增调第13联队一部赶来增援,但该部也遭到美军火力打击,军官损伤极大。

美军为了将阵地全面收复,调集了3个105毫米炮兵营、1个山炮连、1个4.2英寸迫击炮群及3个营属81毫米迫击炮群配属给步兵部队。其一共打出了20802发105毫米炮弹、约10000发75毫米炮弹、13000发81毫米迫击炮弹和811发4.2英寸迫击炮弹,合计超过了4万发(这还不包括60毫米迫击炮弹)。

在步兵决斗中,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就被大量装备自动火器的美军打得抬不起头,而如此规模的重火力轰击,更是日军难以承受的,最终不仅丢掉了占据的阵地,更使整个联队丧失了战斗力。

据日军统计,23联队第1大队战后剩416人、第2大队剩228人、第3大队剩225人,这还基本上是辅助兵力,战斗兵基本全部打完。

而美军仅战死5名军官及73名士兵,双方战损比极为悬殊。

700高地之战仅是此次日军大反攻的一个缩影,日军最终付出了整个第6师团被打残,其余参战部队受到重创的代价。猪突猛进的日军终于在太平洋上被绵密的火力洗刷人生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