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觉得什么是“家风”、“家训”、“家规”?

SuperRong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训、家规,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期望和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意义】

大家为国,中家为域,小家为宅。圣人三家一文俱言,庸人言小家,目的是指导治国之道,为臣之道,做人之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诠释】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风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互联网家风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即是家人做人的要有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徳的谴责。


【典句】

1、吃亏是福,自己的路自己走;

2、孝在当前,莫要子欲孝而亲不在;

3、本分做人,踏实做人;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晚辈必须尊重长辈,弟弟妹妹听哥哥姐姐的话;

6、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自尊、自强、自立;

8、珍惜生命,爱护自然;

9、尊老爱幼,勤奋好学;

10、老老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

1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12、天下作伪是最痛苦的事;

1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14、百善孝为先,诚信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15、诚实、善良、孝顺、宽容、有责任心;

16、孝为先,和为贵,诚待人,亲持之;

1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18、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才;

19、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0、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BX情感百宝箱


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历经数代所形成的传统风尚。包括生活方式、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比如:勤俭节约、勤劳致富。助人为乐。

二、【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道德规范。“训”就是“教育、訓誨”。如诚信、中庸、孝道。家有家训,校有校训。

它不仅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家训即是要求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如名人家训:

l 刘备《敕后主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l 北宋) 邵雍《戒子孙文》: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三、【家规】也叫【家法】,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家族所传承下来的规范教育后代子孙的准则,家人如违反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有的把【家规】说成:家法、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戒谕等,说法不同,却都是家庭所立的规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如国家一样也要有家庭的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庭才能兴旺发达。

当然现代社会首先要遵守国法,对家庭成员违犯家规,应以教育为主,绝不能违犯国法施以暴力。






水墨丹青工坊


家风家训家规是这个家和家族的信仰和正能量的指导思想。

我家的族训家风是,

激励家人,

敬祖尊贤,勉读劝耕。

淳化民风,丕振家声。

行善积德,友好睦邻。

奉公守法,进取创新。

坚毅奋进,健体强身。

文能著书立说,

武能安邦卫国。











丁德忠1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春秋时,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是德行高尚的人,小时丧母,闵损受到继母虐待,继母为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制作的是棉衣,给闵损是芦花衣,闵的父亲发现后,决定休妻,闵损跪求父亲,把继母留下,这样他们三兄弟才不会无衣寒冷冻死。继母见闵损如此宽容,也知错而改,待他如亲生。这就是芦衣顺母的故事。

家规是行为规范,如潘家三乐八德: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家训是家庭的道德准则:如梁氏家训十则:一、奉祖先,二、孝父母,三、和兄弟,四、睦宗族,五、和乡邻,六、教子弟,七、戒习染,八、奖名节,九、慎婚嫁,十、急赋税。


闲适人家


论什么是“家风”、“家训”、“家规”,这三者的逻辑关系


自伴随伟大的中国梦与伟大的中华文化复兴进程,在2017年家风建设被正式写进《中国共产党员廉洁自律手则》,与家风建设、家庭教育等相关课程层出不穷近年已蔚然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

根据本问题举一个例子,近日,有读者在朋友圈中发现一个课堂分享,这位称“透视生命本质的家庭教育专家”,提出“家风——被忽视的神奇教育”,分享主题为“家风是什么?家风离我们的家有多近?”,其中一张图片展示标题为:“家风与家教并行,唤醒全民的家庭教育意识”,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同时引发起心中的疑惑。

图片仅用于本文观点论述

图片仅用于本文观点论述

因为这些错误的家风家教理论,将会影响到大众对真正的“家风”、“家庭教育”的理解。站在家庭的角度,在实际上会对行动有很大的阻碍,站在学术界的角度,这也不是大家想要看见的“家庭教育”。

在此,我提出与分享者不同的观点并提出反驳,首先“家风”应涵盖了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整体风格与行为模式,“家教”可粗略理解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详细应表达为“家规”或“家训”,指的是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在实践上的要求。

那么“家风”与“家教”(涵盖“家规”、“家训”)首先是递进关系,先有相应的实际上行为的“家规”、“家训”,再从而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并不是题目中表达的“并行”关系。

图片仅用于本文观点论述

“唤醒全民的家庭教育意识”,从这点上看,想必分享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从而更关注家庭教育,我也感到很认同与感激。但是,以下的内容却使我更加疑惑了。

“家风是侧重上一代的教育”?

