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战国四公子,司马迁为何独爱信陵君?

詩莫顏


岂止是司马迁,汉高祖刘邦也把信陵君视为偶像,他每次过大梁城,都要拜祭信陵君,还派人给他守墓。

为何太史公、汉高祖都对信陵君情有独钟?因为所谓“战国四公子”,实在是只有信陵君,当得起此名。

所谓“战国四公子”,指的是战国末期,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这四个人,都是王亲国戚,权重当时,在国内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能够左右朝政。他们都大兴养士之风,豢养了大批的门客。他们都属于王族内的能人,不是国王,但起的作用胜似国王,在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统一态势之时,能够集合特殊的人力物力相与抗衡,发挥身为国王所不能为的一些作用。

他们的事迹见诸《史记》,记载甚详。他们都是名重一时,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四人的行为性质,并不相同。

孟尝君最出名的故事,一个是薛地放债,一个是鸡鸣狗盗。但是前者是冯驩替他做的,后者是他豢养的门客所为。秦王请他去为相,他也去了;路过赵国的时候,平原君轻慢于他,他就怒了,他的手下杀了几百号人,竟然灭了一个县走了。这可以说是狠人,但远远称不上君子所为吧?后来他在齐国地位很尴尬,齐王忌惮他,但又奈何不了他。他在他的薛地终老,竟然像一个独立王国。

平原君是赵国的公子,跟魏国有联姻。他也养士,权倾朝野,参与赵国决策。但是,从上面他对待孟尝君的态度,就可以见此人之一斑。著名的长平之战,战端实在是因为韩之上党投赵,他力主接纳,终致大战。可见他的政治智慧也就那么回事。他的器度格局,甚至比不上他手下的门客毛遂。毛遂自荐的故事家喻户晓,这样一位有担当、有能力的门客,他竟长期不能发现,可见他也并无识人之能。

春申君倒不算是楚国的王族,但也是权重一时,甚至能够左右楚王之废立。但是,如果春申君果然贤能,怎么会被李园这样的奸佞小人钻了空子,替他人作嫁,秽乱了楚国王室,自己也身遭横死?

究其原因,都是一个“私心”而已。孟尝君不可谓没本事,但他的本事其实都是用在自身的存亡和势力上了,所用的鸡鸣狗盗之辈,也谈不上于国有何益处。春申君之所以最后能有那样的结局,也是为了自身的权势。楚王无后,他进献怀孕了的美女,不想却被奸人所乘,也算是咎由自取。平原君到还不算有大的问题,但是格局不够,眼界不高,能力也不行。

俗话说“人比人该死”,再看看信陵君,你就知道什么叫翩翩佳公子了!

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权势是没得说了。但是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他的礼贤下士,可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老子有钱,所以多养几个死士就得了。他是真的会放下身段,去深街陋巷,去拜访平头老百姓,是真心诚意与之结交。他的真心,换来的也是这些人的真心,所以,事当邯郸之围,他有求于这些人之时,他们都将身家性命交给了他。要说邯郸之战,魏王已经下令不许救援,他矫杀晋鄙,私调军队,这是越权了,但是他宁可这样做,也要救援邻国,除了应他的亲戚平原君之约之外,更是看到了东方六国的艰难处境。在那时,秦国的攻伐已经势不可挡,单独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无法独立应付秦国,只有各国合纵,方有一线生机。但是魏王和其他诸侯国都是畏葸不前,这件事不得不由他来做了。这一点战略眼光,比平原君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他成功了,邯郸之围遂解,但是他却回不去了。国不可有二日,他的光芒已经盖过了魏王,回国已经很难有他的空间了。所以他滞留邯郸若许年,终日自甘堕落。但即使是这样,在关键时刻,他仍然会挺身而出,率领诸侯联军,一直打到函谷关外。这是东方六国在灭国之前的最后一次合纵了,也几乎是最后一次机会。但也只是让各国多苟延残喘了几年而已。信陵君自己,有此一役,名声更盛,但是他以魏国公子,又显示了比魏王还要强的威望与能力,他就更是无路可去了。最终,他死于醇酒妇人的放纵之中,令人唏嘘。

要能力有能力,要格局有格局,要威望有威望,信陵君的悲剧,只在于,很可惜,他不是魏王。把那三位公子和信陵君作比,你就能看出,这人格魅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战国四公子”,真的只有信陵君当得起,也就难怪太史公和汉高祖都对他推崇有加了吧!


轩辕十四Rex


先来说说何谓战国四公子。话说在战国时期,有这么四个人他们心怀天下,想要为国排忧,建功立业。怎么办,单靠自己单干当然不行,得组建公司啊,得招兵买马,得增员增效啊!于是呢就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争先恐后,你争我赶地招揽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以期有朝一日有人能助其大展宏图,得偿所愿。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是饥不择食。像我们的孟尝君同志就招了大批鸡鸣狗盗之辈。这些人有用没用不知道,反正银子是没少花。

说了半天,这战国四公子到底是谁呢?看官莫急,听我一一道来。他们就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这四人中,除了平原君,其他三人司马迁都是给他们单独作传的。所以你看,说司马迁在战国四公子中,单独给信陵君作传是不对的,至少也是不准确的,他不是也给孟尝君和春申君单独作传了吗?

换个角度想问题没准会柳暗花明!作者应该这样问:《史记》中关于战国四公子的记载,司马迁为何给其他三个人都单独作传,独独平原君要和别人一起作传呢?这才是一个好问题!

