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聽說過“功狗理論”嗎?劉邦作為皇帝,為什麼叫自己的功臣為功狗

引言:“狗腿子”,“走狗”,一般用狗來形容人都是用來罵人的,可是劉邦為什麼叫自己的功臣為“功狗”呢?

01劉邦起義

要想弄清楚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需要從漢高祖劉邦起義說起。

秦朝統一六國以後,由於柯政酷法,再加上秦二世的昏庸無道,民不聊生。

各地紛紛起義,在陳勝吳廣打響起義的第一槍之後,漢高祖劉邦也加入了起義大軍。

最開始跟隨劉邦起義的有蕭何、樊噲、周勃、盧綰、夏侯嬰、周昌、周苛等十幾人。

他們大部分都是劉邦的老鄉,盧綰還是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

一群老鄉在一起做事,相互也比較有默契好溝通。

劉邦帶著自己的一群老鄉起義滅秦

02建立漢朝

別看是一群來自沛縣的鄉巴佬,但是劉邦的這些老鄉個個都是頂級人才。

追隨劉邦以後,一路建功立業,並且輔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其中蕭何一直都是劉邦最有力的後勤保障。

蕭何是劉邦最有力的後勤保障

無論劉邦在前線吃了多少敗仗,蕭何都能及時為他招兵買馬,提供糧草,讓劉邦後顧無憂,重新戰鬥。

劉邦的軍事能力雖然一般,但是每次都有曹參、樊噲,周勃等替他衝鋒陷陣,每個人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03分封功臣

統一天下,建立大漢以後就要分封功臣,可是就在分封功臣的時候讓劉邦為難了。

不是劉邦不捨得,而是劉邦要為自己的每一個分封都找到充分的理由。

讓大家明白劉邦能做到賞罰分明,不存私心,大家也不會怨恨。

比如曹參自從跟隨劉邦以來,所有的戰鬥他幾乎都在第一線。

從大漢朝建立之前的攻城略地,到漢初的平叛殺人,自己一生受傷七十餘處。

可以算作一等一的功臣,劉邦封他為侯大家都心服口服。

曹參一生身受70餘傷

04功狗理論

可是從來沒衝鋒陷陣的蕭何也被封侯,大家都非常的不服氣。

直接跑到劉邦面前大發牢騷,剛開始劉邦並不在意,但是眾多功臣們卻非常介意。

最後鬧到群訪的程度,劉邦眼看壓不住了,於是搬出了一套“功狗理論”。

《史記·蕭相國世家》:“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劉邦的意思是說,你們衝鋒陷陣功勞確實都非常大。

但這就像打獵一樣,你們只能算是衝在前面的獵狗,所以你們最多能算是功狗。

而功勞最大的是站在獵狗後面指揮的獵人,沒有獵人你們知道該追隨嗎?

所以獵人的功勞最大,才可以叫做功人,這個獵人就是蕭何。

因為這套“功狗理論”,蕭何被劉邦稱為開國首功!

眾人都對蕭何不服

05劉邦的狡猾

其實這個理論是有很多漏洞,是非常荒唐的,也正是劉邦狡猾的一面!

第一,就算這套“功狗理論”成立的話,那蕭何也不能算作是獵人,至少劉邦或者韓信應該算作獵人。

第二,劉邦之所以這麼封,是因為已經太平年代了,劉邦不想讓武將的爵位太高。

因為武將的爵位越高,越多,劉家天下就越危險。

第三,漢朝建立之初,只有文官能幫他治理國家,而蕭何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第四,劉邦套理論也正是他治國思想的改變,他正在把原來的以武治國慢慢向以文治國的方向轉移。

雄才大略的劉邦

從劉邦的這套“功狗理論”,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雄才大略。

從司馬遷對劉邦的描寫,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個無賴的形象。

但是從劉邦的一生征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

有哪個無賴能打敗蓋世英雄項羽,又有哪個無賴能把韓信、張良、蕭何都牢牢的抓在手中,為自己所用。

又有哪個無賴能憑藉一套無賴的“功狗理論”,輕鬆平息功臣爭功的問題。

可能只有劉邦,所以說“功狗理論”看似荒唐,實則是劉邦雄才大略的體現。

本文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