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评价汉宣帝刘病已?

帅帅的阿东哥哥


汉宣帝刘询(小名刘病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创建的孝宣之治,国力在西汉王朝达到最为强盛,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

刘询的祖父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祖母史良娣。巫蛊之祸时,因汉武帝宠信的江充与刘据有嫌隙,江充设计陷害,刘据为自保,被逼矫诏起兵反抗,无奈假传圣旨想捕斩江充,结果汉武帝偏听编信,认为太子造反,令丞相刘屈氂率兵逮捕太子,太子刘据兵败自杀,母亲卫皇后卫子夫也自杀。

刘询的父亲刘进,生母王夫人都被害身亡,襁褓中的刘询刘病已受其祖父‘’反叛‘’之罪的牵连,被关进监狱,富有同情心的狱长邴吉见刘病己可怜,就找了几个可靠的女犯人照顾他,刘病已四岁那年,汉武帝得了重病,又听信方士之言,说长安监狱上空有天子气,与汉武帝发生冲犯而致病,汉武帝下令杀掉监狱中所有犯人,当执行命令的官员来到监狱时,遭到邴吉拒绝,刘病已的性命得到保全,五岁那年经大赦出狱,邴吉护送刘病已到他祖母家,不久,朝廷下令将他列入皇家宗室。由朝廷发放生活费用,恰逢戾太子刘据故吏张贺任掖庭令,对他关心照顾,自己出钱聘请老师教刘病已读书。并给他娶了妻子许平君即许皇后,汉元帝刘奭的生母。

汉武帝死后,钩弋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啴为顾命大臣,其间上官父子、桑弘羊、鄂邑长公主结成联盟,联络燕王刘旦图谋不轨,事泄被杀,霍光独掌大权,但不专权跋扈,君臣相安,国家稳定,可汉昭帝二十一岁时暴病而亡,由于昭帝没有儿子,由霍光定策,决定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称帝后,不对援立他的有功之臣霍光等人加以依赖,却把昌邑王府中那套原班人马加以重用,权利相争锋,矛盾就激化,刘贺仅做了廿七天皇帝就被赶下了台,史称汉废帝。

朝廷大臣慎重考虑权衡利弊,没有政治背景又便于控制的年仅十八岁的刘病已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就这样刘病已一步登天成为汉宣帝,更名刘询。

汉宣帝即位之初,朝政大权掌握在霍光手里,霍家亲戚担任朝廷重要职位,发展成庞大势力,自古妻贤夫祸少,霍光夫人恃宠骄横,在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鼓噪下,想把自己的小女儿立为皇后,不断对汉宣帝施加压力,宣帝不同意,霍光夫人就嫉恨在心,暗中派人毒害了宣帝原配许皇后,许皇后死后,霍光女儿霍成君被立为皇后,阴谋得逞,却又撺掇霍皇后下毒,想致皇太子刘奭以死地,霍光死后,刘询采取措施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镇压和惩处了霍家势力。

汉宣帝亲政后,首先加强君权,整饬吏治,留心听政,擢用贤良,选拔智慧出众,能力超群的能吏处理政务,任命上顺公法,下顺人情的循吏出任地方官。为政宽简,惩治贪腐;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抑制兼并,发展生产;调整改革,整顿工商;设常平仓,调节物价;注重教育,《史记》问世。降服匈奴,恩威并施,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愿称臣做藩。囊括西域,征乱平叛,汉朝号令得以颁行西域。大破西羌,留兵屯田,加强了汉朝对西羌的控制。

孝宣中兴,公卿称职致政,天下殷富,百姓康乐。海内信服礼让,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德厚致远


我理解这个问题问的是如何评价汉宣帝,而不是问汉宣帝是谁,有什么故事。所以,我就不赘述汉宣帝的人生经历了,毕竟,他从一个已经被皇室扫地出门,侥幸保住性命,能在民间终老已经是大幸的角色,阴差阳错登上帝位的人生经历,已经被很多人知晓了。

我想重点谈谈对他的评价。

要评价一个帝王,就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与对普通人评价的标准自然是不同的。我想,一个帝王最高的赞美应该是:哲人王。这一点,不仅柏拉图认可,而且儒家政治哲学把孔子封为“素王”,也说明了其重要性。总之,帝王的根本标准就是四个字:

德位合一。

至于他是否儿女情长,性格是温柔还是严肃,都不是最重要的,都是一些影响性因素。

那么,汉宣帝符合哲人王的标准吗?

