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體態矯正」異常步態分析(1):骨盆不對稱旋轉步態的矯正

什麼是骨盆不對稱旋轉的步態

骨盆不對稱旋轉步態

我們知道在步態週期中,當一側腿支撐邁出另外一側腿時,骨盆會向支撐側旋轉,即邁腿一側骨盆會向前旋轉送髖。請看上面的動圖,當左腿支撐邁右腿時骨盆明顯向左旋轉,而當右腿支撐邁左腿時,骨盆向右旋轉的幅度明顯小於左側,這就是我所說的骨盆不對稱旋轉步態。這時還會表現左腿向後蹬伸的幅度更大,而右腿向前邁出的幅度更大。

骨盆不對稱旋轉步態的影響

​1、大小臀

如果像上圖這樣,左腿向後蹬伸幅度更大,左側臀肌通常會大於右側。

2、兩腿粗細不一致

原因同上,走路過程中下肢發力不一致,長此以往兩腿粗細也會逐漸出現差異。

3、胸廓代償性旋轉

當骨盆總是向一側旋轉幅度較大時,由於人體的代償與平衡機制,胸廓會傾向於向另一側旋轉,長此以往會出現其他連鎖反應,如肩胛骨不對稱、單側肋骨外翻等。

如何進行矯正

1、平衡肌肉張力

我們在前面分析過了,這種步態模式會導致單側過度伸髖而對側過度屈髖,造成髖關節屈伸肌群肌張力異常,所以平衡肌張力是第一步。

(1)拉伸屈髖肌群

以骨盆左旋步態為例,首先我們要拉伸鬆解右側屈髖肌群,我推薦上圖這個動作,採用坐姿鎖定骨盆位置,然後用手向上向後拉動腳背,充分感受髖關節前側的牽拉感,保持15-30秒,做3組。

​(2)激活伸髖肌群

然後我們要針對右側伸髖肌群進行激活訓練,推薦上圖這個動作,保持軀幹穩定,頭部、上背部、骨盆貼緊棍子,以右腿支撐完成屈膝屈髖的動作,然後臀部和大腿後群肌肉發力使身體回到初始位置,每組做15-20次,做3組。

2、動作模式訓練

動作模式訓練是矯正的關鍵環節,只有習得正確的動作模式,才能讓矯正效果穩定保持下去。

我推薦上圖這個動作,首先雙手扶牆保持軀幹穩定,不要讓肩部和胸廓發生旋轉,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在膝關節位置套上迷你帶彈力帶,保持膝關節向兩側用力撐開的狀態,然後左腿向前右腿向後發力使骨盆向右旋轉至最大幅度,再慢慢還原至初始的中立位,注意骨盆只是旋轉不能發生橫向擺動,每組做15-20次,做3組。

3、調整日常行為模式

這也是矯正訓練中重要的環節,我們要調整不正確的行為習慣,此步態主要表現為雙側下肢跨步幅度不一致,所以我們走路邁步時,要注意調整雙腳邁步的幅度,尤其注意右腳向後充分的蹬伸,左腳向前屈曲的幅度,養成平衡發力的習慣,這樣才能把矯正效果保持下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