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著名書畫家 董其昌 行書閒窗論畫冊頁 成親王題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諡"文敏"。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董其昌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 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 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款識:閒窗論畫。趙大年令穰平遠絕似右丞,秀潤天成,真宋之士大夫畫。此一派又傳為倪雲林,雖工緻不敵而荒率蒼古勝矣。今作平遠及扇頭小景一以此兩家為宗,使人玩之不窮,味外有味可也。畫家之妙全在煙雲變天中。米虎兒謂王維畫,見之最多,其如刻畫,惟以雲山為墨戲,此語似偏,然山水中嘗著意生雲,不可用勾染,當以墨漬出,令如氣蒸,冉冉欲墮,乃可稱生動之韻。昔人評趙大年畫,謂得胸中著千卷書更佳。又大年以宋宗室不得遠遊,每出一新境,輒目之曰又是上陵回也。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看不得杜詩,畫道亦爾。馬遠夏圭輩不及元季四大家,觀王叔明倪雲林姑蘇懷古詩可知矣。山之輪廓先定,然後皴染,今人從碎處積為大山,此最是病。古人運丈許大軸只三四大分合,所以得勢,吾有元人論米高二家畫正如此。畫樹之竅只在多曲,雖一枝一葉一節無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於曲中取之,或曰然,則諸家不有直幹乎?曰樹雖直而生枝轉節處必不都直也,董北苑樹作勁挺之狀,特曲處簡耳,李營丘於屈百折,無變直樹矣。枯樹最不可少,特於茂林中見之乃蒼秀。樹雖檜柏楊柳椿槐要得鬱郁森森,其妙處在樹頭與四面參差,一出一入一肥一瘦處,古人以墨畫圈,隨圈點綴,正為此也。畫樹木各有分別,如畫瀟湘意在荒遠滅沒,即不當作大樹及近景叢木,畫五嶽亦然。如畫園亭景可作楊柳梧竹及古檜青松,以園亭樹木移之山居,便不稱矣,若重山復嶂,樹木又別當直枝直幹,多用攢點,彼此相籍,望之模糊鬱蔥,似入林有猿啼虎嗥者乃稱,至春夏秋冬風晴雨雪之變又不在言也。董其昌。印文:宗伯學士(白文)、董氏玄宰(白文)注:成親王永錄古法帖三。文不錄。印文:詒晉齋印(朱文)

  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清秀圓潤之致,彌散於褚墨間,此非董氏以後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閒窗論畫》為董其昌自書畫論。董其昌書畫論皆以晉人口吻揮塵而談。此冊頁內容為董氏畫學心得之秘。書風結體內斂,娟潔秀麗,優雅出塵,允為董氏晚歲心手雙暢之作,堪稱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