首先,从“德”上看。

一是多少能够了解基层。汉宣帝出身于基层,年少时斗鸡走马,混迹于都市之中,又四处流窜,足迹踏遍畿辅周围,因此,一般认为他比较了解民生疾苦,不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是他尤为与众不同之处。

二是他其实得到了很好的经学教育。汉宣帝虽然生长于基层,但他并不是社会底层人员,相反,他的祖母家族史氏,以及后来照看他的张安世家族,都是十分有势力的。其中,张氏家族是法家世族,著名酷吏张汤是张安世的父亲;而史家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史家的女婿,也就是戾太子刘据,是有明确记载,曾与许多儒家特别是谷梁学的儒家交接甚深。因此,汉宣帝小时候接受了很好的儒家教育,他的老师“东海附中翁”,我推测应该是齐学,也就是公羊学的儒家。同时,张氏家族又培养了他法家、做吏的能力。总而言之,汉宣帝从小就同时接受了儒家和法家的系统教育。

帝王的德,是大德,不是私德,汉宣帝对妻子不离不弃,这是私德。而他能了解基层民生,同时又接受了儒家教育,这才是对他的大德起最重要作用的。总之,汉宣帝算是一个有帝王之德的人,但他的德掺杂了法家,不够纯粹。

其次,从“位”上看。

汉宣帝无意中登上帝位,他当然是有位的。但是,有位还能坐稳,才是实至名归。汉宣帝做出的最重大决策,就是霍光活着的时候,一切全凭霍光决策;霍光一旦死去,先以备极哀荣来迷惑霍家,随即以雷霆之力消灭权臣,掌握权力。这充分说明了他是具备帝位的能力,也就是“天命”的。

至于他掌权后采取的种种措施,也算得上决策正确,但说实话,在历史上,这些都留不下什么,也很容易被超越。对评价他意义不太大。

综上所述:

汉宣帝基本上是一个有德有位的”哲人王“,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于汉宣帝德位合一的帝王不多,注释《孝经》的唐玄宗也姑且算一个。但是,汉宣帝在主张霸道、王道方面的主张,说明了他并非纯粹的儒家帝王,而是部分继承了汉武帝的特点的帝王。


danyboy


汉宣帝是个非常好的皇帝,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的功绩和品行都值得赞扬。



汉宣帝,刘询,也叫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

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了刘据,早先被立为太子。刘据的儿子叫刘进,刘进的儿子就是刘病已,就是汉宣帝。

汉武帝年老后犯了糊涂,“巫蛊之乱”,几乎灭了自己的太子的满门。刘病已的父母姐妹也在这次事变中,全都被杀。



那时候的刘病已只有几个月大,就成了孤儿,还被关进监狱。

负责审巫蛊案的丙吉心地善良,找了两个忠厚的女囚哺养刘病已。

汉武帝那时确实糊涂得很厉害,有个方士告诉他,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下诏处死各监狱所有的在押犯人。

丙吉关闭了监狱的大门,不让传旨的使者进入。使者返回奏明,弹劾丙吉。汉武帝认为是天意,大赦天下。刘病已才保住了小命。

丙吉查访到了刘病已祖母的娘家人,就把刘病已送给他们抚养。 巫蛊之乱平息后,武帝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



刘病已长大后娶许平君为妻,夫妻恩爱,生活幸福。

武帝死后,汉昭帝刘弗陵(就是那个钩弋夫人生的儿子)继位,霍光辅政。不久也死了。刘弗陵无子嗣,霍光就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

