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血管发堵引起病变,通常“3个地方”有感觉,具体指哪三个部位?

走在养生的路上


血管堵塞是最常见的血管病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因素。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预防血管堵塞也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群关注的焦点。

血管发堵引起病变,通常“3个地方”有感觉,具体指哪三个部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老化、硬化,加之机体代谢减慢,就容易导致脂质沉积,血液粘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进而使得血管被堵塞。而血管堵塞如果不严重的话,患者一般症状并不明显,即便是有一些症状,也常被忽视。等到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时,预示血管堵塞已经较为严重。

一般来说,容易堵塞的血管包括脑部血管、心血管、下肢静脉等,而相应地,一旦这些部位的血管被堵塞,患者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异常症状。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自身的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诊治。

1、肢体症状:表现为寒凉、麻木无力、肿胀疼痛。虽说脚部是离心脏最远的器官,但却是最容易感知血管堵塞的部位,这是因为血管一旦被堵,血液循环就会受阻,而血液无法输送到远处的肢体,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且常伴有脚部脉搏减弱的症状。而如果是脑血管堵塞,也会有肢体麻木无力、持物掉落的表现,这是因为脑缺血所致。

另外,若下肢静脉被堵,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肢体症状也是最为明显的,常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这是由于血栓影响血液流动导致的。切忌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不要大意,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发生,千万不能挤压,以防栓子脱落,诱发肺栓塞。

2、头部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颈动脉是很容易堵塞的血管之一,而颈动脉狭窄、堵塞会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出现一系列的脑缺血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头痛,另外还有哈欠连连、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一过性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等,不过这些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很容易被忽视,中老年人尤其要提高警惕。

3、心脏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慌等。心血管狭窄、堵塞也是很常见的,主要是冠状动脉狭窄,即为冠心病,其一旦发生,出现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多为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3-5min,常发生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另外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牙齿等部位,若疼痛持续时间过长,休息后无缓解,伴有大汗、呕吐等症状时,需警惕心梗可能,及时就医,争取黄金抢救时机。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血管堵塞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血管给身体所有的器官供血,会给脑子、心脏、肾脏、腿等供血,血管往哪儿供血,而那儿的血管堵了,就会倒霉,有的人会形成脑梗,有的人心梗,有的人会出现肾衰去透析,或者是下肢血管堵了之后腿坏死,所以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血管堵了!!

那我们将如何判断血管是否堵塞呢?

血管堵塞的人,通常这“3个地方”有明显的异样,千万不要大意!

1.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特别在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还有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这些症状的发生,多为突发性的,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便会好转。但却不容忽视,因为这往往是脑血管病变的一种信号

2.四肢发麻

四肢,包括手脚、胳膊、腿,都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一旦血管堵塞时,四肢也会有感觉,

通常表现为:单侧麻木且乏力,容易跌倒;手脚异常冰凉,手掌发紫;持物颤抖甚至跌落等。

这往往是因为血管堵塞,血液循环不畅导致。

3.胸部位置

血管堵塞的人,胸会出现一些前兆。如左胸部疼痛,蔓延至上臂、下颚、肩膀、背部等部位,且是压榨性疼痛或有烧灼感。严重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一般会持续半小时左右。

这往往是因为血管堵塞,引发心梗的前兆,一定要警惕!


预防血管的堵塞,谨记“2戒、2常”,血是维持生命之本,血管通透,流通顺畅,自然就无病了哦

1常:常吃多种油 合理搭配 吸收好

生活中,食用油,不可缺少,保护血管,油脂要“巧搭配”。

每天,吃齐三种脂肪酸,可调节血脂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

橄榄油、大豆油,棕苏子油,按照2:2:1比例,搭配吃,约25克~30克。

橄榄油,含丰富的油酸类油脂。大豆油,含丰富的亚油酸类油脂。黑苏油,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油脂。

棕苏子油,α-亚麻酸,高达65%以上,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

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减少脂质沉积,清除血液垃圾,增加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长期食用对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问题以及中老年心血管方面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哦~


2常:常饮茶

常喝淡茶水,对于血管,也十分的有好处,常常喝点茶水,可疏通血管,降脂排毒,还可延年益寿。

绿茶,未经发酵处理,营养保留十分全面,能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经常喝一点,可促进脂肪排泄,降低总胆固醇,改善血脂健康。此外,绿茶,还有助于对抗电脑辐射等,上班族午后泡上一杯,是不错的选择。

1戒:戒盐

我们现在吃的盐都是钠盐,而钠在人体中如果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高血压,增加血管的负担,也会使你更容易患中风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吃过量的盐,还会"伤肾",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2戒:戒精米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精致,老一辈人常吃的粗粮也越来越少见,其实粗粮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重要的意义的。长期吃精细食物,身体会缺乏一些必要的营养元素。

