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从兴起到覆灭,探寻输在战场之外的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是中国人的痛,因为那象征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在去年中国第二艘航母——山东舰入海之时,远在英伦三岛的中国人特意去纽卡斯尔的北洋海军墓前祭拜,还用一张山东舰的照片告慰前辈。可以这样说,北洋海军这支不成功的舰队让中国人明白了海军的重要性和什么叫做落后就要挨打,让中国人认识到了富国强兵的重要性。


祭奠北洋之魂


北洋海军就是整个大清的缩影,不管是混乱奇葩的管理制度,任人唯亲的官僚主义,克扣军费的海军衙门,都折射出了这支舰队的荒唐走板和可悲可笑。所以最终这支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并不让人意外,甚至正中大清某些清流官员的下怀。可能这些人听到北洋海军战败之后的消息,半夜在家都忍不住和亲信弹冠相庆起来。回顾北洋海军兴起到覆灭的历史,这支曾经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舰队不仅输在了海战上,更输在了战场之外的朝廷上。

北洋海军基地刘公岛

(1)北洋海军诞生记

l 落后时代的水师

清朝前期并没有海军,有的只是水师。并且在攻下台湾之后,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对海上贸易也是兴趣缺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不会拿钱去投资水师建设。这使得原本将巨舰大船开到红海的中国人,竟连一支像样的海军都没有。


鸦片战争中,大清水师不堪一击


这样在太平时代还比较无所谓,但是到了鸦片战争,大清官员们惊讶地发现,老旧的水师在英国人的军舰面前就像纸糊的玩具,根本不堪一击,就像笑话。所以有些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那就是组建新式海军。

两次鸦片战争中,大清水师成了笑话


l 洋人舰队

大清朝廷看见大家纷纷要求国家建海军,那就建一支吧。于是大清朝廷叫了一个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过来开会,说大清朝廷决定了让他来组织建设海军舰队。这个李泰国帮大清收税是收的不错,大清官员这么夸他,“自李泰国经理夷税征收之后,税钞大有起色,按年比较,银数倍增。”

英国人李泰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国花了107万两银子,买了七条兵船来组成舰队。这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李泰国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开始任人唯亲,于是招了一群洋人来当中国海军,完全架空了中国,哪怕是皇帝下的指令也得先过李泰国。这样让大清朝廷根本不能接受,直接叫李泰国解散舰队滚出去,这一来一去,大清白白亏了一百多万白银。

l 台湾事件

1874年,日本人悍然入侵台湾,使得大清朝野震动,居然连倭寇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吗?但是虽然震动,大清的封建大吏们并没有和日本人打仗的意思,纷纷推脱说道,我没有海军舰船,难以和倭寇抗衡。


外国视角下的台湾事件


但是此时的日本人也是实力不济,虽然强行登陆了台湾,但是面对台湾人民的英勇抵抗和日军本身的水土不服,导致日军进攻受阻,可能要全员病死在台湾岛上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人讹诈了大清几十万两银子,就灰溜溜地跑回了日本。

l 痛定思痛

在连日本人都敢过来抢劫的刺激下,大清终于痛定思痛,想要组建一支新式海军。但是一开始还是走的买买买的路子,对现代海军根本没有一点认识。大清要员李中堂在英国人赫德的怂恿下买了几艘废船,不仅不能出海打仗,每年还得修两次,最后居然烂在了船坞之中,成为了一堆生锈的钢铁。

“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鸿章进行了反思,觉得还是因为大清根本没人懂海军,那怎么办?那就开学堂,培养人才,以便振兴海军。所以在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开设水师营务处,1880年开设水师学堂,颁布《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登场。

(2)乌烟瘴气的北洋军

l 任人唯亲的北洋海军

大清很满意地看到北洋舰队的成立,但是又立即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北洋海军还是任人唯亲。1888年,丁汝昌成了北洋海军的提督,统帅大小船只40艘。这下子让朝廷不满了,觉得这李鸿章是在任人唯亲。因为丁汝昌和李鸿章都是安徽合肥人,两人是老乡。在大清、民国的军队中,往往喜欢讲究同乡情谊,所以丁汝昌作为一个太平军降将能当上北洋提督,背后没有李鸿章使劲是不可能的。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连提督都是搞裙带关系上位的,下边的官兵也是有样学样,整个北洋海军搞得乌烟瘴气。

l 形如虚设的海军衙门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就受到了朝廷里反对派的围攻。其中带头人就是翁同龢,他是所谓清流党人的领袖,更是主管财政的大臣,所以他极力打压北洋海军,经常提出停止南北洋海军买武器的要求。

大清肯定不想给李鸿章建立一支私人舰队,所以就设立了海军衙门,让醇亲王当总理海军事务,庆亲王和李鸿章当会办,曾纪泽当帮办。看起是大清皇族说的算,其实大权都在李鸿章手里,所以朝廷都认为北洋海军是私家军,都归李鸿章管。但是李鸿章的权势盘根错节,大清根本动不了。

l 修园子的海军衙门

除了李鸿章将北洋军变成私军,朝廷中政敌肆意破坏北洋军建设,更让人无语的是醇亲王真的为了讨好慈禧,把军费拿去修园子。当时的海军衙门掌握在醇亲王奕譞手中,正可谓是手握重兵,并且奕譞又是颇有才干的,慈禧对其很是忌惮,所以故意要奕譞去修。并且要求奕譞不能动用“部库存款及其他正式收入”,那么钱从哪里来,当然是海军衙门了。