刘贺是个沷皮纨绔,整天沉缅酒色,只干了27天就被霍光废掉了。

在丙吉推荐下,霍光重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宣帝登基后,怀柔隐忍。朝中政事都经过霍光先听取汇报,才上奏宣帝。宣帝对霍光十分尊重,礼敬有加。前往汉高祖庙祭拜时,宣帝和霍光同乘一车,紧张到如芒刺在背。

刘病已想封许平君为皇后。而霍光的小女儿,也想当皇后。慑于霍光的威权,大臣们都认为应该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汉宣帝下诏,要求大臣们寻找以前他用过的一把宝剑,大家明白了皇上的心意,就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这就是成语“故剑情深”。



女儿没有被立为皇后,霍光的老婆怀恨在心,与太医勾结,将许皇后毒杀了。

霍光知道后大惊,将事情隐瞒和压制了下来。

霍光的女儿当上了皇后。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立即任用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霍光的老婆又想毒死太子,却没有成功。



宣帝亲掌朝政,魏相为丞相,下诏群臣可以直接晋见皇帝,架空了霍家在朝廷中的地位。逐步将霍家在朝中的领兵重臣全部调离京师,所有统领京城警卫部队的将领,都改由汉宣帝所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担任。

霍家人密谋造反,被发觉,满门抄斩。

那刘病己怎么成为刘询的呢?

由于“病已”两字在民间常用,需要避讳,给老百姓带来很多的不便,宣帝就主动改名。下诏:“古代天子的名字,民间不常用,百姓们容易避讳,那我就改名叫刘询了。”



有个当年的宫婢上书朝廷,说自己曾经抚育过皇上,汉宣帝就亲自召见,了解情况,得知当年的身世。他下诏寻访当年在监狱里抚养自己的两位宫女,但二人已然去世,但子孙尚在,汉宣帝都给予了赏赐。

宣帝对丙吉也深怀感恩。凡是曾对他有过抚育之恩的人,都被报答。

为感谢对自己的培养,宣帝追封已经去世的张贺为恩德侯。



为了感谢辅佐大臣的功劳,汉宣帝命人在麒麟阁为十一位功臣绘制画像,使他们能为世代记念。闻名于当世。这十一人中只有霍光不注名字,只写“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

汉宣帝忠厚仁善,没有掩盖历史抹杀霍光的贡献。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

古人的评价,班固赞曰: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我的评价:

一、位登至尊而不忘平民出身的发妻,一往而情深。

二、救抚之恩情都有回报,心怀感恩。

三、除权臣而不忘其功,胸怀宽广,处事公正。

四、重农富国而打击兼并,政绩骄人。

五、设立西域都护府,首次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开疆有功。

六、死后能被立庙祭祀(汉朝非有大功业不予立庙),成就很高。


馋嘴肥猫铲史官


汉宣帝刘病已,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坐过牢的皇帝,也正因如此,他才深知民间疾苦,懂得百姓的所思所想,以及当时社会的种种。

作为汉武帝刘彻的曾孙,由于受到其爷爷戾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的牵连而被贬为庶人。当时尚在襁褓中的刘病已被赦免后由其祖母抚养长大。



直到十八岁,霍光迎刘病已登基为帝,在这之前的十八年中,刘病已都是生活在西汉最基层的百姓之中,深知百姓疾苦,因此当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并注重减轻百姓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整顿吏治。

作为一个男人,发达后不忘糟妻,作为一个帝王,汉宣帝刘病已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帝王,他思百姓之所思,想百姓之所想,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四海臣服。


刘病已在位期间,平定霍家,他不仅励精图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致力于开疆拓土,在大破匈奴并平定西羌之后的公元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汉宣帝在位期间的西汉,被史学家认为是西汉国力最强大的时期,因此,汉宣帝刘病已在位的这26年间,又被史学家们称作是“孝宣中兴”。


