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书法中“钟”的繁体字“鐘”和“锺”有何区别?正确该怎么用?

当代尚书院








现代汉语简化字“钟”的繁体字有两个,一为“鍾”,一为“鐘”。“锺”曾经是“鍾”的简化字,而不是“钟”的繁体字。

在古代汉语里,“鍾”和“鐘”两个字的意思大部分不同,小部分相通。“鍾”的古汉语字义:1、酒器、容器; 2、聚集、专一; 3、重;

4、容量单位:釜十则鍾; 5、国名、县名、地名、山名;6、姓氏;7、竹名:龙鍾。

“鐘”的古汉语字义: 1、乐器(金属钟); 2、计时器;3、固定的时间:钟头; 4、姓氏,也作“鍾”。

传说,“鐘”姓祖先是朝廷负责“鐘”乐的官,故取姓氏为“鐘”,这和“鍾”姓、 “鍾离”姓的起源是完全不同的。在保留通行繁体字的港澳台地区,既有姓“鍾”的,也有姓“鐘”的,但以姓“鍾”者占绝大多数。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一些有关权威机构,在就《征求意见稿》反映的意见中,说明了作为姓氏时,“鍾”字占主体地位的理由。2013年6月5日,在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了“鍾”字(三级字表7679号),未收录“鐘”字。

由此可见,“钟”字写作繁体字时,如表姓氏、地名、钟爱之义项,须写“鍾”字;表钟表之义项,须写“鐘”字。

一幅书法作品,汉字是主体。再好的书法作品,如果出现错别字,必然贻笑大方,大煞风景。所以,不论是书法名家,还是书法爱好者,都应该取严谨的学习态度,不懂的地方,要勤查字典多请教,努力减少书法作品中的文字错误。






旧闻述评


“鐘”和“锺”是两个不同的字,解放初期简化汉字时,用“钟”把两字都合并了。

先说“锺”:

【説文解字】:鍾,酒器也。从金,重聲。

金文由“金”(金属器)和“重”(负载)组成,本义是盛酒的金属器具:酒钟。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引申有集中、特别等含义,如:钟爱

。也作姓氏。

图为西汉的凤鸟金锺,2003年在西安枣园汉墓出土。

再说“鐘”

【説文解字】:鐘,樂鐘也。秋分之音,物穜成。从金,童聲。

金文由“金”(金属器)和“童”(小奴隶)组成,本义表古时由小奴操持的报时器,即现在所谓敲钟的“钟”。篆文由此承续。隶、楷也由此演化而来。

简化汉字时,用“钅”替代了“金”,用表音的“中”,替代了“童”和“重”,二字合并成为一体使用,形义由此消失。


习之堂


汉字的简化,是特定时期为扫除文盲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方法,有其历史意义,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难讲。

以“里”、“裡”、“裏”为例,在古代这本是三个字,分别用作“千里”、“故裡”、“裏外”,现在倒好,一个“里”字解决。

可是现代很多人不明就里,在书法创作时乱用。

我曾在一次评审现场看到,一件非常不错的作品,本已进入评奖范围,但有评委发现,其中一句“八千裏路云和月”出现硬笔,于是作品直接落选。

不同的繁体字被简化成一个字的现象很多,比如题目中提到的“钟”字,其繁体有两个:鐘、鍾。

我们先来看看“楷书之祖”钟繇是如何写“钟姓”的,写自己的名字总不会出错的。

可见,作姓氏时,应写作“鍾”。

而作“钟声”时,则应写作“鐘”。

当然,繁体字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包括一些异体字,书法创作时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会闹笑话。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钟的繁体字是鐘,而不是“锺”!

先说“钟”,解释如下:

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钟。编钟(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钟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2. 计时的器具:钟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钟。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钟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钟头的会“)。

从以上解释来看,“钟”的意义已相当清晰,主要与古代乐器及时间有关。

再说“锺”,解释如下:

1. 杯子:聚酒千“锺”。

2. 集中,专一:锺情(感情专注)。锺爱(特别爱)。”锺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3. 量词。古容量单位:釜十则锺。

4. 姓。

可见“锺”,作为名词解释,主要是容器的意思。所以,籦和锺两码事!


何足畏哉


锺”,只限用于姓氏.王宁说,姓“锺”和姓“钟”,本属于两个姓氏家族.一、关于“钟”:

作为乐器来讲的时候,这个字应为“钟”.例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钟鼓乐之”.

《说文解字》中对“钟”字的注解是:“乐钟也.秋分之音,物穜成.从金童声.古者垂作钟.銿,钟或从甬.职茸切.”

二、关于“锺”

作为“锺聚”来讲的时候,此字应为“锺”.例如《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中“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中,这个字应为“锺”.

作为姓氏来讲的时候,这个字一定应为“锺”而不是“钟”.《左传·定四年》:“锺建负季芉.”《注》:“锺建,楚大夫.又锺离,复姓.”

作为酒器来讲的时候,此字应为“锺”.《正字通》注曰:“壷属.汉大官铜锺,卽壷也.俗谓酒巵.”

三、二字通用

《正字通》:“说文锺,酒器.从金重声,职容切.钟,乐器,秋分之音,物穜成,童声,职茸切.分为二,泥.汉志黄钟,周礼作锺.诗钟鼓亦作锺.古二字通用.”

也就是说,在作为“钟鼓”的时候,二字可以通用.

在作为“锺爱”的时候,此字应为“锺”.

