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周星驰的电影的豆瓣评分呈现断崖式下滑?

___Mary


不请自来,周星驰自从做导演后,观众的质疑声不断。执导的作品,口碑(比如豆瓣评分)大不如前。星爷电影豆瓣评分断崖式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专业的分析,仔细看哦。

“怪”豆瓣平台

前段时间,《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给电影局写了一封巨长的信。大体内容是,豆瓣评分体系存在问题,自己执导的《逐梦演艺圈》有可取之处。很多网友嘲笑毕志飞,说他是自取其辱,毫无底线。

其实,毕志飞所言有一定可取的部分,豆瓣评分体系本来就存在问题。比如,评分没有门槛,没看过电影的人也可以随便评价,这其中不乏专业(无脑)黑和水军,所以豆瓣评分参考价值一般。

而且,豆瓣的大多数用户,打着文艺青年的幌子,行“崇洋媚外”之实。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种趋势,引进片评分普遍比国产片高,对于好莱坞出品各种捧,对于国产各种喷。个个陷入“情怀”的泥潭不能自拔,“老片”评分普遍比“新片”高。

在这种氛围下,周星驰的电影评分,呈断崖式下跌,就不奇怪了。在这里给大家一点意见,如果你以口碑来判断,是否去看一部电影的话,请以购票平台的评分为准,至少参与评价的那些人,都看过电影,豆瓣评分就不一定哦。

星爷的电影“不搞笑了”

世人都认为,周星驰的电影必须搞笑,不搞笑就不是好电影,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大错特错,喜剧的制作成本很低,而星爷执导的电影,都是大制作。既然是大制作,肯定不能局限于“笑点”,其它各方面都要花心思,比如特效。

观众与导演思路上的差距,是最根本的原因。周星驰的思路改变了,在探索“喜剧”之外的题材,比如亲情、魔幻、奇幻、爱情等等。但观众的观影思路还停留在原点,特别是那些打差评的观众,觉得不搞笑就是不好看。


漫影像


周星驰的电影算是许多人的美好回忆,其创造了90年代无厘头喜剧片更是风靡港澳台三地;随着喜剧电影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喜剧的上限同样越来越高,在许多观众领略了星爷的喜剧风格之后,对同类电影已逐渐产生免疫。

当然突破和创新成为了喜剧片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周星驰的电影也不例外,周星驰的点在90年代成功并达到了巅峰,电影《喜剧之王》更像是一生的总结。可随着《少林足球》和《功夫》的成功之后,周星驰可用的能量仿佛都用完了,在《长江七号》之后,质量却出现了下滑。



要说具体原因,同样是个人状态居多;毕竟一个人的创作不能一直保持巅峰,即便周星驰这样有才华的人才亦是如此。在经历了《功夫》的喜剧功夫高峰之后,后续要进一步拓展新境界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反观这几年,周星驰的电影更增添了许多童心和美好设定,这说明了其返璞归真的勇气;在《美人鱼》中保护海洋和环境的主题也是十分贴切的体现。至于,周星驰的电影并未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豆瓣评分长期在7-7.5分确星爷的真正实力的体现。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李言,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