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中庸》的书名和庸的内涵?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和《中庸》二篇论文,与孔子《论语》和孟子《孟子》合称四书,并作《四书集注》,八百年来作为中国科举考试的圭臬,也就是儒家的“楷式”,所有读书人的经典教材和经典答案。《大学》就是大学之道,题目很易理解。《中庸》的书名就不易被理解了。朱熹注:“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成为八百年来的标准答案。即使如此,儒家学者也不能准确说明《中庸》的“庸”的内涵,甚至无法回答为什么要用“庸”这个字。这个字看起来没有大学问,没有深内涵,却放在如此显耀的位置。庸人就是平庸无能的人,傭人(佣人)更是下等人的称呼。后世的中庸之道改变了华人的文化属性,平庸成为主流性格。

其实“庸”是有特殊含义的,《中庸》书名非同凡响。孔子说:“中庸之为德,民鲜久已!”孔子没有直接解“庸”的含义,真正解释清楚“庸”的深刻内涵是庄子。庄子首先说:“庸者,用也。”即庸就是用。这似乎没有新意,但庄子笔锋一转,深刻的内涵就呈现出来了。这是《齐物论》的伟大旋律。庄子说:“有成与亏,昭氏之古琴也;无成与亏,昭氏之不鼓琴也。”这句话也不好懂。昭氏是古代最伟大的音乐家,庄子用昭氏鼓琴与不鼓琴也说法。成是万物之成,即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肉眼可以看见;亏是万物消失,返回本源,肉眼看不见了。昭文鼓琴,世人可以听到美妙的音乐。突然昭文停止鼓琴,世人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了。庄子问:美妙的音乐到哪里去了?庄子说“不用而寓诸庸”,终于,“庸”的真面目露出来了。庸就是隐藏的妙用,没有显示出来而已,世人以为不存在。昭文鼓琴,美妙的音乐呈现出来了;昭文不鼓琴,美妙的音乐隐藏起来了。昭文鼓琴,昭文的音乐天赋展示出来了;昭文不鼓琴,昭文的音乐天赋隐藏起来。隐藏起来并不等于消失,只要昭文存在,昭文的音乐天赋就存在。昭文鼓琴只能鼓几首曲子,但昭文隐藏的音乐天赋可以鼓无数曲子。也就是隐藏的妙用(庸)远远大于展示的妙用(用)。庸虽然是用,但代表没有展示的无限妙用。这就是庸的本意。中的含义是什么?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5章),中就是内在的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无分别心的玄照力。这样,《中庸》的内涵就基本呈现出来,中庸的主题是复性,返朴归真是老子的复性,父慈子孝是孔子的复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恢复中和之性,是儒道二家的根本教法。可惜后世把《中庸》变成平庸,平庸变成滑头的中庸之道。华人伟大的人格被践踏殆尽!朱熹不知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