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亲戚家孩子985大学毕业,至今没找到工作,在家啃老”,有人因此不想让孩子读书,对吗?

凡大先生


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比较盛行,一个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生失败的例子,杀伤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这种985大学的毕业生在家啃老,不仅会被人家笑话,还会影响其他家庭供读大学生的信心。

但是,这只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并非大学,尤其是985大学的失败。

一、985大学的学生在家啃老,无非两个原因

能考上985大学的学生都是高中时代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他们属于那种一毕业就会被单位“哄抢”的那种学生,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乐观,985大学只是给你一个敲门砖而已,真正被单位录用和重用,需要能力。

而这些985大学的“啃老族”就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好单位看不上他,孬单位他又不愿意去,放不下身段去做事情,只能在家“待业”,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自信心的不足,他走出去找到合适工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二、不能因为一个人,影响了你对读书的认识

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一直存在,既然没被完全否定,自然有他成长的土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的也有找不到工作的,不读书的也有成为大老板的。

这种认识,并不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读书没有用,而是说明读书,并非成功的唯一途径。

只有当读书和不读书的结果都一样时,才证明读书是无用的,但是现实中,读书和不读书的结果,能一样吗?读书也不一定成功,不读书也不一定不成功。这里的“不一定”是一个概率论的东西,既然是概率,不妨用统计学看一看呢?统计一下你周围,或者985大学里的毕业生,如果不读书和读书的人成功的概率是相等的,那就说明读书时无用的,但是,如果读书的10个人中有9个成功了,而不读书的10个人只有1个人是成功的,你能说明读书是无用的吗?

在当今,社会阶层正在逐步固化,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功的人都在拼命让孩子读书,而那些处于底层的人却越来越相信读书是没有用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用别人家孩子犯的错来惩罚自己的孩子,这是犯糊涂;只看到一个失败的985大学毕业生,看不到无数成功的大学生,这是一叶障目。宣扬读书无用论,最终坑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985高校学生成功者众,失意者少

虽然每年985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不高,但是从绝对数量来说,仍然可以达到15万左右,这些985高校的学生,虽然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每年仍然有不少人因为学业不达标而被警示或者退学,混到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也大有人在。但这能是大学的问题么?

抛开这部分同学不说,再来看看其他985高校的同学,以前段时间统计的C9高校为例,这9所高校的国(境)内外深造率最低的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也都在60%以上,最高的清华北大深造率甚至达到80%以上,深造的学校基本是国内顶尖高校以及国外TOP100以上的高校;签约就业方面,这几所高校签约单位主要集中在华为,国家电网、腾讯、阿里巴巴,各大银行、政府机关部门、高校等,本科生平均薪酬基本能达到1万元左右。虽然说这是国内顶尖高校的例子,但是全国985高校一共只有39所,即便有所差别,也不会是天差地别。

985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归根结底原因在于自己

亲戚家的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在很大程度上是跟他自己有关系。在高校里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因为沉迷于游戏,缺乏学习动力,目标缺失导致的;而毕业于985高校,最后还找不到工作,绝大部分是因为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躲避就业,逃避就业造成的。正常情况下,每年的秋招、春招,985高校至少也会有数百家企业直接到校招聘,而且不少企业还不止一次到校招聘。同时各大城市每年还会举办多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即便这些机会都错过了,网上的招聘信息也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作为985高校的毕业生,本身具有较高的起点,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蹲在家里啃老,只能归结为自己不积极。

不让孩子上学又能干什么?只会加速与社会的脱节

以这样的特殊个例作为孩子是否要上学的参考,是理性的选择么?不让孩子上学,他又能干什么呢?跟随父母打工,还是学一门技术,抑或是直接在家务农,虽然这几种方式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密集型劳动,手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的发展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是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让自己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再进一步来说,是可以从思想意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用时刻受制于知识、学历和能力上的差距。

读书不是成功唯一的路,但一定是最短的桥。这个已经是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共识,本已无需多论,题目中这样的家长,以点带面,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能认为对吗?


象牙塔里讲故事


大学生就业难(同样包括985、211大学毕业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少读书甚至不读书,找工作更难,甚至找不到工作。

我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大学生找工作,去人才市场;没文化找事做,去劳务市场”,可喜的是,她在省内的一所211大学毕业后,二次参加公务员招考,终于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员。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待遇好,在招聘人才时候,动不动研究生学历优先,非985、211大学毕业不考虑,因为这样的企业高科技含量高,就需要高学历、名校毕业的人才。985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确实存在,他们只是一时没找到工作,要么是机遇不凑巧,要么是期望过高,暂时蛰伏,但实力还在,时机一到,好的工作在等待着他(她)。由于现在的科技发达,人工智能程度高,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越来越少,有些企业还在裁员,没有文化就没有竞争力,最终被淘汰。殊不知,很多饭店端盘子的都被机器人替代了,马云还搞了无人商店,以后银行都要搞无人银行,不管行不行得通,这个信息传达了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社会需要人才,人才不是天生的,那么就要读书,还要读好书。那种没文化的人,只要敢闯,就能当老板,就能发财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背起书包上学堂,去读书吧!