总之,刘病已作为一个在民间长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也是竭尽全力的为百姓某福祉,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强大费心费力,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评价一位帝王,明君两个字,应该就是最大的认可吧。


Mr种茶家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

刘询的童年充满了困难和离别,他出生几个月,巫蛊之祸就发生了,

他的祖父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他的父母也因这次事件离世,年仅几个月的刘询成为了孤儿。 刘询因为是婴儿,所以幸免于难,但也被下令关到监狱之中。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丙吉。丙吉是长安城内监狱的狱长,他对太子刘据抱有深切的同情,常常照顾他。

后来长期生活于平民世界,因对社会状况十分了解,即位后励精图治,积极改革吏治,减轻刑法,任用循吏;他多次颁布减免徭役、税赋的诏令,注重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他杂用“霸道”“王道”以治理国家。宣帝在位时期没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国。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西汉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刘询崩于未央宫,谥号孝宣皂帝.庙号中宗,葬于杜陵。

宣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出现小康景象。他还主持召开了石渠阁会议.此举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与昭帝在位时期被史家合称为“昭宣中兴”。





历史有妖气


汉宣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坐过牢的皇帝,大汉在他的统治期间达到鼎盛,而难得可贵的是,刘洵不仅情深意重还能公正的评判功臣。汉宣帝可称贤君,后世评价优于汉文帝。汉宣帝时写下了中国历史上另一句霸气十足的话“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看到很多已经对汉宣帝的生平进行了讲述,那只简单说一下个人评价观点。)

1、称贤君不为过,难得可贵之处在于对于权臣积极部分能给予正面认可。

这一点非常难得,对于大臣方面,多少皇帝根据自己的喜厌一面倒的给予评价,比如雍正朝的年羹尧。

霍光的行为可比年羹尧夸张的多,尤其是操纵废立、专权摄政,大臣们先请示霍光后上报宣帝,霍光妻子毒死汉宣帝皇后。霍光虽然对汉朝忠心但是其家人多有违法犯禁。

这些对于皇帝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每次霍光入朝拜见时,宣帝内严惮之。可见霍光带给宣帝的压力多大。

但是即便如此,在建立麒麟阁时,依然把霍光列入十一功臣之首。

2、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

有一点很少有人提到,刘病已从民间提升为皇帝,在此之前接受过多少帝王教育?恐怕很少。

刘病已登基,没有亲信、没有兵权,没有外戚支持,刚废掉前任皇帝的霍光专政,刘病已前期霍光隐忍,政事多出自霍光,后期除霍氏亲政,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刘病已自己,但是他依然将大汉治理出盛世。

无论是前期的隐忍,平定叛乱,还是后期的亲政,都表现出刘病已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同比崇祯,同样没有经历过帝王教育,虽然颇有一点精明才智,结果却是越努力大明灭亡越快。

3、重情重义

最能表现刘病已重情重义的部分就是他对许平君的感情,还造出一个典故成语故剑情深。

皇帝的婚姻从来都不是爱情而是政治,与权臣联姻,即使拉拢的手段也是对自身位置的巩固,从政治上讲刘病已选择霍成君为皇后是最佳选择。而霍光与朝臣也都是如此想,然而刘病已硬是顶着绝大的压力坚持将许平君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几十年后面临差不多同样情况的光武帝刘秀,就不得不屈从于压力,没让最爱的阴丽华成为皇后。

4、汉武帝虽然把匈奴打残了,但是匈奴真正的投降是在汉宣帝时期,而西域都护府也是汉宣帝时第一次设置,“从此西域成为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妖鬼杂谈录


汉宣帝刘病已的故事已经不新鲜了,我们说一点他不为人知的事情。这很可能改变你对汉宣帝的认识,在汉朝的所有皇帝当中,刘病已堪称最优秀的一个,因为他出身低微,在社会底层成长,深切地知道老百姓生活十分辛苦,所以对老百姓很好。那么他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呢?