为何要侧重上一代?难道爸爸妈妈还要反过来教爷爷奶奶?使人非常的疑惑不解。

图片仅用于本文观点论述

再看“家教是侧重下一代的教育”,如果说“家教”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那可以勉强理解,但我们上述已经谈到“家教”可详细应表达为“家规”或“家训”,根据很多传家案例我们可知,一般“家规”、“家训”等家风建设都是由好几代人代代相传下来的,甚至是上百年、上千年的传承,单单表述为“侧重下一代的教育”未免理论不充分,在此予以反驳。

什么是“家风”、“家训”、“家规”,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认为,“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言传身教、累经较长时间之后给予外界关于价值准则、行为模式、文化氛围的整体印象与判断;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长辈对其后代提出并要求严格执行的为人处世、安家立命的期望、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家规则是家庭或家族中制订的针对全体成员带有强制性甚至惩罚性的具体行为规范。

如此,清晰表明家风应包含了家训、家规。家规包含在家训里面,家规是家训中的行为准则的具体化、规范化。

图片仅用于本文观点论述

再回看分享者的后半部分表述,什么“家风是无形的教育”、“家教是有形的教育”、“家风讲的是影响力”、“家教讲的是亲和力”……这些简直是没有逻辑可言,也没有深刻的理解这两者其中的关系,同时使听众迷茫不解。

首先“有形”、“无形”完全不是划分“家风”、“家训”(家教)的标准。说到底,教育是要切身体会,落地实践的,不可以单单用“形”来形容家庭教育,其应是可视化的、实践性的具体行为,从而形成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才可代代相传,绵延不息。

而“影响力”从一个家庭或家族整体家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的话也勉强可以理解,但此处的语境更像是表达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虽然不算完全错误,但也没有表述清楚“家风”所代表的整个家庭风气的真正含义;至于“亲和力”这一说法更是让人疑惑,“亲和力”最多只能体现在家训的表达形式之一,占“家训”非常小的一部分,不是家训所表达的重点内容,甚至不需要在家训的表达里提及,更不可作为“家风”、“家训”的区别。


实践式的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人提倡家风,却不知家风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家风体现是在一个家庭的日常行为里,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式的家庭教育”(或“实践式素质教育”)。

从会场图片可看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的例子。优秀的家风家训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谈到怎么做实践式家庭教育,“耕读传家”这一种值得广大家庭学习的家族传承方法不得不提。

图片仅用于本文观点论述


实践式家庭教育、作为典型的耕读传家奉行者——曾国藩

在此特别列举出实践式家庭教育、作为典型的耕读传家奉行者——曾国藩,其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是指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曾国藩终生要求子弟立足农耕,半耕半读,把勤于农事看作是家业兴旺的标志,他说:“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宴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 他在《致澄弟季弟》的家书中说:“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家事如馆内之书、园里之蔬、塘中之鱼、栏内之猪,四者皆一家生趣,余时时挂心。”

我为何在此列举曾国藩家训,因为谈到“家风”、“家训”、“家规”,这些都与“耕读传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而曾国藩则是很好的将家风落地到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家庭成员,核心便是“耕读传家”。


家风、家训、家规与耕读传家的逻辑关系

耕读传家作为家训史上最重要的家训类型,此处先说明家风、家训、家规与耕读传家的逻辑关系:家风包含了家训、家规、耕读传家,后三者与该家族子孙后代在具体行为与价值观的外化表现的集中性趋同,共同构成家风。

前者与后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果某个家族在形成家训之外,制订家规及明确以“耕读”为传家之宝的训诫的话;在制订家规的家族中,家规包含在家训里面,家规是家训中的行为准则的具体化、规范化;然而,实际情形是,大多数家族并未在家训之外专门制订家规,因此,家训与家规可以互相替代使用,此时二者属于并列结构。

由以上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非强制性模式:家训→耕读传家

强制性模式:家训→家规→耕读传家(尚未发现此类例子)

关于如何通过“耕”、“读”为路径的劳力劳心方法达至有效传承家族的目标,在此且不展开论述,请持续关注:读邓箫文 头条号,为大家解读耕读传家的理论体系及深层含义。

回到我们一开始看到“家庭教育”讲堂,如能结合理解家风、家训、家规与耕读传家的逻辑关系,是不可能出现如此混乱、不清晰的表述,这些称为“透视生命本质的家庭教育专家”,“家风——被忽视的神奇教育”等等这些说法,如果在各种教育机构、活动分享的内容都是这般使人感到混乱、不清晰,真是一件是众人忧心的事情,也不是大家所想要的。但文化需要交流、互动、学习,把文化活起来,学起来,用起来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看见的,以上观点仅代表“读邓箫文”头条号,欢迎交流,指正!


回答篇幅稍长,因为涉及理论体系,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家风、家训、家规与耕读传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的实践“家庭教育”。


说明:部分理论观点引用于《耕读传家解密》一书。

2019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