适当吃些粗粮,粗粮可以降低血液中不好的脂肪酸的含量,对血管和身体健康,均有益处。


可以转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健康你我他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走在养生的路上


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通畅的血管是健康的保证。

很多人说:血管健康,人长寿。

然而随着人们年纪的正大,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越来越多人会出现血管老化、垃圾沉积现象。

像自来水管中的水垢一样,血管中的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等物质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慢慢长大破裂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管流动,非常容易堵塞血管。

医生表示:身体出现4种不适,说明血管堵塞了,要重视!

1. 心脏血管堵塞:胸痛

若心脏血管被堵住,心脏泵血能力自然就会受到影响,严重还会引发心肌梗死导致死亡。心脏供血的血管是冠状动脉,被堵后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人在这时候会出现胸痛等现象。

如果持续感到胸痛,则说明冠状动脉血管已经完全堵塞,血流已经停止。一旦持续在20分钟以上,就会导致心肌梗死。

2. 肺部血管堵塞:胸闷气短

肺栓塞的病情通常较为急促,当血管堵塞严重,肺部无法正常呼吸,人随时会以“窒息”而死亡。长时间坐着,处于一个姿势,猛地站起来会感觉到胸闷气短,有的人还会出现晕倒现象。

3. 大脑血管堵塞:功能障碍

大脑供血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引发脑梗死,被堵后所流域大脑没有血液的“滋润”而“干旱”,那么其所控制身体也会相应瘫痪,致残、致死风险增高、存活机会以及生活质量也大幅度下降。

脑血管堵塞的症状经常是感觉到自己的一侧肢体不能动弹或者没有力气。同时伴有说话不清晰、眼歪、看不清东西等现象。

4. 脚部血管堵塞:间歇性跛行

动脉堵塞若较为严重,腿脚缺血就会出现坏死,甚至还需出现截肢。而静脉血栓若脱落,进入肺血管则还会引发肺栓塞。

当下肢出现血管缺血时,人在行走时就会感到腿部发麻、疼痛。在休息一会,疼痛有所缓解。但再次行走时,又会出现疼痛。这种现象被医学称为“间歇性跛行”。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呢?

1、遗传基因;

2、年纪大的人;

3、经常吸烟喝酒的人;

4、“三高”患者;

5、绝经后的女性;

6、肥胖患者;

7、长期不健康饮食的人;

8、不喜欢运动的人;

9、身体疾病导致的如肾病患者。

那么生活中该如何做能预防血管堵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做好3控,常做3动作!

一控血脂,硒元素,要常吃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给心脑血管患者补硒可以提高身体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功能,调节体内血脂代谢,增强血管韧性,预防心脑血管造成的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而硒元素一般人体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硒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海产品(干牡蛎、干海米、海参)、芸豆、黄油、啤酒酵母等。

除了吃的外,还有一些茶饮,更利于人体吸收如:紫阳毛尖、普洱茶、苦丁茶等,经常饮用,促进细胞生长、保护心脑血管。

其中,紫阳毛尖——不仅含有硒元素,含有的茶多酚,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醇和胆固醇含量,还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作用,避免动脉硬化

二控体重,莫超胖

超重、肥胖的人,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类人,常常伴有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且还有胰岛素抵抗,会使脂肪不断在体内堆积,于是血脂水平也越来越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容易形成血栓,危害健康。所以,想要血管健康,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体重。

三控运动,莫懒惰

导致血栓的最大帮凶,其实是久坐。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

研究表明,长期久坐不动,不利于“好”胆固醇,清除动脉里的斑块,增加血栓风险。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血管健康。尤其是,高血脂的人,一定要注意,尽量少久坐,每坐下1小时,最好起来活动5分钟。多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每天坚持30分钟的快速走,是不错的选择。快走,有助于增强肌肉耐力,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健康。

最后,闲来无事,常活动,防血栓

1、甩胳膊将双臂弯曲于腹前,交替着向身体两侧甩开。每天一次,每次20下,能增强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还能加强心脏功能。

2、动脚踝,多勾脚用尽全力勾脚10秒钟后,再用尽全力绷脚,反复进行,可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

3、踮脚在踮脚过程中,小腿肌肉会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这就会刺激到血管,血管也会有规律地被挤压、放松,同时踮脚会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和速度。穿一双平稳的平底鞋站好,将脚跟抬起,用脚尖支撑身体,约2秒后落下脚跟,站稳后继续将脚跟抬起,用脚尖支撑身体,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