个人观点,欢迎吐槽。锣不鼓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品评历史,体味人生,请关注:杨家将之五郎拜佛


杨家将之五郎拜佛


《史记》四公子传记中,只有信陵君叫《魏公子列传》,内文也是称公子,不直呼其名。由此可见司马迁毫不掩饰对信陵君的热爱。

司马迁为何如此推崇信陵君,可能与其自身的经历有关。据说太史公身陷囹圄,需要钱打点救助时,遍访周遭亲友,均无所得。现实中的人情冷暖,让太史公不由得感念急人所困的信陵君和那个士为知己者死的重义轻利时代,或许对于司马迁来说,信陵君可以算是一个知己了吧。

高中读的文章《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让我们见识到了信陵君的才能胆识,太史公司马迁不正是抑塞磊落之才吗?正是仰慕信陵君的伯乐之才,才为其单独作传。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评论。


天使穿了我的衣裳Lisa


信陵君公子无忌是战国四君子里最有才华,但命运也最令人心酸的一位。《史记》为四人所作的传记里,平原君跟别人合传,称《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申君、孟尝君分别单独作传为《春申君列传》和《孟尝君列传》,在以上传记中司马迁均直呼三人的名号;而惟独信陵君的传被命名为《魏公子列传》,且通篇不曾呼其名号而皆尊称为“公子”。


乐高VR源头厂家


咱们先来看一下战国四公子都有谁: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这四位在当时都是各国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各自的君主招揽人才以对敌。

下面咱们来详细的看一下这四位都是什么样的人:

一、魏国信陵君:魏昭王之子,为人很是谦和,礼贤下士,平等待人,由于信陵君过硬的人品值,得到了诸多才子的认可,都愿为他所用,食客三千有余以至于一连十来年周边动荡,但是有信陵君坐镇,都不敢来侵犯魏国。最著名的典故是“窃符救赵”。

二、赵国平原君:赵国公子,风度不凡,以好养食客闻名,只是他资质平庸,看不清大局,误了事。跟他有关的典故是毛遂自荐。


三、楚国春申君:黄歇,一提这个名字怎么老是有黄轩的形象徘徊在我脑海中(电视剧看多了)。春申君知识储备量大,口吐金莲,仰慕他的食客颇多,后来他任宰相,自私自利,不听忠言,不辨忠奸,最后惨遭杀害。

四、齐国孟尝君:齐宣王弟弟之子,从小遭父亲嫌弃,但凭借自己招揽人才的本事继承了爵位,他招揽人不分品性,良莠不齐,各国犯罪逃亡之人都趋之若鹜,多鸡鸣狗盗之徒,由此可见孟尝君人品。



司马迁对这四君子中的信陵君很是敬重,对比以上各位的性格及处事肯定大家也都觉得信陵君更加优秀。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其他三位都是以封号称之,但是对于信陵君以魏公子称呼。全篇都是公子这个,公子那样,尊敬之情可见一斑。


双人得


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学家,很欣赏战国四公子,为他们单独做列传,可是我们从下《史记》目录中可以看到,信陵君传叫魏公子列传,并且在列传中,很多地方称他“公子”,这是有别于其他三位的地方。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战国时期有养“士”的风气,所以四公子都是门客盈门,并且不计功利,不计高低,礼贤下士,但他们各有特点。   

孟尝君是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是潜逃犯,都可以投到他的门下,才有了鸡鸣狗盗的故事。并且有点残暴,孟尝君个不高,他跑到赵国,赵国人说:“乃眇小丈夫耳。”就因为这一句话,他杀了人家几百人才离开。   

平原君是个对朋友很讲义气的人,为了网罗人才,平原君可以当众杀美人。这才有了后来的毛遂自荐,帮助他达成了与楚国的合约。但在司马迁的眼中,平原君是一个贪小便宜,不识大局的人。因为贪激化了秦赵之间的矛盾,酿成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被坑,邯郸差点灭亡的悲剧。

春申君为相期间,英明果决,楚国一度强大起来,到晚年却越来越昏聩,虽有大量宾客,却听不进良言相劝,因一己私利,不能明辨忠奸,最后被刺杀,司马迁感叹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在四公子中,交友最没有功利的当数信陵君。用司马迁的话说是不耻下交。信陵君的义主要体现在窃符救赵这件大事上。明人唐顺之在《信陵君救赵论》中分析得很透彻:“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唐顺之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决非只是对平原君的哥们义气,而是有保存赵国也保存自己国家,进而保存六国的眼光和大义。 


超哥说成语


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出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合称“战国四公子”,他们的门客都有几千人,在国家的军事和政治上面都做了巨大贡献,四公子大部分都是皇族后裔。

司马迁喜爱这个信陵君可能因为信陵君大仁大义,礼贤下士的德行让古代的司马迁比较喜欢。信陵君为了救赵国,做出了“窃符就赵”
的壮举。

可能司马迁也是对比自己的情况,信陵君做了那么大的事,欺瞒君上后来到了赵国也很受人尊重。自己因为说了几句话就收到牢狱之灾,实际他很羡慕信陵君。

第二,可能真的没有特别的原因,可能因为信陵君人格魅力很强大,司马迁就是特别佩服他。在史记中,司马迁对信陵君赞赏的词汇数不胜数。


恒段


战国四君子都有列传,不是单单只有信陵君魏无忌。

不过看司马迁的确对魏无忌尊敬,其他人都直称什么君,而,司马迁称呼信陵君魏无忌为“公子”,这待遇也没有谁了。


下面是《史记》目录:

卷七十五\t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六\t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七\t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卷七十八\t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江城月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你难道没看过《史记》吗?

《史记》第七十五卷至七十八卷是列传第十五至第十八,分别为《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

四公子除了平原君之外,都是单独立传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只单独为信陵君立传的说法。


公子皇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9a9ccb117227bec342cef30d8f65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