醇亲王奕譞及其夫人


在1885年到1895年十年中,奕譞挪借了437万两去修园子。不过奕譞也是要脸的,肯定不能说我海军衙门为了讨好老佛爷就去修院子,那显得下贱。所以奕譞就说自己要“规复昆明湖水操旧制,在昆明湖上修建水操学堂”,这个离谱程度跟奕譞说要在自己家里的浴缸里建海军基地一样离谱。

(3)甲午战败,十数年工业毁于一旦

l 黄海一战中,北洋海军尽显狼狈

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北洋海军也终于有了露脸的机会,可是一出现就显得十分狼狈。在黄海上,北洋海军遇见了日本舰队。北洋水师一共2000人,总排水量3.1万吨,火炮190门,平均时速15.5海里;日本舰队一共3500人,火炮246门,总排水量4万吨,平均时速17.7海里。所以先不用扯什么人员素质,单单是纸面数据就打不过日本人。

北洋海军旗舰“镇远”号


仗打到一半,北洋海军尽显洋相,致远、经远被打沉,方伯谦带着济远、广甲逃跑,只剩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被日军围攻。最后靠着顽强的北洋海军军人们的厮杀,终于逼退了日本海军,但是并没有能击沉日军任何军舰。堂堂天朝水师在黄海一战,被击沉者有、望风而逃者有,建功立业者无,不得不说是尽显狼狈。

黄海大海战纪实照片


l 清流党人的恶毒

面对北洋舰队的窘境,李鸿章死对头清流党高兴坏了。现在无法想象这样荒唐的事情,为什么在国家海军面临危机会让朝中的财政部长喜不自胜,甚至弹冠相庆。这当然不是翁同龢脑子有问题,而是朝廷大部分人把北洋海军当成了李鸿章的私军,看着李鸿章倒霉,大家都开心得不行。

大清宣战诏书


于是清流党人就要求李鸿章要主动出击,哪怕知道北洋舰队根本打不过日本舰队,还是要北洋海军去打仗。要是北洋舰队赢了,那么清流党人这样的主战派,肯定是有功啊,到时可以给自己邀功求赏 。要是北洋舰队败了,那死的是李鸿章的人,削弱了政敌李鸿章的权势,清流党人啥也没损失,岂不美哉。

l 坐以待毙的北洋舰队

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丁汝昌要求主动出击,截杀日军。这个时候要出去截杀日本舰队,哪怕赢不了,也不至于让日本军队顺利登陆。但是李鸿章输怕了,心疼北洋舰队,对丁汝昌说不许出战,要保全自己的舰队,如果“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要他死守,避免让李鸿章实力受损。

困守刘公岛的北洋海军不得不炸毁自己的火炮,避免被日军利用


看到老长官这么说,丁汝昌也无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所以就退守基地,彻底将制海权让给日本人,一味消极防守,最终导致北洋舰队的覆灭。

l 北洋覆灭

在一味消极防守的情况下,日本人进一步逼近了北洋水师的基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南北帮炮台,并且封锁了北洋海军出入的港口,北洋海军最后竟然成了瓮中之鳖。面对日军的劝降,丁汝昌不肯就范,打算最后打一场北洋海军的荣誉之战。

但是日本人围而不打,逐渐消耗北洋海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洋海军中的败类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丁汝昌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饮鸦片自杀,最终随着刘公岛的失守,北洋海军彻底覆灭。

丁汝昌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饮鸦片自杀


在北洋海军诞生到覆灭的过程中,来自日本人的威胁其实并不大,更多的是大清朝廷的内部重臣之间互相拖后腿。当时的朝廷之上都是一群聪明人,不管是慈禧太后,还是李鸿章、翁同龢,都是聪明人,他们都把自己只顾着打小算盘,没有人能够站在大清的利益上委屈求全,谁也不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北洋海军这支舰队上,看到的大多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但是这些聪明过头的人忘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北洋海军短短十数年的岁月,凸显晚晴的腐败无能和混乱。在舰队之外,朝臣之间相互因为自己的小算盘,为了各种小集团的利益,罔顾国家利益,挪用海军的钱去修院子,甚至逼着北洋海军去死。到了战争后期,整个国家连让北洋海军坦坦荡荡赴死的勇气都没有,可以说是国无战心。在舰队之内,不仅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更是出现了投降派,逃跑派,可以说是兵乏斗志。

北洋海军的覆灭,在物理上是被日本联合舰队所消灭,但是从根源上来说,却要归罪到大清朝廷上来。从北洋海军身上,见微知著,可以看出整个大清帝国的制度混乱,暮气沉沉。有人说怪李鸿章,说他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又有人骂慈禧太后,说她贪图享乐,毁了帝国之剑;更有人骂翁同龢,说他是置国危于不顾,争权夺势真小人。其实,具体到每个人,不管是慈禧也好,李鸿章也好,翁同龢也好,这些看似一个个高高在上,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难处。每个人的小心思说出来都不过分,但是就是这些人在毁了北洋海军。

不管过了多少年,北洋海军仍然是中国人心中的痛。北洋海军曾经是大清帝国用来弘扬国威和富国强兵的希望,但最终成为了黄海海底的废铁,每每读近代史,都不免为此而难过。后人哀之的同时,更需要后人鉴之,以免后人复哀后人!