第一,为了老百姓而改变自己的姓名。

刘病已这个皇帝不简单,他从小就坐牢,到了八岁的时候才被放了出来。这个时候的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艰难。所以登基以后,认为病已这两个字在民间用的实在是太平凡了。而古代皇帝的名字是百姓们不能提起的,所以刘病已为了方便百姓,就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询。询就是询问的意思,很显然就是希望大家都来向他述说事情,不要藏着掖着。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情,雍正登基以后,只准自己叫胤禛,其他兄弟的胤都必须要改称允。连兄弟都必须要改名字,可见皇帝的名字是多么重要。



第二,杀掉霍光全家,自此无人愿意轻易保护帝王。

霍光是帮助刘病已上台最大的功臣,在丙吉的保护之下,刘病已终于躲过一劫,这个时候霍光刚刚把刘贺给废掉了,正愁没有接班人。丙吉便推荐了刘病已,霍光便将刘病已接入了宫中,尊奉为大汉的皇帝。而刘病已执政期间,对霍光十分尊敬,什么都要询问霍光。可是在霍光去世以后,刘病已却开始对霍光家族动手,虽然说是情有可原,

是霍光他老婆毒死了刘病已的皇后许平君所以刘病已才会在霍光死后灭了整个霍家。可是这件事也开启了灭功臣族的先河,直接导致了,从此没有权臣会一心一意地保护皇帝。


第三,追封爷爷为戾太子,有定罪之意。

让我想不通的是,刘病已在登基以后,居然没有册封自己的爷爷为皇帝。他的爷爷是汉武帝的太子,本来就应该是皇帝的接班人。如果没有奸人陷害的话,他爷爷刘据一定可以顺利接替汉武帝,成为王朝的继承人。所以一般后代子孙如果做了皇帝的话,应该要给刘据追封一个皇帝。

但是刘病已并没有这么做,反倒是给了刘据戾太子这个封号。戾就是有罪的意思,就是说刘据是一个有罪的太子。这实在是太过分了,可怜刘据悲惨的一生,就算孙子做了皇帝也没有为他平反。


第四,加封汉武帝庙号,却给父亲按了一个皇考之名。

汉武帝是大家都知道的皇帝,在大汉朝十分出名,打匈奴十分厉害。可是在后世当中的评价却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杀害了太子全家,差点把自己搞灭族了。所以大家不是很喜欢汉武帝,等到汉武帝去世以后,他也没有庙号。

可是刘病已却为汉武帝安插一个庙号,汉世宗。但是我们发现,他没有给自己的爷爷刘据封皇帝,给自己的父亲刘进就封了一个皇考,其余什么都没有。这就显得有些忘恩负义了。加封汉武帝为汉世宗,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正统,其他什么作用都没有。对父亲和爷爷的这种态度,其实也挺让人寒心的。

我是江湖小晓生,在你们眼中的汉宣帝刘病已,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江湖小晓生


刘病已是一位传奇帝王

刚出生就遭遇不测,遭受了牢狱之灾,然后就流落了民间,原本以为会就这样孤独终老。但是奇迹总是会有的,在他十七岁那年被接回宫,登基为帝。

原本以为有了施展本领的地方,但是他受尽了屈辱,就连妻子都被毒杀了,但是他也没有声张,用装傻来保全自己。经过多年的计划谋策,扳倒了宫中的这一势力,从而成为真正的帝王。

在他统治的二十五年里,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等被推向了高潮,开发了汉王朝最广阔的疆域,跟匈奴最大规模的骑兵开战,开始了帝王的治国之路。匈奴等人在他的恩威并施中被彻底降服。但是这个帝王也是比较痴情的,亲手写了最浪漫的诏书,他还喜欢四处游历,体察民生。

汉宣帝的时代是巅峰时代,后世人称“中兴”。“中兴”的意思就是说从衰退走向了复兴。汉宣帝的复兴超越了之前的所有辉煌,创造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

汉宣帝时代的内政也是达到了巅峰,使得这个朝代是两政间最清明,军事最强盛、经济最富足。汉宣帝的非凡和谋略之道,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汉宣帝首中文治,次行武力,把外交和军事实力做到了极致。