风景这边读好


亲戚的孩子985毕业,不找工作却在家啃老。在外人看来是典型的“长大不成人”。并归咎于读书无用是不对的。

咱们先看看我一个朋友是怎么对待啃老的儿子的。

他的儿子,名牌大学学计算机的,刚毕业就找到了高薪的工作,但不久那孩子下班回来就把自己关起来玩游戏。

朋友起初是担心孩子的身体,本来上班就对着电脑,下班还狂玩游戏,哪吃的消。

多次沟通无果,儿子还跟他提出要辞职,在家呆两年再上班。

起初他和我们说的时候眼里都含着泪,大家也纷纷支招儿。最后朋友选择了同意孩子的想法,二十好几的人,不同意又怎么办呢?

后来的日子,朋友经常在圈儿里组织家庭自驾游,远到新疆、西藏。他的目的大家也明白,主要为了儿子。

好在他的孩子守信用,两年后主动去找工作,虽然没有以前的高薪,但从朋友的言谈举止看出,父子两对现在的状况很满足。

年轻都有鲜活的生命,不去工作,脱离社会,他们的内心一定不平静,或因性格内向,不能融入社会;或者社会经验不足,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当从心理上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后,有知识,名牌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好找工作的。

而不学知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是一定吃不开的,比如,有的人说,我可以当快递员,送餐员啊,瞧他们现在多能挣,这就有点短视了,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些不用什么知识的岗位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所以,个别名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代表知识没用。一时的啃老,也不代表这个人没用。





亚雪心理话


相比其它大学,有人总结了985大学具有八至十项优势,其中两项对家长最具吸引力:一是公招(进入体制内)优势,二是就业优势。我的两个亲戚的孩子先后进入复旦大学深造,这是典型的985。一个在大四作为选调生考入某直辖市公务员,一个在大三时因在某项全国大学生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被赞助该活动的世界五百强知名公司当场签约录用,大四毕业就进入工作岗位,年薪数十万,第二年即翻番升到一百多万。

就像有些留学回来的“海龟”一时半会没有找到工作,或创业暂时没有找准定位一样,都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我有个朋友的儿子从本科开始就在国外就读,家长花费了几百万,十多年了还在继续投入。

如果就以上个案就绝对地肯定或否定,那就太片面了,会误判形势和趋势,误人误己。作为985毕业后仍在“啃老”的现象,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其实情。提问所说的情况,有如下几种可能:

1.可能找到的工作不理想,挑三拣四,放弃了机会。这是暂时的,不会静止不变,人家怎么在找及想找什么工作,你看不到,也不会告诉你。你就以为人家在“啃老”了?

2.个人兴趣与家长愿望相左,僵持不下。如家长希望其考公务员或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而其本人却想自主创业。这个也是暂时的,总会达成共识。

3.所选专业只是家长越俎代庖,或是“服从调剂”,后来才发现与自己的理想并不吻合,甚至南辕北撤。心态没有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好调整。

4.能够提供“啃老”的家庭,大多条件不错,父母比较能干,可能有自己的实体。家长希望孩子子承父业,而孩子想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翱翔。

5.感情方面受挫,或在纠葛中,没有调整好。

6.想去国外继续深造,暂时没有成行。

7.大学四或五年,没有认真学习,有一至多门挂科,或受到过学校处分甚至是退学处理,形成“毕业”后蜗居在家的假象。

只有最后一种可能,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不可救药。其它可能都是一时的表象,毕竟接受了985深造过的人生,其知识、阅历、见识、能力及朋友圈等,跟普通孩子不在一个层面。一旦醍醐灌顶,脑洞大开,其后劲势不可挡。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人类的基本路径,也是普通人上升的唯一正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必将暂时的现象看成永恒,也不要被个别失败的个案遮住了大片森林,鼓励孩子必须读书,好好读书!


