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银行“存款”还可反悔,还有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这是怎么回事

今后,大家去银行存款时,可能会碰到一个类似于购买保险产品的场景。

大家在购买保险时,可能会碰到一个场景。当你对签订保险合同犹豫不决时,保险业务员都会说一句:“没有关系啊,您先签了,如果实在不想买,还有15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今后,你到银行存款,也可能会碰到相应的场景。当你正在考虑要不要“存款”时,银行柜员会说:“没有关系啦,您先存吧,如果实在不想存,就明天过来取消。这种存款有1天的投资冷静期(即平常所说的犹豫期)。”

一、要设置犹豫期的存款是什么存款

到银行存款还有犹豫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4号)。发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是要限制单家银行结构性存款的规模。

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银行业共有结构性存款10.46万亿元。部分股份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全部存款总量的20%,这个占比过高,所以监管部门要限制单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总量。

《通知》除了进一步明确从事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之外,还要求银行要足额计提3项资本(即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其中,市场风险资本不得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3%。

上述这些“新规”,是对银行的要求。但《通知》还涉及到客户去银行购买结构性存款的规定,最为主要的就是“约定了不少于1天的投资冷静期”。投资冷静期自销售文件签字确认后起算。

银行要在销售文件中,不仅要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还要载明投资者在投资冷静期内的权利。在投资冷静期内,如果投资者改变决定,商业银行应当遵从投资者意愿,解除已签订的销售文件,并及时退还投资者的全部投资款项。

为什么要对结构性存款设置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这是因为购买结构性存款有一定的风险,必须要存款人(投资者)有百分之百的意愿。

二、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我们平常可能听说过“结构性存款”,但对结构性存款的具体概念却不一定清楚。

结构性存款,也称为收益增值产品( Yield Enhancement Products)。它是将传统的存款业务与利率、汇率、指数等产品挂钩,从而创新出一种新的存款产品。因为有了挂钩产品,所以能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本金是安全的,且有一定的固定收益(大约是2.53%至2.63%的年利率水平)。因此,结构性存款产品适合于对收益要求较高,并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利息收益不确定)的客户。

从上述可知,结构性存款虽然仍属于“存款”,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存款又不同。所以,监管部门一直是将结构性存款纳入“理财产品”范围,加强监管。

既然纳入理财产品管理,那么银行在销售结构性存款时,就要比照销售理财产品的做法来操作。也就是说,银行在销售结构性存款时,应当充分揭示风险,要进行风险测评,实施专区销售,录音录像,不得出现误导销售的情况。

三、结构性产品的类型

从保本、收益率区间等因素综合来看,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针对普通存款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大约有2类。具体如下:

一是固定收益型

顾名思义,这种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是固定的,收益水平会比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高一点。本金也没有风险,收益率根据存款时间会递增。

二是保本与收益率区间挂钩型

这种类型的结构性存款,其本金也是安全的,但收益率是浮动的。银行一般会公布一个最低的利率和最高的利率。从目前来看,最低利率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最高利率达到的可能性较小。

在投资(即存款)时,存款人选定存款期限和LIBOR利率(即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区间。在存款期限内,当LIBOR在选定区间内,则该日就计算利息;否则,就不计算利息。可见,若客户判断准确,可获得较高的回报率。

四、投资结构性存款应当注意的事项

1.默认存款的流动性差

结构性存款有期限,在期限内不能提前支取,也就是说流动性较差。所以在投资时,要确本金在一定期限内不需要使用。

2.可接受收益率偏离预期

购买非固定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需要承担一定的利息损失风险,因此,其实际的收益率往往与预期的不一致,存款人要从心里接受这个可能,才能安心投资。

3.正确区分结构性存款和结构性理财

结构性存款和结构性理财是两种不同的银行产品。它们之间最大区别在于:结构性存款保本(即本金安全),有的还可以保收益;但结构性理财则不同,它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既不能保本也不能保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