汉宣帝对于爱情也是非常专一的,在民间时,他跟妻子相敬如宾,登基为帝后并没有嫌弃妻子,反而是念念不忘,下了一道世界上最浪漫的情书。这就是帝王恋爱的千古绝唱。

在为人方面,宣帝也是有开阔的胸襟,使得很多人甘心为他效命,也使这辈中人才辈出。

纵观整个汉宣帝时代,无论是什么都到达了巅峰时代,但可惜的时没有一本描写汉宣帝时代的书籍,让很多人无法看清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法看清这个传奇帝王。


历史公元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首先看一下汉宣帝的简历。刘病已,生于公元前91年。驾崩于公元前49年。在位25年,是汉武帝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

我们评价一个帝王要看什么。要看他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治理国家的能力,以及对后世影响力来评价,而且我们不能按照今天的价值观来点评封建帝王,而汉宣帝无论在文治,武功,以至于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在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是西汉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最强大的时候。

唐太宗是好皇帝,但杀兄屠弟,汉武帝是好皇帝,但残忍好杀,明成祖更不必说,但汉宣帝既是英明的皇帝,也是一个好人,这是十分难得的,这也许是和汉宣帝出身在平民家庭的关系是很大的。作为汉武帝直系皇族,他的生活应该是最幸福的。但实际呢,因为那场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乱”,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兄弟姐妹,全部都被他的祖爷爷汉武帝所杀,而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关进了监狱,成为当时的小萝卜头,在狱中又险险被杀,可以说,这个命运多舛男子刚刚出生就充满的危险,不幸中的万幸的是刘病己得以入得宗籍,成为正式的皇族。但这个嫡系皇族却过着最平民的生活,正式由于这样。他才得以近距离观察他的子民,大汉天下最普通平民的生活,饱尝辛酸。本来就此平凡度过一生的刘病己迎来了一生最大的转折,汉昭帝驾崩。继位的昌邑王刘贺无道,权臣霍光迎立十七岁刘病己登基为帝。

刘病己登基面对的第一件就是如果对待一代权臣霍光,刘病己采取的措施是忍,自己的妻子被霍光的妻子所杀,刘病己是忍,在各种各种情况下依旧是隐忍,霍氏一家在朝中势力强大,权倾朝野。此汉宣帝不可能不知道霍氏一家的罪行,可是时间不到,只能蓄势待发。但霍光一死,霍光的子孙要造反的情况下、刘病己一举诛杀霍光满门。也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刘病己时年25岁,值得赞许的是。虽然诛杀霍光满门,但依旧义皇帝的规格厚葬霍光。在西汉云台28将里,霍光是唯一一个没有写名字的人。在对待霍光的问题上,汉宣帝充分体现了韬光养晦,睿智练达的性格。

亲政以后的刘病己在武功上,彻底平灭匈奴,这个困扰大汉将近100年的问题,终于让汉宣帝彻底根除了,虽然是建立在他高祖汉武帝地基础之上,但也是值得赞赏的,军事上彪炳史册,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把新疆纳大汉版图。在文治上,为政宽和,多次降低盐价。轻徭薄赋,而且首次设立“常平仓”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粮食价格,尤其重视农业和经济发展。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

汉宣帝不愧汉武帝,远胜汉高祖,应该是两汉所有皇帝里排名第二的。戾太子刘据有孙如此,应该感到欣慰。




清水空流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一出生便遭受到牢狱之灾,原以为终生就这样平凡渡过。但十七岁那年历史给了他一个奇迹,他意外的被接回宫,突然登基为帝。

本想大展宏图,却因朝中奸臣当道,他只能做个傀儡,受尽屈辱,连最爱的妻子也被杀害。他不敢吭声,只能忍耐、装傻、保全自己。

他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筹划,用尽一切的办法,终于扳倒权臣,成为真正独揽大权的帝王。而后他励精图治,实现了国家中兴,在他当政之时,是汉代贤臣最多、政治最清明、经济最高、疆域最广、军事力量最强等诸多之最的巅峰时期。

