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吃饭、如厕、午睡,提前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宝宝顺利适应入园生活

通过前面两篇文章,我们已经了解到,宝宝在入园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这样才能帮助宝宝更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而想要具备这些能力,是需要爸爸妈妈在宝宝入园前提前培养的,即入园准备。那关于入园准备方面,前文也已经做了大概的讲述。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再讲讲各方面更具体的准备事项。

这篇文章,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生活中,宝宝除了参与教育活动外,还有很多日常活动也是在幼儿园进行的,如:吃饭、如厕、午睡等。那么,就要求宝宝在入园前,能够学会独立吃饭、如厕、入睡等基本的自理能力。

01 吃饭

学会独立吃饭

在小班,虽然老师会给小朋友喂饭,但还是建议宝宝能够自己独立吃饭,否则,宝宝会非常被动,也不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性。那么,爸爸妈妈要如何引导宝宝独立吃饭呢?

首先,还是那句话,宝宝在能力上的准备,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开始的。即便不是为了入园而准备,2-3岁的宝宝也应该能够独立吃饭了。不过,有的宝宝虽然能够独立吃饭,但可能由于依赖性比较强,还是想要被爸爸妈妈喂饭。如果是这类宝宝,

爸爸妈妈只需要在平时稍微引导宝宝自己吃饭,一般在入园后的几天内,宝宝对环境逐渐适应,以及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就能自己吃饭了。

那如果是还不会独立吃饭的宝宝,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这么大的宝宝还不会自己吃饭,多半是由于家庭成员的引导不当造成的。

可能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老人会认为:宝宝还太小、宝宝吃饭容易弄脏衣服、宝宝吃饭很慢等等,而选择给宝宝喂饭。

首先,家庭成员要改变这样的观念,停止给宝宝喂饭的行为。其次,爸爸妈妈要做好行为示范,在宝宝面前认真吃饭,让宝宝模仿。爸爸妈妈还要给宝宝营造出独立吃饭的氛围。在吃饭时,爸爸妈妈可以稍微引导宝宝,但一定不要过于关注宝宝,如:唠叨宝宝。只要爸爸妈妈放手让宝宝去尝试,一段时间后,宝宝是能够学会独立吃饭的。

为了激发宝宝独立吃饭的积极性,爸爸妈妈在点心时间,可以让宝宝用勺子给自己喂水果、酸奶等,这样会让宝宝很有优越感,宝宝也更愿意自己吃饭。爸爸妈妈还可以带宝宝一起去选购喜欢的餐具,为宝宝准备色彩鲜艳的食物。

另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宝宝爱上自己吃饭,如:运食物。准备2个小碗1把小勺,其中1个小碗装上一把坚果或一把豆,让宝宝用小勺将食物运送到另外1个小碗中。

宝宝的挑食问题

解决了宝宝喂饭的问题后,爸爸妈妈可能还会担心宝宝挑食的问题,担心宝宝在幼儿园吃不好。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爸爸妈妈多虑了。别忘了,在宝宝的心里,老师就是权威,宝宝怎么敢在老师的面前挑食呢?老师一个眼神,宝宝立马大口大口吃饭。

哈哈,说到这,我就想起腻腻在老师面前吃药的情景。那种特别苦苦到难以下咽的药粉,腻腻在老师面前也只能强忍咽下再大口喝水。

此外,小朋友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让宝宝好好吃饭。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集体用餐的。当宝宝看到其他小朋友大口大口地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还吃得特别香时,宝宝会重新刷新自己对这份食物的喜好程度,可能会渐渐喜欢吃,也会想要吃几口。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幼儿园不是在家里,幼儿园的食谱都是固定的,没有像在家里一样会为宝宝准备喜欢吃的菜。

宝宝会发现,如果自己不吃的话就会挨饿,在这样的情况下,宝宝也会乖乖吃饭。
当然,为了宝宝的生长发育,在家里,爸爸妈妈还是要纠正宝宝的挑食、偏食问题。

02 如厕

幼儿园有2种如厕方式——集体如厕和按需如厕。集体如厕是由老师在每次早操后、活动后、午睡前安排所有小朋友排队轮流如厕。按需如厕则和家里一样,在感觉到便意时如厕。

集体如厕时,宝宝可能会面临3个问题,一个是要排队等候上厕所,一个是在拥挤的厕所里要不推不挤,另外一个是排队过程中可能需要宝宝憋会尿。关于前面2点,老师在幼儿园有教,这里就不多说了。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利用在超市排队结账时等等生活中的场景,教育宝宝要文明礼让。而关于憋尿,一般情况下,3岁左右的宝宝是可以憋尿一段时间的。