半秒看透本质


也许你亲戚家的孩子眼光太高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可以吧。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的话,就算是在小饭店端盘子,当洗碗工,或在小工厂干点零活。最起码要维持生活吧。

我们这里有一位毕业的大学生,暂时没找到工作,就帮亲戚一边卖货,一边找工作。半年多后,就找到工作了 。不知工资是多少。

前几年我听某人说一件事,有一位大学毕业的去他的表妹上班的公司上班,实习过了工资才三千多,而表妹却开了五千多,心里很不服气。他说我一个大学生还比不上她一个初中毕业的。心里虽然有想法,

但他还是坚持干了下来,毕竟是大学生,有知识,有头脑。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得到厂领导的认可,他也为公司的发展做了贡献。他的工资很快就超过了他的表妹。听说几年后,涨了一万多了 。而他的表妹还是五千多。这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区别。

听我说了这两个大学生找工作上班的事,不想让孩子多读书的,不知有何想法。


胡兰英


不让孩子读书的做法肯定是极其错误的,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也是狭隘的。



作为一名985大学毕业的学生,若是在毕业的时候没有找到工作,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他对工作的要求太高所导致的,而不是因为他找不到工作。

我们村里就有一位985大学毕业的学生,他学的是机械类的专业。大家应该都知道,机械行业是一个既累又苦的行业,尤其对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所有要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并且想要在机械行业有所发展的人都必须从基层干起,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我们村的这位学生,仗着自己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身份,在找工作的时候,就要求人家单位必须给他办公室里的职位,这样的要求当然很难满足,因为企业要的是技术人员,而不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再说了,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又能有什么管理的经验。

于是他的要求就很难被满足,也就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在求职的期间里,其实他也找到过一些办公室的工作,但是又因为工资低的问题而没有同意。直到学校里的求职季过去,他还是一无所获。



然而他身边的那些同学,因为人家对于自身的定位准确,最后人家全部都找到了工作,并且顺利的度过了求职季,就他一个人不知所措。

最后:在我们学校里,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眼光太高。而那些找到了工作的人,则是完全的为自己定准了位置,才顺利的找到了工作。因此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那些要求高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行止将将


不读书,符合国家政策吗?不能因他一人在家啃老,就拿他做示范吧。那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有的就是,为什么不拿这些优秀人才去做榜样呢?我说一下我自己的事,那是93年我念六年级,快升七年级的时候,自己得了一场病,耽误了考试,后来父亲到开学的时候,让我去上学,我告诉父亲,不上了。因为自己看到了父母亲的苦累,家里当时也很穷,吃饭都有些困难,放下念书帮助父母亲在家种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虽然去不了学校念书,就不能代表放弃了学习、努力前进,只是环境不同罢了,没有老师指导,不用去交学费。父亲看见我在家学习,心里头也很难过,为什么,因为家里穷,孩子不念了。所以,我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放下书本。积极进取是学习最大的兴趣和动力,如果想出人头地,唯有学习受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六和敬


当然不对。

孩子985毕业,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难道他不读书,不上大学,就能找到工作了,就不啃老了么?

所以孩子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是他自身因素造成的。比如:重理论,轻实践,性格孤僻,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懒惰……

有人说:我用一麻袋的钱上大学,换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这是把上大学当成了“镀金”,不认真学习,没有真正的去上大学,致使各专业分数较低,再好的大学,也有学渣,也不容易找到工作,再孬的大学,也有学霸,也能成为社会上的香饽饽。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个博士生找工作,因为本科非211被拒。我说,孩子,别为失败找借口,那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我同事孩子本科读的是二批次大学,中科院博士毕业,应聘上海交大时,一同竞争的有美国博士后回国的,有香港大学博士毕业生,有北大清华博士毕业生,但最终只有同事女儿收到了人事部的offer 。

我们试看各地招聘启事,哪一个不是要求有学历的?985大学毕业,总比不上学就业几率要大的多的多,不是吗?不上大学,你连应聘的资格都没有,社会就是如此残酷。

所以当你努力到与众不同,当你优秀到无可替代,你就会觉得世界的大门始终为你打开。

俗话说:一个人肩膀上有力,只能养活一个人,若一个人心头有劲,就能养活一千人。这心头就是指的拥有知识。想拥有丰富的知识,目前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上学。


布衣教师


大家好,我是杨青儿,以亲身经历分享教育经验,欢迎大家关注我。

因为亲戚家孩子是985大学毕业,而至今都没找到工作,因此不想让孩子读书,对吗?

当然不对!而且我认为滋生这个想法的人真的很傻。

动动脑子想一下,全国有多少所985大学?每年985毕业的有多少人?能上得了985的人算得上及其优秀的了,好好想一下,怎么会找不到工作?我认为找不到工作很大是那个人本身原因。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出来就想着高工资高自由,刚毕业哪有这么好的公司?或者又是对公司不满意,说白了就是眼高手低,凡事都要有个开端。从题目上看,这个亲戚的孩子人的确不怎么样,都大学毕业了还在啃老!而因此就滋生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大学更是不应该,这样想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也会一事无成,在家啃老。对此还是不用担心的,凡是品行好点的孩子就算没读过大学也不会说沦落到在家啃老的。

作为父母亲应当多传播正能量给孩子,还有,绝不要宠溺孩子,现在大学学历真的挺重要的,还是去读大学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大家可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