而这位中兴西汉的传奇帝王就是: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他是一位被历史严重低估的帝王,在他二十五年的统治时间里,汉朝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皆被推向了高峰。他开拓了汉朝最广阔的疆域,策划了规模最大的与匈奴的骑兵对战,开创了他独有的治国之路。

他把西域诸国玩弄在鼓掌中;匈奴、西羌被他彻底征服;他是痴情皇帝,写了史上最浪漫的诏书;他喜欢斗鸡,喜欢四处游玩,体察民情。

开疆扩土

开国难,治国更难。华夏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汉王朝经历了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51年,历时82年,在此期间将星闪耀,大战不断,汉武帝虽然击败了敌人,但此时的汉王朝也被拖的濒临崩溃。汉宣帝即位后,改变用兵策略,采用疲敌之计。组建汉朝史上最大、最强的骑兵军团,专对匈奴进行征讨,烧粮草、掠牲口,为匈奴埋下内乱的种子,最后终于将其征服。

于此同时,汉宣帝利用西域诸国间的矛盾,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十数年间,将西域三十六国全部并入汉朝版图。而西羌的版乱,全被镇压,并用屯田之计,最后也将西羌上百的部落纳为附属。

内政

汉宣帝时内政也达到了巅峰,让这个时代成为两汉时政治、经济、军事最强、最富有的时代。汉宣帝当政后,整顿吏治、工商、赋税,文化等一些列内政措施,这使得汉朝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以这种强大的国力支持对外战争。

汉宣帝的武功及谋略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为人追求实务,知晓“兵者,凶器也”的道理,也懂得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必先让自己的国家更强大,所以汉宣帝把外交谋略和军事、经济实力运用到了极致。

爱情

汉宣帝对于爱情的坚定不渝让人实属感佩。在其流落民间时,取了民女许平君为妻,两人相敬如宾、恩爱和谐。待他登基后,并没有冷落原配妻子,反而念念不忘。于是,下了一道最浪漫的诏书:“寻故剑”,让许平君进宫为后。这个浪漫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绝唱,故剑情深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的。

胸襟

汉宣帝在为人方面表现的相当的正直和大度。在遭到臣子反对时,他不会盲目的发怒而责罚,而是控制个人感情,客观对待问题。如:

庙乐之争,遭到夏侯胜的激烈反对,汉宣帝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赞叹他耿直,庆幸自己得到一位贤臣

西域莎车国发生叛乱,冯奉为了救急,矫旨借西域诸国兵马抗敌。事后,汉宣帝不但没有责罚,反而对其加官进爵。
赵充国平定西羌时,几次与汉宣帝争论,指出战略上的错误,并拒绝执行汉宣帝的指令。汉宣帝恼怒后冷静下来,察觉到自己的错误,下令褒奖赵充国敢于直言的忠心耿耿。

有这样胸襟开阔的明君,使得不少杰出人士为他效命,也使得这一代人才辈出。

汉宣帝的一生颇为传奇,由于受到巫蛊事件的牵连,他一出生就成了死囚,因大赦后流落民间,又因历史的偶然,回宫中即位。从傀儡到忍耐到独揽大权,从“死囚”到“千古一帝”,这样的一生,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纵观整个汉宣帝统治的时代,无论是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汉王朝的最高水平,这样的成就值得我们后人去思考和探索。但到如今,对于汉宣帝的成就史书往往就“昭宣中兴”或“霍光辅政”将其概括。如此笼统的介绍这样一位传奇帝王,是无法看清他的伟大成就。

如果继续让这位伟大的帝王被掩埋在历史的废墟中,实在让人感到惋惜。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汉宣帝传奇的一生,从国家政策、战略思想,到他的爱情、为人、生活等,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它,看待因为有他才有的一个伟大的时代。

我是大国布衣,喜欢我的朋友请点个关注,给个赞,评论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