如前所述,在作为酒器、锺聚、姓的时候,二字绝对不可通用.

锺字是钟字的繁体字写法,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大陆地区使用的简化字“钟”同时是繁体字“钟”与“锺”的简化字。

“钟”的基本含义:一种乐器(如钟声的钟应当为“钟”),古代也用钟来报时,所以“钟”也有时间、时间计量器具即“时间”、“钟表”等含义。

而“锺”的基本含义:一种器皿(古代异体字有“盅”),用于装酒等液体,引申为集中等含义,因此酒钟、茶钟、钟情等含义的“钟”当为“锺”而不是“钟”。

【钟】zhōng

 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2.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4. 杯子。

 5.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锺】zhōng

 ◎ 曾作“锺”的简化字,后停用。






欣远斋



“锺”,是指“大的贮酒器”。

如王充《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锺,孔子百觚。’”


“鐘”,指一种金属制成的乐器,中空,之即响。


“锺” 与 “斗”、釜”都可作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古代的一斗约相当现代量器的二升),六斗四升为一釜,六斛四斗为一锺。

如《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万锺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锺于我何加焉!”


“锺” 可通 “鐘”,指响器。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鐻,悬挂钟鼓的架子。)

又,“鐘”也可以通“锺”,指“酒器”。

如《列子·杨朱》:“聚酒千鐘”。


“锺”可指“汇聚”、“积聚”

如杜甫《望岳》:“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后来,又指“集中”、“专一”。

如林觉民《与妻书》:“锺情如我辈者。”

成语有“一见锺情”。

但是,下面的用法不能用鐘:

千锺”、“万锺”的“”、“锺情”的“”以及“姓锺”的“

”在古代则不能写作“”。

现在,“锺”、“鐘”、“钟” 均已简化合并为“钟”。


.

.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

2月份内,免费领取《一字一视频》,可以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100


汉字谷主


在书法中“钟”字的繁体字“锺”和“鐘”的区别,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一、“”用于姓氏。在古代碑帖中比如:

钟繇

钟元常

钟太傅

二、“”也能用于器物比如:

而“”一般指器物不会用于姓氏中比如:

从能找到的资料看姓氏“钟”一定是“",而肯定不会是“”,器物“钟”一定是“鐘”!


醒墨勤耕


“钟”这个姓氏写作繁体时,到底是“锺”还是“鐘”?

虽然这两个都可作为姓氏。但“锺”是一个大姓,据说起源于复姓“锺离”或楚大夫锺建。从古代的钟子期、钟馗,到如今的钟汉良,他们姓氏的繁体写法都是“锺”。

而“鐘”这个姓氏却极为罕见,毕竟它主要是作为打击乐器和计时工具存在的。《说文》里说:“钟,乐钟也。”

乐器和钟表都与“鐘”有关,像黄钟大吕、晨钟暮鼓这些成语里的“钟”,都是靠声音来刷存在感的“鐘”。

而“锺”的原义则是一种计量容器,外表看起来是圆形铜壶。因为可以保存酒水食物,所以又有“酒器也”的说法,还常常被当成一种计量单位。

用作动词时又有“汇聚”、“专注”的意思,所以引申为感情集中,例如“锺情”、“锺爱”。


画家刘震


一,鐘

 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鐘。编鐘(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鐘”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鐘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2. 计时的器具:鐘表(“鐘”和表的总称)。座鐘。鐘鸣漏尽(晨鐘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鐘头(小时,如“开了一个鐘头的会“)。

从以上解释来看,“鐘”的意义已相当清晰,主要与古代乐器及时间有关。

二,锺

 1. 杯子:聚酒千“鍾”。

 2. 集中,专一:鍾情(感情专注)。鍾爱(特别爱)。”鍾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3. 量词。古容量单位:釜十则鍾。

 4. 姓。

可见“鍾”,作为名词解释,主要是容器的意思。



欧阳文玉


敲击器“钟”的最初古文为“南”。甲骨文的“南”字像一种钟形的制乐器。郭沫若先生认为,这种乐器是青铜的。另有研究者称,它是一种由容器演化面来的乐器,上部的“屮”形是提纽,下部是器身。

《禮記.文王世子》:「胥鼓南」,「胥」是官名,表示胥敲擊南這種樂器。

后来因为编钟随着西周礼乐制度而盛行,最后演变为礼器。同时,随着青铜器的普及,各种大小的钟(特别是铃铛类)出现,使得本来已经主要表示方位的“南”字使用出现混乱。于是在西周中期,在“南”字基础上增加了三字:

“用”、“鐘”、“锺”

“用”字,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用的形体后来就有了甬,再有了桶字。桶便成了日用品,与钟没有关系了。“南”成了方位词,也与“钟”无关了。

鐘,乐器,就是今天讲的编钟。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镈钟共65件组成。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256.4赫,与如今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乎完全相等。编钟是成套的,就像小孩成群,所以用童做声旁。

《说文解字》“鐘,樂鐘也。秋分之音,物穜成。从金童聲。

鍾,酒器,大型贮酒器。《鍾,酒器。从金,重声。”升、钟、豆、釜等都是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战国时齐国以四升为豆、四豆为瓯、四瓯为釜、四釜为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鍾,古者此器葢用以宁酒。故大其下、小其頸。自鍾傾之而入於尊。自尊勺之而入於觶。故量之大者亦曰鍾。引申之義爲鍾聚。”由钟聚而产生钟情、钟爱等等词意就出来了。

这样说法不知题主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