学会表达便意

那如果宝宝实在憋不住了,想提前尿尿,就需要宝宝能大胆告诉老师(按需如厕)。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帮助宝宝向老师表达便意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惑我的问题。腻腻刚戒尿不湿那会,经常“废寝忘尿”,明明尿很急,却总是不说(表达能力没问题,是个小话痨),经常等到大人发现才匆忙带去小马桶排尿。现在,腻腻戒尿不湿差不多5个月了,已经能够主动告诉我们想尿尿了,或自己走到小马桶。当然,还是偶尔会有憋尿不愿表达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但宝宝却总是不会在有便意时告诉大人,这多半是宝宝不愿意说,而不是不会说。对于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先缓缓,多观察并及时发现宝宝的便意,等再过一段时间,宝宝或许就会主动告诉大人。当然,爸爸妈妈还是需要适当引导宝宝表达便意,可以试试这么做。

让宝宝说:在发现宝宝的便意,让宝宝坐在小马桶排尿之前,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跟妈妈说:‘我要尿尿。’”引导宝宝开口表达。

大人示范:爸爸妈妈在自己感觉到便意,想去如厕时,可以对宝宝说:“宝宝,妈妈想上厕所。”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别忘了做出夸张的尿急,憋不住的动作,还可以让宝宝摸摸你的腹部,感受那种饱胀感。然后,请求宝宝带你去上厕所。

让宝宝感受到尿湿的难受:宝宝不愿意表达便意,便难免会有尿裤子的情况。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急着帮宝宝更换裤子(保证宝宝不着凉的前提下),让宝宝感受到不舒服,同时告诉宝宝:“想尿尿就一定要跟大人说,把尿尿拉出来才不会尿裤子。”这样几次过后,宝宝可能就会及时表达便意了。

学会自己穿脱裤子

在幼儿园,宝宝如厕还需要自己穿脱裤子,因此,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和引导宝宝去尝试穿脱裤子。

教宝宝穿脱裤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爸爸和儿子或妈妈和女儿一起如厕,爸爸或妈妈当着宝宝的面示范自己是如何穿脱裤子的,让宝宝通过观察和尝试,再加上爸爸或妈妈适当的引导,宝宝就能学会自己穿脱裤子。

03 午睡

幼儿园的生活和在家里的生活大概会有2个小时的时差,如:8点入园的宝宝需要在7点起床,而平时宝宝可能会睡到9点;在幼儿园12点就要开始午睡,而在家里一般是14点午睡。为了让宝宝能够早睡早起,也为了让宝宝到了中午能够早点睡觉,爸爸妈妈需要调整宝宝的午睡习惯。

学会独自入睡

首先,爸爸妈妈要戒掉宝宝哄睡的习惯。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睡前独处”的方法让宝宝学习独自入睡。具体这样做: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先自己在床上躺2分钟,告诉宝宝:“妈妈过会儿就来陪你。”时间到了,爸爸妈妈要过来陪宝宝。让宝宝习惯几天后,爸爸妈妈再逐渐把这个时间拉长至5分钟、10分钟,直到宝宝能独自入睡。

午睡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

爸爸妈妈要控制宝宝的午睡时长,最好控制在2个小时。原因如下2点:1.幼儿园午睡时长大概为2.5小时,不过,宝宝并不是一躺下就能马上入睡的,所以还要减去半小时的入睡时间。2.控制宝宝的午睡时长,能让宝宝在夜间早点感觉到困意,帮助宝宝在夜间早点入睡(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早睡早起)。

在家里,爸爸妈妈尽量安排宝宝在下午2点前入睡(没有午睡习惯的宝宝则要在夜间提前入睡),下午4点就要让宝宝起床,不要让宝宝睡到下午5点,甚至是晚饭前。如果宝宝起不来,爸爸妈妈也要动动宝宝的手脚叫宝宝起床。请放心,睡眠质量的好坏主要与夜间睡眠有关,叫醒午睡的宝宝,并不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补充一下,在家里并不要求宝宝一定要像在幼儿园一样12点午睡,只需要尽量将午睡时间提前就可以了。毕竟,入园之后,宝宝每天是需要早起入园的,在幼儿园的运动量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幼儿园,宝宝会更容易感觉疲惫,也能跟得上幼儿园的作息,提前午睡。

只要爸爸妈妈们在开学前的暑假期间,提前帮助宝宝做到以上这几点,那么,宝宝到了幼儿园,基本上就不会存在生活自理方面的困扰了。

我是腻腻妈,青云计划获奖者,已获得3月、8月「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奖励,入选头条精选频道。目前已发表“乳牙健康”、“辅食添加”、“绘本阅读”系列文。想了解更多养育宝宝的知识,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